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广东省 > 广州市旅游

广州市市级文物保护单位介绍

  古氏大宗祠位于番禺区大龙街傍江东村厚德大街10号,年代为清,类别为古建筑。古氏大宗祠为第九批广州市文物保护单位。……[详细]
  礼村高氏宗祠位于番禺区大石街礼村渤海路2号,年代为明清,类别为古建筑。礼村高氏宗祠为第九批广州市文物保护单位。……[详细]
  天南圣裔祠位于番禺区钟村街诜敦村人民路挹西大街,年代为清,类别为古建筑。天南圣裔祠为第九批广州市文物保护单位。……[详细]
  和平路侨批局旧址位于荔湾区和平东路50号,年代为清末民初。过去很长的一段时间里,在广东侨乡地区盛行着一种与海外交往的特殊文献——侨批(“批”为潮汕、梅州等地区对书信的俗称,在江门地区又称为“银信”),是海外华侨通过民间渠道以及后来的金融、邮政机构寄回国内,连带家书或简单附言的汇款凭证,属于民间特殊文献遗产。它不仅是书信,还是侨乡一个与外部世界广泛联系的档案文献见证,是集体记忆遗产。目前,广东、福建共有16万件,其中广东占14万。侨批大规模盛行于19世纪中叶,终止于20世纪70年代,前后历时150多年。2007年初广东省档案局牵头,联合各地启动了抢救和申遗工作。经过6年来的多方努力,2010年成……[详细]
  沙圩陈尚书祠位于番禺区市桥街沙溪大地56号,年代为清,类别为古建筑。沙圩陈尚书祠为第九批广州市文物保护单位。……[详细]
  莲花书院遗址位于增城区宁西街南香山东南山麓,年代为明,类别为古遗址。莲花书院遗址为第九批广州市文物保护单位。……[详细]
  霍韬墓位于增城市永和镇九如乡后龙山(又称南香山),土名“猪胆挂肝”。墓南向。坟面用山石外包灰沙三合土板筑。依山而建,由上而下共分五级,逐级降低,分级扩展。最上为坟头,由3米的板筑墙绕成圆筒形,深7.4米、宽6.4米。正中靠后有一座3米高的碑塔,用红色砂岩石砌成,八角五层,底层1.2米、边长1.1米,以上逐层收分,到第五层为一整石凿成的宝珠,直径0.24米。碑塔正面嵌“奉天诰命”大碑(1.5米×0.7米),是嘉靖皇帝御撰嘉奖霍韬及其夫人的祭文。第二级平台低0.7米、宽11.7米,左右两墓手(挂榜)及墙上各嵌一石碑,左边的已毁,右边的为嘉靖二十一年(1542年)方献夫所撰《明礼部尚书谥文敏渭厓霍公……[详细]
  崔与之墓位于增城市朱村镇凤岗乡官庄村华山。原墓为圈椅形三合土板筑的大墓,面积500平方米。文革期间被毁,墓碑、石狮、石兽、华表等被砸或移走。现在的坟面是1991年重建的。坟面为长方形,分三级,逐级递升0.4米,每级宽16.2米,深度不同,总长22.3米。最上一级为后座,当中立八棱形水泥碑柱,高约3米,中嵌白云石大碑,是墓园重建时新刻。碑文正中为“宋丞相崔与之谥赠清献号菊坡公之墓”;上款署生卒年月日,末为“公裔重修”4字。1984年文物普查时在附近河涌捞出一块同治三年(1804年)崔墓茔地的界碑,重竖于墓前侧。崔与之(1157~1239年),字正之,增城人。绍熙四年(1193年)进士。曾任广西提……[详细]
  显宗祠位于番禺区石楼镇大岭村安和街西8号,年代为明清,类别为古建筑。显宗祠为第九批广州市文物保护单位。……[详细]
  九成书院位于番禺区大龙街新桥村厚德大街10号,年代为清,类别为古建筑。九成书院为第九批广州市文物保护单位。……[详细]
