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贺故城AAAA 临贺故城位于贺街镇,始建于西汉元鼎六年,即公元前111年。故城包括旧县肚城址、洲尾城址、河西古城、河东古城等四个城址、六大古暮群、寺庙二座及宋代营盘一处,内存有大量富于地方特色的古建筑,包括寺庙、祠堂、捕厅、衙门、义仓、会馆、文庙、石板街道、古井、民居、码头及水门等。故城历史脉络清楚,延续时间长,文化内涵丰富,是广西已发现的西汉四大城址中唯一保存完好的历史古城。广西贺州市……[详细] |
富川古明城AAAA 富川古明城富川古明城是广西保留较为完整的古县城遗址之一。该城建于明洪武二十九年(1396年)。城以“十”字架对称,街道皆由鹅卵石铺成,镶嵌有象征钱财、富贵的金钱图案,象征幸福、光明的太阳图案。设有东南西北四门出入。东曰升平,南称向日,西为泰定,北名迎恩。潇贺古道自北门入而从南门出。四个城门俱为大方青石构筑,每座城门由831块至896块整齐平滑的大青石块砌成。门墙内窄外宽,各门顶上均有城楼,雕栏飞檐,坚固结实,雄伟壮观。由于历史原因,人为损坏也比较严重,目前只剩东门、南门和北门。明城位于富川瑶族自治县都庞岭余脉的西屏山下、富江上游的瞭高岭旁。据旧县志载,该城建于明洪武二十九年(1396年),始为……[详细] |
文笔塔又称魁星楼,位于贺州市贺街镇境内,是贺州市古代作为学官文峰的象征性建筑物,建于清乾隆五年(1740年),塔高五层共27米,占地约80平方米,塔身呈六角形,塔体用大青砖砌身,表面却呈红色,上盖绿色琉璃瓦,门额浮堆黑色魁星楼三个大字。塔顶层原有一铸于南汉大宝四年(861年),重750公斤的大铜钟,铜钟圆形,呈开口喇叭状,铜钟造型精美,纹饰华丽,上铸文1288个,具有很高的历史价值和艺术价值,属自治区重点保护文物,此钟已于1963年迁至八步灵峰公园。广西贺州市……[详细] |
瑞光塔位于富川瑶族自治县县城南郊约500米富江西畔的急转弯处。因塔内曾供有阴刻雕观音像,俗称观音塔、观音阁。塔为7层楼阁式六角形砖塔,高28米,塔基埋深4.8米,塔尖有重达400公斤的铜刹盖顶。各层皆有一门,依次顺时针变化门向。顶层六面有窗。塔内有螺旋式砖梯78级,可直达顶层。登塔远眺,可观“富川八景”中的“三景”:“富水奔涛”、“层峦耸翠”和“山泉飞瀑”。塔下林木成荫,玉泉清冽,环境十分幽雅。瑞光塔建于何年,尚未见到具体史料。据《光绪富川县志》卷十二《杂记》篇载:“明嘉靖三十四年(1555年)春,雷击瑞光塔砌面”,说明它早在那时就已存在。清咸丰五年(1855年)毁于兵火,同治十一年(1872……[详细] |
慈云寺也称镇江慈云寺,总面积598平方米,始建于清康熙十六年(1677年),康熙五十六年(1717年),乾隆十一年(1746年)重修。瑞光塔,俗称观音塔,观音阁。塔为7层楼阁式,六角形塔砖,高28米,塔基深4.8米,塔尖有重达400公斤的铜刹盖顶。塔内有螺旋式砖梯78级,直达顶层。慈云寺门楣上,挂着一个蓝色的牌匾,上面写着三个烫金大字“慈云寺”,大门两边有一幅对联“慈航普渡五百年香火辉南巅,云水弘施裹岳图秀富川”。对联两边是莲花浮雕。浮雕两边的墙壁上分别写着,慈云护域,瑞云吉祥。走进天王殿,神台上端坐着披着红纱的笑口常开大肚金身弥勒菩萨。相传我国五代时期,在浙江奉化有位和尚名“契此”,常携布袋……[详细] |
贺州石城距市区75千米。古建筑类人文景点。是一个有近500年历史的天然石城。石城建于明代隆庆五年(1571),因其四周石山悬崖拔地而起,环抱而成天然石墙,形似城堡,全城仅南北相对有两个天然的豁口,故名石城。石城主要由两座半圆形峭壁式山峰围合而成闭合空间,城内面积50亩。东以金鸡山为屏,西以五指山为障,南有南门,北有北廓。环山南北各有一个豁口,砌石作墙,并设有门,分称南北城门,北城墙长73米,高6米,护城墙1.2米。北门为弧形,宽3米,门上是城楼,楼高5米,上有一扁额刻“北岳阁”。南门构筑与北门相似,城楼上横书“南星楼”。石城北门外,一株盘根错节的古榕几乎覆盖了石砌的城墙和整座城门,这棵古榕树冠……[详细] |
