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上海市旅游

上海市市级文物保护单位介绍

  查山古文化遗址(ZhashanGuwenhuaYizhi)位于金山县金卫镇查山山麓。1977年发现。东南山坡上,第一层出土物为西周和商代遗存,第二层为马家浜文化堆积层。坡下耕地上,第一层出土物为唐宋陶瓷片,第二层为南北朝到唐宋时期遗存,第三层为春秋战国时期遗物和早期印纹陶文化马桥类型遗存。1977年被列为市级保护地点。位于金山卫镇长春村1组查山东侧。发现于1972年,同年考古清理163平方米,出土大量马家浜文化、马桥文化、吴越文化及南北朝、唐宋等不同时期的文化遗物。2008年,上海文管委考古部对查山古文化遗址进行第二次考古发掘,确认遗址分布面积为3万平方米。该遗址是上海迄今发现的三处年代最为久……[详细]
  普济桥在金泽镇南首,是全泽最古老的右桥之一,因桥畔有圣堂庙,故俗称圣堂桥。建于南宋,即公元1267年,明清两代作过重修,加置石栏,为单孔石拱桥,桥长26.7米,桥高5米。古时桥顶处,有木框架子,装置木门,晚间关闭木门,为使两岸镇民的安全。普济桥的建桥设计,很有讲究,它的拱圈砌置,与河北省著名的赵州桥相同,它的石料,与上海松江县方塔公园内的望仙桥相同,都用珍贵的紫石,有紫色的光彩。每当雨过天晴,阳光照射桥上,紫石发光,晶莹光泽,宛如一座用珠宝相嵌的宝石桥。桥下的石砌拱圈上,在中间的一块拱石上,镌刻“咸淳三年”四个大字,庄重有力,证明此桥是宋代建筑物。普济桥在700多年的历史长河中,它经受风风雨雨……[详细]
  位于华泾镇东湾村(乌泥泾镇旧址)13号、处于徐浦大桥外环线便道北侧的黄道婆墓,坐北朝南,占地1000多平方米,墓院内设两层台梯。墓冢四周砌有50厘米高的大理石护圈,中为椭圆形石圈土墓,墓冢前立有一汉白玉墓碑,其正面镌刻有原0上海市委书记魏文伯题写的“元黄道婆墓”的手迹,墓碑背面刻有墓志,墓碑前置有长条形石供桌和石凳。墓的四周植有松柏、黄杨、盘槐、罗汉松等常绿树木,三面围以白色院墙,整个墓地显得简朴、庄重。黄道婆,又名黄婆、黄四娘、巧姑。生于宋末元初,乌泥泾镇人。早年家境贫困,她十二三岁时,为生活所迫做了童养媳,后又流落在凉州(海南岛)。黄道婆在那里度过了几十个春秋,从黎族民间学会了植棉纺织的技……[详细]
  金山卫城日军杀人塘位于金山卫镇卫城村4组。1937年11月侵华日军从金山卫偷袭登陆,沿途烧杀掳掠。日军侵占金山卫后,三天内,金山县就被屠杀2933人,焚烧房屋2.6万间,奸污妇女无数。1966年,金山卫设立了“十月初三惨案碑”、“杀人刑场碑”、“杀人塘碑”。1985年县政府在金山卫城南门侵华日军登陆处建亭立碑,以志纪念。2005.8.30,金山卫城南门侵华日军登陆处遗址修缮1期完成,遗址总面积1500平米,以大型纪念浮雕和雕塑为主要内容,记录当年侵华日军的残酷暴行,以及金山卫军民奋勇抵抗侵略的史实。卫城村原党支部书记、现正在负责编写村志的陈宝龙和今年80多岁的朱春生介绍说:日寇从裴家弄海滩上岸……[详细]
  1926年,救火联合会为纪念义务救火亡故人员,特建立纪念塔。塔高7米,上 书-“松善枫泾救火联合会历届故亡同志纪念塔”,塔首呈鼓形,上饰四环,下为救火联合会徽标。这是上海郊区至今唯一保存完好的消防历史纪念塔。2000年5月11日公布为金山区级文物保护单位。2014年与东区火政会一同公布为上海市级文物保护单位。消防纪念塔2002年列为金山区文物保护单位,2014年列为市级文物保护单位。火政会原址建筑是由一幢普通民宅改建而成的。受当时上海租界救火会建筑风格的影响,门面墙被改建成了西洋式。推开红色的大门,映入眼帘的是大厅里摆放着的几大件旧时救火设备。有20世纪初出现的称作“洋龙”的手压式揿龙,有19……[详细]
  青龙寺、塔位于白鹤青龙村。寺建于唐天宝二年(743年),初名报德寺,宋代更名隆福寺。康熙五十四年(1715年),皇帝南巡,途经青龙,亲书“精严寿相”额,并赐寺名“吉云禅寺”。又赐水晶观音像一尊、荷花溅金扇一把、杏黄袈裟一袭,时称“三宝”。据光绪刊《青浦县志》载,青龙寺占地60余亩,寺田450余亩,建筑宏伟,有大雄宝殿、地藏殿、韦驮殿、禅堂、斋堂、揖秀堂、且歇堂、文觉堂、澄怀堂、方丈室、东西两庑、香积厨、库房、普同塔等建筑群。钟鼓之声不绝,梵呗之声达旦,有“佛角为天下之雄”之誉。清嘉庆三年(1798年)失火,崇阁大殿均成废墟。道光初年,寺僧生建殿宇。咸丰十年(1860年)又遭兵燹,寺屋废损大半。……[详细]
