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左家院遗址】属大汶口文化遗址,兼有岳石文化、商周文化遗存。位于莱西市唐家庄镇左家院村西北130米处的高台地上,群众称为“圩子里”。大沽河自北而南绕过遗址,南部有一条东西向沙石公路。遗址南北长160米,东西宽100米,总面积约1.6万平方米。1987年文物普查时发现。遗址大体分为两个区域。台地高处为大汶口文化遗存,地表暴露有灰坑等文化遗迹及陶片、红烧土块等文化遗物,文化层厚约1~2米。山岗下有岳石文化和商周时期的遗迹和遗物,文化层堆积较薄。遗址中采集到的人工遗物主要是石器和陶叶。石器有大汶口文化的石磨盘、石斧、石铲等。陶叶大多为大汶口文化时期。以红陶和灰陶居多。另有少量的褐陶。以夹砂陶为主,泥……[详细] |
原名西由天主教堂,第三次全国文物普查后改称“西由天主堂”。西由天主堂位于莱州市三山岛街道龙泉村(原属西由镇),今莱州市第三职业中专南院。该教堂建于1916年,由德国籍的梁神甫主持修建。其中,教堂钟楼高三层,西侧有二层的洗礼室,建筑面积320多平方米。建筑风格中西合璧,砖木结构,是胶东地区规模较大的教堂之一。最后一任神甫是西班牙籍的艾生瑞,1952年被驱除出境,西由的天主教活动停止。1958年,于此处设立西由红专学校,部分建筑物被改建。1963年,洗礼室屋顶遭雷击。1965年,学校将洗礼室上层修缮,下落约三分之一。“文革”期间,教堂遭到严重破坏,钟楼的上层、中层被拆除,钟被卖掉,只有建筑物整体框……[详细] |
申盟亭古墓群位于广饶县乐安街道申盟亭村北约200米处,2009年3月广饶县开展第三次全国不可移动文物普查时复查。经调查勘探发现,申盟亭古墓群共5座,其中3座存有封土。其中1号墓位于保护标志碑正东约120米处,封土高约2米,占地面积约100平方米;2号墓位于1号墓西北约20米处,封土高约1米,占地面积约60平方米;3号墓位于2号墓东北约20米处,封土高约1.5米,占地面积约90平方米;4号墓位于保护标志碑正西约20米处,无封土,经钻探发现灰陶砖出土;5号墓位于4号墓正南约20米处,无封土。经钻探有灰陶砖出土。墓群位于申盟亭遗址内,总占地面积约2000平方米。根据墓群周围散落的砖块等情况分析,该墓……[详细] |
东关遗址位于广饶县乐安街道东关村北。遗址中间高,四周渐低,整体地势平坦。遗址东西长300米,南北宽250米,总面积约75000平方米,为一处龙山文化——汉代时期的古文化遗址。该遗址文化内涵丰富,文化层厚约3米,从地表到地下约3米皆是碎砖瓦块之类的东西,土质呈黑灰色。广饶县博物馆曾多次对东关遗址进行实地普查,采集到大量文物标本,有龙山文化时期的陶鬶、陶鬲;有战国时期的铜剑;有汉代的泥质灰陶豆盘、灰陶板瓦等。另外,在该遗址于1978年还出土了92枚齐国刀币。东关遗址是一处面积较大,文化内涵较丰富的古文化遗址,具有较大的考古研究价值。它的发现对于研究早期人类在小清河周围的生产、生活以及分布情况具有极……[详细] |
又名酅城、石槽城。位于临淄区皇城乡皇城村东南部。遗址南北2000米,东西1800米,面积3.6平方公里,基本呈长方形,唯东南角向内凹进。春秋早期,安平城为纪国的酅邑,《史记·齐太公世家》载:“哀公时纪侯谮之周,周烹哀公”。襄公时,“伐纪,纪迁去其邑”,纪季以酅入于齐,齐改酅邑为安平。战国时,田单封安平君,即此。秦灭齐后,改为东安平县,属齐郡。1973年、1981年两次全省文物普查发现,城垣大部夷为平地,仅东北角稍有残存,高出地面2米,长50米。系夯土建筑,夯层厚20厘米,夯窝直径5.5厘米。当地群众曾在遗址东部挖出石基;在田单墓东南挖出汉瓦,上有花纹,长约1米,发现漏孔陶井圈,直径1米,高……[详细] |
