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平桥、吉利桥、长庆桥三座桥统称三桥,是同里的桥中之宝,分别建于明、清两代。沿河青石驳岸,岸边和欢、女贞临波倒映,两岸筑有花石栏。河中船来船去、桥上人来人往,是同里古镇一道独特的风景。太平桥,跨于东柳、漆字两圩。桥为梁式,小巧玲珑,桥上有联一副。吉利桥跨漆字、两圩,处太平桥、长庆桥中间。桥型为拱形桥,桥之南北两侧都有桥联,南侧一联曰:浅渚波光云影,小桥流水江村。北侧一联曰:吉利桥横形半月,太平桥峙映双虹。长庆桥,俗名谢家桥,跨东柳、两圩,旧名福建桥,又称广利桥。桥上有桥联一副,曰:公解囊金成利济,好留柱石待标题。桥联表明建桥者义结同心,为民造桥,功在当代,利在千秋。桥呈“品”字型,跨于三河交汇……[详细] |
济东会馆坐落在斜桥街上,1986年7月被列为吴江市文物保护单位。原规模较大,后因年久,其建筑或坍圮,或改建。现存建筑为民国十二年(1923)重修,有门厅、茶厅、议事厅三进,坐北朝南,占地329.26平方米,三进均面阔三间,硬山顶,现辟为盛泽图书室。大门临街依河,当年装卸货物、迎宾送客十分方便。墙门前立有四根石柱,每根石柱上蹲若一只栩栩如生的石狮,墙门中间石库门框内开着两扇黑漆大门,门两侧是清水砖柱,门上方砖刻“济东会馆”四个大字在飞檐翘角的映衬下透射着古朴的气息。墙门内方砖铺地,里侧排列着镂花落地长窗。过门厅,是一个狭长的天井,石板地上摆放着几盆翠竹,散发着淡淡的清香。第二进为茶厅,系会客之处……[详细] |
施家洋房位于老街西侧的北栅西岸路32号,其样式完全是对传统民居革命性的颠覆。施家花园建于1929年。坐西朝东,面阔三间,共三进。沿街大门前一对四方细磨石子门柱,铸铁大门已失。第一进二层,清水红砖水泥嵌缝墙体,西洋式水泥细磨石子门楼,上标“1929”,房内铺西洋花卉地砖。后天井有石门楼一座。第二进二层楼房,主体阔14.5米,进深6.6米,由天井南北厢楼与第一进连通,构成走马堂楼。第三进平屋,上部水泥天桥与第二进连通。民国初,下丝村有青年施永生,本来学得一手好厨艺,夫妻两开有小饭馆,后遭各方排挤,只能歇业。于是,托人介绍,到浙江南浔庞家帮佣。庞家本是南浔四象之一。后两人随主人庞元济(1864-19……[详细] |
富观桥旧名庆荣桥,位于吴江市同里镇仓场弄北部。元代至正十三年(1353)里人宁成始建,初名为庆荣桥。明成化二年(1466)里人顾宽再建。清康熙五年(1666),里人沈敬宇募资修建,易名富观桥。清嘉庆十八年(1813)修建(桥南堍西侧桥石上镌有“大清嘉庆十有八年岁次葵酉里人募捐修建”字样)。1997年9月15日列为吴江市文物保护单位。单孔石拱桥,南北走向。全长34米,宽2.85米,矢高5.1米,跨径9.4米。桥面上北边桥坡中段,建有4平方米的平台,东边桥面设有坐栏(条石)供过往行人休憩。桥北直角相交着两个桥台,分别向西、北延伸,有石阶14级和15级。早先,在桥面上曾筑有木栅栏,作为防守之用。拱券……[详细] |
经笥堂(富观街48号)位于文衡第西邻,朝南面河。建于民国初年(1912--1915),系任申甫所建。原共5进38间1161平方米,现存1—4进。该堂具有中西合壁建筑风格的深宅大院。房屋的第一进是3开间的墙门间,大门外墙面用红砖扁砌而成,不粉刷,室内外地面高度差较大,大门前用三步石级,大门上方用半圆形装饰门框,风火墙上有一个做人民公社办公室时建的大五角星,旁边两间南部各带蟹眼天井一个,东部留有备弄,弄口是小石库门。第二进为3开间茶厅(大厅),厅前有轩,厅内有保存完好的雕梁画栋,棹木(官帽翅)上有人物山水雕刻,山幅云上有孔雀雕刻,大梁上凤戏牡丹雕刻,还有戏文雕刻等,该厅因50年代被同里公社做办公室……[详细] |
