先农坛——毛泽东考察湖南农民运动旧址位于株洲市醴陵市城区东正街28号。清雍正五年(1727年),醴陵在五里牌籍田旁建神农殿。籍田为天子、诸侯和地方政府征用劳役耕种的国有田。春耕前,皇帝、诸侯、地方行政长官在先农坛开祭后,在殿前象征性执犁三耕,表示朝廷重农,为春耕开犁。光绪三十一年(1905年),改建先农坛于城东现址,占地950平方米,坐北朝南,砖木石结构。前厅有兰门,过丹墀为正殿,丹墀两边有近3米宽回廊连接前厅和正殿。先农坛东有启春(春牛)坪,为迎春时陈列芒神和春牛场地。大革命时期,先农坛为中共醴陵地方执行委员会和县农民协会机关驻地。正殿左厢房为县农协委员会长孙筱山卧室。前厅右侧室为农会接待室……[详细] |
醴陵文庙位于醴陵市东正街。始建于宋,原址在青云山(现醴陵一中内),据民国版《醴陵县志·教育志》载:渌江书院原在朱子祠堂之右,背山面河,为宋、元、明学宫故址,乾隆初移建学宫。元大德十年(1306),知州张思敬在原址重建文庙,元末毁于兵。明洪武二年(1369),知县黄彦正重建,明末清初毁。清顺治十八年(1661),知县张法礼、康熙四年(1665)知县张尊贤先后修茸,后毁于吴三桂之变;康熙二十一年至二十六年(1682—1687)知县陈九畴、赖彦超,三十七年(1698)知县蒋晟陆续修建;乾隆八年(1743),知县段一控迁文庙于何家码头今址;后又经过五次修葺或扩建;同治十二年(1873),知县薛振钰购庙……[详细] |
彭氏牌坊又称袁氏牌坊,清乾隆二十八年(1763),邑绅彭之冕为纪念父亲彭明俊及母亲袁氏而建。牌坊高约5米、宽约4米,整体保存完好。牌坊有三门、四柱,为麻石仿木结构,歇山顶,龙状鸱尾檐角飞翘。四柱为正方形,边长0.36米,柱下座兽为8个仰面小狮,坊上缕饰狮子滚绣球、二龙戏珠、麒麟和人物等浮雕,形象生动活泼,线条流畅富于变化,雕刻细腻。中门正面阴刻楷书“奉直大夫彭明俊暨宜人袁氏之坊”。匾额书“圣旨”,右门刻“敦伦”,左门刻“乐毅”。下刻坊主家世、官衔等。背面刻“恩荣”二字,下刻建坊题记和行述,字迹均清晰完整。牌坊上石兽缺失的不多。最喜欢那向上趴着的狮子,感觉就像一只抬起前腿依偎在你腿上撒娇的小狗一……[详细] |
起元塔为醴陵第一高塔,雄伟挺拔,朴素典雅,矗立于城南马背岭。高18.6米,砖灰结构,0式,8面,11级。底层直径5.3米,往上逐层递减。墙厚1.26米,拱门高1.8米,宽0.9米。塔内通空,每层塔檐叠涩为菱角状上翘。清咸丰元年(1815),邑人廖洪举倡建。起元塔始建于清咸丰六年(1851年)。该塔位于醴陵市城南西山办事处马背岭,马背岭属于玉屏山,玉屏山横亘城南,象一张屏风,渌江旧八景称为“南屏耸翠”。宋乾道年间醴陵籍贡士、朱熹的学生黎贵臣建有“昭文书院”。醴籍明朝诗人丁淑《游玉屏山》诗云:“南屏削玉当湘矗,瀑布如花洒壁斜。栈石截云遮鸟道,机声出树有人家。河横午夜潮归海,斗柄中天月散华。锄遍心田……[详细] |
--故居位于耿传公祠,系耿氏醴陵一脉的宗祠,始建于1861年(清咸丰十一年),砖木结构,小青瓦屋面。由正堂、左右偏堂和左右厢房组成,长71.4米,宽33米,共有三进八十一间。占地面积3500平方米,建筑面积2356平方米。采用湘东地区典型的庭园式布局,融入南方明清时期建筑的文化理念,设计巧妙,建筑精美,规模宏大,是醴陵祠堂建筑的杰出代表,也是醴陵市新规划的红色旅游和农耕文化展示区的一部分。2012年12月,醴陵市委、市政府启动了耿传公祠保护修缮工作。经过近一年的施工,完成建筑主体和配套工程建设,于2013年12月向公众免费开放。--家由于家境贫寒,上无片瓦,下无寸土,在耿氏宗亲照顾下借居祠堂,……[详细] |
