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塔山位于云南省玉溪市红塔区东南2千米的文笔山上。该塔原为白塔,始建于元代,清道光十九年(1839年)重建。塔身用青石支砌,内填土,为密檐式结构七方八级实心塔。塔高35米,0式的逐级往上收缩,西面五、六、七级各有一佛龛,每龛内置有铜佛像1尊。“白塔夕照”成为新兴一景。1958年塔顶置一五角红星,以紫土涂红塔身,并将宝鼎、铜佛拆除。从此,白塔改为红塔,山亦称红塔山。其景亦由“红塔朝晖”所取代。红塔山有“大红塔山”与“小红塔山”之分。1986年6月玉溪卷烟厂拆除红塔上的五角星,又用红油漆涂刷塔身。用时参考3-4小时交通乘坐2路公交车在红塔集团站下车即可门票免费开放时间全天景点位置云南省玉溪市红塔区……[详细] |
澄江文庙坐落于澄江县城中心,建筑规模宏大,由大门、泮池、三孔石拱桥、棂星门、大成门、大成殿组成,全部建筑均建在一条南北向的中轴线上,巍峨壮丽、结构精巧、古朴庄严、整个建筑汇集了精湛的技艺,雕刻绘画,重脊飞甍,斗拱雀替,木雕石刻都继承了古代建筑艺术和民族风格。堪称附近州县庙宇之冠,也是云南省比较大的文庙之一,是澄江县境内规模最大的古建筑群。历史沿革据资料记载,澄江文庙始建于元朝大德年间。当时建文庙已在云南兴起,澄江路总管蒙古人魁纳也在金莲山建成文庙,以崇尚孔圣人。据载,自明隆庆五年(1571年),迁府城于舞凤山下之后,改旧文庙为玉笋书院。新府城便无文庙,清康熙四十一年(1702年),任知府的黄元……[详细] |
通海文庙位于云南省玉溪通海县文星街,文庙始建于元代,总占地面积1.2万平方米,通海文庙于1998年被云南省政府公布为第五批文物保护单位。通海文庙,始建于元代(清·雍正十三年《重修通海庙学记碑》载),于明万历年间迁建于后址,后存建筑为清初康熙、雍正之物。特别文明坊(建于雍正十一年)气势壮伟雄强。从整体看通海文庙,给人以殿阁层层迭起,庄严肃穆之感。清朝时期,在通海庙学中曾经培养出朱嶟(礼部尚书),公孙翰林的董玘、董健,有名书法家阚祯兆等。通海文庙于1998年被云南省政府公布为“第五批文物保护单位”。通海文庙经明、清两代扩建,主体建筑布局依地势高低顺序排列在纵向中轴线上,东西廊庑以对称格局配于正殿两……[详细] |
圆明寺(WonmyongTemple)位于通海县城以西14公里的善应山麓,始建于元代,清光绪年间重修,内设大雄宝殿、玉皇阁、天王殿等建筑。1964年该寺被定为对外开放的旅游景点,1988年11月被列为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圆明寺建于元至正年间,清咸丰年间毁于兵患,光绪年间重建。位于距通海县城14km的河西镇,东接九龙池公园,西北与新蒙蒙古族镇相邻。周围环境优越,绿树掩映,小桥流水,是宗教文化旅游的极佳场所。已批准为省级文物保护单位。80年代以来,政府对大雄殿、玉皇阁、瑞莲池进行了维修。附近乡神投资30余万元对大雄宝殿的十八罗汉、匾联、释加牟尼和观音座进行维修,用金镀之,甚是富丽堂皇。庙在原址上修建……[详细] |
