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安徽省 > 六安市旅游

六安市省级文物保护单位介绍

  霍山文庙,前称圣庙,亦称圣宫、孔庙、夫子庙,位于霍山县城关镇文盛街中段,始建于明弘治五年(公元1492年)。占地面积约4027平方米,现有建筑面积2052平方米。文庙现存主体建筑大成殿(又称圣殿),大殿面阔五间,进深三间,重檐歇山顶。大殿后为崇圣祠、明伦堂,左后为藏经阁;殿左为东庑,右为西庑;殿前为戟门,戟门左为名宦祠,右为乡贤祠共45间均为小瓦、砖、石、木结构,现保存基本完整,整个建筑群古朴典雅,端庄宏伟,具有典型的明清建筑特色。霍山文庙为本县明、清以来,尊孔祭孔的场所。也是其时“法先圣先师”“重道隆儒”“兴化起教”供生员肄业的教育场地,故又名“学宫”。戟门前原有泮池,泮桥和宫墙,1967年……[详细]
  文峰塔又名南塔,位于霍山县城东南约一公里,是霍山县境内仅有的一座古塔。塔身矗立在幽芳河畔,螺蛳台的阜顶上,是该地带的最高点。四周空旷,视野开阔,极目环眺,方园胜景,尽收眼底,诚然一塔巍巍,远衬山城之秀。昔曾有记胜诗句云::“青溪曲曲抱螺台,白塔红桥画障开;南去渐知龙井逼,活云飞出石门来”。(龙井、石门均地名)据光绪《霍山县志》记载:“螺蛳台上有旧塔,后邑令某泥形家言毁之。道光二年知县朱士达重建。”何以名“文峰”?《文峰塔记》介绍云:“因学宫与书院名之也”。故不同于一般佛塔,而是“人杰原于地灵,欲启人文,宜培地脉”,实为“风水攸关,表镇山城市”之塔。嵌在塔基层的碑刻铭文曰:“浮图七级,拔地凌云;……[详细]
  东城都遗址,位于安徽省六安市城东,距皋陶墓北约2公里,北傍淠史杭总干渠南侧的河套地带。是安徽省文物保护单位。《水经注水》:(淠)水“又西北迳六安县故城西,县故皋陶国也.夏禹封其少子奉其祀。今县都陂中有大冢,民传曰公琴者,即皋陶冢也。”《括地志》载:“咎繇墓,在寿州安丰县南一百三十里故六城东,东都陂内大冢也”。唐初,六安无领地,南属霍山县,北属安丰县,故称在安丰县南。东城都即《六安州志》所载之“东古城”。同治《六安州志》载:“东古城,州东南十里。”从《水经注》所载的“县都”,《括地志》所载的“东都”,《六安州志》所载的“东古城”,都证实这里曾是古城址。1982年和1983年北京大学历史系讲师李伯……[详细]
  龙头塔属文峰塔,位于舒城县城关镇龙塔社区,始建于明代天启元年(1621年),清乾隆甲申年(1764)重修。根据塔身第四层石碑“龙头”二字,定为龙头塔。塔身外砌青砖,内填杂土。七层,六角型,二层以上砌假拱卷门,塔身20.7米,其中塔刹生铁铸造、三层、葫芦形、高2.1米,塔底层边宽2.6米。第七层每角悬铁风铃1只。塔身西北侧一至四层有一裂缝,宽处有4厘米,是1855年地震所致。塔身周围上下弹痕累累,一只风铃曾为侵占舒城日军枪弹击毁。1956年、1979年、2007年县政府三次拨款维修,塔底座向外扩展1.27米。加高1.7米,用混凝土条块砌护。新铸造铁刹和风铃6只,弥合塔身裂缝,重做挑檐、塔角。塔基……[详细]
  独山暴-动-,又称六霍起义,1929年11月7日发生于安徽省六安市,是继黄麻起义、商南起义之后的一次规模更大的农民武装起义,它为创建鄂豫皖革命根据地立下了鼎足之功。一九二九年十一月,正当中共六安中心县委认真贯彻执行党的“八·七”会议精神,实行土地革命和武装反抗国民党-统治,组织发动六霍地区全面武装起义的一触即发之际,七日晚发生了独山三区二乡农协会秘书何寿全和两名女农协会员被捕并被搜去农协会花名册的事件。为了使党组织和农协会不遭到破环,中共六安中心县委常委周狷之、委员吴干才得知后,和三区区委连夜赶到独山第四高等小学召开紧急会议,决定提前暴-动-。八日拂晓,独山周围十五个乡的近万名农民,手持大刀、……[详细]