退一步处,是清末爱国将领张曜的故居。为什么会起这么独特的名字呢?迷途知返的“阿牛”,寓居黎里张曜,乳名阿牛。少时的他,常常与伙伴们扳跟头,不喜读书。父母便将他送到了文化名镇黎里,让姑父蒯贺荪--。后来,幡然悔悟、发奋进取的张曜来到了河南固始县,在蒯贺荪的帮助下,投身团练,脱颖而出,青云直上。蒯贺荪十分欣赏张曜的军事才能,便将女儿凤仙许配给张曜。二人在黎里完婚。在凤仙夫人的教导下,张曜逐渐文理斐然,成为一位多才多艺的人物。《黎里续志》记载:“(张)曜工诗、善画、兼通六法,……著有《河声岳色楼集》。”同治五年,张曜在黎里镇新蒯家弄底建造了一座船厅,自书一匾额“退一步处”,有归乡退隐之意。每天与众亲……[详细] |
三里桥在吴江市区北门外,跨京杭大运河。元泰定元年(1324)始建,明天顺六年(1462)、清嘉庆二年(1797)和光绪元年(1875)重建。光绪十一年(1885)二月,由江苏省水利总局督同吴江、震泽两县官民重修。清代曾在三里桥设营汛(军事哨所),有汛房8间;桥下建有栅栏定时启闭,如有损坏,由吴江、震泽两县(民国元年重新合并为吴江县)知县捐款修复。旧时是吴江县城通往运河以东乡镇的通道。1978年,部分纤道石被过往钢壳船撞毁一角,1984年以混凝土修补。1986年7月1日列为吴江县文物保护单位。江南运河切角工程后,此桥在新老运河间三角地带。2003年,三里桥生态园建成后,古桥成为生态园入口处。20……[详细] |
又名施相公庙桥,位于横扇镇东北的四都村5组,跨庙前港。南宋始建,光绪十六年(1890)重建。1994年7月29日列为吴江市文物控制单位。花岗石单孔拱桥,南北走向。全长18.5米,宽2.25米,矢高3米,跨径5.7米。桥北堍有施相公庙,亦名施相公桥。桥东西两侧各有一副楹联。西向楹联:“成梁正遇神仙诞,题柱还期经济才。”上联中的“神仙”指的是八仙中的一仙——吕纯阳。下联中的“经济”指“经世济民”。东向楹联:“放鸭栏开春涨软,卖鱼网晒夕阳明。”上联中的“放鸭”与当地流传的“常遇春放鸭”有关。明初开国功臣常遇春从小跟随母亲来到四都村,靠放鸭度日。一天,母子俩划着船在桥头放鸭,只听见鸭群中“扑扑”声响,……[详细] |
思范桥位于吴江震泽镇太平街西栅,相传为纪念范蠡而建,故名思范。初建无考,元至正二十三年(1363)重建,明嘉靖十一年(1532)道士姬玉衡修,清嘉庆二十四年(1819)里人龚振龙、陈士元、陈德魁、张宿五再建,同治五年(1866)重建。花岗石单孔拱桥,南北走向,跨荻塘市河。桥长35.4米,顶宽4.9米,堍宽4.8米,跨度为10.3米,矢高5米。思范桥两侧各有楹联一副,东向为:禹迹媲宏模,望里东西双月影;蠡邨怀古宅,泛来南北五湖船。上联明示禹迹,思范两桥一东一西,如两轮明月,遥遥想望,互为呼应。而两桥在造型上又极为神似,堪称姐妹桥而相媲美。下联之蠡邨,即蠡泽村,过思范桥向南约二里路,相传为范蠡隐居……[详细] |
黎里镇西的西徐家弄与西蔡家弄(老医院弄)之间有一幢八进深的大宅,此宅即是徐达源故居。徐达源故居的第三进名为写韵楼,即是当年吴琼仙的书斋,现从西蔡家弄(老医院弄)出进。该楼为一楼厅,面积108平方米,高爽明亮,厅前为一庭院,院中原有砖雕门楼、花台等,现存有半残的漏窗一个,其两边云彩、上下四只蝙蝠尚在。望着楼前褐黑色的长窗和楼侧青灰色的高墙,望着院中那一盆盆花草,眼前依稀浮现出当年“写韵帘垂碧柳阴”的情景。就是在这座写韵楼里,吴琼仙写下了许多诗篇。“湖光十里碧粼粼,画出江南二月春。逢着桃花侬要问,此中可有避秦人”、“近水人家先得月,垂杨时节未闻莺。徐忱旧馆分明是,何处东风第一人”等佳句脍炙人口,流……[详细] |