朱汉墓群位于莱州市驿道镇朱汉村东北约1.5公里丘陵高地上,面积约有30万平方米。地面可见大墓冢6个,周围散见花纹砖、瓦、陶片等遗物。发现墓葬数百个,共清理汉代墓葬280余座,俑坑9座;墓地东南发现商周遗址1处。出土文物近千件(套)。墓多中小型,多土坑竖穴墓和土坑砖椁墓两种。另有瓮棺。随葬品陶器有:鼎、盒、壶、罐、盘、钫、樽、匜、勺、耳杯、薰炉、灯仓、马、俑等。铜器有:镜、带钩、铃、钱币等。另有少量铁、石器。较典型器物有:陶鸮尊,曲颈龟座灯、马。俑坑出土数套成组合的车(木质已朽)、马(陶)、俑(陶)等,商周遗址发现有灰坑2座、房址8个,出土陶片以素面、红色为多,可见器形有:鬲、甑、簋、碗、罐等,……[详细] |
丛柏庵重建于明朝嘉靖39年,以侧柏密集而得名,是临沂市唯一的一处尼姑庵。庵门牌匾上的题字出自全国四大名僧之一、山东佛教协会会长沙门能阐手笔。庵内有千年银杏、响水泉、连理柏与古藤、碑廊、三圣殿等景点。银杏树是隋唐时期的,距今1300多年了,树高45米,周长8米,需要5个成年人搂抱过来,更奇的是这棵树上有一株古藤,叫“古树生藤”。树下有一处山泉叫“响水泉”,因泉水叮咚作响而得名,水质清冽,冬暖夏凉。“连理柏”,顾名思义,连理就是夫妻的意思,原名姐妹柏或夫妻柏,后有文人雅士改名为连理柏。此树已有1600多年,最大特点是树又长出一根藤,人称“爱情藤”,此藤长57.9米,有“连理柏下情长在,爱情藤上不老……[详细] |
【东演堤遗址】东演堤遗址属大汶口文化遗址,典型的贝丘遗址。位于即墨市金口镇东演堤村西偏北约120米处的较平整的台地上,海拔10米以上。在遗址的东、北、西部分别有三条机耕路通过,遗址的南北两侧还各有一个池塘。1979年文物普查时发现。遗址刚发现时面积有4万平方米,由于各种人为的原因,现面积明显减少,东西长240米,南北宽70米,总面积约16800平方米。土质松软,呈灰褐色。文化层厚仅0.5米左右。地表散布有许多陶片、石器、红烧土块、贝壳等。遗址中采集的遗物主要是陶片和石器。在各类陶片中以红陶为最多,另有少量的红褐陶和橙红陶,灰褐陶极少。其陶质绝大部分为夹砂陶,仅有少量的泥质陶。陶器以素面为主,纹……[详细] |
【长青遗址】属大汶口文化遗址,兼有商周文化遗存。位于莱西市沽河街道办事处长青村东北约20米处的高台地上。遗址北部为一座小型扬水站,南边为断崖,长广河自北向南环绕流人大沽河。1987年文物普查时发现。遗址东西长200米。南北宽100米,总面积约2万平方米。土贡松软.呈灰褐色,文化层厚1米左右。地表散布有陶片、兽骨、红烧土块等,采集到的人工遗物主要是陶器。其中商周时期的陶器以夹砂灰陶为主,器表多饰绳纹,可辨器形有鬲、簋、豆、罐等。大汶口文化的陶器以夹砂红褐陶为主,其次为夹砂灰陶,另有少量的泥质灰陶;器表多为素面,纹饰有划纹、附加堆纹、锥刺纹等;制法多为手制,部分器物底部有慢轮修整痕迹;可辨器形有鼎……[详细] |
衮龙桥即高城护城河北门桥。传说赵匡脱曾在此处济水桥上滚鞍落马,故名衮龙桥。桥原为土筑,明代邑人王宁破产将此桥改为全部石建筑。单孔、卷拱系镶边纵联砌石,卷拱跨度2.2米,拱顶至桥面1.45米,桥面南北长5.8米,东西宽6.2米,四角有圆形石基。现桥主体仍为明时所建,风化严重,桥东侧石刻“衮龙桥”三字已模糊不清。衮龙桥的得名与宋太祖赵匡胤有关。相传宋太祖赵匡胤在平定天下的一次战斗中来到高苑县,县城北的济水河上有一座桥,赵匡胤催马准备过桥北行,不料马失前蹄,赵匡胤滚鞍落马,跌入桥下河滩,河滩内布满荆棘,因赵匡胤是真龙天子,棘神便让棘针倒立朝下,以免伤害天子。因此,后人将这座桥叫做衮龙桥。地址:淄博市……[详细] |
