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梨洋甘国宝故居年代:清座落地点:屏南县甘棠乡小梨洋村简介:明崇祯八年(1635)始建,坐北向南,由门亭、大厅、观鱼池及花园组成,四面筑以夯土墙,占地面积373平方米。主厅两层,穿斗式单檐悬山顶,面阔三间,进深五柱。甘国宝(1709~1775)出生于此,任台湾总兵期间,促进汉族和高山族同胞和睦相处,维护祖国统一。保护范围:建筑四周向外延伸20米。2009年,小梨洋甘国宝故居被福建省人民政府公布为第七批省级文物保护单位。……[详细] |
黄阳隘位于寿宁县坑底乡长岭村,年代为明至清。简介:始建于明弘治中期(1490-1500),明嘉靖二十四年(1545)设闽浙界碑。隘墙东西走向,两边接小山;隘门下半部乱毛石垒砌基础,上半部块石错缝交错发券。拱门宽3米,拱高2.9米,进深6.3米;过道两旁设有石凳,北面石墙中砌有一龛。隘碑现收藏于县博物馆,碑高1.4米,宽0.68米,厚0.15米,青石素面,正面刻“寿宁县界”,背面刻“黄阳隘”。保护范围:隘口四周各向外延伸30米。2018年,黄阳隘被福建省人民政府公布为第九批省级文物保护单位。……[详细] |
鸾峰桥,是寿宁木拱廊桥中最为壮观的一座。位于寿宁下党乡下党村南,清嘉庆五年造,也称下党桥。1964年修缮。北面桥堍建在岩石上,南面桥堍用块石砌筑。长47.6米,宽4.9米,孔跨37.6米,南北走向,17开间,72柱。桥中心间用如意斗拱叠梁成八角藻井,上覆双坡顶。鸾峰桥威严挺拨,桥中神龛祀临水夫人,神灵显赫,四方信众,虔诚叩拜,传说有求必应,预示吉凶,庇佑黎民,深得百姓敬拜。鸾峰桥又高又险跨度又长,但桥本身却是细腻的,绝美无比又有一种遗世独立的风韵。桥下溪流很宽,很多奇怪的巨石。鸾峰桥是全国单拱跨最长的贯木拱廊桥,单孔跨度37.6米,超过了曾被学术界认为是中国古建筑中净跨最大的石拱赵州桥0.7米……[详细] |
闽东独立师集训地位于宁德市蕉城区虎镇文峰村,年代为1937-1938年。简介:原为一栋晚清民居,坐北向南,由大门、前埕、正门、前天井及两侧厢房、正厅、后天井、倒座、左右护厝及后院组成,占地面积858.2平方米。1937 年冬,闽东红军游击队和各县游击队陆续集中宁德桃花溪整编,随后红军三个纵队和师部移驻虎石堂进行了为期两个多月的集训。红军在村中设立多处训练场,战士白天练习投弹、射击等军事项目,晚上学习文化,抗日热情高涨,部队也从刚整训时的七百多人发展到1300人,整训期间部队还成立了军械厂与被服加工厂。1938年1月24日,闽东红军正式改编为国民革命军陆军新编第四军第三支队第六团,团长叶飞,副团……[详细] |
福鼎分水关,位于城东北15公里,海拔450米,属贯岭镇分水关村,104国道穿此而过,是福宁高速公路起点。地处浙江省之泰顺县、苍南县与福建省福鼎市交界处修建“友谊亭”。 福鼎分水关建于五代“开闽王”王审知时,为确保闽地安全,以御吴越(《方舆纪要》载:“叠石、分水二关,俱闽王时筑,以备吴越。”),形势险要,号称“闽东北门户”。在封建割剧时代,分水关为兵家必争之地。公元1276年宋末宰相陈宜中之弟大都督行军司马陈自中 在据守分水关,护送秀王赵与择入闽, 阻击南侵元军十多日, 食尽援绝,军帅欲降之,不从,朝服南向,再拜而死。(《乾隆温州府志》卷二八)。明嘉靖福宁州黄良林造隘房驻守。清乾隆福宁郡守李拔题……[详细] |
龙漈仙宫,位于福建屏南县甘棠乡漈下村,是奉祀马仙娘的神殿。建于明嘉靖二十九年(1350)之前,现存建筑为明隆庆三年(1569)重建,清光绪十七年(1891)重修。由门楼、天井、西厢和大殿等组成。大殿,面阔五间,进深六间,屋面重檐,下檐作四面坡,上檐为圆形攒尖顶,木构架,颇有特色。2005年5月公布为福建省文物保护单位。……[详细] |
