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平寺坐落在平和县文峰镇三平村,是闽南着名佛教古刹。唐宝历二年(公元826年),僧人杨义中在漳州紫芝山创建“三平真院”。这里群山环抱,林海绵绵;竹涛滚滚,山清水秀,风景绮丽多姿,是人们游览、避暑的好去处,每年接待外国朋友、外籍华人、华侨、港台同胞和祖国内地的游客五六十万人。除夕之夜,三平寺更是被挤得水泄不通,他们中有善男信女,连古稀之年的老人也到此过除夕。香火颇盛,热闹非凡,别有一番景致。古刹三平寺历尽沧桑,饱经风雨,自唐以来见于碑刻、史志记载的有修碑4次,修寺11次。如今,三平寺庙矗立在松柏叠翠的“蛇穴宝地”之上,坐北朝南,依山而建,前低后高,层次分明,沿一条如游蛇状的中线,一连“三落半”,……[详细] |
平和文庙位于福建省平和县历史文化名镇——九峰镇西街的平和县第二中学校园内。志书载,明正德十三年(1518年),时任都察院左佥都御史的著名思想家、教育家、军事家王守仁(王阳明)奉旨在闽粤边境征剿贼寇后,奏疏朝廷,请求在南靖县辖区内的河头大洋陂地方(今平和县九峰镇内)添设县治,以控制贼巢,建立学校,以易风俗。这道奏疏很快就得到朝廷的特批,同意添设县治——平和县,并同意在新建的平和县治中,以府级规格的建筑标准,建立县堂、文庙、武庙、文昌庙和城隍庙等建筑群体。平和文庙是王巡抚亲自规划、设计,并命南靖知县施洋督建。后于明嘉靖、万历、清康熙年间多次重修,清乾隆二十三年(公元1758年)时最为完整。难怪有“……[详细] |
天湖堂在崎岭乡南湖村,原名庵寨,群山环抱,景致清幽,寨前有一口大水塘。相传有位仙人游至此地,恰逢中秋,只见湖堂映月,水清如镜,秋风送爽,景色优美,仙人信口曰:“真是天湖仙景也!”由此,当地居民把庵寨称为天湖。天湖堂始建于宁嘉定十年(公元1217年),历代屡次修茸,主体建筑为二进皇宫式庙宇,座西朝东,面积960平方米,分为上厅和下厅,天井宽敞明亮。下厅供奉弥勒佛坐像,左走廓安置崇源、有余、文凯三位主持僧神主牌位,右走廊供有福德正神、伽蓝、文武状元塑像。正厅分为中殿、后殿、左殿、右殿。中殿有4支大圆木柱、2支八角棱形大石柱和2技透空浮雕青龙献爪的大石柱。中殿供有奉观音菩萨像和三宝佛像。左殿奉祀保生……[详细] |
福塘建筑群位于平和县秀峰乡福塘村,年代为清至民国。简介:由万顺大厝、茂桂园、留秀楼、观澜轩、旭日东升厝、寿山耸秀楼、聚奎楼、亲睦堂等8处建筑组成。其中万顺大厝、茂桂园、留秀楼、观澜轩、旭日东升厝、寿山耸秀楼为合院式民居,聚奎楼为土楼民居,亲睦堂为祠堂。该建筑群营造年代分别为清早、中、晚期,惟聚奎楼为民国二十五年(1936)年旅泰华侨筹建。万顺大厝是1927年朱德率南昌起义军回师入闽时,途径福塘的驻扎地。保护范围:茂桂园、留秀楼、观澜轩、万顺大厝为成片保护,其四周保护范围为:东至德阳居东侧巷道,南至南阳楼、留秀楼前巷道,并从万顺大厝后墙向外延伸9米,西至攀桂楼西侧,北至南山旧街、万顺大厝前围墙。……[详细] |
中共平和县委旧址位于平和县九峰镇积垒村,年代为1927年。简介:始建于清代,由静逸公祖祠和兴全公祖祠组成。1926年10月,广州农-动讲习所第六期学员、共产党员朱积垒以国民党中央农民部特派员身份随北伐军回到平和开展农-动,11月在兴全公祖祠成立上坪村农民协会,同年冬在静逸公祖祠创建中共平和县第一个支部,朱积垒任支部书记。作为平和县共产党早期机构旧址,静逸公祖祠、兴全公祖祠是土地革命战争前夕中国共产党领导人民群众开展革命斗争的实物见证。保护范围:静逸公祖祠四周墙体东扩60米至村道,南扩65米至村道,西扩20米至村道,北至县道秀秀线南侧红线。2018年,中共平和县委旧址被福建省人民政府公布为第九批……[详细] |
林语堂故居和林语堂文学馆位于林语堂诞生地原坂仔基督教堂旧址。在林语堂的六十部著作、上千篇美文中,关于个人生活,他提到最多的是在坂仔的快乐童年,至少有上万字。1895年10月10日,林语堂就诞生在这座教堂的牧师楼上。教堂1974年被彻底拆除后,林语堂故居也不复存在。故居是经过1984年、2005年两次建设,在原址上依原样子建起来的。2007年又建起了建筑面积达360平方米的林语堂文学馆。馆名由季羡林题写。该馆辟有“山乡孩子,和乐童年”、“文学大师,文化巨匠”、“魂牵祖国,梦绕家乡”、“誉满环球,名垂青史”四个展厅,展示了林语堂的毕生成就和他与平和坂仔的联系,解读从坂仔走向世界的林语堂的家乡情缘。……[详细] |