门田氏祠堂位于大王镇田门村,东面约20米是阳河,西临南北街道,东西约18米、南北约30米,总面积约540平方米。祠堂由北屋和南门楼组成一个完整的院落。北屋三间,灰瓦盖顶,硬山式,砖石木结构,面阔11.5米,进深7.7米,四梁八柱,硬山脊,浮雕金彩双龙戏珠,山脊上有动物雕塑。月台东西长6.6米,南北长4.5米,高0.6米。从大门到正殿有石砌走道,大殿后面有一个后花园,种植着花草树木。南大门为二重门,上横挂“田氏先祠”匾,大门进深4.55米,面阔3.85米。据传,田门田氏祠堂建于清朝道光年间,距今已有160多年的历史。该祠堂曾被维修过多次,最后一次维修是解放初期,现仍保持原貌。院落建筑古朴典雅,具……[详细] |
张梦庚烈士墓位于冠县梁堂乡张里村,现为聊城市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张梦庚(1909~1926),字效白。15岁离乡到北平大同中学读书,曾任校学生会主席。在校期间,不满军阀统治。孙中山到北平时,他亲聆了这位革命先行者的讲演,并常与革命先驱李大钊等人接触,产生了革命思想,遂于1925年3月加入中国共产党。后又以个人身份加入中国国民党。1926年春,八国公使干涉中国内政,他愤而上 书-痛斥。3月18日,北平各校学生4000余人赴段祺瑞“执政府”-,他走在最前列。段祺瑞令卫队开-,他身中3弹,与刘和珍等37人一起当场牺牲,年仅17岁。史称“三·一八”烈士。鲁迅先生曾作杂文《纪念刘和珍君》,专记此事。后国民……[详细] |
【王吉墓群】为汉代墓葬群。位于即墨市温泉镇西皋虞村西北处的山坡上。墓群南北长约1000米,东西宽约500米,总面积50万平方米。墓地中央曾建有一座王公庙,内祀汉代王吉、王骏、王崇的牌位,如今庙已废弃,但基址尚存。据《汉书》记载:王吉,字子阳,皋虞人,汉昭帝时曾为昌邑王中尉,汉宣帝时被征为谏大夫。其子王骏,官至御史大夫。其孙王崇,官至大司空抚平侯。祖孙三代死后葬于此地。从墓群的分布情况看,整个墓群共有大墓27座,封土高约5米,直径20余米。1982年,文物部门曾对墓群内的一座墓葬进行了抢救性清理。该墓东西长5米,南北宽3米,墓室用花纹砖砌成,墓底用方砖铺地,出土文物有铜钟、铜益、釉陶壶、五铢钱等……[详细] |
机神庙位于兖州市鼓楼街道办事处苗圃社区机神庙街1号,为纪念发明养蚕织丝的嫘祖而建,原有明代万历年间重修碑记,始建无可考。现存为清代建筑形制,有前后两殿,皆为硬山顶。前殿面阔三间宽8.7米,进深4.6米;后殿面阔三间宽9.2米,进深5.1米,南屋面开四个天窗,用来采光,破损严重。据《滋阳县志》“物产”记述:此处织业自明经历整个清代,一直延续未断,故建“机神庙”以祀嫘祖。时下逢年过节百姓仍沿续着祭祀的习俗。该发现对于研究当地织业发展提供了重要的实物资料。根据兖政发(2009)28号文确定保护范围机神庙外缘向四周各延伸30米。建设控制地带从保护范围外缘线向四周各延伸30米。2016年12月26日,济……[详细] |
东北村遗址位于莱州市三山岛街道东北村。遗址分布在东北村民居包围之中,地势平坦,中部微微隆起,遗址东侧有一小河,当地称“龙泉河”,自南向北流过。遗址东西长约130米,南北宽约120米,总面积约15000平方米。在遗址中部断崖处可见文化堆积层,厚约0.60-1.05米。文化内涵非常丰富。地面采集遗物有:有夹砂红陶鼎足、鼎腹、蘑菇状陶柄、红陶磨光陶器残片、夹砂(云母、滑石)红褐陶残片、夹砂或泥质灰陶片及海贝壳等。纹饰有绳纹、凹弦纹等。从采集的标本分析,该遗址是一处新石器时代晚期遗址。整个遗址保存较好,只有南部紧靠村庄,被一部分房舍占压其下。东北村遗址的发现对研究莱州史前时期居民的生活状况,提供了极为……[详细] |
