万福寺万福山古名独秀山,位距天等县向都镇北郊1公里处,孤峰拔地而起,圆柱形如卓锥。高约60米,腰径约50米。四周一派良田。河水流经山下,公路直达山前。山的西面有宽敞溶洞,洞分3层。清康熙拾壹年(公元1672年),当地群众沿山洞口建起寺庙,取名万福寺。洞的下层建成文武庙,供奉孔夫子、关公、岳飞等3位历史人物。长年香烟缭绕,钟声轻扬。庙门刻一副对联曰:文笔纪春秋万古纲常昭日月武功扶汉宋两朝义勇壮山河二层为观音寺,内供观音菩萨。两边廊柱上各塑有蛟龙,盘柱而上,栩栩如生。可惜在极左年代被打烂,痕迹仍留。寺门上挂一匾额曰“慈云广被”。古时,寺庙曾有和尚住持,周围群众常到洞里求神拜佛。三层是一大洞口,穿山……[详细] |
龙州水口业秀园亦称陆荣廷旧居,位于龙州县水口镇旧街,修建于1919年,是陆荣廷担任广西都督期间,宴请宾客、会晤外宾的堂室。陆荣廷当年修建时为纪念其父陆业秀,取名业秀园。陆荣廷是广西壮族史和中国近代史上影响颇大的重要历史人物,他传奇的人生起点在龙州县水口镇,业秀园见证了他从初露峥嵘到登上事业顶峰的传奇经历。1996年,业秀园被龙州县人民政府列为龙州县文物保护单位。2008年元月起,在龙州县有关部门的积极争取和各级领导的支持下,业秀园投资900多万元按历史原貌进行维护修缮,并不断充实有关文物,修缮工程于2012年4月竣工。业秀园陆荣廷旧居原为清末总衙署旧址,由主楼、前后庭院、门楼、戏楼组成,总占地……[详细] |
称作“人间仙境”的龙州县上金乡左江段沉香角。沉香是一种名贵药材,是沉香树或白木香树的树干上变异出来的,叫结香,具有降气纳胃、调中平肝、下气附痰、暖精壮阳等功能。传说此处水底下曾有一棵沉香树,其香无比,鱼0-其皮、肉变得格外鲜美,人们叫此鱼为沉香鱼,视为珍品,此山由此而得名沉香角。沉香角坐落左江左岸,隔江为荷村。是一串连绵不断的大断崖,横空排列如铜墙铁壁。山脚下巨石垒垒。山前,一个大沙滩平平展开,面积近70公顷,左江两岸翠竹相依,农舍小院点缀其中,农田交错,环绕四周的山将左江、农舍、农田环抱,呈“盆地”状,构成了一幅色彩和谐、仪态万千的原生态山水田园画,形成了自然资源与农耕文化诗意般的田园牧歌组……[详细] |
穿岩古道,位于广西桂林市永福县百寿镇江岩村穿岩屯以南约700米至茶树坪屯境内,是石窟寺及石刻,年代隋至清,属省级文物保护单位。这是一条被历史尘封雪藏起来的“南方丝绸之路”,未被现代文明浸染。距离古城约12.8公里。位于穿岩屯,沟通南北村落,总长约1千米,宽1.2-2米,局部宽3-5米,以大青石铺成。古道因穿越大岩洞而得名。古道穿越岩洞部分长约60米,岩洞呈南北走向,西边低,高约3米,东边高约10米,洞口呈扁椭圆形,洞内巨石横亘,宽敞明亮,可容千余人。岩壁溜光,平在如刀削;南面岩壁有清州牧武越熊题刻的“灵岩一窍”和其他石刻多处,北面岩壁刻王天卿题的“洞天一色”,参将陈大器篆刻题诗一首。南岩口东侧……[详细] |
敢造遗址,位于广西扶绥县城左江北岸的一处史前遗址,2014年年4月以来,为配合广西郁江老口水利枢纽工程建设,广西文物保护与考古研究所对敢造遗址、江西岸遗址进行了抢救性发掘,并取得重要考古成果。在遗址中,发现了墓葬、石器、陶片、青铜器和动物骨骼等文化遗存,其中不乏珍奇之处。 在敢造遗址,出土了大量的原始工具,包括骨制的锥、镞、鱼钩、针,蚌壳制的铲、穿孔蚌刀,更有数量丰富、形制多样的研磨器和石制品。从出土物的类别及堆积情况看,这里应该有一个石器加工点。 这里出土了很多研磨器、石料、石器成品或半成品等,还有大范围的用火遗迹。想来在五六千年前,这里就有了小作坊。 发掘中还发现了大石铲和青铜器这两个时期……[详细] |
