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于大浦镇堰桥村遗存的堰城城址,其完整的夯土城墙、护城壕沟、地下文化堆积等,在我省汉代城址仅此一处。堰城城址地处衡阳盆地东北边沿,位于大浦镇堰桥村中部,当地小地名“城里院”,其坐落处地理环境属山间平地,地域宽广,地势由南向北微微倾斜,缓缓延伸至湘江之濒。从小生活在附近的村民陈从伟告诉记者,原来城墙比现在要高,后来在六、七十年代,村民对城墙进行挖土施肥,高度降低了许多。目前,生活在堰城城墙里的还有三十多户居民。他们告诉记者,听老人讲述,城区原来有六十四条巷子,三十四个马厩。不过这些传说有待考证,但也许可反映当时堰城的规模。经考古专家考证,堰城城址整体平面略呈椭圆形,占地约十二万平方米。城墙最高有……[详细] |
欧阳海纪念塔及墓时间为1967年。位于湖南省衡东县新塘镇。此为“爱民模范”欧阳海的纪念建筑。1963年11月18日,欧阳海为救列车在此光荣牺牲,1967年在此建成纪念塔。塔坐东朝西,高8米,基座用花岗岩砌成,塔身石砌,呈方柱体,正面刻“欧阳海烈士纪念塔”八个隶书大字,塔顶有烈士推马救列车的塑像。塔两侧建陈列室。展出烈士生平事迹。塔周围栽种柏树、雪松、山茶、红梅等花木,占地1980平方米。欧阳海墓在耒阳市灶市石花坳。墓圆形,水泥封顶,高1.8米,底径4米。墓碑高1.85米,上刻“伟大的共产主义战士欧阳海烈士之墓”。落款为“中国人民解放军6954部队政治部司令部”,碑阴刻烈士生平事迹。墓前有烈士半……[详细] |
大源窑址位于衡东县甘溪镇大源村,属衡山窑系,时代宋、元。窑址分布在大源村境内桂公祠、窑背岭等9处台地上,有4处发现马蹄形窑。文化堆积厚1—8米。各窑的产品有分工,有的以烧制碗、碟、杯、壶为主,有的以烧制罐、壶、黑釉盏为主,有的以烧制大件缸类为主。该窑产品有碗、杯、碟、壶、盏、盏托、罐、坛、瓶、炉、缸、网坠等。胎色有砖红、青灰、瓦灰、深灰等。釉色有酱、褐、绿、青、黄、米黄、淡黄、黑、棕红等。装饰工艺有粉地彩釉绘花、釉下彩绘花、釉下粉彩绘花、印花、刻划等。粉地彩釉绘花习见于壶、炉、坛腹部,有牡丹、菊花、草叶纹等。印花有菊瓣、牡丹、梅花、水波纹地莲花鱼纹等,吉祥语有“福”、“福寿嘉庆”等,主要见于碗……[详细] |
晏家下边屋箭楼院,位于湖南省衡阳市衡东县南湾乡新南村十组,坐西朝东,占地约500平方米,始建于明朝万历年间,清代早期大修。院落由二部分构成,即宅院和箭楼。宅院:占地约400平方米,宽三间,深三进,砖、石、木结构,屋高一层,整体由一字墙大门、下天井、中厅、上天井、后堂、后院、左侧横屋组合而成。院中覆盘式柱础、狭窄的天井、紧凑的空间布局,表现出鲜明的明代晚期风格。箭楼:两栋,占地约100平方米,砖、石、木结构,当地俗称高楼,其中一栋建于后院,座西朝东,另一栋建于后院左侧,面对后院侧墙,两栋结构基本一致,均宽三间,深一间,高三层,一层正面出门,二、三层墙周出箭孔,屋上四周采用青砖斗拱出檐,盖双坡瓦顶……[详细] |
罗芳珪墓在新塘镇百叶村。抗日战争初期,罗芳珪任国民党第八十九师五二九团团长,被中外报章誉为英勇杀敌的中国“四大名团”之一。1938年4月6日,在取得了震惊中外的台儿庄大捷后,为歼灭残敌,罗芳珪亲临前沿阵地观察敌情,准备夜袭,不幸被流炮击中,壮烈牺牲,年仅31岁。灵柩回乡安葬时,当时的中共中央副主席周恩来送来挽联,称罗芳珪为“民族复兴英雄”,当时的国民党政府追谥他陆军少将军衔。……[详细] |
秦孝仪故居位于衡东县吴集镇老街。秦孝仪幼承家学,精通儒学经史,博览群书。1949年去台湾,曾担任国民党副秘书长、台北故宫博物院院长等职,主持台北故宫博物院工作长达18年。秦孝仪是国民党政府一名典型的御用文人,在从政的同时,致力于学术研究,著述甚丰,主要著作有《进德录》、《儒学索微》、《我故乡》等。……[详细] |
712矿旧址群中国第一颗-铀矿原料来原地七一二矿旧址群,位于湖南省衡阳市衡东县大浦镇大明村。1955年8月,中南309队第四航测队发现大浦铀矿床。1958年5月31日,中共中央总书记邓小平同志根据中央的统一部署批准创建大浦铀矿山,这也是我国第一个五年计划由苏联援建156个工业建设项目之一。矿山对外曾称湖南五矿,1964年改称712矿,同年为我国“五九六”第一颗-的成功0-提供了优质核原料。1985年国家为了保存有限的核能资源,决定终止铀矿开采。至此,矿山共生产出金属铀1759吨,为我国核工业奠定了坚实的基础。2013年衡东县人民政府将其公布为县级文物保护单位。目前七一二矿矿部尚保存南北长120……[详细] |
杨山庙位于吴集老街。传说上古时期,炎帝带领杨山侯、灵山侯、洪山侯治理洣水,因操劳过度,四人先后病逝,葬于风光秀丽的洣水河畔,洣水也因此被称为“圣水河”。杨山侯葬在今天的衡东县吴集镇,后人感念他的恩德建杨山庙来祭祀他,尊为太古灵侯,香火旺盛,现在的庙堂修复于清道光年间.……[详细] |
向道龙墓,系向道龙与其妻合葬墓,位于衡东县白莲镇马房村闵家冲组人形山,1912年由黄兴倡修立碑。该墓座北朝南,长4.2米,宽3.7米,封土堆高1米,底径3米;墓围为花岗岩,呈圆形,共立三通汉白玉墓碑,碑文为楷书体,载墓主生平。1993年,衡东县人民政府公布为县级文物保护单位。向道龙(1860-1899),字洗凡,号良骏,清咸丰十年(1860)生,衡永郴桂道衡州府衡山县(今衡阳市衡东县)白莲乡闵家冲人,辛亥革命先驱。十五岁补博士弟子员,由于反对科举制度,被清政府革除功名。中法战争之后,清廷日益衰败,中华民族处于危难之中,这时的向道龙决心弃文从武,后受孙中山和“兴中会”的影响,逐步树立了“驱除鞑虏……[详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