富春街民居,坐落在县城中心正北方的富春街3号,总面积647平方米。建于解放前夕,原是地主普朝富私人住宅,现为县一幼办公、教学用房。中式土木结构,一楼一底的瓦房,共24间。建筑结构严密,内部结构保护完好,是典型的“四合五天井、走马串0”民居。大门气势雄伟,两侧石基巧夺天工,是新平县具有特色的住宅建筑物。2001年,被列为玉溪市级文物保护单位。顺城街民居建于解放前夕,位于县城中心正北方的顺城街1号。占地面积1020平方米,为正房、后花园两进院房屋一楼一底,建筑面积612平方米。其中,正房占地339平方米,花园占地671平方米。顺城街民居原是地主杨立安私人住宅,解放后,县人民政府作县-用房。该房屋为……[详细] |
黄龙山锁水塔迎春桥位于华宁县宁州街道,锁水塔始建于元代至正年间(1341-1370),清嘉庆十五年(1810)因塔基有损,合州土庶念风水攸关而重修;迎春桥建于清咸丰二年(1852),至今已有170多年的历史。2012年黄龙山锁水塔迎春桥被云南省人民政府列为第七批省级文物保护单位。锁水塔为密檐式空心方形,边长7.8米,7级近高16米,塔基用条石砌成共6级,塔身底面边长5.6米。塔身用0.38米×0.19米×0.06米的青砖砌筑,由底层向上逐层收拢成阶梯形,檐口用砖砌成莲瓣形,白垩粉饰玲珑别致。迎春桥是省内跨径较大的三孔石拱桥之一,全长27.5米,高6.6米,桥面宽5.45米,净跨度22.85米。……[详细] |
通海三圣宫三圣宫位于云南通海县杨广镇小新村,距县城6公里。三圣宫始建于元末,据清乾隆《重修三圣宫碑》载:“洪武初旧有寺宇”。历经明清历代重建重修,现为清初和清末的建筑。寺中保存下一堂(六扇)木雕槅门,出自清末滇南木雕艺术家高应美之手,槅子门中的构图、布局、人物造型,刀法的巧运均达到了美轮美焕的境地,被省内外学者称之为“海内第一木雕”。三圣宫布局为三进式两院,由大殿、后东西两厢、中殿、前东西两厢、前殿(重檐)及前、中、后的六个躲间组成,外设围墙并呈船形,墙外双溪环绕而过。难怪木雕槅门中、高应美用竹叶凑成的一首诗写道:“水绕楼船起圣宫,双龙势发脉丰隆。春山拥翠千年秀,不赖丹青点染工。”诗中充分地赞……[详细] |
妙莲寺大殿又称大佛殿,位于元江哈尼族彝族傣族自治县西南部,距县城40公里的固元村太平山南麓,座北面南。据《元江府志》记载,妙莲寺始建于元代。明正清年间重修,后又多次维修,因改建中心小学,至今仅大佛殿较完整。大殿建在妙莲第三台基上,平顶歇山,庑殿屋顶屋面呈八余脊,山花向内收进,用方砖垒砌,花脊鸱兽宝顶,整体布局为正方形。面阔三间,进深三间,明间较大,间宽5.5米,侧间较小,间宽3.2米,面阔通宽13.3米。梁柱属穿斗结构,柱体粗大园体,柱脚粗,柱头略细,侧间柱脚外蹬,稳定性极好,斗拱硕大,较完整地保留了元代建筑的基本特点。明间为六扇五抹雕花格子门,刻工很特色,侧间为方形窗,朴实大方。1985年,……[详细] |
它克崖画1985年发现的它克崖画经专家考证,成画年代为距今三千年前后原始社会晚期,画面描绘了古代人类的图腾崇拜以及生产、生活情景,是少见的艺术珍品和研究古代人类社会的宝贵资料。崖画位于青龙厂镇它克村东北的扎营峰南麓。崖画长19.5米,高3米,绘各种图象92个,画用赭红色画成。崖画之上200米,有一个水平溶洞,当地人称“阴宾洞”。洞内高大宽敞,幽深,洞口向阳,避风,干燥,适宜穴居,推断为崖画人居住过。崖画画面反映的是人类对太阳、星星、天体、自然的崇拜和对人类始祖——母亲的崇拜和性崇拜。崖画中蜥蜴是中国人的祖先——“三皇五帝”之一的重要图腾,它体现了原始宗教图腾与造型艺术,是珍贵的历史遗产。198……[详细] |
