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江苏省 > 扬州市旅游

扬州市市级文物保护单位介绍

  “扬州好,第一是虹桥。扬柳绿齐三尺雨,樱桃红破一声萧,处处驻兰桡。”这里就是扬州历史上赫赫有名的虹桥。虹桥景色优美,曾吸引了众多的文人雅士在此指点江山,切磋诗文,留下了许多珍贵的墨迹和动人的故事。康熙年间王渔洋有一首:“红桥飞跨水当中,一字栏杆九曲红;日午画船桥下过,衣香人应太匆匆。”更是脍炙人口,就连乾隆皇帝也曾做诗赞赏过虹桥的景色。如果把瘦西湖比作是一位古典美人,是虹桥揭开了她的盖头;如果把瘦西湖比作是一部长剧,是虹桥拉开了她的帷幕。从虹桥开始,领略这“两堤花柳依水,一路楼台直到山”的美景吧。地址:扬州市邗江区大虹桥路与柳湖路交会处(瘦西湖景区南门外)类型:桥游玩时间:建议10-15分钟开……[详细]
  大王庙俗称邗沟财神庙,原在便益门北官河旁。相传殿前石炉无顶,以香投之,即成灰烬;炉下一水窍,天雨积水不竭,有沙涨起,色如银,每岁春初,香火不绝,谓之财神胜会。正月初五烧香,爆竹声喧,箫鼓竟夜。庙中两联:“一殿两王天下少,庙门正北世间无”。2007年在古邗沟与古运河的交汇处北岸重建邗沟大王庙,地址为竹西路9号。复建后的邗沟大王庙,是一组仿古建筑群,位于原邗沟大王庙遗址东北约500米处。新大王庙北门额为“邗沟大王庙”。大殿面南,上悬“恩被干吴”匾。殿内神台上供奉着两尊袍带飘逸、气宇轩昂的塑像,东为吴王夫差,西为吴王刘濞。殿前有两副楹联:“曾以恩威遗德泽,不因成败论英雄”、“遗爱成神乡俗流传借元宝,……[详细]
  盛氏兄弟故居位于仪征市真州镇工农南路29号。盛氏兄弟故居为盛延祺、盛延禧、盛延武三兄弟少时所居住地。盛延祺(1894-1923年),字白沙,为辛亥革命烈士;盛延禧(1899-1996年),字成中,则是有国际影响的著名学者与社会活动家。生前获法国最高荣誉勋章-骑土军团勋章,身后享有“中法友谊的开拓者”盛誉,他的自传体长篇小说《我的母亲》在世界文学宝库中占有重要地位。盛氏故居对于研究和展示盛氏三兄弟的生平业绩有着重要的价值,也是作为扬州市爱国主义教育基地的重要场所。故居原为座北朝南的两进三院,目前仅剩后进三间两厢,东边有三间排房,原为盛家书房,建筑面积230平方米。房屋为硬山顶,面阔三间,进深七檩……[详细]
  达士巷民居群达士巷20号民居现存砖雕门楼一座,住宅已改建。达士巷22号,前为砖雕门楼,后为五进住宅。第一进为三开间门厅,门厅北为一天井与第二进三间两厢住宅相连,第三进为三间两厢住宅,第四、第五进为对合式三间两厢住宅。该建筑群总计五进,除门厅三间改造为住房,其余建筑结构均保存较好。天井相连,麻石铺地未改变,木槅扇、门窗基本保留。为清末民国初典型民居。达士巷22号,前为砖雕门楼,全为四进住宅。进门第一进为三间门厅,中间一天井与第二进三间两厢住宅相连。第三、四进为对合式三间两厢住宅。天井为青石铺地,堂屋间青砖基本保留。木槅扇、门窗基本保留。该建筑为清末民国初典型民居。……[详细]