  【中共六安中心县委旧址】党的八七会议召开后,皖西各地党组织领导群众普遍开展了一系列抗争,武装起义条件日益成熟。随着斗争形势发展,迫切需要有一个统一的党组织作为领导核心。1929年10月初,中央巡视员方英在六安县郝家集主持召开了六县党代表大会,宣布中共六安中心县委成立,舒传贤任书记,领导六安、霍山、霍邱、寿县、英山、合肥六县工作。从独山暴-动-开始,中心县委先后领导了霍山西镇、桃源河、古碑冲、七邻湾农民起义和徐家集民团起义等数十次起义,初步创建了东起淠河,西接金家铺、水吼岭,北至白塔畈、丁家集,形成了东西100多里、南北200多里,人口40多万的皖西革命根据地,为鄂豫皖革命根据地的最后形成奠定了……[详细]
  叶集江西会馆位于安徽六安市叶集试验区北街。叶集是皖豫边界重要的商贸中心,有600多年历史。自明清以来,商业贸易尤为繁荣,集镇规模不断扩大,六省在此建有会馆,现存的明代晚期建造的江西会馆就是其中之一。江西会馆位于叶集百货公司仓库院内,原建筑有前进戏楼,中有大殿一栋,后殿两旁各有厢房1幢。现存后殿1栋,面阔3间,进深3间,五架梁,抬梁式建筑,硬山、青砖、灰瓦、木结构建筑。正殿为明万历年间建造,清代重修;厢房为清代中后期仿明代建造。占地750平方米,具有典型的明代建筑风格。目前也是皖西地区建造时代最早、保存最完好的木结构建筑。在叶集,一座保存完好的明代建筑“江西会馆”耸立在老街北首,系明朝末期江西客……[详细]
  狮山中学(今名上土市中学)创建于民国14年(1925),是霍山县最早创办的一所正规中学,原名霍山县立西镇初级中学,位于上土市狮山南麓,故习惯称之为狮山中学。学校背倚巍峨耸秀的狮山,东临源远流长的漫水河,水秀山青,环境幽美,是个理想的教育园地。老校舍建于民国11年(1922),楼房系砖木结构,共38间,造型古朴宏伟,转楼拥抱主楼,池台亭榭相映,堪称山区的大建筑,列为县级文物保护单位。1956年复校以来,随着教育事业的发展,规模逐渐扩大,现占地面积约百亩,分教学区与-区,两区间隔着千余平方米的体育广场,有“一、二、九”路相连接。道路两旁的风景树,行列有序,荫翳蔽日,给人以静谧之感。出校门是霍山边陲……[详细]
  多宝庵塔,时代为北宋。为楼阁式砖塔,平面六角形,原有9级,第八、九级早年已毁,现存7级,残高21.6米,底层边宽4.4米,高3.9米。以上各级逐层收缩,呈锥形。多宝庵塔为平面六角形,楼阁式造型、大砖结构的空心塔,现存7级,残高计21.6米。基层每边宽4.4米,高3.9米,各级宽、高逐层缩小,呈角锥形。第七层(即现在的顶部)每边宽3.1米。塔身正面向西,基层有塔室,室门为圆拱形,高3.3米。室内地平面随塔壁转折同为六角形,其每边和角的上方都有仿木作斗拱,承托着叠砌穹窿顶。室内原设置有佛龛、佛像,于“文革-”期间毁去。塔体外部的各级平座(塔檐),均系平砖叠砌挑出,下承以砖雕斗拱。塔心(塔桩)和塔壁……[详细]
  金寨县列宁小学位于金寨县汤家汇镇瓦基村境内。民国19年(1930年)春,苏维埃政权创办。校匾为六区一乡列宁小学校。创办时有4个教学班,1个早晚识字班,适龄儿童和成人均可免费入学。教师4人,学生百余人。学校由苏维埃政府管理,校长由乡苏维埃主席兼任,共青团支部受委托领导学习工作,成立学生公社,下设总务、教育、卫生、宣传、音乐5股。学生学文化、学政治、学军事,参加劳动,站岗放哨,开展政治宣传活动。吴尚慈、周百莲均在宣传活动中不幸被捕,英勇牺牲。民国21年秋,国民党军进犯大别山,列宁小学停办,大部分学生参加红军长征,校舍被焚,仅存前幢瓦房6间。农民程德燊(音:shen)和周百龙机智地保存了六区一乡列宁……[详细]
