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贵州省 > 黔东南州旅游

黔东南州省级文物保护单位介绍

  岩门司城垣岩门司城垣位于黄平县东南山凯,与县城直线距离29公里,毗连黄、施、台3县,地处清水江航运要冲,依山面江,形势险峻。清乾隆年间筑石城于此,设把总1员,兵71名。有事可随时提调各堡屯军,为清政府控制黔省东南要塞,是省级文物保护单位。该城平面呈三角形,城垣以青石精砌,周长1633米,高3.33米,垛墙高1.33米、厚2.67米。墙顶墁以料石,上下安砌墙垛。设有东、南、西3座城门。北面靠山,城墙顺山势延伸而上,于高险处构筑炮台3座,城门有楼,炮台有房,靠江还建有水关2座。咸丰五年(1855年)三月台拱(台江)苗族人民在张秀眉的领导下反清起义后,贵州巡抚蒋蔚远急令古州同知彭汝玮,龙里知县陈毓书……[详细]
  1934年12月14日,红军长征经黎平,18日党中央召开长征途中的第一次中央政治局会议,史称黎平会议。会议肯定了毛泽东西进贵州的正确主张,作出了《关于在川黔边建立新根据地的决定》。会址为一座明清时期建筑,位于贵州省东南部的黎平县城内旧城区原胡荣顺号店铺内。现正门横匾的“黎平会议会址”几个字为原国务院副总理-同志题写。会址为一座典型的明清建筑,从大门进入后,依次为第一进、天井、第二进和后院。第一进现为到此参观过的名人题字及照片展览厅、第二进左为“红军文物陈列室”和“-住室”,右有“黎平会议陈列室”、“-住室”和“历史图片陈列室”。“黎平会议会址”于1984年12月18日(会议召开50周年纪念日)……[详细]
  华严洞摩崖在施秉县城东17公里甘溪乡凉风坳脚。华严洞为一天然溶洞,洞口高2.56米,宽5.7米。洞内分两层三岔,上层中岔距洞口30余米,高5米的天然石室中,有钟乳石雕大士像一尊;左岔中洞口36米处有石雕武神像一尊。塑像虽已岩溶流面,仍形象生动、神彩奕奕。在洞上、左、右宽约100平方米石壁上,有明、清两代大小摩崖13处,洞内有摩崖3处。共16处254字。洞口对联:“山光草色天成秀,水曲崖奇地给灵”,横批“空色大观”。洞上方横书:“如来度化”;“西峙飞来”。题头小字为“申阳董献策题”,中有小字为“万历乙已秋立”,落款:“邺下王之栋书”。洞左-:“灵云盘结”、“洞天福地”,落款:“万历丙申孟夏吉日”……[详细]
  纪堂鼓楼位于贵州省黎平县肇兴乡纪堂寨上,共3座。十分雄伟壮观。纪堂分上寨下寨,各有一座鼓楼,由十二根大杉树原木支撑而起。塔身分八角,而顶层却变化为四角攒尖顶花重檐。鼓楼周围的地面和民居的走道上都以卵石镶嵌成象征喜庆吉祥的图案。纪堂鼓楼建筑年代久远,曾多次修葺。1966年遭到破坏,1978年当地侗族人民自愿献工献料重新修复。塘明鼓楼由12根大杉木立于柱础之上,高约22米,突兀寨中。该楼以逐层内收的梁枋和全爪柱支撑层层挑出层檐,形如宝塔,内无层板,空至宝顶。鼓楼基面约160平方米,中央用青石板镶成一个火塘,周围有简易木凳。楼前有一歌坪,坪边建有一个小巧玲珑的侗戏台,与鼓楼相对。该楼底层呈方形,上为……[详细]