太平府故城,位于崇左县太平镇,始建于明洪武五年(1372年),内置城门五个,城墙上另设置敌楼十余座,现存朝阳门、安远门、镇边门三个城门和1360米城墙。太平府故城内置城门五个,东为“长春”,南为“镇安”,西为“安远”和“镇边”,北为“拱辰”。另设置敌楼十余座。明永乐6年左江大水泛涨,淹塌城垣400余丈,又征各州民助修,易用石砌。后几经修复,又逐年倒塌。现尚存“长春”(东门)、“镇边”(大西门),“安远”(小西门)及残墙约1360米,是迄今广西保存较为完整的明代府治石城。太平府故城的古老街区沿城墙内呈网线状分布,街区内设有书院、城隍庙、太平府、北朝府、玄真观、南津古渡码头等30多处人文景观,太平……[详细] |
岜字山摩崖石刻位于大新县恩城乡东南面的岜字山500米处,在这片面积约一万多平方米的崖壁上遍布着各类石刻诗文、题词、墨迹、画像等100多处,书法以行书、草、楷书居多风格各异,为研究大新县的历史文化提供了丰富的原态资料。在岜字山的诸多石刻中,最具代表的应该是元末明初赵胜保、赵斗清及万历年间的赵芳声等人的诗文石刻。赵芳声《登观音寺分得“龙”字》诗文刻于明代万历已酉即1585年。有诗句“不胜槛外频游客,谁识丛中有卧龙,幽谷云迷松顶鹤,鸣蝉音泠寺边钟。”大概讲述了其游览恩城山水的心境。崖壁上除了诗文石刻,还有许多明清时期的墨迹,其中《洪武四年三月同僚接风游此吟》的墨迹。落款为明代洪武四年,即是1371年……[详细] |
穷斗山摩崖造像,位于大新县全茗镇灵熬村朋大屯东约2公里的穷斗山,碑文记载,原穷斗山岩内共雕刻有“观音”、“仙侣”、“醉仙”、及“方公与予”之像等四组。实地考察,观音造像已不存,现仙侣、醉仙、“方公与予”之像依旧,除此之外在洞口两边及上方还发现方神动物一组。洞内石壁上,有明朝嘉靖二十六年(1548年)茗盈土州李氏土官命石匠雕刻的摩崖造像30多尊,其中观音一龛2尊,仙侣十八龛21尊,醉仙二龛8尊。以及土官自身及其老师的造像。此外,在洞口上方石壁上,还刻有青龙、白虎、朱雀、芳草、祥云、瑞日等图像。这些造像形态逼真,造型生动,神态自然,色彩艳丽。洞内原立有石碑一块,高80厘米,宽50厘米,厚12厘米,……[详细] |
伏波庙,是专祀伏波将军的祠庙。位于龙州城南利民街东端临江高坡上,处在龙州(旧)八景之“古塞遗祠”。该庙坐东朝西,占地2000平方米,主体工程600平方米。分前后殿,呈凸型,前后对称,砖木结构,地台边上砌雕花石板,镂花屋檐,屋脊镶嵌台湾陶艺,前殿石柱刻有对联。当地民众为纪念伏波将军马援征战平叛惠利于民而树碑立庙,庙内有将军塑像,清雍正十三年(1735年)历经数次重修,立有碑记。每年农历四月十三为“伏波诞”,善男信女等香客聚至,为地方盛世。1986年5月24日公布为龙州县县级文物保护单位。南至龙凭公路边,西北面至河边,东面距庄蕴宽纪念碑外4米处,从公路至河边划一直线(1986年核定公布所示图),为……[详细] |
