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都近代建筑群年代:清~民国座落地点:宁德市蕉城区三都镇松山村、港口村简介:三都澳自清光绪二十五年(1899)设立福海关以来,先后有13个国家21家公司在此开办洋行,意大利设领事馆于此,一时商贾云集。现存有福海关税务司旧址、罗厝里修女院、三都天主教堂和三都修士院。保护范围:各建筑四周向外延伸20米。2009年,三都近代建筑群被福建省人民政府公布为第七批省级文物保护单位。……[详细] |
溪口袁氏宗祠年代:清座落地点:柘荣县乍洋乡溪口村简介:面阔三间,进深二进,占地面积327.19平方米。中轴线上依次分布大门、下厅(内连戏台)、中厅、上厅。保存完好的牌匾,起于清嘉庆年间。有李宗仁、杨树庄、蒋光鼐、萨镇冰、何宜武等人多位国民党政要题写的匾额。保护范围:建筑滴水线四周向外延伸20米。2009年,溪口袁氏宗祠被福建省人民政府公布为第七批省级文物保护单位。……[详细] |
石兰城堡位于福鼎市硖门畲族乡石兰村,年代为明、清。简介:建于明万历年间(1573—1620),为抗倭而筑。依山而建,平面略似梯形,城墙花岗岩石砌成,周长1200米。现存北侧城门及200多米残墙。城门内高2.7米,外高4.7米,内宽1.5米,外宽15米,长5米。山下有300多米长石阶通至城门口。2013年,石兰城堡被福建省人民政府公布为第八批省级文物保护单位。保护范围:堡墙周边各外延20米。……[详细] |
九峰寺年代:清座落地点:屏南县熙岭乡三峰村简介:又称九峰禅林,明景泰元年(1450)始建,清嘉庆二年(1797)重建,后多次重修扩建。由门亭、前殿、魁星楼、大殿、后殿、观音阁等组成,建筑面积1087平方米。大殿面阔五间,进深五柱,穿斗抬梁混合式梁架,中部上覆藻井天花。保护范围:寺庙四周向外延伸50米。2009年,九峰寺被福建省人民政府公布为第七批省级文物保护单位。……[详细] |
三福寺双塔位于福鼎县白琳镇柘里村,三福寺建于宋代。三福寺双塔建于明永乐年间(1403~1424年),1986年省人民政府拨款维修。双塔均为楼阁式仿木结构7层砖塔,实心6角,通高8米。塔刹为宝盖顶。每层6面均有佛龛,塔身由36种不同形状的砖砌成,每层有角牙砖迭涩出挑,撑托塔檐,上有瓦垄,塔基无须弥座。结构精巧,造形雅致。1989年,福鼎县人民政府公布为县级文物保护单位。……[详细] |
幽岩寺塔原有东、西两塔,始建于北宋元丰三年(1080年),南宋庆元六年(1200年)圮,嘉泰四年(1204年)重建。西塔于1932年倒塌。现存东塔,石构楼阁式,八角九层,实心,相轮塔刹,通高13.5米。基座八角浮雕力士各1尊,座上题刻:“宝塔成于元丰庚申,坏于庆元庚申,阅五载,四更住持嘉泰甲子二月募缘重建。”塔身各层浮雕佛像,神态各异,逼真生动,惜多被盗割。……[详细] |
金源祠位于霞浦县柏洋乡董墩村,年代为明。简介:建于明嘉靖十四年(1535),坐北朝南,由山门、大殿组成,占地面积62平方米。大殿面阔三间,进深三柱,抬梁、穿斗式梁架,歇山顶,殿中藻井以斗拱装饰。祠为闽东地区保存较为完整、有明确纪年和文字可考的明代宗祠建筑。2013年,金源祠被福建省人民政府公布为第八批省级文物保护单位。保护范围:祠周边各外延20米。……[详细] |
黄瓜山遗址,中国新石器时代至青铜时代遗址。位于福建霞浦沙江镇小马村。面积约500平方米。1989年发掘。遗址出土石器有锛、戈、镞和燧石等,陶器有陶罐、钵、壶、甗、彩陶片,以及陶纺轮和陶支座等。另有原始瓷豆和贝壳、炭化谷粒。有学者命名该文化遗存为“黄瓜山文化”。黄瓜山文化遗址的年代大约距今3000~4000年,为一处青铜器时代遗址,总面积约6000平方米。该遗址是1987年全省文物普查中发现的,在接近山丘顶部的东南、西和北三面坡地上可见成层的贝壳堆积。调查中采集了较多的石器、陶器标本,是闽东地区迄今发现的唯一的一处贝丘遗址。1987年,霞浦县人民政府公布为县级文物保护单位。2005年5月公布为福……[详细] |
