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安徽省 > 宿州市旅游

宿州市省级文物保护单位介绍

  宿州基督教福音堂位于宿州市埇桥区大河南街45号。原美国基督教长老会在清末派遣传教士建,是皖北地区保存较完整的基督教堂建筑群体,中西结合。宿州基督教福音堂是美国女作家赛珍珠1917—1922在宿期间最初居住于此,其作品《大地》描写的是当时宿州人民-的场景。福音堂整体建筑坐南朝北,东西长70米,南北长77米,占地面积5390平方米,由大门厅、男客厅、女客厅、大礼拜堂、小礼拜堂、牧师院、钟楼等组成。大礼拜堂结构紧凑,布局合理,教堂院落之正中为大门厅,门厅两侧竖立抱鼓石和镌刻图案的画像石。大门东西两边有男、女客厅各五间,落地木制门窗,古色古香,做工精细,雕梁画栋,颇为气派,建筑总面积165平方米。进门……[详细]
  砀山天主教堂,位于砀山县城关,由加拿大和法国传教士联合建于1914年,1917年竣工。整个教堂占地面积9000多平方米,现存建筑面积779平方米,由钟楼、圣堂、更衣室三部分组成,钟楼尖顶,与圣堂十字建筑浑然一体。圣堂外观青砖小瓦,朴实无华,厅内结构复杂,金碧辉煌。1998年5月4日公布为安徽省省级文物保护单位。1882年德国圣言会的传教士开始在砀山县侯家庄传播福音,1892年法国神甫艾莱沃在侯家庄建立了教堂和学校,开始了天主教在砀山乃至宿州的传播的历史。1929年天主教在皖北成立了蚌埠教区,宿县、灵璧、泗县的教务归其管辖,而砀山的教务则归徐州教区管辖(砀山县于1955年划归安徽省)。教会在各地……[详细]
  墩集霸王城遗址位于宿州市泗县,年代为新石器—商周、秦汉。霸王城坐落在县墩集镇境内。据《泗县志》载:“县城东南20余华里,石梁河东岸。楚汉相争时,霸王项羽驻兵于此,垒土成城,故名。今已无迹可寻。”2006年,经央视“走遍中国·走进宿州”现场考察,霸王城并不是“今已无迹可寻”,经实地丈量,该城周长1200米,面积约76000平方米,由于年代久远加之自然风蚀和人为取土等诸多原因,虽造成城墙高低不均,但城址清晰可辨。残存城墙最高约6米,最低约1米。城墙周围有护城河环绕。城的东、南、西部,距平地约有六、七米高的城墙保存完好,城墙上长满了杂树、蒿草,中间还有有一条人行小道。护城河尚断续有水,踪迹依稀可辨。……[详细]
  九女坟位于宿州市墉桥区褚兰镇夏疃村墓山孜北坡,是一座东汉晚期的画像石墓。是安徽省迄今发现规模较大,保存比较完好的东汉晚期画像石墓,是研究汉代的政治经济文化等诸多方面历史的重要文化遗产,1961年公布为省级文物保护单位。墓室由双甬道、横前室、双后室和一个耳室组成。墓门向西,墓向285度。墓室全长7米、宽4.84米。前室长3.46、宽1.93、高2.16米。耳室在前室北侧,东西长1.4,南北宽1.2,高1.37米。墓门两个,各有甬道通前室。甬道均长1.8,宽1,高1.54米。墓门宽0.9,高1.11米。墓道为斜坡式,有阶,不规整,长5.55,宽2.68米。前后室均石砌叠涩顶,墓顶长方形,有青石藻井……[详细]
  闵子骞祠及墓座落在曹村镇闵祠村。三面环山,泉水涌流,环境幽雅。紧傍206国道,交通便利。是我市重点名胜古迹之一,为省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闵子名损,字子骞,春秋鲁国人,孔子弟子,名列七十二贤之首,德与颜渊齐名。闵子以孝名天下,孔子赞曰:“孝哉!闵子骞,人不间于其父母昆弟之间”。宋朝皇帝褒闵子为“畿圣”,历代皇帝赐匾封公,文人墨客赋诗题记,其懿行美德千古传为佳话。闵子墓座北朝南,高6米,直径40米,近旁有两座中形墓,传说为闵子迁的两个弟弟,墓高2米,直径24米,总占地约6400平方米,墓地松柏藏密,“闵墓松风”素为宿州八景之一。闵祠始建于宋,现存殿宇14间,祠内存有古柏和千年银杏。祠外有两座碑亭,……[详细]