李和才故居位于元江哈尼族彝族傣族自治县咪哩乡咪哩村委会咪哩村内,距县城西南约34公里;始建于民国21年(1932年)。故居原由一组土木或砖木结构中西式建筑组成,包括家庙及厨房、住房等附属房屋共7幢,现仅存家庙和附属房屋6幢,占地面积2462平方米。家庙位于咪哩村东侧,为前殿、正殿及两侧厢房组成的四合五天井院落,除正殿采用中国传统建筑样式营造外,前殿及左右厢房均为中西合璧式。家庙正殿檐枋柱头雀替等部位均经精雕细凿通施油饰彩绘,雕刻工艺精湛,纹饰图案丰富华美。该家庙是李和才当年办公及训练家丁的场所。厨房等附属建筑位于家庙西侧,现存两幢房屋,是李和才的起居场所,2012年1月被列为省级文物保护单位。……[详细] |
聂耳故居位于玉溪市北门街3号,是一楼一底木结构建筑,临街面楼下原为半截砖墙,外有护板,上部为活动木板窗,开为铺面。街面楼下房檐上仍有半截依稀可见的浮雕图案。聂耳1927年初中毕业后,曾随母亲彭寂宽回玉溪,于农历6月22日至7月10日在此复习功课。聂耳故居系聂耳的曾祖父聂连登于清未所建,传至聂耳的父亲聂鸿仪。光绪二十八年(公元1902年),聂鸿仪去昆明行医,留给聂耳的大嫂王静珍居住。1984年9月,聂耳故居被玉溪市人民政府公布为市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1992年3月,玉溪市人民政府将其修复一新,并建造聂耳塑像,设立管理机构,正式对外开放。用时参考1小时交通市内乘坐7、8、9、10路公交车至市医院站……[详细] |
元江的梯田主要集中在羊街、那诺两地,其中尤以那诺梯最为壮观。那诺梯田反映了哈尼族历史悠久的农耕文化:春天栽秧之前的梯田轮廓清晰,色彩明丽;夏日梯田绿油油、生机盎然;秋日稻谷成熟,一派丰收景象;而到了冬天,梯田云雾缭绕、变幻莫测。近万亩的梯田沿着高耸入云的哀牢山从山脚一直“修”到山顶,层层叠叠、埂回沟转、鳞次栉比,把一块块梯田连成一级级让人叹为观止的天梯。那诺梯田是哈尼族智慧的结晶,是哈尼文化的象征和代表,是世界争奇斗艳的丰富文化中的一朵奇芭,是一种神秘的艺术神韵,是一幅巨大的动态田园风光画,是哈尼族千百年战胜自然和改造自然的历史缩影,具有深远的历史和深厚的文化底蕴。近万亩的梯田沿着高耸如云的哀……[详细] |
河西文庙:位于云南省玉溪市通海县河西镇内东南部,于明成化七年(1471年)治所迁此后重建。清光绪十六年(1890年)大修。占地9000多平方米,大成殿,五间通宽19.2米,进深11.3米,高11米,单檐硬山顶抬梁式木构架,檐下坊雕刻花鸟图案,古狮古柱,文明坊为牌楼式样,高8米,宽13.5米,四棵飞天圆柱直承屋顶,中间两础石上前后有石雕狮子、麒麟各一对,青石雕刻护栏板夹柱,屋架用小型斗拱叠架支撑,宏伟壮观,2001年4月30日,列为市第一批市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2003年被列为省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详细] |
北城李家大院坐落于北城文星街南段,占地面积5000多平方米,大小分为九个组合体,每个组合体内又分为3—5个院落,仅临街铺面就有24间,是北城富商李盛堂(1915年—1918年)建盖的清式民居建筑群,风格独特,石木雕纹巧夺天工,院内具有五步一台,十步一景的奇妙景观。2001年被列为市级文物保护单位;2012年1月,北城李家大院被云南省人民政府公布为云南省级文物保护单位。……[详细] |
