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江苏省 > 常州市旅游

常州市省级文物保护单位介绍

  在戚墅堰镇,大运河的南岸,距运河仅有四五十米的地方,有一高阜土墩,这就是迄今发现的常州市区最早的先民定居地之一——圩墩村新石器时代遗址。1960年至1961年,南京博物院在苏南进行考古复查时,发现了该遗址。1972年、1974年、1978年、1985年、1992年南京博物院、常州市博物馆等单位先后五次对该遗址进行发掘,揭露面积共1900.25平方米,清理墓葬191座。遗址原为突出地表的土墩,他的范围在十万平方米以上,因历年取土平整场地和基建工程的破坏,现趋于夷平,大部分在现代建筑之下。圩墩遗址是太湖流域西部一处马家浜文化圩墩遗存,文化堆积较丰富。经过五次的考古发掘,文化遗存主要为马家浜文化和崧……[详细]
  古戏台古戏楼,不仅凝聚着古代能工巧匠的聪明才智和审美情趣,也记录着戏曲数百年的兴衰沉浮。历尽沧桑的古戏台,是一部沉甸甸的戏曲史,也是一座座戏曲博物馆。常州现存7座古戏楼,分别是万绥东岳庙戏楼、礼嘉戏楼、横林顺庄戏楼、西夏墅梅村戏楼、阳湖县城隍庙戏楼、杨氏家庭戏楼和横山桥白龙庙戏楼。万绥东岳庙戏楼是东岳庙的附属建筑,现存建筑为道光二十六年(1846)重修。2003年又原样整体修缮,戏楼座东朝西为砖木殿宇式结构,平面呈凸形,外形是大屋顶,正台屋面采用横梁架设向外延伸屋檐,梁椽起翘,高出屋面,发八角台顶。后台三间通阔14.5米,进深五檩4.6米,高7米,两侧是化妆间,后台柱础为明代石础。前台面阔6米……[详细]
  礼嘉桥王氏宗祠位于江苏省常州市武进区礼嘉镇鱼池村,始建于明崇祯年间(1628—1644),清雍正年间(1723—1735)增建后进,嘉庆十四年(1809)改建宗祠,在旧址上扩大祠堂规模,历时8年建成。礼嘉王氏宗祠,历史比较悠久。据《周陈王氏宗谱》记载,中沙礼嘉王氏是周陈王氏是随北宋南渡而来到武进礼嘉的。中沙周陈王氏是北宋宰相王旦(王文正公)一脉的后裔,而王旦的父亲王祜(王晋公)曾在北宋初年任兵部侍郎。当初他曾“手植三槐于庭,曰:‘吾子孙必有为三公者。’”大文豪苏东坡收入《古文观止》的名篇“三槐堂铭”说的就是这件事。以后,王氏子孙不论迁徙何处,如建宗祠就都取名“三槐堂”。王氏宗祠原为五楹四进,中……[详细]
  恒源畅厂旧址位于常州市钟楼区三堡街141号运河五号创意街区(原常州第五毛纺织厂内),北临京杭大运河。现存有办公室、老厂房等民国时期建筑,占地面积346.375平方米。办公楼位于大门入口处,始建于1936年,抗日战争期间焚毁,1946年重建。建筑坐南朝北,面向运河,面阔五间,前后三进。总宽21米,总进深45米,西侧另有宽1.58米的廊檐,总占地面积1000平方米,建筑面积998平方米。第一进砖木结构,二层,进深10.6米,檐高6.7米,脊高9.8米,每间宽3.8米,东为楼梯间,宽1.46米。此进整体为江南民居风格,两坡屋面,硬山式,西部装饰增加了罗马柱、门窗套等欧洲建筑元素,结构上使用“人”字形……[详细]
  张太雷纪念馆座落在江苏省常州市清凉路子和里3号的张太雷纪念馆,由张太雷故居、张太雷生平事迹陈列室和辅助用房(书画陈列室)三部分组成,全馆建筑面积900平方米,陈展面积500平方米。张太雷纪念馆中轴为一座两进三开间木结构的典型的江南老式民居建筑,前进门楼上方镶嵌着由敬爱的邓小平同志亲笔书写的“张太雷故居”匾额。天井矗立着张太雷同志的半身汉白玉雕像,栩栩如生地刻画出张太雷同志是中国0早期重要领导人之一、中国社会主义青年团创建人,卓越的政治活动家,坚定的马克思主义的光辉形象。后进,张太雷一家1918年至1925年曾借居于此,他的女儿西屏、西蕾和儿子一阳都出生在这里。具有浓郁生活气息的复原陈列再现了他……[详细]