太后公厅又叫皇后坊,位于福安市晓阳镇晓阳村。始建于宋端平元年,后明弘治重建。太后公厅,也称“众厅”,由太后坊和戏台两座建筑组成,始建于宋代,现存遗迹乃明代重建,为木质宫殿式建筑,位于晓阳村老街凤巢路,是福建省文物保护单位。公厅戏台前高挑的屋檐下悬挂着一块“太后公厅”匾额,太后坊内有一对“石锣石鼓”,内九旋和外五旋的纹刻,意味“九五之尊”。一个乡村隐示封建皇家的等级威仪,历史谜团,期待有心人破解。……[详细] |
龙溪宫位于福建省霞浦县溪南镇半月里村,始建清雍正八年,背靠弥勒山,面向玉兔山、东依燕鼎山,建筑面积508平方米,硬山顶抬梁、穿斗木结构,由斗、升、翘、昂、拱组合。自南而北依次为大门、戏台、众厅、神厅、神龛等。其戏台藻井以五层方斗逐级装嵌,形成远观四方,近视八角的藻井。其工艺繁琐细致,达到一斗三出跳,独具畲族建筑特色。宫中供奉有畲民信仰的神像,最为称奇的是这里山区村民也崇奉海神妈祖。龙溪宫2006年被省人民政府列为省级文物保护单位(雷氏宗词和雷氏三古宅为附属保护单位)。……[详细] |
双溪文庙位于福建省屏南县双溪镇双溪村(旧县城),乾隆元年(1736)由知县沈钟创建,此后,经历任知县十多次重修、扩建,渐使布局严整齐全,呼应对称。文庙主体建筑为大成殿,建于文庙中轴线上,坐北朝南,三楹两庑,重檐翘角歇山顶,雕梁画栋,装饰精美,雄伟壮丽,内塑孔子与四配、十哲像,并绘从祀诸贤像于两庑。殿前为露台,台周环以石栏杆,正前方与左右均有台阶,前方台阶中建丹墀,雕刻精致。台前为棂星门,上悬乾隆元年御书与天地参匾额。……[详细] |
东源桥位于柘荣县东源乡东源村,又名水浒桥。元(后)至元元年(1335)始建,明嘉靖十三年(1534)、清乾隆十六年(1751)重建,贯木拱廊屋桥。南北走向,桥长43.2米,单孔,拱跨25米。桥屋梁架左右共18缝,每缝6根立柱,计108根立柱。桥北端立有石构方形泗洲文佛古塔一座,高2.85米,座宽1.15米,塔基须弥座,佛龛内浮雕佛像。2005年5月公布为福建省文物保护单位。2006年5月公布为第六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详细] |
游朴墓,位于柘荣县双城镇北郊大坪,柘荣一中大门西侧,建于明万历二十三年(公元1595年)、葬于万历二十七年(公元1599年)。游朴墓外观平面呈风字形,青石构筑,墓碑高2.3米,宽0.95米,墓碑阴刻楷书皇明湖广参政游少涧墓,坟前竖立半八卦形围山石,墓埕前神道碑尚存,整体占地面积约10亩。2001年1月列入福建省文物保护单位。……[详细] |
归驷桥位于柘荣县富溪镇。系木构单孔悬臂式廊屋桥,始建于南宋淳熙十四年(1187年),清乾隆五十三年(1788年)重修,全长25米,宽4.6米,高7.3米。廊屋高3.8米,10扇40柱。1989年,柘荣县人民政府公布为县级文物保护单位。……[详细] |
钱公宝殿位于古田县泮洋乡中直村尾,单间土木结构建筑,建筑面积162平方米。面向东北,面阔三间13.5米,进深四柱12米,穿斗抬梁式木构架,歇山顶小青瓦屋面。大殿正中供奉钱公塑像,右侧供奉陈靖姑塑像。在东西两面墙上有绘制完整的《陈靖姑传说》壁画38幅,叙述了陈靖姑出生至24岁临水宫得道的神话故事,以两行两列、两行三列的形式分布着,每幅均以墨线相隔,色彩鲜艳,人物形象绘制生动。钱公宝殿始建于清乾隆年间(西元1736-1795),道光十六年(西元1836)重修。中直钱公宝殿壁画于2009年第三次全国文物普查中发现,2010年5月,国务院第三次全国文物普查领导小组办公室从全国新发现的近50万项不可移动……[详细] |
登龙桥位于周宁县七步镇八蒲村,始建年代不详,清康熙二十六年(1687)水毁后,清康熙于五十六年(1717)八蒲村民黄宠等募建;乾隆三十九年(1774)生员黄廷元等募修;道光十六年(1836)武生黄高捷、张仕光重建,1986年村民饰修。桥长38米,宽4.9米,单孔净跨23.5米,离水高9米,桥台 石砌,全桥用杉木建造,主拱骨架采用双层纵向斜平梁与横 向连系梁组合的多边形结构。桥面木板上铺砌青砖以防火。桥上建单檐硬山顶廊屋,15开间,高4.5米,宽与桥同。桥中通道宽3.2米,两边设坐板,桥边廊壁开设通光孔,鱼鳞板雨披。桥中设神龛,梁柱题写诗词、楹联,以及修建 者及募款数额。桥头分别以石阶连接旧路。……[详细] |