埔坪林氏宗祠建筑群位于平和县五寨乡埔坪村,年代为清。简介:由花砖宗祠、林氏大宗、龙头宗祠和绥丰宗祠组成。宗祠分前后两排排列,前排为绥丰宗祠,后排由东往西依次为花砖宗祠、龙头宗祠、林氏大宗。其中林氏大宗始建于清顺治年间(1644-1661),以后陆续建设其他三座宗祠,占地面积1292.22平方米,建筑面积829.18平方米。建筑群坐北朝南偏东,均为两落一进合院,悬山顶。清光绪十九年(1893),台湾雾峰林家林朝栋等回乡祭祖,立有“奇昴公祀田”碑记一通。保护范围:各单体建筑四周各向外延伸20米。2018年,埔坪林氏宗祠建筑群被福建省人民政府公布为第九批省级文物保护单位。……[详细] |
庄上大楼位于平和县大溪镇庄上村,建于清代顺治至康熙年间,约有300多年历史。土楼平面形状呈前方后圆,类似一个马蹄形,南北相距220米,周长700多米,楼高9米。土楼将一个近10米高的小山丘包围在其中,整个建筑依山势而建,错落有致,建筑面积9000多平方米,占地34650平方米,是目前所知的土楼中占地面积最大的。庄上大楼为明末清初天地会首领叶冲汉祖居地,也是该村叶姓客家人聚居地。楼内曾住180多户,1300多叶姓客家人,是居住人数最多的土楼。因此专家们一致认同它是名副其实的土楼之王。……[详细] |
前山胡氏家祠位于平和县南胜镇前山村树下自然村,年代为清。简介:又名红瓦祠堂,明代始建,清初重建。坐西朝东,平面呈矩形布局,占地面积约400平方米,建筑面积约245平方米,由门厅、中天井、左右廊及大厅等组成,土木结构,悬山顶。大厅面阔三间、进深三间,插梁式木构架,整体装饰亦涵盖木雕、石雕、彩画、泥塑及剪粘等多种工艺。保护范围:向东延伸15米,向南延伸10米,向西延伸10米,向北延伸20米。2018年,前山胡氏家祠被福建省人民政府公布为第九批省级文物保护单位。……[详细] |
铜陵黄氏宗祠位于平和县霞寨镇钟腾村,年代为清。简介:又名“榜眼府”,清乾隆五十五年(1790)扩建。坐东朝西,由泮池、照壁、牌坊式门楼、下厅、上厅和左右各一列横屋组成,建筑面积1358平方米。下堂面阔三间,进深三柱带前廊,抬梁、穿斗式梁架,硬山顶;上堂面阔三间,进深三间十三檩,抬梁、穿斗式梁架,硬山顶;横屋每列三屋,每屋均为面阔三间的独立小院。2013年,铜陵黄氏宗祠被福建省人民政府公布为第八批省级文物保护单位。保护范围:祠周边各外延20米。……[详细] |
黄田土楼群位于平和县九峰镇黄田村,年代为清。简介:由咏春楼、联辉楼、聚顺堂、龙见楼、衍庆楼等5座土楼组成。建造年代从清康熙年间(1662-1722)延续到清后期,为黄田曾氏族人合力兴建,占地面积约14200平方米,建筑面积约16436平方米。其中,咏春楼为单元式圆角方楼,联辉楼、聚顺堂为单元式直角方楼,龙见楼、衍庆楼为单元式圆楼。保护范围:各单体建筑四周各向外延伸20米。2018年,黄田土楼群被福建省人民政府公布为第九批省级文物保护单位。……[详细] |
中湖宗祠年代:明~清座落地点:平和县九峰镇大洋陂简介:又称曾氏始祖大宗,明弘治壬子年(1492)始建,明、清、民国重修。坐东北向西南,前有大埕和照壁,主体为前后两落硬山顶穿斗抬梁式建筑,两侧护厝,规模宏大。建筑面积450平方米,占地面积约1490平方米。保护范围:祠前埕向外延伸10米,后至后花台外5米,左右至两侧护厝外檐滴水向外延伸10米。2009年,中湖宗祠被福建省人民政府公布为第七批省级文物保护单位。……[详细] |
向文书院位于平和县安厚镇白石村,年代为清。俗称安厚文祠、文祠庵、朱子祠。据《平和县志》记载,书院主祀朱熹和王阳明,配祀文昌君。始建于明正德十二年(1517),清乾隆二十三年(1758)由县令胡邦翰主持重修,次年落成,现存建筑保持清代风格特征。坐南向北,两层楼阁式建筑,歇山顶三川式屋面,面阔五间,进深三间,建筑面积260平方米。附属文物有历代碑记三方、古井一口。2020年11月,被公布为福建省第十批省级文物保护单位。保护范围:建筑四周各向外延伸20米。……[详细] |
