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城古民居位于连云港市海州区南城街道东大街、西横街等。现有保存较好的古民居二十一处,主要分布在东大街(原称凤凰街、海宁街)两侧,分别为新浦区南城镇东大街10-2、12-1、20、27、29、30、32、33、39-2、44、46、61、73、76、80、82、85、88、104、106号,西横街7号。有的为青砖灰瓦、斗拱出檐,但大部分是用片石砌墙,其建筑工艺颇具特色。每个院落门面不大,但进入院中空间颇大,或有二、三道穿堂,或有三、五进庭院,具有江南庭院的民居韵味。每个院落主屋前的右侧部署有“天香阁”,供奉“天地君亲师”牌位。主屋两侧的墙面上,用石灰膏装饰有各式吉祥图案。其建筑保持着明清时代的风……[详细] |
东门染坊[南京市浦口区泰山街道东门左所大街85-91号(单号)�清�市级文物保护单位]东门染坊为东门明清古建筑群中一个代表性建筑,其中87-91号是清末浦口驻区军官乌江人吕统领的房产。该建筑群共有四路二进,前有高大的院墙、前院,门框、门坎等为青石镶嵌,中间是跑马楼和天井,楼上有一圈精美的雕刻栏杆。东门染坊87-91号传说由吕家三个女儿继承,原先楼上以楼道相通,而楼下又分为三个不同的院子。该建筑群曾经做过布店、米厂、茶叶店、酱园、染坊等。而做为染坊存在的时间较长,给当地居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也继承了东门悠久的手工染布传统。后来该建筑分别用作十七中学生宿舍(现为职工住房……[详细] |
导 游 坐落于光福邓尉山(玄墓山)南麓,始建于宋宝佑年间,为佛教南宗发祥地,清康熙、乾隆到光福探梅多次驻足于此。 介 绍 现寺中尚存石坊、天王殿、大雄宝殿、藏经阁、斋堂等古建筑,现存结构比较完整、规模较宏伟的一处佛教寺院。 现寺内住持传至融宗大师,已有五十余代。寺内塑有四大天王、释迦牟尼等金身佛像,还保存反映该寺历史的明、清碑刻各两块。 交 通 从火车站坐64路(4元)大约花1个小时15分钟到达光福,或从吴中汽车站乘43、63路到光福,12-18分钟一班,票价5元。镇上交通工具为机动三轮车,起步价5元。江苏苏州……[详细] |
陶氏宅园位于盛家浜4、6、8号,盛家浜东出游马坡巷,西出剪金桥巷,中段南侧支巷称小粉弄,巷长158米。古称成家浜巷,原有西通第一直河的断头河浜,西端跨有成家桥。民国初年曾由“道养市民公社”主持整修河浜驳岸,增加石护栏。上世纪20年代末填浜废桥拓巷。4号原系民国上海邮务工会理事长王震百宅院,王震百曾于1949年参与国共通邮谈判,宅占地1.07亩,建筑面积358平方米,院内有树龄200年的广玉兰一棵和黄扬树。6号为张姓律师宅院。8号为东吴绸厂业主陶伯渊宅园。民国8年(1919年),由上久坎和大成恒两家纱缎庄投资筹建的东吴绸厂在闾邱坊巷创办,创始人陶耕荪和管受之,主要产品是东吴葛、塔夫绸、东吴绡等,……[详细] |
南京方孝孺墓方孝孺墓是南京市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现墓区由牌坊、神道、方孝孺铜胸像、24块碑刻、墓前平台、墓碑、墓丘及墓后照壁组成轴线对称式布局,依山就势,保持原有的环境风貌。墓区全部由青石筑就。环境幽静,树高林密,古柏参天,自成一景。方孝孺生于1357年,卒于1402年,浙江宁海人。是朱元璋的皇长孙朱允炆的老师。因为太子朱标死得早,朱元璋就把皇位传给了朱允炆,这就是建文帝。后来他的叔叔燕王朱棣起兵“靖难”,夺取了皇位。要方孝孺写即位诏书。方孝孺坚拒不从,被灭十族(九族加门生共十族),遭难者达873人。明万历年间,著名戏剧家汤显祖(代表剧作《牡丹亭》)为其修墓立碑建祠,后毁于战火,清李鸿章任两江总……[详细] |