  南张天主堂位于闵行区秀文路485弄50号,(1876年始建,1899年被毁,1901年重建,.砖木结构。三角形山墙立面,层叠式壁柱,中大两小的拱券式入口,细部装饰简化。两翼伸出连续券柱廊向前围合成庭院,为上海唯一的教堂制式。围廊外部,中式的瓦片和西式的建筑是建筑的特-一。2014年4月4日,上海市人民政府核定并公布南张天主堂为上海市文物保护单位(沪府发〔2014〕29号)。……[详细]
  沙逊大厦现为和平饭店北楼,位于中山东一路20号,建于民国17年(1928年),为英商公和洋行设计,新仁记营造厂建造,占地面积4622平方米,总建筑面积为36317平方米,建筑为十三层钢架结构,高77米。由新沙逊洋行第三任大班英籍犹太人爱利斯·维克多·沙逊主持建造。清同治十一年(1872)年,其父用规银8万两买进仁记路(今滇池路)约60亩的土地,建造了一座三层楼西式房屋,作为沙逊洋行的新行址(现为和平饭店后门处)。民国9年,维克多·沙逊执掌新沙逊洋行的产业,民国14年翻建行址,民国17年建成大厦,以沙逊命名。建筑平面呈“A”字形,外部用花岗石贴面略施纹样线条,处理较为简洁,腰线及檐部有花纹雕刻,……[详细]
  位于朱家角镇,位于青浦县朱家角镇,跨淀浦河。明隆庆五年(1571年),朱家角慈门寺僧性潮募款始建。清乾隆末年,桥倾圮。嘉庆十七年(1812年),圆津禅院僧觉铭募款重建。为慈门寺僧放生之地,于水中立桩为界,每逢农历初一,为放生期,故名放生桥。桥长72米,高7.4米,宽5米,中孔、二孔、三孔径距分别为13米、8.8米和6.2米。桥上龙门石镌有盘龙8条,环绕明珠,形象逼真。桥顶四周雕有迎客石狮,桥东建有碑亭。为上海最大的一座五孔石拱桥。1987年被列为市级文物保护单位。全是上海最大的一座石拱桥。构造精巧,形状美观,是朱家角十景之一。放生桥顾名思义,就是放生积德从善。僧人性潮曾规定在桥下只准放生鱼鳖,……[详细]
  沈尹默旧居位于四平路西侧的海伦路504号。浙兴里北侧的海伦路东洋街上。当时日本人在该街东起狄思威路,西至邢家桥北路这一地段南北两面共建砖木结构双开间假三层典型的日式楼房33幢,南面8幢,北面25幢。以竹篱笆相隔,两头路口各留小门进出。中国人不得入内。当时习称为“东洋街”。1953年街道拓宽,篱笆拆除,遂成为今海伦路西段。楼房外观仍如旧,现为民宅。沈尹默故居就在其中的一座北朝南三层楼房。沈尹默,原名君默,浙江吴兴人,早年留学日本,后任北京大学教授和校长、辅仁大学教授。1949年后历任中央文史馆副馆长,上海市人民委员会委员,第三届全国人大代表等职务。沈尹默以书法闻名,民国初年,书坛就有“南沈北于(……[详细]
  大仓桥(DacangQiao)位于松江镇西部玉树路东。系南北向、五孔拱形大石桥,高约10米,跨度约50米,为上海地区著名的明代大石桥之一。桥原名永丰,因桥南为松江府漕运仓城,故俗称大仓桥。旧志记:西仓桥在钱泾西,明天启年间知县章允儒建。南仓,即水次西仓。明董其昌曾作《西仓桥记》。随着河道变浅变狭,现在五孔桥只有中间三孔尚在河面上,两端两孔下的河道已淤成河岸。明代天启年间(1621---1627年)重建。原名:永丰桥,桥额刻“重建永丰桥”五字。因桥南有旧时松江府粮仓水次西仓,故俗称:大仓桥,西仓桥。南北横跨老市河。桥全长50米,桥宽5米,桥高8米,五孔不等跨,中拱最高。纵联分节并列起券。青石砌筑……[详细]
  宝山孔庙大成殿,始建于清乾隆十二年(1747年),迄今已有二百多年的历史,是上海现存四大孔庙之一。宝山孔庙除主体建筑大成殿外,还有丁东门一座、棂星门一座、名宦祠、分贤祠、圣星阁、明伦堂、藏经阁、儒子署等。大成殿是祭孔子的正殿,殿内雕龙贴金的巨龛中供着孔子的塑像,正位是孔子,两侧分别是颜子、思子、曾子、孟子等“十二哲”塑像。每年八月二十七日先师孔子诞辰日,当地的宦官、乡绅、文人骚客、学子都来这儿举行隆重的祭祀活动。宝山孔庙经过二百多年的风风雨雨,大成殿等建筑严重毁损,几经修复,后又遭抗日战争日本侵略军的狂轰滥炸,孔庙其它建筑大多炸塌,仅大成殿幸免于难。1991年宝山政府投资修复,修复后的孔庙大成……[详细]