【四亩地遗址(李子行)】属龙山文化遗址。位于胶州市洋河镇李子行村南约300米处的高台地上。遗址南北长200米,东西宽150米,总面积3万平方米。1988年文物普查时发现。遗址东为艾山,十八道河从遗址的南、西、北三面环绕流过。遗址未经钻探,从断崖上看,文化堆积厚度在0.5~1米之间。地表散布有大量陶片、石器、兽骨等。采集的人工遗物主要是陶片和石器。陶片中以夹砂黑陶为主,其次为泥质黑陶和夹砂灰陶,另有少量的泥质灰陶。器表大多素面,其中泥质陶多磨光,纹饰主要有弦纹、附加堆纹、划纹等。陶器大多轮制。可辨器形有鼎、罐、鼽、器盖等。陶叶中发现了少量的蛋壳陶片,代表了当时制陶工艺的最高水平。石器有斧、刀、杵……[详细] |
经六路德鑫里传统民居位于槐荫区经六路259号(北屋)、261号、265号、267号、269号(北屋)、271号、273号、275号、279号德鑫里传统民居,建于1934年。是由当时两户家境富裕的张家和闫家建成。起初为四个大院,后由于住家的不断更迭,现存建筑布局已有变化,为六个传统四合院另加几处传统民居建筑。其中265、271号院落为中西合璧,门楼为西式拱券、山字形女儿墙门楼,正方为四坡顶,带前廊,仿爱奥尼克的西式檐柱,室内为木地板,271号的正房还带有地下室。其余院落布局均由大门、南倒房、东西厢房和正房组成,建筑均为硬山式,正房五开间,带前廊,木质檐柱,檐柱间有木挂落、雀替等建筑构件。2013……[详细] |
济南商埠区变电室位于市中区经三路中山公园北门东侧、经四路大观园北门西侧、经四路山东省电影发行放映公司南门西侧、纬三路德孚洋行旧址西侧,槐荫区经二路山东省邮电器材公司北门西侧、经三纬七路路口东南侧。是济南市有了统一的城市电网后逐渐建立起来的,均建于民国时期,包括经二路山东省邮电器材公司北门西侧变电室、经三纬七路交叉口东南角变电室等共2座近现代建筑。这些变电室造型各异,均为砖石结构,下部为毛石墙基,上部多为红砖砌筑,建筑风格中西合璧,屋顶有攒尖式、悬山式、孟沙式、双坡变折式、四坡式等多种形式,屋面多用红瓦,建筑形式十分考究,是商埠区最有特色的建筑类型之一,具有重要的保护价值。2013年12月20日……[详细] |
崮山摩崖石刻位于市区东约17.3公里。刻石处于主峰山巅崖壁间,有题记、诗、对联等十余种,均为清代及民国时期。以主峰西南峭壁为多。字大小不一,多属楷体。多数清晰可辨,有些则已漫漶不清,甚为难以识读。篇幅最大者为道光十二年(1833)题刻《苏州陈太守批断题刻》,高约2米余,宽约3-4米,字径约10余厘米(未实测);另有《万古吉庆》、《盛水池》、《金液池》、《洞府宝地》、《道在师传》等题刻。多言神仙、仁义道德等道家语。另有道观遗址,存有山门、房基、石阶及井等遗迹。据县志记载,山上有“韩信书院”、“试剑石”、“丹霞壁”等遗迹,东北坡有圣水泉,“圣水丹霞”为掖县八景之一。今均已不存。2004年4月,公布……[详细] |
赵八洞石刻造像为章丘最大的石窟造像,位于章丘区阎家峪乡赵八洞村南800米处,位于西山峰下,东、南、西三面是山崖峻岭,从赵八洞村内有崎岖小路可达洞口。赵八洞为一自然石洞,洞口朝北偏东,宽有8米,深约50余米,高约5-20米。西南角有石床、石桌,再往西南有一深洞,洞口狭窄,仅可容身。进洞5米处南北两壁有宋、元、明代雕凿的浮雕造像85尊。距洞口1.5米处南壁有一石匾,上 书-“通天透地”4个行书大字,落款是“明嘉靖己酉岁四月雪蓑子苏洲为中麓山人龙洞题”。其笔势狂而不乱,神韵俱佳,是不可多得的书法精品。洞里钟乳嶙峋,地上水洼清洌,清凉沁骨,是一处绝好的避暑胜地。赵八洞石刻造像,于1979年9月被济南市……[详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