时代:宋至民国醴陵窑(山嘴窑址、卢家湾窑址、月形湾窑址),瓷生产有近两千年的历史,早在东汉时期,就有较大规模从事陶器生产的作坊。清雍正七年(1729年)开始烧制粗瓷。由于醴陵瓷土资源的优良、丰富,从事制陶业人员日益增多,不断改进烧制技法。清末民初,醴陵瓷业进入一个新的发展时期。醴陵釉下五彩是对传统釉下彩技术的突破性发展,其色泽极为丰富,有红、橙、黄、绿、青、蓝、紫和黑、白、茶、灰等各色,且每一种颜色又有不同的品类,艳而不俗,淡而有神;根据不同题材,既可古朴典雅,又可鲜丽浓艳,能满足不同的需要。特有的色泽,使瓷器具有清丽明艳的独有风格。醴陵窑因其浓厚的官府背景与渊源,被人们誉为“官窑”。特别是解……[详细] |
宁太一墓位于醴陵城区西山渌江书院后面的山坡上。1936年,国民政府为追念宁太一先生而拨款修治。墓地建筑面积32平方米,花岗岩结构,墓周围以数十块长方形花岗石板砌成一椭圆状。前立长方状石柱墓碑,正面阴刻:“宁太一先生之墓”;左侧刻“中华民国二十四年五月吉日”;右侧刻:“程潜敬题”。碑前置石拜桌、石香炉各一个,石鼓凳四个。墓旁曾修有“太一亭”,壁嵌青石二方:左刻国民政府主席林森褒扬令,右刻-院长于佑任书宁太一烈士纪念碑。现太一亭已毁,于佑任碑刻及林森褒扬令碑刻则存于渌江书院。宁太一,1883年生,湖南醴陵人,辛亥革命著名活动家、同盟会会员。在二次革命讨袁救国斗争中,被捕入狱,于1913年9月25日……[详细] |
毛泽东考察湖南农民运动旧址——东富寺东富寺,位于醴陵市南郊东富村,亦为毛泽东考察湖南农民运动旧址之一。始建于明代,清嘉庆二十一年(1816)重修,占地面积3300平方米,中轴线上由南而北依次为大门、戏台、庭院、正殿及后殿。正殿为硬山顶,翼角上翘,面阔三间,进深三间,两侧有天井及厢房,毛泽东于1927年2月1日来此考察时即住在左厢房内。毛泽东曾在寺内召开农协会干部调查会及农民大会。已定为省级文物保护单位先农坛的附属文物点。……[详细] |
醴陵南四区苏维埃革命活动旧址位于大障镇白果居委会。旧址建筑为梁公祠。梁公祠始建于清道光丙申年,民国三十五年1946年续修。大革命时期曾是共产党在活动场所。1930年,这里发生“夜袭梁公祠,智救党代表”战斗。于1996年建立了“醴陵南四区”苏维埃革命纪念馆,成为红色教育基地之一。碑顶刻挂中国共产党党徽,碑身东面刻革命烈士永垂不朽,西面刻革命烈士纪念碑。2011年1月,旧址被列为湖南省省级文物保护单位。……[详细] |
陈明仁醴陵故居位于湖南省醴陵市城区来龙门街道办事处文庙居民委员会瓜畲坪116号,始建于1937年。其门额良庄两字,由何键题写 。故居占地面积为1145平方米,庭院式砖木结构建筑,其主体建筑分前后两栋,各二层,门厅与前栋、前栋与后栋之间均有庭院相通,共有房屋20多间,均为小青瓦屋面,方形青砖铺地。四周为红砖砌成的高大围墙。 2005年,陈明仁故居被公布为省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详细] |
兰谊学校建筑群由三栋砖木结构的两层楼房和一栋门楼组成.古典欧式建筑风格学校总占地面积五千六百二十三平方米,一九四四年因日寇进犯停止办学一九四六年修复后继续办学一九九七年刘建绪将军之子刘立回乡寻根又捐资修缮了校舍二零一一年宣布湖南省级文物保护单位……[详细] |
孙家湾窑位于株洲市醴陵市孙家湾镇,年代为五代。2019年3月,孙家湾窑入选湖南省第十批省级文物保护单位名单。……[详细] |
遵道学校旧址地址:醴陵市第一中学时代:1906年……[详细] |
陈觉墓地址:醴陵市泗汾镇年代:1928年……[详细] |
醴陵火车站旧址,位于醴陵市阳三石街道阳三石居委会境内,是毛泽东1927年来醴陵考察农-动时经过的重要场所,也是他考察醴陵农-动的起点,具有特殊的历史价值和重要意义。……[详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