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安徽省 > 亳州市旅游

亳州市省级文物保护单位介绍

  十九里关帝庙位于亳州市谯城区,年代为清。又名“铁关帝庙”,位于谯城区十九里镇境内,为当时百姓供奉关羽所建,距今已有将近两百年的历史,是皖北地区一处极具特色的清代中晚期建筑。2012年,十九里关帝庙被安徽省人民政府公布为第七批省级文物保护单位。保护范围:原关帝庙围墙外各10米。建设控制地带:保护范围外,东至卫生院东侧巷道,南至工业路路北,西至富民路路东30米,北至涡河北岸。……[详细]
  汤王墓位于亳州汤陵公园一称“汤陵”。殷商古墓葬。在亳州汤陵公园,成汤为商君主,文治武功,颇受后人敬仰。墓为一个隆起大土堆,相传为成汤衣冠冢。墓前有“商成汤陵碑”。碑文系清书法家梁文山所书。……[详细]
  唐庄遗址位于亳州市谯城区,年代为新石器时代、商周、汉。2019年,唐庄遗址被安徽省人民政府公布为第八批省级文物保护单位。……[详细]
  檀公城遗址位于亳州市蒙城县,年代为东周、汉、北魏。2019年,檀公城遗址被安徽省人民政府公布为第八批省级文物保护单位。……[详细]
  红城遗址位于亳州市蒙城县,年代为战国、汉。2019年,红城遗址被安徽省人民政府公布为第八批省级文物保护单位。……[详细]
  章华台遗址位于亳州市谯城区,年代为商周。2019年,章华台遗址被安徽省人民政府公布为第八批省级文物保护单位。……[详细]
  一女孤堆位于亳州市谯城区,年代为汉。2019年,一女孤堆被安徽省人民政府公布为第八批省级文物保护单位。……[详细]
  新四军四师司令部旧址位于县城北22.5公里的新兴集。1938年9月,彭雪枫同志受命担任新四军游击支队司令员兼政治委员,率领指战员373人,从河南确山县竹沟镇出发,到新兴集建立抗日根据地。1939年11月上旬中原局书记-同志视察新兴集时,曾在这里住数日,就边区建设和创建抗日根据地等问题,作了重要指示。四师在新兴期间,集内设有司令部直属机关,如政治部、除0部、-部、参谋部、军法处、副官处、借给处以及当时大名赫赫的“佛晓报社”等十几个机关单位。司令部旧址在1940年的“六一”战斗中,被日军焚毁后又修复。现在,院内塑有彭雪枫师长戎装骑战马铜像一尊,室内布置有革命文物和各种图片陈列,对外开放,已成为市爱……[详细]
  阚疃天主教堂始建于中华民国元年(1912年),顶部起脊,高约12米,砖木结构,占地面积470平方米。教堂座西面东,正面一进三开。整体建筑为中西式建筑风格。由大厅、讲台、后小楼三部分组成。大厅为独有的抬梁式+斜拉式中式建筑风格,讲台和后小楼为意大利哥特式建筑风格。教堂南侧现存砖木结构的两层神甫楼,占地面积180平方米。同类建筑如此规模的在皖北地区比较少见。它既保留了意大利西式建筑风格,又有中式建筑特点,是中西文化的有机结合体。从教堂内部结构看,既有中国古代抬梁式建筑风格,又有近现代斜拉式建筑风格。具有很高的研究价值和文物保护价值。保护范围:教堂、南小楼四周5米范围内。建设控制地带:保护范围外,四……[详细]
  八角台遗址位于亳州市谯城区,年代为东汉。2019年,八角台遗址被安徽省人民政府公布为第八批省级文物保护单位。……[详细]