江西岸遗址是位于广西扶绥县城左江北岸的一处史前遗址,该遗址位于扶绥县新宁镇一带左江拐弯处的北岸,在一个半岛上,与县城隔江相对。 2014年年4月以来,为配合广西郁江老口水利枢纽工程建设,广西文物保护与考古研究所对敢造遗址、江西岸遗址进行了抢救性发掘,并取得重要考古成果。在遗址中,发现了墓葬、石器、陶片、青铜器和动物骨骼等文化遗存,其中不乏珍奇之处。 发掘中还发现了大石铲和青铜器这两个时期的文化遗物,例如发现了一件残缺的青铜矛。成为了解广西史前文化的内涵、特征和发展序列提供了重要资料。大石铲是广西最具特色的文化遗物之一,但除了石铲外少有其他遗物遗迹可供佐证此次敢造遗址发掘出土的材料和明确的地层叠……[详细] |
右辅山古炮台群右辅山又称为金鸡山,位于友谊关西侧,海拔511米,西南两面为悬崖峭壁,山势险峻。其山顶有3个山头,呈鼎立之势,为守关之兵家要地,历代均设重兵把守。登上此山可一揽中越边界方圆数里迷人的风景。中法战争镇南关大捷后,苏元春为了加强中越边境防务,选此山营造了三座炮台,名为镇北、镇中、镇南台。炮台倚山势而建,均以青石砌就,严丝合缝。各炮台除配置有一门可旋转180o的德制十二生大炮外,还分别筑有地下营垒,用以屯积粮草弹药和士兵居住。1907年,伟大的民主革命先驱孙中山先生在金鸡山举行了震惊中外的镇南关起义,这是孙中山先生一生反清革命生涯中唯一一次亲自指挥,并参加战斗的起义。1981年,右辅山……[详细] |
法式楼“法式楼”是广西壮族自治区级文物,被列为自治区重点保护文物之一。该楼建于1914年,是当年清政府设在凭祥“镇南关”对讯分署的办公地点,楼房占地面积为200多平方米,高两层,由当时法国工程师所设计。楼体结构复杂,楼边镶嵌的花草图案精美,壁面塑画高雅,不愧是一尊精美的艺术珍品。但由于该楼建设年代久远,楼房地基逐渐下沉,楼房已出现多处裂缝。特别是楼房久经风吹雨打,表面已变得灰暗,污迹斑斑,不少的地方长出青苔。为了拯救这尊艺术精品,还其昔日风采,国家文物局决定投资35万元,对其进行全面维修,维修工作由自治区文物维修专业队负责承担。目前,维修正在紧张地进行之中。不久,一道亮丽的风景又将重新展示在游……[详细] |
黄善璋墓(包括武官墓文官墓及周围黄氏土司族人墓)位于明江机场附近,是北宋永平寨(今宁明一带)首任土官黄善璋的陵墓,为省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黄善璋墓是广西宋代时期土司制的缩影。广西的土司文化素有“北祠南墓”之称,“北祠”指祈城县莫氏土司祠,“南墓”就是宁明县“黄善璋墓”。陵墓规模宏大,为广西土官墓之最,原有神道、华表、辕门、石狮、石马、石羊、石俑(有文武之分)等等,文物丰富,价值极高。黄善璋墓园,所遗存的石雕像造型古朴、风格独特,历史价值和艺术价值较高,被史学家称为壮族的“兵马俑”。……[详细] |
镇宁炮台位于宁明县寨安乡安阳村枯号屯东侧的牛头山上,当地人称牛头山炮台。镇宁炮台建于清光绪二十年(1894年),平面呈正六边形,边长20米,高6米,占地面积1100平方米,整座炮台用红砂岩料石垒砌而成。炮台大门面朝西北,门额青石匾阴刻“镇宁台”三个楷体大字,两旁刻款“光绪二十年孟春月”和“毅新副左营监修”等字样;门外约16米处建有一字照壁,照壁居中嵌青石,竖刻楷体“一品当朝”四字。炮台分一二两层,一层有兵房、弹药库、神龛、天井和台阶;二层有炮位、指挥台、战壕和垛墙。目前,原炮位上残存一门铁质克虏伯大炮, 于2019年进行炮台维修时得以恢复。……[详细] |
