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山东省 > 济南市旅游

济南市省级文物保护单位介绍

  位于老城区东南,以池南壁有三个石雕虎头,泉水从虎口流出而得名。该泉水激柱石,声如虎啸。黑虎泉:在济南市黑虎泉东路。题名在金代以前。源出悬崖下深凹的的洞穴中,泉水经三石虎头喷出,波澜汹涌,水声喧腾。附近有琵琶、金虎、汇波、溪中、玛瑙、九仙女等名泉十四处,组成黑虎泉群。九女泉清澈干冽,传说月白风清之夜,九仙女相约至此泉沐浴浣纱。泉群附近有假山平台,回廊曲径,夏日绿荫蔽天,鸟语蝉鸣,为游人品赏玩景胜地。黑虎泉是金代《名泉碑》、明代晏璧《七十二泉诗》和清代郝植恭《七十二泉记》所著录的济南“七十二名泉”之一,居于“黑虎泉泉群”之首。位于济南黑虎泉路下环城公园南隅的护城河南岸,有着“天下第一湖”美誉的大明……[详细]
  灵鹫禅林位于港沟镇西邢村,是著名的四大灵鹫寺之一,属济南以东第一佛门圣地。传该寺建于唐朝初年,李世民率军东征,屯兵于此。见这里人杰地灵,便在此修筑了“武圣堂”。某日午夜,李世民在武圣堂前沉沉睡去,忽听一阵奇异叫声。睁眼一看,但见一只流光异彩的美丽大鸟停留在武圣堂前,停栖片刻后又扶摇直上。李世民认为是神灵显现,不久打了胜仗。此后,李世民重修武圣堂,并将其改名为灵鹫寺。清代乾隆皇帝前往泰山封禅时曾路经此地,住进灵鹫寺,与当时寺中圣僧佛果讲经,深为折服。后佛果募捐重修灵鹫寺。……[详细]
  张养浩墓位于山东济南。东临西泺河,西临清河北路,南、北河塘相抱。墓为土筑,高1.9米。墓地有亲属墓葬4座,有明清所立墓碑4方,石雕石狮2尊,“四奇石”之一的“麟石”1块,石龟1尊。墓地植有松柏、杨柳等树木,森林秀蔚。张养浩墓1979年被列为市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1995年被列为省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现正式辟为公园。张养浩墓公园在墓葬墓碑面向一池人工小湖,四周垂柳荫荫,芳草碧波,虽然临近公路,车众繁杂,但公园内翠幽清静,常有老幼携手踱步,惬意非常。2011年5月,据说附近近几年会修建北湖,北湖将南通大明湖、北连小清河,水屯北路将从园内经过,把张养浩墓包含其间,成为北园大街附近最大的园林湖,期待北……[详细]
  台子刘遗址:位于商河县,贾庄镇台子刘村西北200米处,距县城20公里。北与古麦丘邑古城址相望,该遗址高出地面4.5米,呈方圆形状,占地面积为60×60平方米,高台顶部现值有树木,蓬蒿丛生,野生动物时有出没,断面处残留大量绳纹筒瓦和刻有几何纹饰的残砖,其文化内涵丰富,保存较好,几经专家考证为秦汉遗址与古麦丘邑古城遗址一脉相连,具有较高的历史研究价值和保护价值。1996年被确定公布为县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2013年,台子刘遗址被山东省人民政府公布为山东省第四批省级文物保护单位。……[详细]
  济南督城隍庙位于济南老城区东华街路北,东为按察司街,西为泮宫街,北依学前街。城和隍原指城墙和护城壕,后城隍被神化为城市的保护神来祭祀,俗称城隍爷。后为道教所信奉。每一个城市都有自己的城隍庙,由于济南是巡抚、府、县三级治所在,故建有督城隍庙、府城隍庙、县城隍庙,督城隍庙为最大。督城隍庙始建于明洪武二年(1369),历经600年风雨,现在北侧的大殿遗址已被拆除建房,只有山门、前殿和的倒塌戏台尚存,成为济南少数现存最古老的建筑之一。景区地址:济南市历下区东华街5号……[详细]