  蕲县古城遗址位于宿州市南20公里处蕲县镇境内。206国道穿城而过,是安徽省内发现最早的一座古城。秦统一六国时置蕲县,南梁改设蕲城郡,隋朝复称蕲县,元代废县迁至宿州,距今已有2200多年的历史。蕲县镇历史源远流长,是公元前209年秦末农民大起义-----陈胜吴广起义的历史发源地。1988年蕲县古城遗址被列为省级文物保护区,其上秦砖汉瓦,俯首可拾。境内陈胜吴广起义点—点将台,陈胜之妹陈雪花墓地——雪花山,后人纪念陈胜吴广而建的三贤庙、庙前陈胜手植的红果树历历在目;镇域东西的古战场闻名天下—陈胜、吴广农民大起义、汉刘邦征讨淮南王英布、淮海战役双堆集大血战,均发于此;传说中的一步两桥、鱼赶集、观星台、……[详细]
  林探花府座在宿州市杨庄乡林庄,系清代武探花林方标的府第,省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林方标,字锦堂,力大过人,善施兵器,武艺高强,清嘉庆辛未武科探花,清代名将,历任甘州提标、城守参将、衢州总兵、浙江提督等职。探花府尚存房屋58间,是一处保存较为完整的建筑群,其建筑布局、房屋结构、砖雕、木雕、彩绘等装饰都具有典型的北方建筑风格,有着重要的艺术价值和科学价值。探花府原有房屋81间,占地面积4万平方米。府门前空场树立旗杆4根,高11米左右,旗杆座分列大门两侧。主体建筑四进院落,明三暗五式,主体建筑的西部还有三进侧院建筑。主体建筑后面原设有花园和养鱼池,花园左侧有练武场,陈设有各式武器,可供参观。保护范围:……[详细]
  孔庙又称圣庙、文庙、学宫,俗称黉学。建于明万历四十六年(1618)。清顺治《萧县志》对其建筑布局作了如下描述:“中为先师庙,东西两厢。前为庙门,门外东为名宦、西为乡贤二神祠。前为泮池,跨以石桥,又前为棂星门,门之前为屏墙,棂星门西为儒学大门,由大门直北,东向为仪门。先师庙后为明伦堂,堂东为崇德斋,西为广业斋,东北为启圣祠,堂西北敬一箴亭。”文庙大成殿始建于北宋绍圣年间(1094年),当时殿址在今之城北的旧城,元末毁于兵乱。明洪武初年重修,永乐十六年(1418年)、成化、嘉靖年间相继重修。万历五年(1577年)因旧城毁于洪水,迁至新城今址重建。清雍正、乾隆间也有修葺。文庙曾有石坊、棂星门、教育署……[详细]
  虞姬墓:坐落在今灵璧县城东15华里,宿(县)泗(县)公路南侧。虞姬为项羽的宠妾,当年楚汉相争,项羽四面楚歌时,虞姬自刎而葬于此。虞姬墓风光公元前202年楚汉决战垓下(今灵璧县南沱河北岸的韦集镇城后村),项羽兵少粮尽,四面楚歌,陷入重围,遂夜饮帐中,面对宠妾虞姬、骏马乌骓,慷慨悲歌:“力拔山兮气盖世,时不利兮骓不逝,骓不逝兮可奈何,虞兮虞兮奈若何!”项王歌罢而泣,虞姬知军情突变,哀叹大势已去,歌而和之。《史记正义》引《楚汉春秋》云,虞姬歌词为:汉兵已略地,四方楚歌声。大王意气尽,贱妾何聊生!“左右皆泣,莫能仰视”。虞姬歌罢,拔剑自刎;项羽突围,仓皇出走,途中筑冢葬此。-旅游小贴士:开放时间:8:……[详细]
  磬石山摩崖造像位于灵璧县北渔沟集东、磬石山上。古时泗水流经山下,据《禹贡》记载:“泗滨浮磬”,就是指此处。磬石,其色清润、其音清馨,历代所采以供郊庙乐器之用。“磬石山摩崖造像”原为古之废寺中造像,雕刻在长16米高2米的一块巨大的磬石之上。由百余个造像组成,系浮雕,个个栩栩如生,造型生动,形态各异,雕刻精细充分体现宋代雕刻艺术手法。中部有两处刻文(阴刻)记载:“大宋至和三年(1065年)…”书体摹圣教,阴刻。据《灵璧县志》记载:“其西茶庵,康熙中有僧人出游江南,既而返山,更庵名曰‘玉磬’刻石记之,文虽不佳,而访圣教序可观也”。此造像为研究古代雕刻艺术和佛教文化有一定的价值。……[详细]