九峰崇福堂位于平和县九峰镇复兴村,年代为元至清。简介:又名罗寨庵,始建于元末,明洪武四年(1371)扩建,清多次重修。坐东南朝西北,建筑面积563平方米,占地面积约为6300平方米。由前殿、天井、主殿和庑廊组成。前殿明间内凹呈仪门建制,悬山顶。主殿面阔五间,进深三间,明间设两缝抬梁穿斗混合式木构架,单檐歇山顶。堂内保存清嘉庆二十五年(1820)《重修崇福堂》碑记两通、咸丰三年(1853)纪年款饕餮纹双耳四兽足石香炉一座及清代木匾额四方。保护范围:东、南、北各向外延伸20米,向西延伸60米。2018年,九峰崇福堂被福建省人民政府公布为第九批省级文物保护单位。……[详细] |
报本堂年代:清座落地点:平和县大溪镇壶嗣村简介:又称吴凤宗祠,坐西南向东北。清乾隆年间(1736~1795)始建,民国及近代历次维修。为两进、悬山顶、燕尾脊式建筑,雕梁画栋,木雕石刻技艺极为精湛。宗祠奉祀壶嗣吴氏始祖吴文应及其下五世的四十个列祖神位,主堂次间供奉第十三世孙“阿里山神”吴凤。保护范围:宗祠四周向外延伸30米。2009年,报本堂被福建省人民政府公布为第七批省级文物保护单位。……[详细] |
侯山宫年代:明~清座落地点:平和县小溪镇西林村简介:前身为敦和宫,因明正德九年(1514)书法家凡允临题匾“侯山玉壁”,故改名侯山宫。现存建筑保持清代风格,由门楼、大殿和左侧碧云室组成,占地面积1390平方米。侯山李氏第十三代孙李创早期渡台,清乾隆二十年(1755)回乡奉玄坛元帅到台设坛建庙,仍以“敦和宫”为名;而后以供奉玄坛元帅的宫庙在台湾逐渐扩散,现已达二十多座。保护范围:东至西林小学围墙和西林村委,西至大坂路,南至侯山宫门楼向外20米,北至侯山宫后滴水线向外20米。2009年,侯山宫被福建省人民政府公布为第七批省级文物保护单位。……[详细] |
九峰追来堂位于平和县九峰镇城西村,年代为清。简介:清雍正戊申年(1728)扩建,几经重修。坐东北向西南,由泮池、门楼、前厅、过水廊道、主堂等组成,占地面积1876平方米。前厅面阔三间、进深二间,主堂面阔三间、进深三间,均抬梁、穿斗式梁架,悬山顶;天井两侧设过水廊道相连。2013年,九峰追来堂被福建省人民政府公布为第八批省级文物保护单位。保护范围:堂周边各外延10米。……[详细] |
薰南楼始建于清乾隆年间,为两层单元式圆形土楼,建筑总面积2675平方米,占地面积3300多平方米,由两代人建了22年才落成。楼内建筑分为内外两环,分成12个扇形单元,每个单元均由前后两进、天井及两厢廊组成,这种闽南风格的四合院,在公共性之外注重私密性,算是福建土楼中一种独特的格局。薰南楼整体规划布局周密、用料考究,保存较多漆金镂空透雕木构件,具有独特的景观和文化底蕴,2005年12月被定为省级文物保护单位。薰南楼楼门由细琢的青岗石砌成,对称整齐,大气宏伟,楼名及楼联由清乾隆年间进士何子祥题写,遒劲有力。“嶂列屏开石阙祥云依圤极,风和日暖天炉宝气焕南山”。薰南楼各单元台阶、天井、庭院均用精雕细琢……[详细] |
小芦溪点编旧址秀芦陈氏家庙位于平和县芦溪镇秀芦村,年代为1937年。系芦溪陈氏开基祖庙,1935年重建,现存建筑由半月池、前坪、门厅、前天井、中堂、后天井、正堂、化胎及右横屋组成,左横屋存基址,占地面积3937平方米。1937年9月4日,根据闽西南军政委员会与国民党军政当局合作抗日协定,闽西南人民抗日红军第四、五支队和永定、永东、永埔、永和埔等县人民抗日义勇军在小芦溪接受点编,改编为闽西人民抗日义勇军第一支队第二大队,史称小芦溪点编,标志着闽西南以国共合作为基础的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最终形成。部队在秀芦陈氏家庙及周边土楼驻扎三十多天,并在秀芦陈氏家庙多次召开干部会议及群众大会,次年改编为新四军第二……[详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