冥水墓群位于瓜州县锁阳城镇,是一处汉至魏、晋时期墓葬群。1993年被甘肃省人民政府公布为第五批省级文物保护单位。墓群分为南、北两部分,南、北墓群分布面积各约100平方公里。该处墓群是我省大型的汉墓集聚区,对甘肃汉--古和汉代史研究有重要价值。南墓群位于锁阳城镇南坝村东南8公里。面积约100平方公里。有砾岩洞室墓768座,大墓多集于墓群东部。大部分墓地表有砂砾堆积茔圈、神道、封土和墓道。1号墓规模最大,有砂石堆积长方形茔圈,东西宽116、南北长188米,封土呈方台形,底边长、宽均为17.5、高3.5米,地表砂石堆积墓道长30、宽1.8、高0.75米。北墓群位于安西县桥子乡南坝村东北6公里。面积约……[详细] |
桥湾城城址位于酒泉市瓜州县河东乡双泉村,始建于清雍正十年(1732),属兵防营讯堡,主要用来屯兵屯粮。遗址平面呈长方形,东西长320米,南北宽122米,总面积3.904万平方米。墙顶筑女墙垛口,四角筑有角墩,东墙外筑有1马面,开南、北城门,门外有瓮城,上有城楼建筑遗迹。城内有东西向街道、房屋、庙宇遗迹,倒塌堆积层厚1.2—1.6米,内含条砖、方砖、白灰浆块等。北墙外60米有夯筑台基1座,上面原建有庙宇。该城对研究清代城堡构筑形制及瓜州的屯兵历史具有重要价值。2012年被酒泉市人民政府公布为市级文物保护单位。2017年11月8日,入选甘肃省第八批省级文物保护单位。保护范围:东至东城墙外侧以东40……[详细] |
旱湖脑遗址位于安西县布隆吉乡南10公里的台地和湿地边缘。该城由相连的南、北两城组成,南城东、西墙北端与北城相接。两城平面均为长方形。南城东西长260米,南北宽170米,墙体多被流沙掩埋。北城东西长220米,南北宽160米,城墙夯筑,夯层厚0.14-0.16米,墙基宽8.5米,残高3.5米。四角有角墩,门向东开,宽4.85米。城西南角墩外有4座夯筑四棱台体小方土墩,分南北两排排列,边长2.5米,残高1.20-1.45米,夯层厚0.08-0.10米。城内外地表散见绳纹、弦纹、水波纹灰陶片。同时,城址周围墓葬分布较为密集。该城为汉、晋古城,时代较早,且周围墓葬、窑址分布密集,有一定的考古研究价值。……[详细] |
巴州古城位于安西县南岔乡六工村西13公里的戈壁与风蚀台地相间地带。古城东、西墙各长296米,南墙长285米,北墙长294米,残高1.2-3.0米。南、西、北墙各有2个马面,西北角有角墩,城门西开。城内有一处较大的院落遗存,坐北向南,东西70米,南北50米,房屋呈“凹”字形分布,有大小房址约20间,墙基残高0.8-2.9米;其堆积层约厚2.5米,地面遍布灰色、红色、褐色陶片以及石杵等物,时代较早。城南、北、西墙内侧分布有陶窑共14座,其中较大者长4.9米,宽2.7米。该城保存完整,地面遗迹丰富,未遭扰乱,是研究汉、晋古城建制布局的典型标本,也是研究河西史地的重要遗存。巴州古城遗址面积大,遗物时代……[详细] |
瓜州坛城遗址位于酒泉市瓜州县渊泉镇东北6.5千米处,由外墙、方坛、大圆坛、小圆坛、方形台基组成。外墙平面呈正方形,长宽均为142米,高0.9米,砂砾堆积而成,四面各开一门,外连瓮城。方坛位于外墙内侧,距外墙17米,呈正方形,长宽均为109米。大圆坛居于方坛正中,距方坛30米,直径为49.4米。大圆坛中间偏北处建有方形台基,距大圆坛20米,东西长9米,南北宽7.2米。方形台基北侧3米处有直径4.5米的小圆坛与通道相连。该遗址形制与榆林窟、东千佛洞、旱峡石窟彩绘的西夏至元时期的壁画坛城图相类。……[详细] |
道德楼位于酒泉市瓜州县锁阳城镇堡子村,始建于清代,建筑面积82.36平方米,坐东朝西,为单檐歇山顶式二层建筑,面阔一间5.68米,进深一间7.25米,通高8.45米,周围廊。道德楼主体建筑保存完好,是瓜州境内唯一一座清代木构建筑,也是研究清代瓜州地区道教建筑的重要实物遗存。1989年被安西县(今瓜州县)人民政府公布为县级文物保护单位。2017年11月8日,入选甘肃省第八批省级文物保护单位。保护范围:以楼基底边为基准,向东、南、西、北各延伸10米。……[详细] |