  刘文淇、刘师培故居 现为市级文物保护单位,位于市区东圈门14号。刘文淇(1789-1854),仪征人,字孟瞻,清代训诂学家。故居名“青溪旧屋”,亦称“刘氏书屋”,系清代民居,坐北朝南,前后三进,小青瓦平房。刘氏世代居此。入门为一院落。第一进厅房面阔三间,西南有小轩,原额为“兰榭”,为刘文淇之曾孙刘师培少时读书处;第二进三间两厢一套间,1945年改建过;第三进三间两厢。西部原有花园,筑有方亭书屋,1950年倒塌。故居大部为刘氏后裔居住。1992年10月,前进厅房和山轩毁于火,已按原格局重建为平房。为东圈门片历史文化街区内重要的名人故居。……[详细]
  曹起溍故居位于古城扬州东关街338号,是曹起溍烈士出生和成长的居住地。曹起溍字建虞,曾化名鲁士英、陈君豪,是扬州市历史上第一个中国共产党组织的领导人。1906年,曹起溍出生于扬州一个职员家庭,1927年加入中国共产党,此后历任扬州特支代理书记,扬州临时县委书记、县委书记,扬州特委东乡特派员、城区区委书记。1929年4月,任泰州临时县委书记。1929年8月,曹起溍在泰州被国民党-逮捕。1931年2月24日,曹起溍与其他16位革命志士被杀害于镇江北固山下,年仅25岁。2009年,曹起溍入选“五十位为新中国成立作出突出贡献的江苏英雄模范人物”。曹起溍为扬州地区革命斗争奠定了重要基础。他根据当时革命斗……[详细]
  冯氏住宅位于文昌中路九巷9号,系冯广盈在清光绪年间购筑的老房子。从其房屋布局、体量、装修、雕琢、家俱皆能体会“扬州古明月,陋巷旧家风”的古韵。冯氏老房子大门朝东,八字型磨砖对缝砌筑,砖面细腻光洁,门楼气势昂然,进门堂,入庭院,迎面砖雕福祠虽局部残破,然古韵尚存。福祠左为磨砖对缝仪门,入内遗存正宅南向前后三进。仪门内,中进为考究高敞厅堂三楹,前置柏木雕卷篷,厅堂前旁置廊,东廊有耳门通北向火巷,厅对面构照厅三间,东进柴房二间。厅堂屏门后穿腰门为三间二厢住宅。东厢有耳门通火巷,偏房面阔三间,是扬州古民居对合二进“前五后七,左右为三”的典型规整布局。……[详细]
  清真寺位于马监巷东侧,是清康熙五十三年(1714)古元秉所建。整座建筑设有门厅、牌坊、礼拜殿、照厅、水房、厢房、宿舍等数十间建筑。牌坊上有“整容门”匾。院内有银杏树、“怀清井”。怀清井,民间称为“七奶奶井”,传为七烈女避难入清真寺殉节处,井旁墙上嵌砌有记载七烈女事迹的石碑一块。民国初年,寺内曾附设回民丧葬所、《北平震宗报》扬州二分社、伊斯兰报室。1933年,寺内办回民文化传习所。1947年秋至1949年夏,回民青年会在寺内开办生生小学。1958年以后,地方上先后在礼拜寺办起了标牌厂、麻袋厂、制刷厂,厂房改造过程中,建筑遭到严重破坏。……[详细]
  小金山是瘦西湖中最大的岛屿,也是湖上建筑最密集的地方。风亭、吹台、琴室、木樨书屋、棋室、月观,全都集中在这里。小金山内有个钟乳石,是宋徽宗建造万寿山盆景的遗物,当时正遇见方腊农民起义,把万寿山的原料给抢去了不少,也就是花石纲的一部分,这块钟乳石遗留在了扬州,因为神似宝船,所以算得上一块名石哦。地址:扬州市邗江区大虹桥路28号瘦西湖风景区内类型:古迹岛屿/半岛历史建筑游玩时间: 建议20-40分钟电话: 0514-87357803开放时间:7:30-17:15门票信息:无需门票。包含在瘦西湖门票内。……[详细]