易门龙泉寺 明清 易门县龙泉公园,始建于清朝道光年间,现存为民国十四年(1925年)所建,由前殿、天井、台阶、左右厢房和大殿组成,占地面积1433平方米。大殿为单檐歇山顶抬梁式土木结构建筑,面阔三开间。前殿为重檐歇山顶抬梁式土木结构三层楼房,面阔七开间,较集中反映了滇中地区民国时期的建筑风格。……[详细] |
马家大院位于云南省玉溪市通海县河西镇大回村,是民国初年由马帮商人马同柱、马同宽四兄弟及其父亲马原武共同创建的。大院由三座宅院组成,总占地面积近4000平方米,其建筑规模和院落之大实属罕见。马家大院采用典型的滇中“一颗印”传统民居建筑风格,同时巧妙融合了西方建筑元素,展现出中西合璧的精巧设计。三大宅院各自独立,通过巷道相互串联。尽管空置多年,但随处可见的贴金彩画依然保持着昔日的辉煌色彩。 一号大院,即102号院,修建于1932-33年,是云南传统明三暗五、走马转角楼合院建筑的代表。最外面是一座传统云南式大门,起脊飞檐。进入合院的民国西洋门,上面的罗马柱与峨山大白邑清真寺的叫拜楼非常相似。门上还可……[详细] |
玉溪九龙池古建筑群位于云南省玉溪市红塔区西北10千米的奇黎山麓的玉溪九龙池公园内,始建于元代,扩建于明清。1984年成立玉溪九龙池公园,园内以清澈旺盛的源泉、雄峻的山崖、依山而建的古建筑群、参天的古树而著名。经历代增修,留下由九龙宫、大观楼、文星阁、观音殿、三圣殿、听泉楼、古戏台、五司庙、雅集轩等9处单体建筑组成的古建筑群。九龙宫史称龙王阁,又称龙神祠,位于池水北边,始建年代不详,清雍正七年(1729年)续修,光绪十六年(公元1890年)重建。1984年修缮,基本保持原貌。古戏台初建于明代,光绪年间重修,1984年由玉溪市人民政府(今玉溪市红塔区人民政府)修复开放。古戏台式样呈品字形,土木结构……[详细] |
杨广法明寺位于通海县杨广镇所在的凤山之上,座西向东,由大殿、中殿、两厢,大门组成,占地1231平方米。大殿为三开间硬山顶建筑。法明寺于2003年公布为第六批省级文物保护单位。据寺中现存清·乾隆四十六年(公元1781年)《修建法明寺碑记》载:“粤稽(查阅)古碑志,寺创自元朝,迄今四百余载。”该寺自元朝至清·道光以前都是作为佛教的活动场所,到了清·光绪年间,因受义和团的影响,杨广一些老百姓将其作为“神坛”使用。建国后作为学校使用至今。法明寺的中殿原始地保存了元代的建筑风貌,虽历经数百年的沧桑,中殿的全部结构仍保存了始建时的古貌。……[详细] |
河西大兴福寺位于云南省通海县河西镇(城)中,座西向东,一进院,由大门、两厢、大殿组成,占地530平方米。大兴福寺建于元朝末年,据《河西县志》载“洪武间旧有福寺”,经明·天顺、清·康熙、光绪间的重修。有清·顺治十八年(公元1661年)的河西举人马敬《旧城兴福寺》诗:“刹留元至正,盛世又康熙。客问前朝事,年深五百奇。野花开未了,溪水不西之。那堪迟暮眼,悠悠人代移。”此诗明确地将大兴福寺的建筑年代告诉后人,是元朝的至正年间所建。如今大兴福寺重檐大殿的梁柱斗栱和屋面的瓦都保存了元代的风格。寺中保存一尊石雕山羊。经专家鉴定为元朝的遗物。大兴福寺面积虽然不大,但从保存的建筑格局来看,给人以古朴庄重之感。大……[详细] |
易门永宁寺位于易门县,年代为明。……[详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