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浙江省 > 嘉兴市旅游

嘉兴市省级文物保护单位介绍

  郭家石桥遗址位于海宁斜桥镇永合村郭家石桥自然村,西靠同仁港。属于新石器时代马家浜文化类型,距今约6000多年。于1980年6月发现,采集标本有夹砂红陶釜、牛鼻形耳、宽带耳器盖、泥质灰陶盆口沿、石锛、石斧以及鹿角、象牙等。第三次全国文物普查钻探表明,该遗址东西长约180米,南北宽约170米,面积约30600平方米。水田范围的表土层厚约0.7米,文化层厚约0.6米,1.3米左右见生土,高地范围的表土层厚约1.0米,文化层厚约1.3米。郭家石桥遗址保存情况较好,内涵丰富,浙江省文物局编的1986年第4期《文物考古资料》中有相关资料发表。1989年12月,公布为第三批浙江省文物保护单位。……[详细]
  窑墩位于干窑镇干窑村乌桥头132、133号。清代。因正常的生产需要,此窑墩仍在运作,故每年需要局部维修。此窑占地500平方米,由2个圆形窑连体而建,故称和合窑,结构为双圆筒体,窑的四周用砖砌,窑顶建有2只烟囱,二窑之间用砖砌的阶梯从地面通往窑顶,供挑水之用。窑的东、西各有1个火门及窑屋3间。从泥土到砖瓦要通过多道工序,窑墩是砖瓦成品最为重要的一道工艺设施,土坯装入窑中,通过烧制成砖。这个窑现在还在使用,是一个“活”遗址,它既体现着清末烧制砖瓦的技术与工艺,也通过人们的烧砖烧瓦活动展现了社会发展的样貌。2005年3月,公布为第五批浙江省文物保护单位。……[详细]
  建于民国二十三年(1934),位于硖石镇仓基街。主楼三间两层,西式砖木建筑,通面阔12.9米,进深11.85米,建筑面积150平方米。现陈列有张宗祥先生生平事迹、专著和部分遗物及影像资料。临街的二层新建筑于1997年由海宁市人民政府拨款修建。2000年,有关部门对故居再次进行全面整修。现共有展厅四个,计480平方米,其中240平方米可供书画展览用。铁如意馆楼上三室,陈列着张宗祥先生一生及业迹的照片、文字说明及张宗祥先生的著作和生前所用物品。各类藏品近300件。开放时间6:00—16:30景点位置浙江省海宁市硖石镇仓基街56号……[详细]
  漂母墩遗址位于海盐县通元镇镇北村,遗址由土墩和周围水田所组成,四周环水,面积约三万平方米,中部地势略高。遗址土墩高6米,包含崧泽文化晚期、良渚及马桥文化时期的文化层,土墩周围水田中有厚约0.2—0.95米的灰烬土,曾出土崧泽文化晚期至良渚文化时期的有孔石斧、夹砂红陶釜、泥质灰陶三足器等,器形较特殊,部分规格较高。附近还采集到印纹釉陶圜底、硬陶兽形器等标本。漂母墩遗址是一处文化内涵丰富、年代跨度较大的古文化遗址,其存在年代属新石器时代—青铜时代,是一个研究原始聚落变化发展模式及其渐变过程的重要遗址。2011年1月,公布为第六批浙江省文物保护单位。……[详细]
  魏塘叶宅位于魏塘街道日晖社区中山东路482弄。商人叶文焕开办榨油坊,于清末积钱造园。魏塘叶宅俗称“九间头”,占地1437平方米,坐北朝南,分前店、后宅两部分,西侧有陪弄,前后有四进,硬山顶。第一进为楼房,沿街有连续九间的店面;第二进面阔五间,中间三间为大厅,东、西各有一间抱厅楼;第三、四进为二层楼房,面阔五间,有走马堂楼和天井,天井用条石铺地,梁枋、牛腿饰有雕刻精细的木雕。魏塘叶宅总体格局完整,整个建筑高大宽敞,用材粗大,做工考究,木雕工艺精湛,是嘉善境内不可多得的保存较完好的清末民居。2011年1月,公布为第六批浙江省文物保护单位。……[详细]