公会镇莲藕休闲观光园位于平桂区公会镇,主要种植品种有鄂莲五号、鄂莲六号、珍珠藕等品种,莲藕种植面积达6000亩,年均亩产莲藕4000公斤。核心区位于公会镇石塔和双石村。该示范区将形成“可览、可游、可居”的环境景观和集“莲藕产业、农产品加工交易、农业观光旅游、休闲度假”于一体的现代农业综合体。一塘荷花,罗裙轻卷,含笑摇曳,微风拂过,幽幽清香扑鼻而至,着实令人心头生出一番欣喜。而雨中赏荷,更是别有一番诗情画意。漫步木桥,观田田荷叶,赏聘婷荷花,品沁人荷香,夏天最不可辜负莫过于此。“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远益清,亭亭净植,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是周敦颐对莲花的赞……[详细] |
红七军桂岭整编驻地旧址(张公庙)位于贺州市八步区桂岭镇桂岭街西门口,距市区80多公里。该庙宇始建于明朝,坐东向西,占地360多平方米,建筑面积812.7平方米,砖瓦木结构,前后两进,中有廊房,庙宇上方雕刻有龙凤、花卉等。1991年9月25日贺县人民政府将桂岭张公庙列为文物保护单位;2006年6月30日贺州市人民政府将其命名为贺州市重点文物保护单位。2009年被列为贺州市及八步区党员干部党性教育基地、爱国主义、国防教育基地。1931年1月14日,邓小平、张云逸率领中国工农红军第七军(简称红七军)第十九、二十师北上江西与中央红军会合,到达桂岭时把军部机关设在张公庙内,邓小平、张云逸就住在庙里。当时……[详细] |
粤东会馆在英家七甲街背有始建于乾隆四十二年(1777年)的英家起义地址——粤东会馆,该会馆为上七下七四合院结构,整个建筑以麻石硫璃瓦为主要建材,会馆门前檐柱、梁枋、斗拱间浮雕壁画琳浪满目,门前两侧是浅浮雕双龙戏珠额枋,其上是通体透雕瑞兽麒麟,枋下为俩俩相伴的石雕八仙人,叠梁及雀替上则是姿态各异,妙趣横生的戏剧故事人物木浮雕,而瓦檐下斗拱间则蜷曲着回首俯视的木雕龙,大门两旁是一付极为俊秀隶书体阴刻石对联,大门石匾额是“粤东会馆”四个阳刻楷书,字体非常厚重,石匾额上是画工精细的大幅山水人物彩画,人物的神态与情景栩栩如生,体现了这一清代岭南社会文化熔于建筑美学艺术风貌。英家粤东会馆在民国时期曾是-的……[详细] |
莲花戏台莲花戏台位于钟山两安瑶族乡的莲花村,距县城约20公里,该戏台建于清光绪九年(1883年),戏台南向与其相向50米是龙王庵,戏台平面呈凸字形,台口宽7.85米,深5.44米,后台横长12米,进深4.45米;整个建筑面积为96.2平方米,台基高1.73米,前檐高13米,青石砌基,砖木结构。重檐翘角歇山式项,正脊饰鳖鱼及宝珠,二层瓦面上饰二龙戏珠,台口上方八角藻井,其天花板均绘八宝图案;前台两侧斗拱间是木雕狮子,后台正中屏风上饰歌女手抱琵琶起舞图画,上方是“河青海宴”四字大拱额,台基上有龙凤花卉及人物的石浮雕,其下嵌建造戏台由来的碑文,后台两侧筑山字形风火墙,前台与后台相通的两个门上有“龙飞……[详细] |
中共广西省工委旧址,原址宝珠观,始建于明朝嘉靖3年(公元1524年),清朝乾隆9年扩建,嘉庆、道光、光绪及民国初年多次重修,供奉北帝、如来、观音,定农历三月三为庙会;过去有和尚十几人,分上下殿,砖木结构,院落式建筑,正脊有琉璃构件,硬山顶,双耳形烽火墙,琉璃瓦檐。1942年桂林“七‧九”事件后,以钱兴为书记的中共广西省工委机关撤到农村,1945年夏迁到昭平县黄姚镇,以宝珠观做隐蔽地开展革命工作。当时随省工委疏散到黄姚的还有何香凝、欧阳予倩、千家驹、张锡昌等大批爱国知名人士。1947年7月,省工委奉命撤消。1986年修复中共广西省工委黄姚旧址,建造钱兴塑像,同年7月举行盛大的典礼大会……[详细] |