  唐荆川宅唐荆川原名顺之,明代杰出的文学家、心学学者、抗倭英雄,常州文脉的杰出继承和发扬者。唐荆川宅松健堂,省级文物保护单位。该建筑群坐北朝南,分为东、西两路,总建筑面积约1679平方米:东路设三个院落,西路现为四进,具有较高历史价值。2014年,松健堂实施了整体修缮,修缮内容包括:屋面修补、院落建筑恢复,保存历史痕迹,解除存在的安全隐患、恢复原有形制,目前修缮已基本完成。……[详细]
  临清会馆现位于市区青山路156号,老会馆始建于清光绪年间,现临清会馆为一组中西式样结合的砖木建筑,建于1921年,时为江西临江、清江木商会馆。今存回字楼和朝东二层小楼各一幢,上下各五间,前后幢之间为天井,二楼有走廊贯通前后。该馆现保存完整,是我市仅存的木业会馆。2003年调整公布为常州市文物保护控制单位,2008年公布为常州市第四批市级文物保护单位,2011年12月19日公布为江苏省第七批省级文物保护单位。2007年5月——2008年1月进行大修。“临清木业公所”,亦称“临清会馆”。“临清”为江西省临江府和清江县的简称。临清会馆建成后,随着交易的兴隆,民国10年(1921年)曾在会馆对面建有新……[详细]
  红梅阁位于常州市红梅公园内。建于北宋年间,后遭兵火,元代元贞元年(1295年)重建,改为飞霞楼,明代恢复红梅阁名称,现存红梅阁是清代重建的。在常州市区红梅公园东南隅。唐末属水田寺,后归荐福寺,传为北宋道教南宗始祖紫阳真人张伯端著经处,隶天经观,南宋末毁于战乱,元代重建道观,元贞元年(1296)改名玄妙观,并建飞霞楼于观之东北。元末飞霞楼毁,明代在楼旧址建红梅阁。历经兴废,最后一次毁于太平天国时期。现存建筑为清光绪二十六年(1900)重建。阁为木制,上下两层,斗拱翘角,结构精巧,造型壮丽。四周广植红梅。每当冬末春初,梅蕾独放,灿如烟霞。该阁建于2米高之土台上,砖木结构,重檐歇山顶,下有回廊,斗拱……[详细]
  唐顺之故居在青果巷86号,原名保合堂,为唐顺之诞生地。唐顺之(1507~1560),字应德,号荆川,明嘉靖进士,官至翰林院编修,因受谗革职,在宜兴阳羡山中修文习武10余载,通晓天文、地理、历史、数学、兵法、乐律、五行的文武全才。52岁启用抗击倭寇,病死任上。明崇祯六年(1633年)荆川玄孙唐宇昭改为贞和堂,沿用至今。荆川故居有八桂、贞和、易书、筠星、四并、复始、松健、礼和等八堂,合称“唐氏八宅”,分布在青果巷中段今雪洞巷至西庙沟一带。八宅始建于明万历以前,历经兴废,今四并、复始二宅旧址已难觅,其余各堂尚存,部分已被改建,唯贞和堂、筠星堂基本保持原貌。贞和堂原名保合堂,唐荆川玄孙改名贞和,为唐荆……[详细]
  秦堂山遗址位于江苏常州溧阳市上兴镇,2011年被江苏省人民政府公布为“江苏省文物保护单位”。2013年,南博对该遗址进行了第一次考古勘探和试掘,发现遗址总面积约18万平方米,涵盖马家浜文化、崧泽文化、马桥文化和唐宋、明清等不同时期文化遗存,其中马家浜时期文化遗存最为丰富,约4.5万平方米。2014年12月至2015年11月,南京博物院、溧阳市文物管理委员会再次对该遗址进行发掘。发掘工作分Ⅰ区和Ⅱ区同时进行,发掘面积300平方米。遗址西侧的秦堂山区域为Ⅰ区,清理出马家浜文化墓葬27座,分布密集,部分叠压,均为单人葬,仰身、侧身、俯身同见,人骨保存较差,随葬品不丰富,出土器类有玉珏、璜、石锛、钺、……[详细]