  仙坛庙遗址位于百步镇农丰村九组仙坛庙自然村,年代为新石器时代,类别为古遗址。面积约2万平方米。2000年调查发现。2002-2003年浙江省文物考古研究所等进行发掘,揭露面积约2400平方米。遗址下层为崧泽文化早期居址,其上有崧泽文化早期和晚期的人工堆筑土台。早期土台内有崧泽文化早期墓葬,是迄今所知长江下游地区最早的台式葬地。晚期土台有土坯铺设的遗迹,一直沿用至良渚文化早期,台内有崧泽文化最晚期和良渚文化各时期的墓葬60余座。2003年1月3日,仙坛庙遗址被公布为海盐县文物保护单位。2017年1月13日,被公布为第六批浙江省文物保护单位。……[详细]
  崔家场遗址位于海宁海昌街道金星村13组,于1996年发现。属新石器时代良渚文化类型,距今约4500年。遗址为一高出周边水田约2米的高土墩,种植桑树。遗址西南距崔家场自然村约50米。采集标本有夹砂红陶扁凿形、圆锥形鼎足,泥质灰陶豆、罐腹片,黑皮陶簋和残石器等。第三次全国文物普查钻探表明,该遗址东西长约70米,南北宽约65米,面积约4600平方米。表土层厚约1.5米,文化层厚约1.4米。土墩中心点下发现草木灰土层,内涵丰富,遗址总体保存情况较好,具有很高的历史研究价值。2010年1月,公布为第六批浙江省文物保护单位。……[详细]
  刘家墩遗址位于嘉兴市南湖区凤桥镇星火村,遗址东面靠乡村泥路,西面为水泥路,往南为凤桥镇星火村村委会。遗址呈长方形,占地面积约40000平方米,土墩高于四周水田约3米左右,墩上种植桑树、青菜等作物,还有多处村民坟墓。现场采集到标本有良渚时期的有孔石斧一件(残)、灰陶残片2件、夹砂红陶器腹残片1件、锥形足残件1件;印纹硬陶残片3件、鼎足1件。刘家墩遗址是新石器时代良渚文化至春秋战国时期的遗址,延续时间长,分布面积较大,高墩明显、且保存较完整,具有很高的历史和科学价值。2011年1月,公布为第六批浙江省文物保护单位。……[详细]
  沈曾植旧居位于嘉兴南湖区建设街道紫阳社区姚家埭21号,系晚清国学大师沈曾植先生旧居。建于清末,据沈曾植学生、著名学者、复旦大学教授王蘧常回忆,其时沈曾植尚在安徽任职,建房事宜委托嘉兴族人负责,耗银三万两。清宣统二年(1910)沈曾植告病归里,隐居于此研究著述。1958年,沈曾植后裔将故居四十余间房屋无偿捐献给政府做机关宿舍。1999年4月至2001年,嘉兴市人民政府对旧居进行修缮并免费对外开放。旧居坐北朝南,系四合院式二层三进建筑。土瓦硬山顶,砖木结构,抬梁式五架梁,梁坊上雕有简朴纹饰,内有走马堂楼、厅堂、花园等。沈曾植为清末大儒,学贯中西,其对历史学、地理学、美学、音韵学等的研究均开创先河,……[详细]
  报本塔位于平湖市当湖街道东湖公园沙盆圩上。清代寺观塔幢。俗称“平湖宝塔”或“东湖宝塔”。始建于明嘉靖四十二年(1563),后经多次重建、改建、修葺,现存之塔竣工于清康熙二十七年(1688),属楼阁式文峰塔。报本塔由石质台基、砖木结构塔身和铁制塔刹三部分组成,通高49.39米,底径8.18米,内径3.58米。塔身系仿木砖结构,平面呈八边形,高五层,东、南辟券门可以进出,其它面设假券门。两层之间外壁以菱角牙子砖叠涩而出,悬挑斗拱,承托木檐。外有木质回廊,人可绕之。塔内为八边形空室,每层顶部用砖叠涩成穹窿顶。塔顶叠涩内收至刹座,屋顶灰背铺瓦。塔刹高12.74米,由覆盆、宝珠、仰莲、七重相轮、宝盖、宝……[详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