黔明寺位于贵阳市南明区阳明路84号。1981年5月,经贵阳市人民政府批准,列为第一批市级文物保护单位。1983年列为贵州省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同年,国务院宗教局将黔明寺列为汉族地区佛教全国重点寺院。贵州省佛教协会、贵阳市佛教协会设于该寺内。据清(道光)《贵阳府志·祠宇副记》记载:“黔明寺,在府城内西南隅双土地街。明末创建,乾隆三十六年(1771年)重修。”清初曾有行之显笃禅师住持于寺,弘传禅宗。最初寺院规模较小,经住寺僧众苦心经营,寺院逐渐扩充。清末贵州战乱频仍,寺内住僧纷纷离散,寺内无人照料,由士绅舒竹平暂行代管,舒竹平私自将黔明寺更改易名为“舒家祠堂”,霸占为己有。舒竹平有两个女儿,皈依东山……[详细] |
贵阳仙人洞位于贵阳市仙人洞路(原名险峰路)和水口寺路之间的山上(此山又名铜鼓山,有铜鼓遗爱之称,为明代贵阳八景之一),是贵阳著名的道教胜地,现为市级文物保护单位。有志书说仙人洞是诸葛亮部将南征时藏铜鼓之地,故名铜鼓洞。因该洞通风较好,空气对流,在洞口可听到嗡嗡声,民间传说是铜鼓声,故误为诸葛亮部将在此藏有铜鼓。明正德三年(1508年),王阳明贬贵州龙场驿(今修文)时,曾应邀来贵阳书院讲学,王到过此洞游览,留有“来仙洞”诗。诗云:“古洞生寒客到稀,绿苔荒径草菲菲。书悬绝壁留僧偈,花发层萝绣佛衣。壶口远从童冠集,枝藜随处宦情微。石门遥锁阳明鹤,应笑山入久不归。”王阳明的诗使“仙人洞”传遍神州。清康……[详细] |
观音洞位于贵阳城南油榨街左侧的青年路上,该处山半有一天然岩洞,洞外有佛殿,重楼高耸。洞中有观音坐像,故名观音洞。山因洞而名,又俗称观音山。观音洞,洞内面积约100余平方米,四壁钟乳玲珑,抚之如玉肌,睹之如云涌。观音寺为清朝嘉庆(1796-1820年)建,民国后重修,洞外有佛殿,又有客室三楹。2000年后,在现任主持释应成大师精心呵护下,先后增建了大雄宝殿、白衣观音殿、千手观音大殿(含五百罗汉堂)和财神殿等殿宇。现殿阁高耸,直上云端,佛殿已成为寺庙的核心建筑。1983年9月,观音洞被贵阳市人民政府列为市级文物保护单位。地址:贵阳市南明区青年路148号类型:洞穴古迹寺庙游玩时间: 建议20-50分……[详细] |
翠微园位于贵阳市大南门外南明河南岸,浮玉桥的南边,紧邻甲秀楼。始建于明弘治年间(1488年--1505年),前身为南庵,后改名为武侯祠、观音寺,1993年经维修后改名为翠微园。翠微园是一组较大规模的古建筑群,园内拱南阁造型敦朴生动;翠微阁端庄秀丽;清花空翠园修竹婆娑;龙门书院浓荫幽静。现为贵阳籍的中国著名书法大师萧娴女士(系康有为弟子)的作品陈列馆。翠微园与城南甲秀楼相毗邻,是一组较大规模的古建筑群,占地4000多平方米,始建于明弘治年间(1488年—1505年),现为市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园内拱南阁造型敦朴生动,翠微园端庄秀丽,淡花空翠园修竹婆娑,龙门书院浓荫幽静,长廊花墙四围,集幽、雅、雄……[详细] |
位于贵州省贵阳市西瑞金路金锁桥侧。始建于清光绪十二年 (1888) ,建有大殿三层,底楼供三官、冥王;二楼供关帝、吕祖;三楼供玉皇大帝,配诸四相。光绪十五年建钟鼓二楼,次年又建乐亭,民国六年在亭南建八阁亭。建筑保存至今,为省级重点保护单位。……[详细] |
回龙寺戏楼位于贵阳市南明区摆郎村白郎小学内,2001年全国第二次文物普查时实测,面阔18.6米,进深8. 6米,穿斗式木结构,是典型的明清寺庙戏台建筑。2003年,该楼入列贵阳市文物保护单位。……[详细] |
见龙洞(甘龙洞)位于贵州省贵阳市龙洞堡街侧,是一个天然溶洞,相传曾有“龙潜藏其中”,有保护过真龙天子等神妙传说,因地处贵阳的重要关隘地带,为此,该洞自明代以后便名闻于世。洞宽10米左右,长约20多米。洞中钟乳倒悬,怪石嶙峋。明万历九年(1581年),贵州巡抚郭子章在龙洞堡南端的溶洞石壁上题有“见龙洞”三字,字大0.33米,左刻“万历辛丑岁”五字,右刻“泰和郭子章题”六字。因洞无水,惯称“甘龙洞”。该洞现为市级文物保护单位。……[详细] |