珠山岩画位于宁明县城中镇珠连村珠山屯西南面400米处,绘制年代为战国至东汉时期。岩画分南峰、北峰两地点,是左江支流明江流域最上游的一个岩画分布点。珠山呈南北走向,两峰东边临江,形成断崖。面江峭壁比较平整,南峰高约120米,北峰高约100米。岩画分布在两峰临江的崖面上,画面宽约400米,由多幅独立的图画组成,由于岩表受到严重风化剥蚀,部分图像已漫漶不清,难以辨认,现存人像169个,动物图像15个,铜鼓图像10个。2014年公布为自治区重点文物保护单位。……[详细] |
龙峡山岩画位于宁明县城中镇珠连村驮河屯东南400米处,绘制年代为战国至东汉时期,岩画分两个地点,第一地点位于龙峡山西南面崖壁,距明江约有100米,岩画距地面高约65米,画面约20平方米,可看到图像有12个,6个较完整,皆侧身人像;第二地点在龙峡山西面临江崖壁上,岩画距地面约60米,图像50个,其中人像44个,动物图像3个,铜鼓图像2个,船图像1个。2014年公布为自治区重点文物保护单位。……[详细] |
上金汉代庭城遗址,位于龙州县上金乡联江村委会舍巴屯东北面约500米。该遗址地处河岸三级台地上,东西长49—61米,占地面积约3600平方米,文化堆积层厚度0.45米—1.7米,遗物丰富。地面发现绳纹板瓦、筒瓦、陶罐残片以及石斧、石砍砸器等,是广西西南地区首次发现的汉代遗址,填补了该地区汉--古的空白,为研究汉代广西西南地区的政治,经济、文化提供了宝贵的实物资料。2012年5月4日公布为龙州县县级文物保护单位。……[详细] |
高山岩画位于宁明县城中镇耀达村濑江屯北面500米处的明江东南岸拐弯处。山有两峰突起,临江崖壁陡直峭立,北峰高300米,面江山壁东西长约250米;东峰高约200米,面江山壁南北长约170米。高山岩画绘制年代为战国至东汉时期,共有岩画300多个,其中北峰有191个人像;东峰有人像41个,鼓10面,羊角钮钟一组。2014年公布为自治区重点文物保护单位。……[详细] |
同正石铲遗址为区级文物保护单位,位于中东街东面2公里处。1960年发现,1973年发掘,揭开面积约50平方米。出土石铲100多件,其中40多件较为完整。遗址中文化层的遗物均为石铲,大部分通体磨光,堆放较有规律,即几件并排,刃部朝天,重叠排放,间衬以小石铲或残铲片,石铲均无使用痕迹。同正石铲遗址是1963年文物普查时发现,主要分布于同正分场南150米及东南1000米的南区2号地。因为耕作,大量文化遗物暴露于地表,集中分布在长宽各约10米的范围之内。1978年春,广西壮族自治区文物考古队发掘约50平方米,文化层出土的器物全是石铲,有成品、半成品、原始材料。但多数是石铲及半成品。较完整的石铲,共40……[详细] |
陈勇烈祠位于龙州镇南门街,南临水口河,北邻龙州粮库,东西面为民居,又名“追忠祠”,是为记念在中法战争中牺牲的名将陈嘉而建的祭祀专祠。阵嘉英勇善战,战功显赫,后因旧创复发于1885年死于龙州。陈嘉生前获赏穿黄马褂,死后,清庭赐溢勇烈,国史馆立传,广西提督苏元春奉旨择址并亲自督工修建其祠,于光绪23年(1897年)建成。该祠占地近万平方米,现存前殿、揽秀园和昭忠祠及前面大院,有石砌宽台阶直通河边,大门旁的古炮尚存两门。该祠气势威武,飞裙盘龙,门首雕花,典型中国古建筑风格,是一座保存较好,具有较高的历史、科学、艺术价值的清代建筑,一九八一年八月定为全区重点文物保护单位。陈勇烈祠一直以来都向游人开放,……[详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