位于吴江震泽镇藕河街虹桥弄西,跨通泰河。始建无考,清乾隆四十五年(1780)重建,光绪十八年(1892)重修。民国8年(1919),震泽市镇当局在虹桥东堍近处增建一亭,名之为“小垂虹亭”,以增光添色,其前抱柱楹联:“远望洞庭山色水光成画本,近邻塔影花香鸟语尽诗情。”民国24年6月(1935),因新开頔塘转道河(新开河),将虹桥拆除移建于思古墩。1994年7月29日列为吴江市文物控制单位。花岗石单孔拱桥,东西走向。全长24米,中宽3.1米,堍宽3.5米,矢高3米,跨径7.1米。拱券为纵联分节并列法砌置。虹桥龙门石面刻有“轮回”图案,桥栏望柱雕有两对石狮,桥面石南北两侧刻有“虹桥”桥名。桥身两侧各……[详细] |
双塔桥位于吴江震泽镇贯桥村(原八都镇北长村)和七都镇李家港村交界处。始建于明洪武年间(1368~1398年),在水洲东西各建一拱形三孔桥,名叫双石桥。后在两桥堍镇以石塔,故名“双塔桥”。明万历七年(1579)由浙江南浔董份修缮,后两桥俱圮。清雍正七年(1729),里人盛宣令、邱美中募捐重建,东侧的那一座仍为拱形三孔,西侧的那一座则改作了梁式。现存之桥为光绪二十七年(1901)重修。花岗石拱形三孔,东西走向,跨稽五漾口。桥长34.3米,桥顶宽3.4米,桥顶面长3.35米,堍宽3.7米,中孔矢高5米。桥顶立有四根望柱,每根望柱上雕有一头石狮子,桥面两侧筑有护栏,高0.5米,宽0.2米,东西踏步各2……[详细] |
又名莲花桥、人民桥,位于吴江市盛泽镇坛丘社区原坛丘老街“火通街”西首,跨坛丘港。元延佑四年(1317)始建,名莲云桥。清雍正元年(1723)修建,易名莲花桥。清光绪二十二年(1897)重建,翌年告竣,复原名。民国17年(1928)增建栏石,望柱东西两侧栏石下用大青石筑砌。“文革-”期间曾改名“人民桥”,并在桥顶南北两侧刻“人民桥”三字。“文革-”后恢复原名,但“人民桥”三字还保留在桥上。1984年,在桥东西两则台阶上分别筑有两条混凝土车辙道,并对桥周边石驳岸进行维修整治。1994年7月29日列为吴江市文物控制单位。单孔石拱桥,东西走向。全长25.6米,宽3.1米,矢高4.52米,跨径10.6米……[详细] |
横扇博士桥原名八字桥,位于吴江市横扇镇四都村三组。始建无考,原为木桥。相传建于明洪武年间(1368~1398)。桥处有东西向横港及南北向西港两条河流交叉流经,两港交处的西南部是只牛字圩(农耕圩田)。元末,有位风水先生来到此地,说牛字圩像只卧牛,若能在牛头上安上两只角,就能成为“日日万人朝”的好龙脉,可出“真命天子”。地处八字桥域后来没出“真命天子”,憾恨被明洪武年代军师刘伯温破了“风水”,于八字桥中间的“牛脑中央”建个“甏头观音”,它像一颗钉将“卧牛”活活钉死,从此“真命天子”出不来了。“甏头观音”现尚存于八字桥堍,由人进香。于是当地人就于横港及西港上各架一桥,两桥成“八”字形,仿佛在牛头上安……[详细] |
松陵泰安桥俗名新桥,位于吴江市松陵镇盛家厍老街区,跨新开河(又名新桥河)。明嘉靖二十五年(1546)始建。盛家厍原为松陵城东南商业街区,商铺比肩而立,热闹非凡。明嘉靖年间,邑人吴淓兄弟主持开凿自吴淞江通城西烧香浜的新开河,将此城南地区分割为南北两片,新开河上建此石桥以利商业街区的通行。桥毁于咸丰战火,清光绪十八年(1892)重建,松陵人称之为新桥。单孔拱桥,南北走向。全长13米,宽3.35米,矢高4.4米,跨径4.65米。两堍都有桥台。由南向北17级,由北向南16级。南桥台正南4级,东5级,西3级台阶,桥台面1.6×4.4米,北桥台正北4级,东6级,西4级台阶,桥台面1.62×4.44米。整座……[详细] |