  位于大马元巷18号。盛宣怀,字杏荪,晚清洋务派代表人物之一,中国近代工商业的开拓者和实践者。故居为市文物保护单位。来到旧鼓楼大街的小石桥胡同东口看到,金碧辉煌的牌楼在胡同口赫然屹立,而匾额上的“盛园”二字已改为“竹园”,原本刻有“盛园坐落在小石桥胡同24号,清朝末年邮传尚书盛宣怀府第”的石碑也被移走。它原是清朝末年邮政大臣盛宣怀的私邸,又曾是大太监李连英的花园,是一座中国庭园式建筑。盛宣怀(1844~1916)字杏荪,号愚斋,江苏武进人,1870年入李鸿章幕府。他在参与创办中国第一个大型民用航运业轮船招商局后,主持创办多家企业、学校。他通过办洋务大事而成为全国首富,有人估称他的财产达白银200……[详细]
  青城墩遗址位于横林镇张村,南距大运河2公里,距太湖20公里,北距寺墩遗址12公里,距长江24公里,发现于二十世纪70年代,曾出土玉琮、玉瑗等良渚文化遗物。2017年8月至2018年8月,为配合工程建设,南京博物院、我市考古研究所、复旦大学组成联合考古工作队,对青城墩遗址进行抢救性考古发掘,取得重要成果。为保护遗址真实性和完整性,我市修改相关规划,对该遗址实施原址保护。2019年3月,该遗址被公布为江苏省文物保护单位。青城墩遗址主要为新石器时代遗存,内外两重壕沟和-多个遗址点拱卫中心土墩,共同组成了一处5000多年前(崧泽文化晚期至良渚文化早中期)的高等级聚落。遗址中发现有房址、墓葬,并出土新石……[详细]
  牛场窑群位于江苏省溧阳市戴埠镇、南山景区管委会的牛场村,由华神山古窑址群、坝上头古窑址、下西窑村西北古窑址、大塘村东古窑址、大塘村西古窑址、下西窑村西古窑址、下西窑村南古窑址、木竹颗村南古窑址、杨山古窑址、木竹颗村北古窑址、包家村1号古窑址、包家村2号古窑址、长岗古窑址、窑墩山古窑址、新湾村古窑址15处古窑址(群)组成,其中华神山古窑址群,西南到东北围绕山体成半圆形,占地面积达十余亩,陶片堆积层厚达10多米,窑址为龙窑。窑址周围散落大量的碎陶片,完整的陶器俯拾皆是。现场采集到的陶器主要有四系罐(俗称韩瓶)、执壶、瓶、盆等,陶胎为紫砂胎。该窑址与周围东官村、下西窑村、木竹颗村、神山村一带的古窑址……[详细]
  李公朴故居坐北朝南,共3进,砖木结构,均硬山式。头进为门楼,二进平房花厅,三进为二层起居楼。面宽均3间。周围有围墙,主体建筑维持民国初年建筑的传统风格,前檐下有沿廊,厅屋南向为木格落地长窗,两侧次房为半墙半窗,房屋东西山墙上端建有封火墙。现故居占地面积344平方米,建筑面积200平方米。李公朴故居坐北朝南,共3进,砖木结构,均硬山式。头进为门楼,二进平房花厅,三进为二层起居楼。面宽均3间。周围有围墙,主体建筑维持民国初年建筑的传统风格,前檐下有沿廊,厅屋南向为木格落地长窗,两侧次房为半墙半窗,房屋东西山墙上端建有封火墙。现故居占地面积344平方米,建筑面积200平方米。故居现辟作“李公朴生平事……[详细]
  神墩遗址位于溧阳市社渚镇孔村,这里虽然偏僻,却是苏皖两省通衢之地。几经辗转,记者终于看到神墩的真面目:外观为平原地带高出四周地面1至2米的长条型土墩,东西约150多米,南北约200米,总面积近3万平方米。在现场,南京博物院考古专家田名利告诉记者,神墩遗址的文化层平均厚度为1.5-2米之间,发现了距今7000-6000年的新石器时代马家浜文化时期相对完整的氏族公共墓地,共清理墓葬252座,婴幼儿瓮棺葬16座,房址10座,灰坑102个,沟1条。同时还发现了距今5300-5000年的良渚文化墓9座和距今3700-3300年的夏末早商时期灰沟遗存1条。出土了大量的陶器、石器、玉器、铜器等文物和动植物标……[详细]