潘家庄城遗址位于酒泉市瓜州县双塔乡月牙墩村西300米处,遗址呈长方形,南北长约210米,东西宽约170米,分布面积约35.7万平方米。城墙现已全部倒塌成土梁,残宽4-5米,残高1.2-1.8米,夯土版筑,夯层不清;四角筑有角墩,城南正中开一城门,门宽4.5米。该遗址西侧距潘家庄墓群500米,根据墓群的发掘情况和城址内散落的青砖,可断定其时代为汉代-魏晋时期,是当时农耕区内的居民居住地,对研究早期城址构筑形制及历史文化具有重要价值。……[详细] |
唐鱼泉驿站遗址(又名老师兔城)位于瓜州县南岔镇七工村西南18公里,截山子南麓,是一座规模较小的汉代古城。该城坐落在一处稍高的花岗岩剥蚀残丘上,平面呈长方形,东西长40米,南北宽25米,分布面积1000平方米。城墙底宽3.2米,顶宽1.4米,残高近10米。夯土版筑,夯层厚6—8厘米,四角筑有角墩,唯东北角特别高大,疑兼作烽燧之用,覆斗状,底部方形,每边长5米,残高近10米。城内有碎陶片,砖块,铁片等遗物。周围是泉流汇集的一处洼地,泉眼多发,水草丰茂,绿树葱茏,其周围干枯嶙峋的荒山秃岭和青--壁,从而使这里成为漫漫沙碛古道上的一处十分理想的中继站和补给地。让西行沙州,东去瓜州的行旅均可在此处得到丰……[详细] |
兔葫芦遗址位于布隆吉乡双塔村西南5公里沙丘中,1972年酒泉地区文物普查时发现,是一处规模大,文化内涵丰富的古遗址。兔葫芦遗址出土文物有:新石器时代的石刀、石斧、石镰、夹沙陶罐及少量彩陶片,隋、唐货币、车马饰件。这一遗址的发现将给安西及甘肃西北地区古代文化研究,提供珍贵的实物资料。1985年11月3日,县政府公布为县级重点文物保护。2011年12月2日,入选甘肃省第七批省级文物保护单位。……[详细] |
鹰窝树遗址位于酒泉市瓜州县锁阳城镇桥子村。遗址分布面积30余万平方米,由遗址和墓葬2部分构成。遗址区有房屋建筑和制陶作坊遗存,暴露有部分墙体和柱洞,采集有大量夹砂红陶片,泥制彩陶片及残石器。墓葬区分布有较密集的古墓葬,出土四耳彩陶罐、双耳彩陶罐、金耳环等文物,属四坝文化遗存,对研究这一文化的起源、发展、分布范围、文化内涵、民族文化交流有重大价值。2012年被酒泉市人民政府公布为市级文物保护单位。2017年11月8日,入选甘肃省第八批省级文物保护单位。保护范围:以遗址基准点为基点,向东、西各延伸1250米,向南、北各延伸500米。……[详细] |
百齐堡遗址位于酒泉市瓜州县广至乡洮砚村,建于清雍正十二年(1734),主要用来屯兵屯粮。遗址平面大致呈正方形,东西长154米,南北宽149米,面积2.3万平方米。墙体夯土版筑,顶部筑有女墙,四角筑外圆内方角墩,东侧开城门,外筑有瓮城。城址内房基、水井、街道遗迹清晰可见,四周散落有青砖、筒瓦、瓷片等遗物。2012年被酒泉市人政府公布为市级文物保护单位。2017年11月8日,入选甘肃省第八批省级文物保护单位。保护范围:以堡墙外侧底边为基准,向东北、东南、西南、西北各延伸100米。……[详细] |
冥安县城遗址位于安西县桥子乡东南6公里的南岔大坑。现存城墙周长2160米,开西门。西北角套一小城,东西宽60米,南北长75米,开东门。城址内外遍布陶片,主要有灰陶、红陶及褐色陶,另有铁器残片、铜器残片以及五铢钱等。因地势低洼,雨水汇流于此,墙体受蚀严重,多处塌毁。该遗址是安西县现存规模较大和时代较早的古城遗址之一,对研究河西史地有一定价值。……[详细] |
浪柴沟遗址位于安西县东巴兔乡东北6公里的浪柴沟山涧。山涧两边台地上分布有汉代陶窑遗址10处,其中东岸9处,西岸1处;石灰窑5处,其中东岸1处,西岸4处;渡槽1处,长340米;瓮棺葬1处,保存均较完整。该遗址是一处集矿床、窑址、作坊、墓葬为一体的遗存地,这对研究汉代手工业生产,尤其是陶器生产具有重要价值。……[详细] |
大泉驿遗址(又名苜蓿烽燧遗址)位于瓜州县布隆吉乡双塔村双塔水库大坝西3.5公里处的疏勒河北岸,平面呈长方形,南北长4.6米,东西宽4.5米,高5.7米,烽体底部借助风蚀台地修筑,上部夯土版筑,中间夹有原木,夯层厚14—16厘米。烽燧南侧连有坞障,地基平面呈长方形,南北长9.8米,东西宽7.95米,烽位于东北角,坞墙现已倒塌,残高1.2米,残宽0.8—1米,土坯修筑而成,土坯长35厘米,宽20厘米,厚15厘米。该烽是唐玄奘、岑参所指“玉门关外第一烽”,对维护东西方交通畅通及河西政权稳固发挥过重要作用。1989年8月被安西县(今瓜州县)人民政府公布为县级文物保护单位。……[详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