同里庞氏宗祠位于吴江区同里镇,年代为1924年。庞氏宗祠在同里镇珍珠塔景区内,原大门在船舫浜,后门临街面河。庞氏先世由吴江庞山分支大光乡,清初始卜居同里。族人庞庆麟系同治十三年(1874)进士,曾任户部主事。光绪二十一年(1895年),自任上倦退,斥资兴建庞氏宗祠。民国十九年(1930),庞元润将宗祠从同里下乡移迁于此。解放前夕,地下党领导的农民自卫工作队,曾驻扎在庞氏宗祠内,作据点监视同里的地方反动武装,直至同里区人民政府成立,该支农民自卫武装奉命编组为区大队,才从庞氏宗祠撤离。解放后,宗祠改粮库屯谷之处。2003年后,成为珍珠塔景点的一部分。祠堂前后四进,依次是墙门、穿堂、享堂、寝堂,共四……[详细] |
禹迹桥位于苏州市吴江区震泽镇宝塔街东,跨古頔塘。清康熙五十四年(1715)当地人士为纪念大禹治水功绩而建。乾隆四十年(1775年)修,乾隆四十四年(1779年)重建。南北走向,单孔石拱结构,拱券以纵联分节并列法砌筑。桥面宽4.30米,桥全长43.50米,南堍宽6.20米,北堍分设东西两向石级踏跺。跨径10.45米,矢高5.56米。禹迹桥顶面石和拱券内龙门石分别雕刻“轮回”、“云龙”图案,东西两向各刻对联一副,东面桥联:“善政惟因,不易大名仍禹迹;隆时特起,重恢古制值尧巡”,西面桥联:“市近湖漘,骄肩无俟临流唤;地当浙委,绣壤应多题柱才”。桥面石级刻有各类吉祥图案。不远处有慈云古塔,拱形落虹,塔……[详细] |
位于吴江市桃源镇青云村28组,跨沈庄漾。始建无考。民国13年(1924)重建。(桥额上镌有“甲子”和“里人重修”字样)梁式五孔石桥,南北走向。全长31.4米,宽2.1米,跨径20.04米。中孔跨径6.05米,中孔高3.6米。有4组排柱,排柱中为花岗石,两侧为武康石,金刚墙基本上为青石与少量花岗石砌筑,桥面两边的面石为花岗石,中间的为武康石,余为花岗石,传递着此桥历代修缮的信息。(江南一带造桥,宋元时常用武康石即紫石,明代时常用青石,清代和民国时常用花岗石)福事桥桥名的解释,一谓“幸福的事”。《荀子·仲尼》中云:“福事至则则和而理,祸事至则静而理。”另一谓“祭祀斋戒等求福的事”,《明史·后妃转一……[详细] |
白龙桥位于苏州市吴江区盛泽镇坛丘白龙桥村,其东为蚬子墩,西为小牛荡,所跨河面开阔。清康熙初年建。光绪三十四年(1908)重建,至宣统三年(1911)告竣。南北走向,三孔拱型结构。拱券以纵联分节并列法砌置,全用花岗石构筑,为抗波、防坍,两头筑有泊岸。宽3.80米,长40.60米,中孔矢高5.60米,跨径9.90米。两次孔小于中孔,使桥形变化多姿,犹如长空雁序。桥顶面石和拱券龙门石分别刻有“笔锭如意”、“瓶升三戟”和“云龙”、“太极”等吉祥图案。桥上共镌有四副对联,其中一副为:“风送万机声,莫道众擎犹易举;晴翻千尺浪,好以饮水更思源。”形象地描绘了盛泽纺织业兴盛的图景,当年水乡的富庶可见一斑。19……[详细] |
端本园位于苏州市吴江区黎里镇大观弄底,清乾隆期间建成,同治年间重建。1980年5月3日,端本园被列为第一批吴江市文物保护单位。现因行政区划调整被列为苏州市文物保护单位。“黎花明白柳朦胧,绿水朱栏宛转通。”《黎里续志》对端本园的美景作了形象的描写。走进端本园,亭台水榭,花木扶疏,一幅清幽诗意的江南园林画卷正徐徐展开。这座坐落在黎里大观弄底的园子,是吴江名园之一。约900平方米的面积中有曲桥荷池、假山厅堂,双桂楼、平波轩、伴月廊点缀其间,尽显姑苏园林小中见大之妙。据记载,该园为清朝乾隆时期官员陈鹤鸣所建,还被百姓尊称为“郡马府”。2012年9月端本园成为古镇第一批保护性开发景点。本着修旧如旧的原则……[详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