  武进医院病房大楼旧址,位于常州市第一人民医院内,原为教会医院门诊大楼,于1933年7月1日为武进医院成立15周年而建,病房大楼动工时举行了奠基典礼,今奠基纪念碑仍存。今存楼屋一进,坐北朝南,呈凹字形,面宽五间,中间四层,两旁为东西厢楼,上下三层,钢筋混凝土结构,保存完好。整幢建筑中西合璧,美观大方,是常州最早的现代医院建筑遗存,是一院的标志性建筑。武进医院是常州市第一人民医院的前身。1918年由常州地方各公团士绅商民与监理公会商妥办一长年医院,教会即派芮真儒医师,施密德宣教士,段产琛先生到常州筹划成立武进医院,芮真儒任院长兼医师,院址在马山埠阳湖县衙署东首。1925年阳湖县衙署旧址全归医院使用……[详细]
  史良故居位于和平南路143号,史良,女,抗日救国会七君子之一。解放后任-部长、全国妇联副主席、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民盟中央主席等职。故居现为市文物保护单位。伫立在和平南路这庭院的天井里,看着这座老房子,就想到史良的童年,仿佛看到她夜晚温习功课的灯光,看到她从这里走出去读政法大学的身影……,这座老房子的一砖一瓦、一柱一梁都曾经呵护过史良的成长。现今看到这座故居多年没有修葺,至今还挤居着几户居民,家具杂物挤满了空间。我曾想,常州这座人文荟萃的古城,是因为出了瞿秋白、张太雷、恽代英包括史良这些人物,才显出她的历史价值和灿烂光辉,现在常州出生的0领导人的故居大都修茸一新,并作为旅游景点对外开放,而……[详细]
  延陵东路358号,中车戚墅堰机车有限公司(即戚机厂)高大的围墙内,矗立着一幢3层小洋房,戚机厂人称它“老三楼”,又叫民国办公楼,是1941年时由日寇所建。它与总成车间、联合剪冲机和道钉锻造机等老机器设备一起,合称为“戚机厂旧址”,见证了武进抗日战争时期的一段历史。民国办公楼位于现厂区东南侧,1941年日军所建,建成后日本的历任场长均在此楼办公,解放后称“老三楼”。建筑面积611.5平方米,红砖砌筑墙体,平面近似曲尺形,东南侧入口设计为扇形。主体为二层,东南侧三层。东、南两侧二层、三层窗口下方均设有若干方形射击孔洞,用以加强戒备。此外,戚机厂旧址保存有多部老机器设备:联合剪冲机,1906年英国制……[详细]
  舍头桥地处江苏溧阳市埭头镇舍头村。据《清·嘉庆溧阳县志》记载:该桥建于清朝康熙六十一年(1662年),距离当时溧阳县城11公里。据当地百姓说,桥是用一只报恩的母鸡所吐的血来换钱,由上黄一带的石匠祖师们用当地的石头一锤一凿而建成。舍头桥全长30米,桥面宽约3米,上部用条石起拱,下部用石块筑墩,桥底用条石砌成反拱,支撑桥脚,南北桥面均为石级,且有条石护栏,称得上是石拱桥工艺的精华,该桥目前是溧阳市唯一幸存的三孔石拱桥。是溧阳市39处市级文物保护单位之一。根据溧阳市人民--(溧政发〔2004〕84号)关于对市级文物保护单位划定保护范围的通知,舍头桥保护范围为桥身及-向东10米,向南20米,向西8米,……[详细]
  观莲桥位于江苏省常州市溧阳县溧城镇常溧河上,距离溧阳城4.5公里,又称“昆仑桥”。据说清代乾隆年间修此桥时,河中满是盛开的莲花而得名“观莲桥”。清朝彭桂曾写诗赞扬该桥:“故园吾久别,此地到来稀。水暖鱼苗长,林荫燕子飞。乍维桥半艇,对掩竹间扇。-渔夫,持竿上钓矶。”此桥为老式石拱桥,清代光绪十四年(1888)重建。抗日战争时期,日寇妄图狙击我军的进攻而多次企图炸毁此桥,但观莲桥在当地老百姓的保卫下,不屈的躯体始终屹立不倒。1998年,根据已故著名作家高晓声的名作《陈奂生上城》系列小说改编的八集电视连续剧《农民陈奂生》在昆仑桥上和桥畔拍摄了外景。2011年12月19日,江苏省人民政府将其公布为第七……[详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