大宝桥,福建省寿宁县廊桥名,俗称小东桥,位于福建省寿宁县坑底乡小东村东南1公里,始建于明。杨梅州风景名胜区木拱桥群所属的重要廊桥之一。省级文物保护单位。长44.3米,宽4.6米,孔跨33.1米。东南与西北走向,19开间,80柱,桥面弧度较大。上覆悬山顶加两坡,鹊尾脊。两端桥头檐下至梁上部分施粉墙,有彩绘。桥中视神龛,祀临水夫人。桥中有两处用木板铺民床状,供行人躺卧歇息。桥中梁上墨书丰富的人文资料保存尚好。由于浩溪、坑底溪、西宅溪在小东村头交汇后水流变大,始建于明朝的大宝桥曾被洪水冲垮,光绪年间重建时,建设者在将拱桥整体提升的同时,在较宽阔的一侧桥墩巧妙设计了倒“V”字型的分流石砌桥墩,并在该桥……[详细] |
百祥桥,位于福建省屏南县棠口乡下坑尾村与寿山乡白洋村交界的白洋溪上,又称松柏桥和白洋桥。该桥为四柱九檩穿斗式构架,全长三十八米,宽四点五米,单孔跨度三十五米,仅比河北赵州桥的单孔跨度小二米半,桥面至谷底高度达二十七。桥中设神龛,祀真武帝。由于其位于崇山峻岭中,又单孔跨于地势险要的大峡谷之间,被誉为“江南第一险”木拱廊桥。在历史上,百祥桥是屏南通往宁德、福安等地的必经之路,有“茶盐古道”之称。……[详细] |
竹洋银硐遗址位于福鼎市叠石乡竹阳村银硐自然村,年代为宋。属宋代官营玉林场采矿场,开采于北宋熙宁年间(1068—1077)。为银铅铜并产的矿冶遗址,分布面积约1.8万平方米,共发现15处采矿点。采矿方式为选择富矿地带,采取烧爆法与工具开凿相结合的方法进行开采。遗留的矿硐,多为一处一硐,少数为一处二硐,硐内一般由巷道和硐厅所构成。已探知的矿硐最长超过95米,硐厅最大接近190平方米。2020年11月,被公布为福建省第十批省级文物保护单位。保护范围:遗址四周各向外延伸30米……[详细] |
麻岭巡检司遗址位于周宁县浦源镇麻岭村,年代为元、明。由分别位于天池塘西北侧的元代巡检司遗址和东南侧的明代巡检司遗址组成。西侧遗址,建于至元十八年(1281),坐北朝南,前后两间,占地面积190平方米。东侧遗址,建于明嘉靖三十五年(1556),坐西朝东,平面呈“品”字型,占地面积450平方米。两处巡检司遗址均存石砌墙体,原建筑平面布局保存完整。麻岭古道及道上古亭为附属文物。2020年11月,被公布为福建省第十批省级文物保护单位。保护范围:东至浦源镇麻岭村,西至泗桥乡302省道与麻岭古道交汇处,全程5公里,中心线分别向两侧各延伸100米……[详细] |
郭鸣琳墓位于福安市潭头镇富罗坂村,年代为明。始建于明崇祯十三年(1640),总占地面积约500平方米。墓坐西向东,平面呈“风”字形,整体气势恢宏。从东向西依次为神道碑、小牌坊、大牌坊、墓体,全部使用花岗岩石构筑。墓丘前筑有墓亭,立记载郭鸣琳生平事迹的墓志铭、处世行略、墓陵四至以及祭田的碑文四通。郭鸣琳(1567―1628),福安人。官至靖江王府左长史。明代著名散文家,著有《东皋小稿》等书。2020年11月,被公布为福建省第十批省级文物保护单位。保护范围:以墓头碑至大牌坊为中轴向四周各向外延伸50米,小牌坊四周各向外延伸10米,墓道碑四周各向外延伸10米。……[详细] |
叠石关隘位于福鼎市叠石乡叠石村,年代为五代、清。位于闽浙交界处,五代闽国为防备吴越国而建,明清时设有叠石汛。关门地处隘门山、牛脖子山南北夹峙的V字形隘口,20世纪五六十年代因公路建设而拆除;现状保存南北两侧关墙、烽火台等,关墙南北走向,全长约83.5米,其中北段斜长39米、残高2.9米,南段斜长32米、残高2.7米,以块石砌面、碎石山土填充,依山体斜面堆砌而成。烽火台位于南侧牛脖子山的山岗上,距关口约190米。2020年11月,被公布为福建省第十批省级文物保护单位。保护范围:关隘四周各向外延伸20米。……[详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