  林探花府位于宿州市杨庄乡林庄。是清代武探花林方标的府第,尚存房屋58间,是一处保存较为完整的建筑群,其建筑布局、房屋结构、砖雕、木雕、彩绘等装饰都具有典型的北方建筑风格,有着重要的艺术价值和科学价值。林探花府占地面积4万平方米。府门前空场树立旗杆4根,高11米左右,旗杆座分列大门两侧。主体建筑四进院落,明三暗五式,主体建筑的西部还有三进侧院建筑。主体建筑后面原设有花园和养鱼池,花园左侧有练武场,陈设有各式武器,可供参观。……[详细]
  文庙大成殿坐落在泗城正中偏北,原有大成坊、木灵星门、泮池、戟门、东西厢房、大成殿、明伦堂、尊经阁等建设,现仅存大成殿。此殿初建于清雍正四年(1726),后经嘉庆九年(1804)和咸丰三年(1853)两度重修,现整体建筑较完好,为省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大成殿飞檐斗拱,壮观挺秀,长21米,宽12米,面积252平方米。砖木结构,殿房由八棵廊柱顶起,殿墙四周内嵌20棵廊柱。据大成殿脊梁所书,“大成殿”是清雍正四年(1727年)所建。《泗虹合志》载:“嘉庆九年(1805年)修”。殿内二梁所书,咸丰三年(1854年)重修。距今已250余年。除局部有毁外,整个殿完好。-旅游小贴士:开放时间:8:00——18:……[详细]
  萧窑遗址位于安徽省萧县白土镇。1960年发掘。经考证,萧窑始建于唐,因白土镇既产瓷土,又有木柴、煤炭等燃料,为萧窑的发展创造了条件,到南宋时已成为金朝在徐淮地区的大瓷窑之一。该窑所产的瓷器多为白釉,也青少数黑釉,除坛、缸、花瓶等器皿外,还有佛像、佛塔等神器。……[详细]
  南关清真寺寺约建于明永乐十五年(1407年)后,老大殿(女寺)座西朝东,南北长14米,东西宽10米,讲堂三间为民国建筑。它是砀山县仅存的明代早期保存完好的建筑。它对于研究早期的明代建筑艺术,宗教发展有着重要的历史价值和现实意义。……[详细]
  花家村遗址是一处新石器时代遗址。曾出土有陶鬲、石斧、石(石奔)、石箭镞、蚌镰、骨针、鹿角等遗物。60年代发掘的花家寺遗址是首次在淮北地区发现大汶口文化的分布。该遗址被列为安徽省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第一批名录、1981年9月)。……[详细]
  玉石山遗址位于安徽省灵璧县城西南约20华里玉石山附近。面积约0.5平方公里。遗址东为龙山,南为虎山,呈东高西低形。1983年发现地表面暴露出来的遗物有石器(已残)、鼎足、鬲足、鹿角、陶棒、绳纹陶件、陶鼎多只,还有叶脉纹陶拍。陶鼎呈足园锥状,有压印痕三道,陶质坚硬,红胎,多系手制。其文化面貌,有自己独特的风格,与三山蒋庙遗址出土的器物有不同之处,也属于新石器晚期遗址。……[详细]
  通济渠故道泗县段泗县段为通济渠的一段。古汴河由灵璧县虞姬墓入泗县,泗县境内全长44.8公里,东经长直沟、周庄、彭铺,沿泗宿公路北侧穿城东注。当地人称城东一段为东汴河,城西至唐河一段为西汴河。东汴河与谢家沟(老濉河)水汇合,东流洪泽湖。另一支流由泗城西关外绕城至天井湖由漴潼河入淮,今通称为石梁河。通济渠:又称汴水、汴渠、汴河,全长650公里。自河南荥阳的板渚出黄河,至江苏盱眙入淮河,共历现今三省十八县(市),顺序为:河南省的荥阳、郑州、中牟、开封市、开封县、杞县、睢县、宁陵、商丘、虞城、夏邑、永城;安徽省的濉溪、宿州、灵壁、泗县;江苏省的泗洪、盱眙。它是于公元六0五年开掘的隋唐大运河的首期工程,……[详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