  新四军四支队驻舒旧址位于舒城县高峰乡东港村韦家大屋。1938年3月,原战斗在鄂豫皖地区的红二十八军和河南桐柏山区游击队,改编为新四军第四支队,由司令员高敬亭、政治部主任萧望东(后为戴季英)、参谋长林维先率领进驻舒城县东、西港冲。先驻东港冲的韦家大屋,后驻西港冲的华家老屋和钝斧庵。驻舒期间,新四军四支队有力地领导了皖中、皖东地区的抗日战争,一共进行了90多次战斗,共毙、伤敌2300多人,沉重地打击了日伪军的嚣张气焰,开创了皖中、皖东敌后抗战的新局面。同时,四支队宣传、组织群众,帮助地方发展党组织,组建地方抗日武装,部队由3100多人发展到1万多人。韦家大屋始建于清末,原有住房10多间,坐西朝东,……[详细]
  安徽省民众总动员委员会旧址位于六安市城关,时代为1938年。该旧址原为六安文庙,现存中、后大殿,东、西廊房。抗战时期,国民政府于民国二十六年十一月宣布李宗仁为第五战区司令长官兼安徽省主席。李于翌年二月到当时的省会六安就任,组建了“第五战区民众总动员委员会”,后改为“安徽省抗日民众总动员委员会”,主任委员由李宗仁兼任,朱蕴山、周新民、沈于修、张劲夫、狄超白、常藩侯等负责具体工作。该委员会是一个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组织,各阶层人士的代表都有。主要任务是统一领导抗日民众运动,通过各种形式,组织群众协助政府和军队开展全面抗战。为加强对动委会的领导,中国共产党先后派了张劲夫、周新民等一大批共产党员到各级动……[详细]
  六安观音寺塔位于六安市黄大街观音寺内,俗称南门锥子,与多宝庵塔南北相峙,有“双塔摩青”之喻。《六安州志》载:为唐武德年间(618―627年)僧人元通化缘而造,原名浮屠寺塔,宋代重修,改现名。塔身九级,高27米,平面六角形阁式造型,砖石结构,实心,基层每边宽3.9米,高4.3米,塔顶有铜质塔刹,40年代坠落。塔身正面向南,基部有高1.5米、宽0.85米圆拱塔门,门旁嵌有明万历八年(1580年)修补塔门碑一块。塔身各级装饰斗拱、假门和花窗等砖雕,分别嵌有清嘉庆年间捐修纪年瓷碑,三级以上嵌有彩瓷佛像或图案。塔体局部破损,大部完整。保护范围:塔本体建筑及边缘外东、南、西、北各10米。建设控制地带:保护……[详细]
  下符桥宋代窑址位于下符桥镇瓦屋院窑宝山,滨淠河西岸这座窑址断面处观察,上下层器物,没有造型的变更,当是同一时期连续烧造堆积而成,推断此窑存在的时间不会太久,窑座傍在窑宝山南部,占地面积约5400平方米,山坡上到处都有窑废品堆积层,如陶残片,红烧土和灰渍等。窑炉是南方常见的“龙窑”型,依山坡竖向修建,多数窑洞已破坏,仅发现一条保存尚好的窑道,长约28米,黑釉陶器残品裸露。采集的标本,模式相同,时代风格一致。器物均素面无饰,仅个别的扳手上,有模印“大吉”字样。器物外表古朴粗犷,别有风格,黑釉色褐光润,因技术水平差,多变形和走釉。采集的品种中,以瓶和碗盏较多,占烧造量的80%以上,可能为适应北宋“斗……[详细]
  红墩寺遗址位于安徽省六安市叶集区姚李镇,淮河之南。该遗址包括新石器时代到西周不同时期的堆积。尽管地表散落有新石器时代和西周时期的遗物,但我们选择的采样点却未见西周时期的文化层堆积。根据采集到的新石器时代陶片观察,其陶器以红陶为主,有泥质、夹蚌和夹炭陶,火侯不一,应有早晚的差别。该遗址曾进行过试掘,发掘者认为第一期文化比侯家寨上层阶段略早,相当于侯家寨遗址早晚之间的阶段,距今约6000年,如若是,则红墩寺第一期与濉溪石山子遗址大体相当,第二期文化相当于侯家寨上层,是属于侯家寨文化的一个重要遗址。在红墩寺的土块和红烧土中,共发现了11个样品,12个稻壳的印痕,其中可以判断其粒型的有8个,全部为粳稻……[详细]