俞济时旧居原为谭少华(伪新华银行董事,后逃往美国)化名潭谦吉,于1928年-1937年间购地873.06平方米,建有砖木结构西式风格的主楼,附属楼及平房各1幢,建筑面积434平方米。抗战胜利后,该处为俞济时使用。1949年5月,因业主不在宁空置,后由市房产局执行代管。目前该处仍有主楼,附属楼、平房各1幢,其主楼坐北朝南,假三层,青砖外墙,人字顶,青瓦,其附属楼及平房也均为青砖外墙,人字顶,青瓦,房屋保护很好。现该处为南京军区司令部干部住宅。俞济时(1904-?)浙江奉化人,陆军上将俞飞鹏之侄,黄埔陆军军官第一期步科,陆军大学将官班甲级第一期毕业,参加两次东征及北伐战争,1936年1月授中将衔,……[详细] |
沈家弄沈宅位于苏州市吴中区甪直镇东市下塘街沈家弄3号,是水乡古镇中比较罕见的花园洋房。沈家弄沈宅目前占地面积为249平方米,有大厅1栋、花园洋房1栋、香台1个。该宅建于民国初期,原有两路四进,坐北朝南,规模较大。1954年,曾为甪直镇人民政府驻地。该宅后期多处翻建和重修,至今仅存东、西二路,东路有大厅、西路有花园洋房。大厅面阔三间9.75米,进深8.7米,内四界,前单步后双步,扁作抬梁式。两次间上有阁楼,次间前有走廊,后有厢房,西厢上有阁楼。花园洋房面阔三间10.7米,进深9.2米,清水砖砌置,门框、窗框线条清晰,纹饰大方,做工精细。洋房后有一座穿堂,前有走廊,特别显示了水乡古镇建筑特色的就是……[详细] |
大芝麻巷民居群位于大芝麻巷18、20、34、36、36-1号,清末民初建筑。该民居群为以36号为中心,东侧为34号之一,西侧为36号之一,坐北朝南。18号民居,民国初期建筑。住宅坐北朝南,前后两进,三间两厢对合式住宅,中以天井相连。此宅结构完好,木槅门、窗保持原样。20号民居,清代建筑。水磨砖雕门楼,两开间门厅。入内,北侧原有花厅三间,现已改建;西首二道门,进门为小过厅,中间为天井,北有住宅四进,均为三间两厢。该建筑内部结构及槅扇门、窗,均保存较好。36号民居,前为照壁,上有砖雕“鸿禧”二字,住宅前后四进。第一进为门厅,面阔三间,入内中为天井,三面回廊。第二进为大厅,面阔三间,前置卷棚。第三、……[详细] |
南京清凉寺,始建于南朝,是中国佛教禅宗五家之一------法眼宗的发源地。法眼宗为南唐高僧文益禅师所创,其禅学思想在中国佛教史上具有崇高的地位和价值,影响远及日本、韩国及东南亚,历史意义十分深远。清凉山即因寺而得名。作为南唐首刹,鼎盛时期的清凉大道场是南京佛教传统文化、清凉山精英文化、金陵地域文化的重要代表,“清凉问佛”更是流传久远的“金陵四十八景”之一。因而,在此国泰民安,佛法昌隆之际,恢复、重建这座千年古寺,不仅能满足海内外佛教徒礼拜祖庭,寻根问祖的心愿,找到法眼宗的“根”,重振法眼宗风,也有利于落实市委关于“整合佛教资源”的指示,填补鼓楼区没有恢复寺院的历史空白,对推进集自然、历史、观光……[详细] |
•周庄古镇最古老的桥,桥楼的一楼与二楼并不相通,构造独特。景点介绍这是周庄古镇最古老的桥,始建于1355年,由沈万三之弟沈贯(俗称沈万四)出资重建后成了石拱桥,同时改名为富安桥。桥头四座二层桥楼临水而立,有趣的是一楼与二楼并不相通,必须通过石桥边的阶梯才可到达二楼。富安桥上有五块罕见的武康石,同时有不少吉祥浮雕。站在桥上,可以欣赏优美的水巷风光,并拍照留念。据说在富安桥上走三遍会事业有成,有兴趣的话可以上网了解下-总理与富安桥的逸事。特别提示因为富安桥比较有特色,来这里的人非常多,建议避开节假日等游览高峰期,否则拍张单人照都困难。地址:苏州市昆山市周庄镇中市街东端(周庄古镇景区内,……[详细] |