  阙里南宗祠位于广东省广州市番禺区石碁镇大龙村大龙路18号。据族谱载,该祠始建于明代中叶,曾多次重修,清光绪九年(1883)平基重建,2000年族人集资重修。坐北向南,广三路,深三进,总面阔23米,总进深58米,占地面积1334平方米。中路建筑均为硬山顶,人字封火山墙,灰塑龙船脊,碌灰筒瓦,青砖墙,花岗岩墙基。头门设木质大门,两侧立一对花岗岩石狮,前后檐左右次间建花岗岩须弥座台基,前台基底部雕有卷草纹饰。前檐上方的梁、匾、有大量精美的木雕。门额木匾刻“阙里南宗”为明户部尚书郎叶春题写。头门后为天井,铺花岗岩条石,两侧为廊。中堂前为月台,前为花岗岩台阶,台阶底部立抱鼓石,两边有花岗岩石栏杆。中堂前……[详细]
  广州民间金融街位于越秀区长堤大马路,毗邻珠江北岸,全长约800余米。早在80多年前,长堤就有着“中国金融街”的美誉。在经历繁华、没落与复兴之后,重新以民间金融业定位而再次出发的长堤更显“金融味”。沿着金融街,不同寓意的金融雕塑沿街而立。从街口进入,沿途可以看到主雕“经纶济世”,副雕“金钥匙”、“财富如意”、“第一桶金”、“五羊鼎”、“广州金融街标志”等。其中,广州金融街标志借用算盘这一传统计算工具造型,表征与财务和金融相关的内涵。广州长堤,从修筑开始就与商业、金融有直接关系。百余年前,张之洞为“防洪”、“兴商务”而兴建广州长堤,将西关的繁富引向长堤;88年前,孙中山先生在沿江中路193号亲手创……[详细]
  在白云山能仁寺牌坊右侧岩壁上,为不规则的横长方形摩崖石刻,右方刻一草书“虎”字,体长约两米,是个象形大字。上面两颗大眼睛,拖着一条长长的大尾巴,上款书“光绪二十四年重阳日”,下款署“刘永福书”。清光绪二十四年,刘永福率黑旗军旧部驻营广州。重阳日携同僚往白云山游览,登峰远眺,抚时感世,不胜感慨。归营后,写下了这个奇特的“虎”字。其部属将之刻于能仁寺岩壁。1999年7月27日被广州市人民政府公布为第五批文物保护单位,现由市政管理局、市园林局主管,白云山管理局管理。……[详细]
  六榕寺祖师墓塔群在白云山柯子岭和顺岗,现存面积2000多平方米,是广州目前保存规模最大、数量最多的佛教墓塔群。原有历代住持僧人等墓塔100多个,一行行供奉在松荫之下。墓塔群在60年代后期遭破坏,杂草野藤丛生。1986年几经寻查,斩棘开路才见墓塔,不少塔有基无顶,有的仅存塔顶,零乱不堪。经近年修葺整理,现存垅环形墓5座,环形孖墓2座,墓塔46座。墓塔群始建于何时没有确切记载。据明天启三年(1623)重修墓塔碑记云,该地“原有祖塔七座,因岁久风雨侵蚀,石塔湮没,……贤举等命工重修,大围之穴,将各祖名衔总勒一碑,普同永远奉祀,以垂不朽。”即在天启三年将原7位大师祖塔合建为一大墓穴。7位大师为首是梁朝……[详细]
  深井村里有最完整和最大的建筑就是“凌氏宗祠”,凌氏宗祠始建于明末,曾于清道光二十六年(1846年)重建,同治元年(1862年)修葺,是深井村凌氏始祖庙,祠中供奉凌氏自始祖以来先人的牌位。凌氏宗祠上的石雕木刻,虽然现在已经相当破旧,但昔日华美精致的砖雕、木刻,还是保留了下来。原规模宏大,除主体建筑外尚有衬祠。主体建筑面阔三间,深三进,建筑占地面积578.47平方米。该祠建筑装饰华丽,木雕、砖雕、砖雕、石雕工艺精湛,肯有较高的建筑艺术价值。尤以后堂木雕花罩、中堂木雕梁架等为精品。右侧衬祠保存有两方碑记,一方为清道光二十六年的《笃惠堂重建碑记》,另一方为同治元年的《笃惠堂修葺碑记》。凌氏宗祠是深井村……[详细]