  望江寺塔位于六安县西河口镇东南1公里愣河边岩石上,宋代建。望江寺今为河口粮站。塔呈六棱形,高21米,第六层和塔顶南侧抗战期间遭日军炮击毁损。龙头塔位于舒城城关东侧,俗称“城锥”,因第四层有碑刻“龙头”二字而称龙头塔。青砖砌,实心,六角形,阁式造型,高20.7米,七层,落刹为生铁所铸,分三层,葫芦状。始建于明天启元年(162年),清乾隆二十九年(172年)重修。建国后,人民政府于1956年、1979年两次拨款维修。1984年11月公布为县级重点文物保护文物。保护范围:塔本体建筑及边缘外东、南、西、北各20米。建设控制地带:保护范围外,东20米,南、西、北各100米。……[详细]
  七门堰位于舒城县西南七门山下,是我国古代著名水利工程,距今已2000余年。1960年在杭埠上游兴建了龙河口水库,七门堰灌区纳入杭北干渠配套工程,成为淠史杭工程组成部分。七门堰渠首在龙河口水库闭闸期间仍发挥引水效益。1984年11月公布为全县重点文物保护单位。1998年5月公布为安徽省文物保护单位。七门堰的历史汉高祖7年(公元前200年),刘邦封其伯兄子刘信为羹颉侯,食邑于舒。刘信视“舒城水源出于西山之峻岭,势若建瓴”,乃于“七门岭下,阻河筑堰,曰七门。开渠建闸,引河流东北,载之平陆,条分支贯,灌田八千余顷。”同时,又于七门岭之东修筑乌羊、片曹片责两堰,“灌田两千余顷”,谓之“七门三堰”。东汉末……[详细]
  金寨县红25军、红28军军部旧址于2009年5月6日“立夏节、六霍起义”胜利80周年之际建成并对外开放。红25军军政机构旧址以丰富翔实的史料,全面展示红25军的辉煌历程。红28军旧址是以红28军建立、重建、再建为主线,突出红28军重建及其战斗过程。红25、28军合编旧址:位于金寨县汤汇乡豹迹岩村胡氏祠。胡氏祠1934年4月红25军和红28军顺利会师后,在这里完成了整编。后红军由徐海东等指挥,于1935年9月16日胜利到达永坪镇与刘志丹领导的红26军、红27军会师,成为长征到达陕甘根据地的第一支红军,被誉为“长征先锋”。旧址现有房屋12间,至今保存有极为珍贵的红军标语。其中一侧墙上写着“活捉匪首……[详细]
  中共鄂豫皖区委员会旧址位于金寨县花石乡白水河村汪家老屋。中共鄂豫皖区委员会旧址原为当地汪姓老屋建于清晚期,坐西向东,青砖小瓦结构,四进五十余间。现存门楼,厅堂共九间。1938年6月,中共安徽省工作委员会由桃岭随新四军兵站迁此,书记彭康,组织委员先后有郑维孝,黄岩,刘顺元,喻平等,领导六安,寿县,太湖三个中心县委和舒芜特委工作。1939年2月,中共安徽省工委会撤销,成立中共鄂豫皖边区委员会书记郑位三,委员彭康、张劲夫、何伟、方毅、张体学,李丰平、桂蓬、黄岩、郑维孝、程坦等,区党委机关驻此,隶属中原局。1939年至1940年期间,统一领导鄂豫皖边区抗日运动。1939年7月,新四军军长叶挺,参谋长张……[详细]
  毛坦厂老街古建筑群位于六安市金安区毛坦厂镇东南部。时代为明、清时期。老街为东西走向,总长1320米,总建筑面积41624平方米。街东、街西各有一座闸门(街头堡)。东闸门距石笋河50米,龙舒河从老街西、北流过。街道用青石条与鹅卵石铺砌。建筑主要为店铺、民宅、西楼、庙宇等,建筑结构为木结构屋架,青砖墙体,小灰瓦屋面,风火山墙,临街店铺为铺板门,部分建筑有0-,一般每户有2—3进房屋,基本保存完好。老街自东向西分别有窟窿巷、牛皮地巷、刘华宜巷、井窿巷、花眼墙巷、大杨树巷、谭油坊巷与老街相交。老街整体建筑层次分明,风格独特,具有浓郁的大别山区古民居特色,这在江北是仅存的。(1)毛坦厂老街重点古建筑。保……[详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