传胪城堡是东冲半岛上除大京古堡外,另一个保存地较为完整的古堡,建于明朝嘉靖三十四年(1555年),城墙四周围满了古榕树。用时参考1小时交通在霞浦区间车站乘坐前往下浒或长春的班车,在传胪村站下车可达景点位置宁德市霞浦县长春镇传胪村……[详细] |
溪口永安桥年代:清座落地点:柘荣县乍洋乡溪口村简介:永安桥是横跨于玉山溪上的半圆石拱桥,总长36.22米、宽5.23米,石拱净跨达23.76米,高11.82米,是华东地区现存单孔跨度最大的半圆石拱桥之一。北侧桥头八石碑,记录了溪口村历史上庆安、资寿、同安、长安、永安等五桥捐资、建造的过程。附属文物有村东凤里溪上的2条石碇步、2座石梁柱桥等。保护范围:东至玉山溪永安桥上游10米,北至凤里溪上游石梁柱上游10米,南至凤里溪下游石梁柱桥下游10米,以及桥体所在二溪两侧各10米范围内。2009年,溪口永安桥被福建省人民政府公布为第七批省级文物保护单位。……[详细] |
后门山遗址年代:新石器时代座落地点:福鼎市秦屿镇彭坑村简介:新石器时代末期石器加工场所。2008年第三次全国文物普查时发现,面积50000平方米。在取土区发现有大量文化遗物散落于地面,距地表深120~150厘米处有文化堆积层(厚20~40厘米),采集到大量石制品和彩陶器残片等。陶器残片包括泥质陶、夹砂陶和硬陶,其中以橙黄陶占绝大多数。采集石制品包括石器制作工具、石器坯件、石片和石料等。该文化遗存的发现,为探讨同时期闽台史前文化的渊源关系提供了实物依据。保护范围:西至彭坑小学东墙、杨府圣宫东墙与北侧高山山脚的连接线,南至彭坑至冷城水泥路,东至彭坑小学东墙以东约250米与北侧高山山脚的连接线,北至……[详细] |
前山大外厝位于柘荣县城郊乡前山村,年代为清。简介:建于清乾隆年间(1736-1795),坐东北朝西南,由左、中、右三路大厝组成,通面阔68.51米,通进深62.620米,占地面积4290平方米。左、右路建筑从前到后依次为门厅、前天井及厢房、前堂、中天井及厢房、中堂、后天井及厢房、后堂。中路建筑由主屋及左、右附房组成,主屋从前到后依次为门楼、门厅、过廊、前堂、拜亭、门厅、过廊、后堂、防火屋组成。附属文物有大厝左后侧的“黄氏支祠”和右侧的“黄氏宗祠”,占地面积1132平方米。保护范围:建筑四周外墙各向外延伸20米。2018年,前山大外厝被福建省人民政府公布为第九批省级文物保护单位。……[详细] |
禾溪三仙桥位于周宁县纯池镇禾溪村,年代为明、民国。简介:原名澄明桥,因供祀“杨、柳、倪”三仙,故又名“三仙桥”。始建于明成化三年(1467),民国六年(1917)重建廊屋,并加宽桥面,而拱架保持原样。桥身呈西北--东南走向,长24.27米,净跨18.25米。廊屋通道两侧设木条凳,中亭为重檐歇山顶,两端太子亭为六角重檐攒尖顶;廊屋共有各式藻井7个,藻井彩绘、壁画均绘制于民国九年。保护范围:东、西两侧至山脚,南至下游340米处,北至上游350米处。2018年,禾溪三仙桥被福建省人民政府公布为第九批省级文物保护单位。……[详细] |
秦屿戍守台湾将士墓群年代:明、清座落地点:福鼎市秦屿镇农业村简介:明清以来原是埋葬当地抗倭义士和无嗣无屋尸骨。清代,秦屿左右营开始抽丁戍守台湾,官兵殉难或病故后随郑成功收复台湾及戍台故兵安葬于此。1974年,收集一般老百姓及革命人士骨灰合葬于此处。虎头岗包括戍台故兵墓两处(一墓一碑)和抗倭义冢三处,总占地面积2500平方米 。保护范围:整个陵园,圣寿岭右侧两义冢四周各向外延伸20米。2009年,秦屿戍守台湾将士墓群被福建省人民政府公布为第七批省级文物保护单位。……[详细] |