茅塘桥[浦口区永宁镇浦合公路13.6公里处�明代�市级文物保护单位]茅塘桥现名“毛担桥”。“茅塘桥在治北三十里,明洪武三年(1370)建,桥广5丈、砖券、五瓮,跨后河上(滁河支流之一),为驿路要道;屡被洪水冲决,知县刘英重建。国朝同治六年(1867),知府涂宗瀛檄候补知县廖纶监修。同治十一年,巡道孙依言重修”(《江浦埤乘》)。解放战争时期,-军队东撤时,炸毁一桥孔。1952年以木质结构修复。1967年12月,经省交通厅工程局批准,由扬州桥梁工程队按原桥样式复修,保持了旧有的古朴风采。茅塘桥大致为南北方向,其桥西有一河与所跨之河相交成丁字型,为防汛工作需要,现桥西已筑……[详细] |
黄杰旧居建于1945年,其院落占地面积约800平方米,建有砖混结构的西式楼房1幢,附属小楼及平房1幢,建筑面积501平方米,原产权人为黄杰。解放前,黄杰自住,解放后由市房管局代管,先后拨给三野招待所等单位使用,目前,该处仍有主楼,附属小楼、平房各1幢。其主楼坐北朝南,高二层,粉色外墙,人字顶,青瓦带老虎窗和壁炉,一楼突出门廊,二楼带露天小阳台,院中北侧一小二楼均为粉色外墙,人字顶,青瓦,院中环境及整体建筑保护均较好,现为南京军区司令部干部住宅。黄杰(1902-1995年),湖南长沙人,毕业于黄埔陆军军官学校,曾随何应钦参加北伐战争,随蒋介石参加中原大战,1933年任徐州海州地区警备司令,193……[详细] |
同里庞氏宗祠位于吴江区同里镇,年代为1924年。庞氏宗祠在同里镇珍珠塔景区内,原大门在船舫浜,后门临街面河。庞氏先世由吴江庞山分支大光乡,清初始卜居同里。族人庞庆麟系同治十三年(1874)进士,曾任户部主事。光绪二十一年(1895年),自任上倦退,斥资兴建庞氏宗祠。民国十九年(1930),庞元润将宗祠从同里下乡移迁于此。解放前夕,地下党领导的农民自卫工作队,曾驻扎在庞氏宗祠内,作据点监视同里的地方反动武装,直至同里区人民政府成立,该支农民自卫武装奉命编组为区大队,才从庞氏宗祠撤离。解放后,宗祠改粮库屯谷之处。2003年后,成为珍珠塔景点的一部分。祠堂前后四进,依次是墙门、穿堂、享堂、寝堂,共四……[详细] |
袁晓园旧居原为国民政府资源委员会工程师谭季甫和谭延垲之长子谭伯羽于1930年自建,其总基地面积16153平方米,建有砖木结构的西式楼房1幢,平房2幢,建筑面积约480平方米。其楼房坐西北面东南,地下一层,地上假二层,米黄色拉毛外墙,四坡顶,人字顶,红瓦错落有致部分外墙下半部分为石头垒沏,屋顶带老虎窗。其主楼东侧现还保留水塔1座,二十世纪四十年代.袁晓园先生和丈夫叶南先生曾在此生活,目前该处为某干部住宅,房屋保护较好。袁晓园(1901-2003年)江苏武进人,国民党元老,我国文化、新闻界知名人士叶楚伧的儿媳,早年两度赴法留学,曾于30年代任厦门税务局局长,40年代曾任驻印度加尔各答领事馆副领事,……[详细] |
还阳泉位于鼓楼区清凉山83号,年代为南唐。南唐古井位于南京市鼓楼区清凉山公园的清凉寺院内,又称还阳井、还阳泉。根据现存的史料来看,还阳井挖掘于南唐保大三年(945年)。据说,当时还阳井水源丰沛,俨如泉涌,水质甘醇清冽,即使外面的世界再干旱,这口井也从来没有干涸过。还阳井名字神奇,故事也神奇。相传,经常饮用此井里的水,头发到老也不会变白,白发的人如果长期饮用此井水还可以变回乌发。1987年,专家们还阳井的井水进行了化验,化验结果表明井水中含有较多的锶成分,而锶是人体内所需的成分。还阳井位于亭子的中央。亭子四周用高大的栏杆围了起来,偶尔有游人慕名而来,也只能站在亭子的外面远远观望,不能接近。虽然只……[详细] |