  涡阳马玉昆公馆,建于清光绪26年(1901年),现存一进院落,房屋20余间,其中主殿大厅7间,立于1米高的崇台之上,大厅东西各有耳房4间,前厅东西各有堂屋2间。 马玉昆是一代抗击沙俄、日本和八国联军的爱国名将,曾随左宗棠抗击沙俄侵略,收复乌鲁木齐等城市,驻守新疆16年。1894年甲午战争中他指挥取得平壤南路保卫战胜利,后调直隶。1900年,奉命统帅军在天津、北仓抵御八国联军,后为慈禧和光绪保驾西逃。1908年去世。其府第是皖北地区清代精品官宦府第,是他-起居的见证物,具有晚清时期北方民居的典型特点,对研究古代建筑,特别是清末时期公馆建筑艺术具有较高的参考价值。……[详细]
  姜桂题公馆位于亳州市薛家巷。民国初期建筑,是清末毅军统帅姜桂题的住宅,原有房屋100余间,存有大门、住房等建筑。是清昭武上将军姜桂题府邸,位于亳州市老城南门内,薛家巷路北,约建于1880年左右,系典型的清末民宅建筑。公馆系四合院多进院落,大小庭院数十座,原有房屋近百间,布局井然,一式青砖灰瓦平房,屋脊两面雕花,双吻高踞,山前檐下皆饰以吉祥精美的砖雕图案,古朴典雅,美观大方。现公馆仅存大门,原房屋10余间,为亳州市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姜桂题公馆始建于清末,是毅军统领昭武上将军姜桂题的府邸。姜桂题公馆位于亳州市老城南门内,薛家巷路北,约建于1880年左右,系典型的清末民宅建筑。姜桂题公馆为四合院多进……[详细]
  红门寺遗址略呈长方形,中间高,四周低,最高处高于地平面约2米,面积154600平方米。因遗址上原有一寺院而得名,相传原寺院有南北大殿,房屋百余间,和尚数百人,毁坏年代不详。1985年文物普查时发现,文化堆积保存完好。地面采集文物标本有:红陶鸭嘴形鼎足、红陶篮纹附加堆纹罐片、红陶鬲足、灰陶豆柄、绳纹陶片、篮纹陶片、素面陶片等。依据采集标本认定为新石器至汉代遗址。该遗址面积大、时代早,保存完好,具有重要的考古和学术研究价值。保护范围:遗址中心点东、西各230米,南、北各200米。建设控制地带:保护范围外,四周30米。……[详细]
  禅阳寺遗址为一处中间高,四周低缓的坡地,分布面积100200平方米,现为农田,其文化堆积层为2.4米,保存完好。遗址上曾发现大量红烧土、石斧、石刀、铜箭簇、骨针、蚁鼻钱、陶网坠等遗物。采集标本有灰色陶鬲足、陶豆柄、豆盘口沿、盆口沿、缸口沿、(鸭嘴形、扁凿形、圆锥形)鼎足、镂空陶片等。根据出土文物标本分析,可确定为大汶口文化晚期及东周时期的遗物。禅阳寺遗址保存较完好、是典型的早期古遗址,具有极高的保护价值和学术研究价值。保护范围:遗址中心点东、西各200米,南、北各125米。建设控制地带:保护范围外,南至阜蚌公路,北至黑土沟,东至六里庄,西50米。……[详细]
  涡北基督教堂清—民国亳州市谯城区又称福音堂,美国浸礼会宣教士到亳州传福音并建教堂,因地处涡河北岸,故名涡北基督教堂。坐北朝南,青砖灰瓦,砖木结构,哥特式教堂。高11米,占地314平方米,建筑风格独特,外部是欧式建筑风格,内部是中式建筑风格,整个楼阁呈U型,从教堂上方往下看,整座教堂呈十字架形,尖顶外观,欧式彩色玻璃窗户,堂内梁枋、瓜柱、雀替上雕有中国结、古铜钱等。南山墙上部呈三角形,下部有两门,内部北侧是一讲台,西、南、东三面离地约3米处环建木质穿廊,教堂内悬有永生真神匾额(1915年立),制有康熙帝所题对联无始无终真主宰,宣仁宣义大权衡。讲台下面建有施浸池,与教堂同时所建。该教堂建筑对研究亳……[详细]