  飞云崖景区系国家级舞阳河风景名胜区十大景区之一,距黄平县城12公里,以其有悬空石崖形如飞云而得名,历来为黔中一大名胜,史籍记载详尽和历代文人题咏之多,在中国、在贵州颇有盛名。明代哲学家王阳明赞之曰:天下山水之奇聚于黔中,黔中山水之奇聚于斯崖。景区内古建筑建于明代正统八年(1443)年,后经不断增修保存至今。现为贵州省重点保护单位,省民族节日博物馆。漫步飞云崖、触目苍苔横啮、古意盎然,桥东石坊上清人鄂尔泰所题黔南第一胜景,真是诚哉斯言。从施秉前往黄平,汽车沿湘黔公路而行。在黄平县城东约10公里处,严车嘎然而止。飞云崖到了。下车但见古树参天,流水潆洄,-座拱桥横跨溪上,桥东石坊岿然。过石坊拾级而登……[详细]
  位于遵义市播州区郊龙坑镇的石牌坊,建立于清朝光绪二十一年(1895年),至今120余年。在旧社会,立牌坊纯粹是为封建统治者--。不过,牌坊上面的石刻艺术却非常精彩。龙坑牌坊,它完全是由白砂岩砌成的。抬头仰望,完全可以想像当年的建造规模。牌坊为4柱3门5楼的结构,面南背北。让人称奇的是牌坊完全采用了仿木工技法的效果,并且仿得非常逼真,初看会认为是座木牌坊。其实不然,因为牌坊中包括了木建筑常用的梁、坊、门、楼、脊等构件。更令人称奇的是石头雕花大量的模仿了木雕上常用的镂空雕效果。从雕刻的技法上看,其熟练的运用了高浮雕、浅浮雕、透雕、圆雕、阴刻等技法。从雕刻的内容上看,牌坊雕刻包含了植物、动物、山水、……[详细]
  何腾蛟墓,面临福禄江,背靠人行道,靠近城垣脚下。其墓坐东向西稍偏北。四周用条方形石块砌筑,高约1.2米,直径约5米。解放前,墓后有守墓人住宅,墓前有祭祠。面临福禄江处有长约80米的石栏杆一道,并建有阁楼一座。墓周围均用石墙封围。从康熙十五年(1676年)至光绪七年(1881年)的200多年间,何腾蛟墓历经多次维修,墓丘及享堂、精舍保存完好。20世纪50年代,逐步拆除原有建筑,但墓丘尚存。“文革-”中坟被破坏。1980年文物部门在墓地掘出墓碑、墓志和墓表等珍贵文物。在何腾蛟墓地西佛崖壁上,尚存“浩气常存”摩崖,系“陆军上校湘西周日痒”刻于1927年。鉴于何腾蛟墓具有重要历史价值,1982年被列为……[详细]
  红七军“五一”--旧址位于榕江县古州镇古州中路,面积800余平方米,场内有古榕树五株。原为前清道台衙门所在地,与红七军军部旧址(清代总兵署)隔街相望。1982年2月,被贵州省人民政府公布为第一批省级文物保护单位。1930年4月30日,红七军攻克榕江县城。第二天即5月1日,正逢“五一”国际劳动节,红七军政治部在广场召开了庆祝战斗胜利和国际劳动节的群众大会,宣传中共和红军的方针政策,发动群众参加革命。此次--,是贵州有史以来劳动人民庆祝自己节日的首次--,也是贵州历史上由红军组织召开的第一次群众--,扩大了中国共产党和中国工农红军在全省特别是黔东南周边地区的影响。……[详细]
  黄飘大捷遗址黄飘大寨位于县东南,在其西5公里处的黄飘大坡,即是黄飘大捷遗址,是省级文物保护单位。咸丰五年(1855),苗族领袖张秀眉于台拱(今台江)起兵反清,得到当地各族人民的拥护,数年间,其势力已遍及黔东南各县。同治五年(1866)清政府镇压太平天国革命和稔军之后,调集川、湘、滇、桂的兵力配合黔军大举镇压贵州各族人民起义军。台拱(台江)和凯里,是黔东南苗民起义军经营多年的根据地。同治八年初,湖南布政使席宝田率湘军2万余人,分兵会-拱和凯里。是时川军唐炯部已入黄平,席宝田在攻占镇远、清江(剑河)后,亟欲与川军会师。遂饬记名按察使黄润昌、即补道邓子垣,记名提督荣维善等率湘军1万8千余人,从镇远西……[详细]