  云桂桥又名小港桥,筑于明代,是何维柏(1510—1587)所建。何在明代曾任监察御史和礼部尚书。他为人秉性刚直,敢于直言上谏。嘉靖二十四年(1545)因上疏弹劾严嵩而下狱,被削去官籍还家,寄寓于云桂村何庄,开设天山书院收徒讲学,又为便于过往行人而筑建此桥。桥为石砌,两旁设护栏,现存前进路晓港公园内。古诗“淡荡春风送晚潮,呼来画舫趁兰桡。二分明月三分水,十里清溪五里桥”。所咏的就是这座云桂桥。该桥是广州市现存最古、保存最完好的石桥,用花岗岩石板砌成,造型精巧,实用美观。桥长34.86米,宽3.4米,两端共38级石阶。桥面两边有石砌护栏。桥分三孔,两个桥墩立于海珠涌中。该桥于1993年8月9日被公……[详细]
  大通烟雨井遗址,又称烟雨井,位于花地河口东南侧(现恒荔湾畔)。烟雨井内径0.8米,外径1米,井深3.8米,由15层石圈迭砌,石圈由灰色砂岩打凿而成。烟雨井是广州千年古迹。宋、元、明、清四个朝代,“大通烟雨”均是羊城八景之一。“烟雨井”与中山纪念堂旁边的“越王井”并列为广州历史上两大著名古井。在日军占领芳村期间,大通寺被毁为废墟。这一美景从此在人间消失。“大通烟雨”得名于大通寺和烟雨井。据传在风雨来临之前,井中会冒烟霞;天气晴朗,从井口可看到白鹅潭之帆影;夜深人静,从井口可以隐约听到白鹅潭传来弦歌之声。清同治《番禺县志》卷五载:“烟雨井在大通寺中,晨熹初散,常袅轻烟,所谓大通烟雨是也。”又传烟雨……[详细]
  吊碑井在广州市越秀区六榕路福泉街口,是广州九大名井之一,为宋井。因为过去井中有块刻满符箓的石碑,斜伸出井壁,故称吊碑井。吊碑井井口直径0.35米,井身直径约2米,深约7米,井身为红砂岩石所砌。井内有一石如碑,上半部嵌于井壁,下半部斜挂于水中,略低于水面,呈红色,可见石斑,无文字。阮元《广东通志》载:吊碑井在城中六榕寺旁花塔街。井栏甚小,井内甚大,有石碑横于水上,长四五尺,其半在井墙土内,形如吊挂于井中者,故名。味甘美,居人取汲于此。如此清泉,可惜黄谏《广州水记》中没有记上。《南海百咏续编》则载:县志谓井中有古碑吊挂如菱栖状,井因得名。细审视之,乃花塔之基石,其色鲜红,盖东莞丹石,非碑材也。然井……[详细]
  中国同盟会广东番花分会旧址位于广州市花都三华村的“集之徐公祠”。三间三进,面宽12米,深38.5米,砖木结构。祠后进有0,宽12米,深10米、高4.5米。祠的右侧已破毁,今为村巷,左侧青云巷与“国碧徐公祠”相邻。辛亥革命时期中国同盟会成立后广东番花分会便设在该祠后座的0。1905年中国同盟会成立后,花县三华人徐维扬奉命随革命党人莫纪彭回花县组织番花分会。徐等发动了番禺、花县300多人参加,推选了徐进坤、徐绣文为正副会长,徐植生为书记。徐进坤等一部分会员参加了庚戌新军起义。1911年农历三月廿九日广州起义,番花分会会员100多人参加,牺牲的18人都是从徐公祠誓师出发的。1920年孙中山派同盟会元……[详细]
  越南青年革命同志会旧址 位于广州市文明路246、248号(原文明路13号及13号之一),是一座两间紧邻的两层半砖木结构的楼房,深15米、宽9米。坐南向北,东南西三面紧靠民房,北面临街,有骑楼。前半部三层金字架瓦顶,后半部两层,顶为两个平天台,在二、三楼临街处有阳台,里面中部有门相通,两间连成整体。 1924年12月中旬,胡志明从莫斯科到广州,次年,在此改组了越南革命组织“心心社”,吸收胡松茂,黎鸿峰等人成立越南青年革命同志会(越南劳动党的前身),提出推翻殖民主义,争取民族独立,组织工农兵政府,联合各国无产阶级,建立共产主义社会的政治纲领。以此为会址,编印《革命之路》,秘密输入越南;并在此举办越……[详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