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河北省 > 邯郸市 > 大名县旅游

大名县省级文物保护单位介绍

  大名府明城墙,或称大名府明清城墙,位于河北省邯郸市大名县,是明清时期的大名县城墙遗址。大名在唐宋时期就是“河朔重镇”,城东水运发达的卫河水系,使这座古城商贾云集,百业兴旺,素有“手工作坊排成排,饭庄酒楼门对门”之说。明建文三年(1401年),漳、卫两河齐发大水,水位高于城墙,淤泥有一丈多深,大名府城被埋于地下。同年,大名府都指挥吴宓“具奏朝廷”,于艾家口镇(今大名镇)徙筑新城。大名都指挥使吴成在艾家口水驿北重新选址建城。最初也是土城,经过明清两个朝代数百年的不懈努力,终于筑成周长九里,四面十三门,牢固的石基砖城。每门都是有主楼、箭楼(扭头门楼)、敌楼(观敌瞭哨与拉吊桥之用),三楼鼎歭,成品字形……[详细]
  郭彬墓为元代古墓葬,位于大名县金滩镇娘娘庙村东南。郭彬墓是河北省第五批省级文物保护单位。……[详细]
  宣圣会医院旧址年代为1925年,位于邯郸市大名县县城。 2008年10月20日宣圣会医院旧址被河北省人民政府公布为第五批省级文物保护单位。……[详细]
  沙圪塔诫碑年代为清,位于邯郸市大名县沙圪塔乡沙圪塔村。 2008年10月20日沙圪塔诫碑被河北省人民政府公布为第五批省级文物保护单位。……[详细]
  万堤古墓位于大名县万堤农场,为唐古墓葬。 1982年7月23日,万堤古墓被河北省人民政府公布为省级文物保护单位。……[详细]
  朱熹写经碑,又名“朱子太极石刻”,位于大名县石刻博物馆内,原碑书于南宋乾道丁亥(1167年)年,朱熹撰文书丹蔡元定刻,行书窠字体。立于常州府,即现湖南长沙市,元仁宗延祐己未(1319年)废毁。明成化年间(1465-1487年)大名府督学畿南按照南宋传下的“原碑”拓片重新翻刻“朱熹写经碑”,最初镶嵌于大名府学“明伦堂”大殿山墙上,1986年迁至今址。碑砂石质,高1.8米,宽2.9米,厚0.3米,重4.2吨,座为丰槽角基。明代畿南重新翻刻并立,碑文摘录《易经》里一段文字,概括了宇宙间变化原理,共111资,每字16厘米×13厘米见方。现为河北省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朱熹(1130-1200年),南宋哲学……[详细]
  马文操神道碑立于后晋天福六年(941年),原位于大名县寺庄村西,后移于大名县石刻博物馆内。青石质地,碑首、身为一体,原座已失。现通高3.40米,宽1米,厚0.36米,为龙首碑。碑首高1.17米,宽1米,厚0.36米。碑首阳面题额篆刻“大晋故赠秘书兼马公神道碑”,3行4字排列。碑身阳面行书碑文,共计3390余字,为晋高祖石敬塘令贾纬为马文操撰文,高廷矩书丹立碑,主要刻记马文操生平、家世及大晋对其家庭后人的册封,碑文字体如行云流水,有很高的书法价值。现为河北省重点文物保护单位。马文操,元城(今大名)人,唐末魏州武将,先后任唐金紫光禄大夫、检校尚书、左仆射。唐天祐二年(905年),因兵变被杀,长子马……[详细]
  罗让碑位于大名县康堤口村南,立于唐昭宗龙纪元年(889年),碑青石质,高4.20米,宽1.43米,厚0.5米。首身一体,碑首雕刻六龙戏蛛,碑额篆题“唐故御史大夫赠工部尚书长沙郡罗让神道之碑”。碑身阳面碑文主要记述罗让之子罗宏信代乐彦桢为魏博节度史之事。由朝议大夫、左散骑常侍公乘仁撰文,文林郎、检校尚书郑褒书并篆额。龟趺深埋地下。现为河北省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罗让卒于乾符三年(876年),此碑立于龙纪元年(889年),中间相隔13年,名为罗让神道碑,碑却记述其子罗宏信之战功业绩。唐昭宗因罗宏信的影响,追赠其父罗让为御使大夫、工部尚书,并与龙纪元年(889年)为其立“罗让神道碑”。由此可见,唐晚期藩……[详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