  文昌宫始建于清光绪年间,主体建筑文昌阁,为三层六角攒尖顶木塔式结构,左右配殿。整个建筑颇具汉族传统风格,在这个被称为“苗疆腹地”的地方,显得颇为另类。文昌宫内现辟有贵州刺绣博物馆和古生物化石博物馆。交通:文昌宫就在县城东南,步行即可到达。门票:10元。……[详细]
  信地鼓楼位于贵州省从江县信地乡寨友村,是历史上“九洞”地区平楼大款议事和歌舞的场地之一。该楼始建于清代乾隆二十六年(1761)。该楼共13层,高20米,顶端斗拱楼阁高3米,地基占地约150平方米。楼内以高16米的四根大柱为主要框架,-8根短柱重叠,层层而上,呈八面流水,飞檐翔角。飞檐部分共12层,齐内4大柱顶部。斗拱楼阁一层,呈八角伞状。顶尖为陶瓷宝葫芦冲顶,高1米。该楼四面临水,北为鼓楼坪空地,东南两面5米处是民房。1982年,贵州省人民政府公布该楼为省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详细]
  青龙洞古建筑群坐落在镇远城东的中和山上。这里山势挺拔,峭壁悬崖。巨岩、洞穴和为一体。道、儒、佛三种宗教的寺庙群生就山腰,是中国不同宗教同生共长、和谐发展的典范和楷模。它背靠青山,面临绿水,贴壁临空,五步一楼,十步一阁,翘翼飞檐、雕梁画栋。这些古建筑依山因地,分别采用了“吊”、“借”、“附”、“嵌”、“筑”等多种工艺,硬是在一段悬崖上筑出中元洞、紫阳洞、青龙洞、万寿宫等一片阁楼洞天。它气势雄伟、构思大胆、布局精巧。史载,距今600多年的明洪武年间,此地便已形成与现存建筑群相当的规模,“明郡守黄希英建,工部郎中赵之绪购藏经,构层楼以贮之”。清嘉靖年间这里不仅增加了大量寺庙,而且有了宫室和书院建筑,……[详细]
  重安江铁索桥,位于贵州凯里市与黄平县交界处的重安江上,通常建在高山深谷中,重安铁索桥与水西大渡桥、赤水大恩桥、福泉葛镜桥合称“黔地四大铁索桥”。在重安镇口,有全国独一无二的“三朝桥”,可以说是桥梁发展史的实证。在相距不到50米的距离内,分别建于三个朝代的三座桥梁平行横跨于重安江上。第一座是清代的铁索桥,桥长36.5米;第二座是抗战时期的石墩钢梁结构的公路桥,设计者是中国著名的桥梁专家茅以升;第三座是建于1996年的钢筋混凝土公路拱桥,也是现在往来车辆所走的桥。两座石桥都可以行人,清代铁索桥虽然保存比较完好,但已经没有人从上面行走了。……[详细]
  贵州省剑河县的“例定千秋”碑为清朝时期,苗、侗族百姓为表达对朝廷剥削和官员--的贪腐不满而立.石刻底座上的三个圆形图案分别为“寿”字纹、太阳纹和莲花纹,表达了苗、侗族人民希望“例定千秋”碑能够永存,造福后人;希望朝廷能够按照碑上的条例结束地方官吏对百姓的剥削和压迫,光照万代,永保安宁;希望官员能够像莲花一样出淤泥而不染,两袖清风,勤政爱民。……[详细]
  天柱九华山咸同起义遗址位于天柱,类别为革命遗址、遗迹和革命纪念建筑物。天柱九华山咸同起义遗址为第一批贵州省文物保护单位。……[详细]
  吴文彩,生于清嘉庆三年,茅贡乡腊洞村人,一生清贫好学,在他短暂的一生中,在侗族民间留下了许多脍炙人口的侗族戏曲,被后人尊称为“侗戏鼻祖”。1982年,吴文彩墓被列为贵州省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现已成为侗戏的历史见证和侗族风情文化旅游的新亮点,每年都有不少艺苑人士和侗族群众前来谒拜这位侗族文化艺术的先驱者。……[详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