  1958年8月9日,毛泽东主席视察北园水屯村,发出了“还是办人民公社好”的指示。后在此地辟建“毛泽东主席视察北园纪念地”。该纪念地耸立着毛泽东主席立体塑像,面朝南,前方是能容纳万人的广场;塑像后方建一大型花岗石坊,上镌刻毛主席手书“人民公社好”5个金色大字;东西两侧分别设有接待室、展览室、荷花池,保留了毛泽东主席视察时的见证物:槐树(誉名“幸福槐”),窝棚(已废,有石碑示之)以及周围的稻田等。纪念地总占地面积18000平方米。1977年被列为省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详细]
  新屯西汉墓群 位于刁山坡镇新屯村南, 距县城15公里。墓区东西长250米,南北宽80米, 总面积2万平方米。墓穴密集,多数为西汉墓,少量为战国墓。1986年暴露3座, 其中大墓1座,小墓2座。大墓为石结构回廊式方形墓,墓门浮雕铺首,棺床阴刻行龙和穿璧纹饰, 出土陶器40件,铜器2件,五铢钱50枚。小墓为青石巨料扣结而成长方形墓室,墓壁阴刻车马、人物、房屋、龙、币等图象2006年12月7日,新屯汉墓群被山东省人民政府公布为山东省第三批省级文物保护单位。……[详细]
  纬九路日本宪兵队旧址位于槐荫区纬九路126号、134号,整体由蘑菇石砌筑而成,原为日本宪兵队机关大楼,现为省安装公司职工宿舍,产权为槐荫区房管局。地板皆为木质,榻榻米结构,典型日式风格,地下室很深。据居民讲,该楼前原为宽可以跑大卡车的万德街,曾有高1.7-1.8米左右的“万德街碑记”,碑现去处不详。2013年12月20日被济南市政府公布为第四批市级文物保护单位,2015年6月23日被山东省人民政府公布为第五批省级文物保护单位。……[详细]
  孟庄汉墓群位于平阴县东阿镇孟庄村。年代为东汉。孟庄汉墓距县城25公里。原有8座,文革中破坏6座。暴露于地面的一座墓室共三间,南北长11.5米,东西宽7.8米,呈凸字状,石柱饰以高浮雕人物和动物图象,石过梁三面磨光,饰以阴线刻车马人物图象。墓顶用巨石扣结,呈盝顶。1980年定为县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2006年12月7日,孟庄汉墓群被山东省人民政府公布为山东省第三批省级文物保护单位。……[详细]
  兴福寺位于槐荫区段店镇演马村西南。1979年被公布为济南市重点文物保护单位。2006年12月升级为山东省文物保护单位。兴福寺坐北朝南,现有两进院落,仅存大殿、东西厢房、后殿和4棵古树。据《槐荫区志》记载,寺院原有四进院落,寺内建有山门、正殿、后殿、寝殿及东西配房,总面积达1900平方米。寺院始建于宋代,毁于元代,重建于明朝弘治八年。明万历七年(公元1579年)、清康熙五十年(公元1711年)、乾隆二十二年(公元1757年)都进行过重修。清光绪十四年(公元1888年)立“兴福寺”石匾一方,现已不知下落。兴福寺虽是个小型庙宇,但是建筑格局依然十分完整,整座寺院是按照中国传统的古建筑格局而建。以中轴……[详细]
  李开先墓位于章丘区埠村街道办事处东鹅庄村南。保护范围:以李开先墓现围墙为界,分别向外10米所围合的范围。建设控制地带同保护范围。李开先墓,墓地南北长约80米,东西宽约50米。墓前神道现存石坊一座,刻有雪蓑书联:漫漫长夜何时旦,瑟瑟高松不记年。横额为:李氏先茔。园内共有石坊两座、墓碑四通,翁仲、石马、石羊和石虎共十六尊。根据村民回忆李开先墓墓室前有石门一座,两边刻有对联:生来惟天命,死后此地藏。横额为:生封死葬。李开先墓曾出土墓志、石砚等遗物,其中李开先墓志铭残碑、夫人王氏、张氏墓志铭残碑及部分资料都保存在李开先纪念馆内,石砚等文物现保存于章丘区博物馆内。李开先墓与其父、祖父之墓南北依次排列,是……[详细]