宝丰银场古矿业遗址位于周宁县李墩镇芹溪村,浦源镇围城底村、官司村、里源村、上洋村,年代为宋至明。简介:开采于宋元祐年间(1087-1094),分布范围达40多平方公里,涉及到两个乡镇5个古村落。银场遗存的矿硐多达220多口,已发现冶炼遗址及矿工的-区遗迹40多处、摩崖石刻2处、隆庆五年“奉抚案两院禁示”碑一通,另外有大量用于碎石的石制磨盘和冶炼废渣。该银场遗址是研究古代矿业开采技术、当地社会经济发展的重要实物资料。保护范围:分布于圣银楼山四周已发现的220个古矿硐,各古矿硐周边500米范围内均为保护区;上洋村张彭八故居四周外墙各向外延伸20米。2018年,宝丰银场古矿业遗址被福建省人民政府公布……[详细] |
张朝发墓年代:清座落地点:福鼎市秦屿镇瓜园村简介:墓清道光二十三年(1843)建,平面呈“风”字型,三合土结构,坐东北向西南,占地面积约150平方米。墓室有两封门,分别葬有张朝发及陈氏夫人灵柩,墓前有碑坊式青石神龛、石狮子及望柱各一对,保存较好。张朝发(?~1840),字骏亭,福建惠安人。幼随父徙居福鼎县。道光十八年(1838)任台湾水师协副将。道光十九年(1839)任定海总兵。次年六月,英军入侵定海港,率兵水战,中炮伤股,一月后卒于余姚。保护范围:南至公路,东至墓外20米,北至山坡顶,西至墓外20米。2009年,张朝发墓被福建省人民政府公布为第七批省级文物保护单位。……[详细] |
竹江汐路桥年代:清~现代座落地点:霞浦县沙江镇竹江村、小马村简介:又名达路桥,系连接陆地与竹江岛的石桥。桥为东西走向,因路和桥建在滩涂上,涨潮没于海水中,退潮时才能行走,故称汐路桥。清乾隆年间由乡绅郑绣轩倡建,至嘉庆十六年(1811)郑启昂耗巨资建三年而成,后被潮水冲垮,其子郑琼森又进行三次大修才得畅通。由于地处海涂泥泞中,建路时,路基用松树打桩、铺垫杂木草皮,然后铺上条石横竖三层砌成。全长3651米,最宽1.8米,途经六座桥,最高2.9米,其中有四座桥,桥孔上下二层,边有小孔,具有排潮防潮作用,是目前国内罕见的海埕石路桥建筑。保护范围:桥四周向外延伸50米。2009年,竹江汐路桥被福建省人民……[详细] |
石壁岭古官道位于宁德市蕉城区石后乡石壁岭,年代为宋至民国。简介:宁德古时通往西乡及古田、屏南乃至闽北的交通要道,其开辟时间不晚于南宋,以其山体如石壁般笔直陡峭而得名。清康熙四十五年(1706),邑人王天行采用火烧水攻之法,“遂成通途”。现存古道起于金涵乡高乾村西,经石后乡岭尾村,越石壁岭,过岭店村,终抵石后乡大岭村,全长2.5公里。由石磴层层累砌而成,宽约1米,垂直落差达500余米。古道沿线遗留着众多的人文景观,现尚存摩崖石刻“山高水长”、修路碑、古亭遗址、战壕遗址等遗迹。保护范围:古官道四周各向外延伸20米。2018年,石壁岭古官道被福建省人民政府公布为第九批省级文物保护单位。……[详细] |
福宁山民会馆年代:清座落地点:霞浦县松城街道旗下街简介:清光绪二十五年(1899)始建,由山门、前座、后座等组成,硬山顶穿斗式砖木结构,总面积683平方米。前座主体面阔五间,进深七柱。是全国唯一跨省、跨地区的畲族公益团体,也是闽、浙、赣畲族民众联合组建的社会公益组织。保护范围:东面围墙外延伸20米,南面至门楼外官街,西面至郑氏宗祠,北面围墙外延伸30米。2009年,福宁山民会馆被福建省人民政府公布为第七批省级文物保护单位。……[详细] |
际头石牌坊群年代:清座落地点:屏南县棠口乡际头村简介:俗称石坊岔,包括有10座贞节石牌坊,夹古道而立。最早的建于乾隆五十七年(1792),最晚的建于光绪十四年(1888)。有一间二柱二楼式,三间四柱三楼式两种,通高约6米,通宽3.1~4.9米不等。坊额上方竖镶“圣旨”,正中则有“彤映崇徽”等大字匾,下方有皇清旌表等字样。保护范围:牌坊群四周向外延伸20米。2009年,际头石牌坊群被福建省人民政府公布为第七批省级文物保护单位。……[详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