江苏永慧禅寺,又名石壁寺,因寺庙背靠一块百仞石壁而得名,现属净土宗所辖,位于江苏省苏州市吴中区光福镇。寺中主持,均从灵岩山佛学院中来。据说原先却是临济宗的道场,山上现存有数处临济宗大师的墓址。临济宗是禅宗五宗二派之一,对待前来参学的人采用棒打、声喝等方法,有着直截痛快,雷厉风行的风格,因此有“临济将军”之称,憨山大概也是临济宗的禅僧。寺踞山巅,掩映在森森古木之中,主建筑“大雄殿”匾额为赵朴初手书。寺后石壁多摩崖石刻,著名的有朱德的老师李根源、李的老师孙光庭、晚清封疆大吏陈夔龙、海派大画家吴湖帆诸人的题诗,皆言志、纪游、怀古之作。最奇的是石壁上生长着一棵罕见的奇树——石楠,树龄三百余年,它的根屈……[详细] |
南京中山陵永慕庐 永慕庐中山陵园纪念性建筑之一、位于中山陵东北海拔300米的小茅山顶万福寺古刹遗址旁。 永慕庐为陈均沛建筑师设计,新金记康号营造厂承建,1929年冬天开工,历时四个月完工。1929年春,中山陵第一期工程墓室、祭堂即将竣工之际,孙中山先生葬事筹备委员会决定选择小茅山顶,建筑孙中山家属守灵处,题名为“永慕庐”。 水慕庐房屋建筑采用东方式造型,内设客厅一间,卧室四间,旁设厨房一间,附属用房四间,总面积二百余平方米,用钢筋混凝土和石头砌筑。房屋之外,布置花圃,并以山石砌筑围墙。风景清幽,建筑古朴。-、孙科曾在此守灵。 抗战期间,永慕庐被毁,仅剩下一段残垣断壁和国民政府行政院院长谭延闿题……[详细] |
明城砖官窑场遗址在官窑山,是迄今窑场规模最大、窑体数量最多、布局最为完整、保存最好的,是主要烧制南京都城城砖的明代官窑遗址。2016至2019年,南京市考古研究院在明代南京城东北约20公里的官窑山及其附近地区,系统开展了考古调查、勘探和发掘工作,发现一处大型明代官窑遗址。该遗址由90多座窑和大量相关窑业遗迹构成,发掘揭露了其中16座窑以及窑业相关的建筑基址、砖坯晾晒场、排水系统、交通水系等,出土大量带有“应天府”“上元县”等铭文的城砖。其中,90多座窑体集中分布在北、东南、西南三个片区,发掘的16座窑体位于北片区和西南片区。窑体均开挖于山体缓坡,利用自然山势修筑,前低后高,打破山体生土。窑体形……[详细] |
南京鸡鸣寺,又称古鸡鸣寺,位于鸡笼山东麓山阜上,是南京最古老的梵刹之一。鸡鸣寺始建于西晋,清朝康熙年间曾对鸡鸣寺进行过两次大修,并改建了山门。康熙皇帝南巡时,曾登临寺院,并为这座古刹题书了“古鸡鸣寺”大字匾额。现鸡鸣寺已初具规模,建成恢宏壮丽、气象庄严的大雄宝殿,殿内奉祀三宝佛。并先后建成外山门、三大士阁、钟鼓楼、禅房、素菜馆等,占地面积约5万平方米。山门牌坊“鸡鸣寺”由著名书法家、前中国佛协会长赵朴初所题,并有释定持、朱帆、余藻华等名家题撰的楹联墨宝。鸡笼山东接九华山,北临玄武湖,西连鼓楼岗,山高62米,因山势浑圆似鸡笼而得名。鸡笼山背湖临城,满山浓荫绿树,翠色浮空,山清水秀,风景绮丽。鸡鸣……[详细] |
林彬旧居建于1935年以前,其占地面积1166.46平方米,共建有西式风格的主楼1幢,平房1幢,建筑面积约350平方米,其原产权人为林彬,产名登记为林佛信。解放前由林自住,1949年6月15日,因户主逃台而由市房管局代管,后由三野部队和军区司令部招待所先后住用。目前,该处建筑基本保持它原有的建筑风格,其主楼坐北朝南,假三层,黄色外墙,人字顶,青瓦,带老虎窗和壁炉,建筑面积约300平方米,现为南京军区司令部某干部住宅。院内环境和房屋保护均很好。林彬(1893-1958年)字佛信,浙江乐清人,早年毕业于北京大学法学系,曾任高等法院庭长,推事,最高法院审判官,国民政府参政院参事,国民政府立法院一至四……[详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