  娄家祠堂坐落于唐王镇娄家村南首。始建于1874年(清同治13年),距今有120多年的历史,是娄氏后裔参拜宗亲的场所,也是历城境内保存最完好的古代宗祠之一。祠堂座北朝南,占地576平米。整体建筑风格为明代四和院廊坊衔接式结构。娄家祠堂1983年被定为区级文物保护单位。最近又公布为济南市第三批文保单位。 2013年,娄家庄娄家祠堂被山东省人民政府公布为山东省第四批省级文物保护单位。……[详细]
  山东济南东佛峪摩崖石刻造像,(东魏—唐)位于济南东部15公里处。东佛峪石窟造像位于十六里河镇矿村东北佛峪尽头处,有般若寺遗址。自佛峪胜境牌坊拾阶而上,有长百米、高数十米的悬崖,崖上刻造像20余尊,为隋唐风格。清光绪二十九年(1903年)冶山居士书“云殿泉厨”,光绪九年(1883年)刻大“佛”字及“别有洞天”、“严阿仙境”、“林壑优美”、“洞庭少宝”等大小题记30余则。……[详细]
  王泉摩崖造像位于泰山西北麓张夏镇王泉村东南山谷中,分别开凿于南、北山腰处,均为自然岩洞略加雕琢而成。朝阳洞主佛高1.07米,迦叶、阿难佛高0.54米,小龛内有53尊佛像。背阴洞内有菩萨佛,并刻有动物及武士像,为隋唐雕刻,保存尚好。2013年10月10日,王泉摩崖造像被山东省人民政府公布为山东省第四批省级文物保护单位。……[详细]
  中共山东省领导机关旧址位于原地处东流水街111号,1987年辟建五龙潭公园时,拆除东流水街,旧址遂位于公园内。为一座二层质朴小楼,青砖砌体,小瓦覆顶。1925年3月,中共山东地方执行委员会成立,选择此处为机关办公所在地。同年,任弼时、邓中夏、关向应等来山东视察工作,指导山东党的工作。现被列入省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详细]
  梁王冢遗址(战国梁惠王长子墓冢)位于郑路镇梁王冢村西北500米处,距县城20公里。遗址高出地面4米,南北长50米,东西宽40米。遗址顶部和边沿断面处,均有古建筑遗址、遗物暴露,多为鬲足、鬲沿、瓦片等。据专家鉴定,此冢系春秋以前遗址。……[详细]
  金菊巷燕喜堂及传统民居位于济南市历下区泉城路街道金菊巷1、3、5、7、9、11、13、15号,年代为中华民国。2015年6月23日,金菊巷燕喜堂及传统民居被山东省人民政府公布为山东省第五批省级文物保护单位。……[详细]
  经四路360-1号德式建筑位于济南市市中区大观园街道经四路360-1号,年代为中华民国。2015年6月23日,经四路360-1号德式建筑被山东省人民政府公布为山东省第五批省级文物保护单位。……[详细]
  商代东温桥遗址,位于玉皇庙镇东温桥北,面积400×600米,出土有青铜器、陶器等。年代为商周。2013年,东温桥遗址被山东省人民政府公布为山东省第四批省级文物保护单位。……[详细]
  趵突泉泉群及园林建筑位于济南市历下区趵突泉街道,年代为明、清、中华民国。趵突泉历史悠久,文化底蕴深厚。据史书记载,桓公十八年(公元前694年)“公会齐侯于泺”,“泺”即趵突泉。北魏郦道元《水经注》中说:“泺水出历县故城西南,泉源上奋,水涌若轮。”唐宋八大家之一的曾巩始称此泉为趵突泉,亦有“槛泉”“娥英水”“温泉”“三股水”等名。所谓“趵突”,即跳跃奔突之意,反映了趵突泉三窟迸发,喷涌不息的特点。千百年来,无限神奇和充满了诗情画意的趵突泉,倾倒了无数名人。诸如宋代曾巩、苏轼,金代元好问,元代赵孟頫,明代王守仁,清代王世禛、蒲松龄、何绍基等都有咏泉佳作。康熙、乾隆皇帝也曾在趵突泉边题诗刻石,颂扬名……[详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