大田戏台大田戏台位于钟山县城西面公安镇大田村,距县城约十公里,此戏台建于清光绪四年(即1878年),为砖、石、木结构,呈凸字形,通高10余米,由前台和后台组成,前台面宽6.37米,深5.5米;后台宽10.12米,深3.6米;基高1.8米。整座戏台青石青砖,雕工极为精美圆润,八柱梁构架,八角藻井复顶,鼓石垫柱,青砖砌墙,青石为基,基旁雕以八仙贺寿,凿双龙以戏珠,台上镂两虎以扶角,嵌二狮以呈瑞,后屏风饰以山川楼阁,彩凤仙鹤等木雕,工艺精湛,构图和谐。戏台除古朴典雅、雄伟壮观,且符合力学、声学原理,整座戏台属水口庙附属建筑,隐映于古树秀竹之中,清澈的溪流环绕其中,整个环境优雅别致,清静恬适,为广西不……[详细] |
大八仙摩崖石刻位于北山镇怀道村大八仙屯大八仙山上,明正统六年(公元1441年),宜州土豪黄祖记与思恩土知府岑瑛勾结,欲割永定与述昆州等地给岑瑛,宜州知县朱斌备为巴结岑瑛,同意割让两地给岑瑛,但以地方农民领袖韦万秀为首的反割地、反官府压迫,举行了农民起义,这就是广西著名的“庆远起义”。这场波澜壮阔的农民起义斗争历时了五十多年之久,明王朝先后调兵遣将进行多次镇压,无果而终,双方都付出了惨重代价。最终明王朝不得不采取妥协办法,收回割地,安抚农民起义军,分设三个土司辖区,这也是宜州土司制度之始。大八仙是明军进剿农民起义军的驻扎地,其山之崖壁上多处留有当时带兵将领们的记事石刻及诗歌题字。2017年,自治……[详细] |
黄姚古戏台位于黄姚镇东北,始建于明嘉靖三年(1524),为砖本石结构,单檐歇山顶,高8米。台脚高1.6米,前台宽8.5米,后台及厢台宽约13米,面积95平方米,戏台两侧柱上有檐联一副:“闻其声乐则生矣不妨既竭耳力;观其色人焉庾哉正须继以心思”。屏风上悬挂“可以兴”匾额,均为清乾隆年间当地举子林作楫题书。清光绪年间重修,1981年,县人民政府再次拨款修饰,现为县重点保护文物。……[详细] |
英家古戏台、英家小学门楼年代为清,位于清塘镇英家村委英家街,类别为古建筑。2018年11月8日,英家古戏台、英家小学门楼被公布钟山县第四批文物保护单位。保护范围:以古戏台主体建筑四周墙基为基线,向四周外延2米范围内,小学门楼向南至戏台,向东、向西、向北至英家小学范围内。建设控制地带:与保护范围同界。……[详细] |
新中国第一块铀矿石采集地遗址位于三叉村,这块被誉为“开业之石”的石头,于1954年发现,1955年呈送毛泽东主席和周恩来总理等老一辈革命家研观。这块铀矿石如今完好地保存在核工业北京地质研究院。它见证了中国核工业的起步与发展,是中国核工业的“开业之石”,2018年入选国资委发布的首批“中央企业工业文化遗产名录”。2022年中国第一块铀矿遗址被评为第八批广西壮族自治区文物保护单位。保护范围和建设控制地带:以洞口为中心方圆100米。……[详细] |
合掌石摩崖石刻位于城厢乡白马村南100米,被列为县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白马山东麓两石相合如掌,俗称合掌石。宋元符三年(1100年)富川王瑞礼重刻唐苏口撰《隋富川列女蒋氏家西观寺碑》于其上。刻面高0.76米,宽0.67米,刻1200余字,竖行、楷书、边饰忍冬纹带。蒋氏(?~607年),南朝岭南酋帅钟士雄之母,因劝子归隋,封安乐县君,传死葬白马山。碑文已收入正史隋书列传。……[详细] |
小钟山摩崖石刻位于钟山县钟山镇城厢街钟山公园内,年代为宋至元。小钟山上有摩崖石刻五处:包括元代至顺年间石刻两处,一处“农元帅平瑶复县治”,另一处为“复县岩”。明代摩崖石刻一处,为明代嘉靖十六年(1537年)富阳知县徐参谨题书的“状元峰”。民国时期的摩崖石刻有两处,其一为民国十年(1921年)的“中楼记”,另一处为兴业县梁存适题刻的抗日救国五言诗。五处摩崖石刻均为繁体阴刻。小钟山摩崖石刻为第七批自治区文物保护单位。保护范围:以小钟山摩崖石刻文物本体为中心,向四周外延10米范围内。建设控制地带:与保护范围同界。……[详细] |
陶少波故居位于贺州市八步区仁义镇保福村,年代为清。陶少波故居为第七批自治区文物保护单位。……[详细] |
江氏客家围屋位于贺州市八步区莲塘镇仁冲村,年代为清。江氏客家围屋为第七批自治区文物保护单位。……[详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