  张虚谷宅位于安徽亳州市谯城区花戏楼办事处老子殿街23号该宅坐北朝南,为三进四合院,建于清朝末年。原有房屋三十四间,现存大门、耳房、南屋、东屋、堂屋、过厅、厢房等房屋二十余间。如意大门,砖墙影壁,前院中间有垂花门楼,将前院分为东西两院,置客房、客厅。中院有堂屋、东西厢房各3间,分别为主人和眷属居住房。后院为厨房、仓库和仆人居室。房屋为砖木结构,硬山两坡顶,叠梁式建筑,合瓦屋面,为北方传统四合院建筑,布局合理,做工考究,是亳州地区现存较为完好的有代表性晚清民宅建筑。张虚谷为晚清进士,后经商致富,是亳州地区有名的儒商。他从开封邀请建筑专家高质量建造住宅,其对研究皖北及周边地方历史及建筑文化,都有很高……[详细]
  牛集遗址位于亳州市蕉城区牛集镇韩高楼村发现于20世纪50年代中期,面积约1.43万平方米,文革时期上层部分遭到破坏。1961年冬和1975年夏两次对遗址进行试掘,从采集、出土器物和陶片判断,遗址分两个文化层,下层龙山文化,上层商文化。商文化又分为早中晚三期。出土有新石器时期至商代的鼎、豆、罐等,各种陶器的口沿、足、陶片标本并有商代早期卜骨、骨箭簇、骨贝、网坠,由此确定该遗址的年代为新石器至商代,以商代文化遗存为主,对研究亳州地区商人起源、发展及-环境等有十分重要的意义。牛集商文化遗址保存较为完整,遗址出土卜骨是由牛的肩胛骨加工而成,骨背面有钻孔和灼烧的痕迹,骨贝和骨箭簇制作精美,试掘还发现了蓄……[详细]
  明王台遗址位于亳州市谯城区大有街花井崖北侧通真观内是元末农民起义领袖小明王韩林儿称帝即位的宫殿遗址,故名明王台。该遗址于1981年9月公布为省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1355年(至正15年)二月,刘福通自砀山夹河迎韩林儿到亳州,拥立为小明王,尊其母杨氏为皇太后,建国号为宋,建元龙凤,定亳州为国都。起义军拆亳州太清宫建筑材料修建大宋政权宫阙,在北关通真观建立宫殿、朝房,登基。清光绪《亳州志·兵事》载:至正十五年二月,颍州刘福通自砀山夹河迎韩林儿至,称皇帝,号小明王,都亳州,国号曰宋,改元龙凤。拆太清宫材治宫阙。十二月围亳州,福通以韩林儿走安丰。后,宫阙毁坏,但台基仍存。现存明王台,北、西两面临哑吧坑……[详细]
  钓鱼台遗址位于亳州市谯城区东南钓鱼台村。遗址坐落在涡河北岸边,高出周围约2.5米,台面积2500平方米,为古代聚落遗址。1981年9月,安徽省人民政府公布为全省重点文物保护单位。1955年,安徽省博物馆筹备处对钓鱼台遗址进行小面积试掘。通过试掘和采集,获得有石斧、石刀、石锛、骨针、陶鬲、陶防轮等文物。钓鱼台遗址,文化内涵丰富,尤其是陶鬲中贮存的碳化小麦,是极其珍贵的,被中国科学院等有关单位命名为“中国古小麦”。钓鱼台遗址属大文口文化时期的遗址。……[详细]
  清凤岭遗址亳州市1955年,省、县考古工作者进行过试掘,发现有原始社会人类用过的石斧、石锛、砺石、残骨器、陶网坠等生产和-用具。从特征分析,为龙山文化范畴。1981年9月,安徽省人民政府公布为全省重点文物保护单位。……[详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