观风台遗址在贵阳市观水路南侧小山上,紧临南明河,与甲秀楼相望。1983年9月列为贵阳市文物保护单位,是贵阳市名胜古迹之一。观风台,又名观象台,始建于明万历三十二年(1604年)。由当时贵州巡抚毕三才建,以镇水口。自创建以来,近四百年间涌现了不少文人学士登临咏赞之佳作,但要追溯其建台的起因经过,落成时间及因何得名的缘由,还要从巡抚毕三才所作《观风台碑记》中去探寻。观风台在会城外东南一里,万历三十二年巡按御史毕三才建,自为记。记曰:“昔称人物志,多系乎风土。夫五方之英,成于天地,孕于山川,资为国用。地灵人杰,祥发符徵,机固不偶然也。黔当万山中,为西南荒服,称不庭不贡之区。乃高皇帝开辟疆宇,列圣翱翔……[详细] |
摆郎风水塔,位于距贵阳市区十公里的南明区朝阳乡摆郎村的摆郎坝子上。1997年,贵阳市人民政府将摆郎风水塔列为贵阳市文物保护单位。风水塔的始建,因未发现碑记,尚难确定确切的年代。清道光《贵阳府志》中载,“回龙寺……,一在摆郎堰,寺前有风水塔,七级。”《贵阳府志》成书于咸丰元年(1851年)从以上的记载中得出,风水塔距今至少有一百五十多年的历史。据当地的长者说:“昔日的塔檐下曾系有铎铃,每当风起时,吹动铎铃,清脆的铃音便与近在咫尺的回龙古寺内钟声相应和,今天塔上的铎铃早已不存在,寺内的古钟也早已损毁,只余下一座破败的戏台,让后人见了,可能会联想到一些当年的热闹景象吧!民国28年(1939年),贵阳……[详细] |
刘统之先生祠,位于贵阳市白沙巷52号。始建于民国6年(1917年),原来是贵州省财政厅长张协陆的私人宅院。民国8年(1919年),被贵州督军刘显世收购,改为祠堂,祭祀父亲刘统之。刘统之(1840年—1910年),名刘官礼,字统之,贵州兴义人。咸丰时弃学从戎,参加团练。同治初年因镇压白旗军起义有功,被任命为兴义府安义镇各军统领,升在籍知府,后加道员衔,留云南用。光绪末,因在家乡率团抗击广西会党起义军,收复兴义,升云南后补道,统领兴义滇黔靖边营。晚年扩建书院,办新式学堂,兴实业,对地方有建树。此宅原占地4500余平方米,主体建筑为木结构,现存前后院,占地面积约2000平方米。所有厅堂房舍都是穿斗式……[详细] |
民国英式别墅,在今贵阳市南明东路18号院内。2003年9月22日,贵阳市人民政府公布为市级文物保护单位,它是我市上世纪民国三、四十年代时期建造在南明堂的诸多别墅之一。该别墅由陶馥记营造厂厂主陶桂林设计建造。别墅为花园式洋房,砖木结构,青砖红瓦;两层楼,四壁开窗;外墙面清水勾缝,内墙面刷白;共有正房10间,全铺梓木地板;饭厅、客厅地面则梓木拼花,客厅内设有壁炉。二楼门厅处有10余平方米的阳台,整个建筑面积为376.6平方米。房屋设计别致,结构牢固,通风采光良好。它是我市民国时期建造的诸多别墅中,较为有特色的一幢。随着时代的变迁,原南明堂别墅群已先后拆除,唯有这座英式别墅完整的保存下来。它既见证贵……[详细] |
龙洞桥,又名见龙桥,俗称老桥。始建于明朝初年,位于今龙洞堡见龙桥上游300余米深湾处,两岸山岩陡峭,桥建在深邃的河沟里,横跨在龙洞河上。它是明、清湘黔驿道之要津,现还能见到驿道痕迹。龙洞桥为青条石砌成的三孔石拱桥,东西朝向,它不同于平常的石拱桥,而是一座奇特的“S”形桥,桥身东窄西宽,桥面平整无护栏,桥下河水清澈,可见游鱼。2001年文物普查时实地测量:桥长64米,宽的一端8.5米,窄的一端4.7米,依山形水势,修建得别具匠心,是将一座单孔石桥和另一座双孔石桥衔接成的三孔石拱桥。龙洞桥南接头铺,北连老纸厂。此桥在多部志书里均有记载,(明弘治)《贵州图经新志·关梁》载:“龙洞桥,在治城南十里龙洞……[详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