  平民女校是中国共产党创办的第一所培养妇女干部的学校,旧址在上海南成都路辅德里632号A(今上海市老成都北路7弄42-44号)。为了“养成妇运人才,开展妇运工作”,党组织在1921年年底先后两次以“中华女界联合会”的名义在报纸上公开刊登招生广告,于1922年2月创办了平民女校。女校的校务主任(即校长)先后由李达、蔡和森担任,协助办校的先后有王会悟(李达的夫人)、向警予等人,党的领导人和知名人士-、李达、陈望道、邵力子、沈雁冰、沈泽民等常来这里授课。学生有30多人,较著名的有:王剑虹、王一知、丁玲、钱希君等。女校设置语文、数学、英文、物理、化学、以及经济学、教育学、社会学等课程,并经常轮流请教师轮……[详细]
  泖塔(MaoTa)位于青浦县沈巷镇东南泖河中小洲上。为三泖地区的古塔,位于泖河中的一个小洲上,地属沈巷镇张马村。古时,此处原为“断岸三百里”的泖湖中心。泖塔为砖木结构,五级四面,高29米,边长8.63米。平面方形,五层,建筑手法工整简洁,具有唐塔特色和风格。当年湖面广阔,往返船只均以此塔作为航标,晚问悬灯于塔顶,更利于船只夜航。此处湖面宽广,波光掩映,古塔倒影,堪称胜景。明、清之后,由于湖的演变,寺院屡遭兵燹,建筑大部被毁只有泖塔,到解放时仅存一塔。仍然矗立在水中,今人在塔的四周种植桃花,春日里红霞一片,别有一番田野情趣。此塔结构简洁,保持唐代风格,是上海地区现存建造年代保持原物最早之塔,19……[详细]
  中共三大后中央局机关三曾里遗址位于临山路202-204号处,年代为1923-1924年,类别为近现代重要史迹及代表性建筑。2014年4月4日,上海市人民政府核定并公布中共三大后中央局机关三曾里遗址为上海市文物保护单位(沪府发 〔2014〕29号)。……[详细]
  南京西路1400-1418号住宅位于南京西路1400-1418号,年代为1926年,类别为近现代重要史迹及代表性建筑。2014年4月4日,上海市人民政府核定并公布南京西路1400-1418号住宅为上海市文物保护单位(沪府发 〔2014〕29号)。……[详细]
  金山坟古文化遗址位于青浦县蒸淀乡东团村,探明遗址分布在大蒸港的南北两岸,于60年代初文物普查时发现,遗址中心为一东西向长65米、宽15~20米、高约2米的不规则长条形土墩。相传为宋丞相何执中墓。1985年12月10日~23日试掘,开探方11个,计121平方米,共约4万平方米,发现新石器时代墓葬2座、历代古井4座、灰坑18座,文物57件。遗址文化层堆积大致有三层:上层是距今3000多年的商代马桥文化遗存,中层是距今4000多年的新石器时代良渚文化遗存,下层是距今5000多年的新石器时代崧泽文化遗存。主要出土物有:1号、4号宋代水井出土的葫芦籽、芜荽籽(香菜)、甜瓜籽及稻谷壳、木挂钩、陶球等,对宋……[详细]
  迎祥桥(YingxiangQiao)位于青浦县金泽镇南市梢,跨金泽塘。建于元代,是江南著名的元式桥梁,蒙古族灭亡南宋后,建立元朝政权,朝廷采用安抚政策:一面招用宋代“遗臣”,一面保护宋代文物,元军进驻金泽后,对文物建筑进行保护和维修,还大力发展金泽的桥庙建设,繁荣古镇的经济。金泽颐浩寺,是南宋皇帝赵构和宰相吕颐浩下旨建造的,且是江南第一大寺,故元朝政府选址金泽建造迎祥桥,以提高迎祥桥的历史价值。迎祥桥造型特别,造桥材料采用砖、木、石组合结构,桥柱用青石拼成,石柱架条石作为横梁,横梁上密排楠木,桥面两边外侧、覆贴水磨方砖,以保护木梁。它是梁式五孔砖石桥,桥长34米,宽2米多。桥面无栏杆,是典型的……[详细]
  圣约翰大学历史建筑群位于万航渡路1575号,年代为1894-1909年,类别为近现代重要史迹及代表性建筑。2014年4月4日,上海市人民政府核定并公布圣约翰大学历史建筑群为上海市文物保护单位(沪府发 〔2014〕29号)。……[详细]
  望仙桥(Wangxian Qiao)位于松江县松江镇方塔园内。建于南宋绍熙年间(1131~1162年)。为单孔平板石桥,桥面为武康石,石梁上刻有莲花纹图案。是上海地区最古老的石桥。1985年被列为县级文物保护单位。……[详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