  扬州山陕会馆位于扬州市东关街250号,年代为清。位于东关街250号至262号的山陕会馆,是当时山西、陕西盐商在扬州设置的会馆,也是扬州最早的盐商会馆,原馆址在旧城南门街,后迁移至东关街,会馆占地面积5亩余,布局为前厅后宅,有后楼及花园,具有山西建筑的特色,北端墙脚嵌“山陕会馆地基北墙界址”碑刻。山陕盐商势力雄厚,精于理财,明嘉靖年间曾组织家丁500人抵御倭寇,参与筹建扬州新城,在扬名人以西安府康海、平阳亢氏最为知名,遗有康山草堂、三义阁等古迹。2008年1月8日,扬州市人民政府公布其为扬州市第四批市级文物保护单位。……[详细]
  木兰院石塔、楠木楼现为市级文物保护单位,位于市区文昌中路绿岛内。始建于唐开成三年(838年)。原在西门外古木兰院内,南宋嘉熙年间(1237-1240年)移建于此,清乾隆再修时增建石栏。1964年大修。塔为仿楼阁式,五层六面,通高10.09米,须弥座各面雕有鹿、马、牛等,座上石栏板雕云龙、莲花图案,从雕饰风格看,为明清时遗构。塔身每层转角处雕圆形倚柱。塔顶六角攒尖式,葫芦形塔刹。塔身一、三、五层南北两面各有一拱门,其余各面各层均有浮雕佛像,共二十四尊。地处文昌中路中心绿岛上,从文物保护的要求出发,应整体抬高塔基。……[详细]
  凫庄现为市级文物保护单位,凫庄位于维扬区瘦西湖街道园林社区瘦西湖公园内法海寺北、五亭桥东南。建于民国十年(1921),原是乡绅陈臣朔的别墅。因建在汀屿之上,似野鸭浮水,故名。凫庄占地面积为1003.4平方米,建筑面积为282.08平方米。整个建筑环湖而置,东为水榭,座东朝西,为卷棚顶,抬梁式结构面阔6.76米,进深六檩4.6米,西设水阁数间,南建水楼面阔三楹8.8米,,进深4.92米。不规则的荷花池位于庄中,环植梅、桃、筱竹,更叠人高之湖石。现凫庄保存较好,环境幽雅,是瘦西湖公园内重要的景点之一。……[详细]
  刘庄 现为市级文物保护单位,位于市区广陵路272号。初名“陇西后圃”,建于清光绪间,民国十一年(1922年)归盐商刘氏,修筑后改今名,占地6160平方米。大门南向,园在住宅以北,以院落分隔。园入口有月洞门,上额“余园半亩”,有南向厅屋三间,厅后有院,厅西有廊通院西半亭,西南墙下筑湖石花坛,植有白皮松等花木。东院内,北有楼阁临虚,贴墙叠山,南有水池,上叠湖石假山一组。后院荒芜,院墙上尚残存明王秉錞刻《泼墨斋法帖》石刻数方。园南部住宅东西三轴,前后各四进,保存有楠木厅。……[详细]
  王柏龄故居现为市级文物保护单位,位于市区淮海路44号。原国民党执行委员王柏龄所建,占地面积2340平方米,为中西合壁的花园洋房。大门偏东南向(从院西开侧门进出),门廊有木雕。楼在院中,坐北朝南,为二层钢筋混凝土砖木混合结构,坡屋顶。一、二层中间均为宽敞的客厅,下层南面有廊,二层厅外为大阳台,上下两侧均为房间,厅后有走道;北面有楼梯和配套房。楼前为花园,西贴壁构假山和水池,西南角筑有半亭,院偏东有小青瓦屋面长廊,自大门连接楼屋。院中有草坪和古黄杨、广玉兰等花木。现用作安全局招待所。……[详细]
  卞宝第故居位于广陵路219号,清湖广、闽浙总督卞宝第宅第。卞宝第,字颂臣,号娱园,仪征籍,世居扬州,清咸丰辛亥(1851)兵兴,曾先后任刑部主事,郎中、御史、府尹、直至闽、浙巡远、湖广、闽浙总督等职。住宅原范围,北面抵广陵路,南面通过丁家湾86号。现占地面积3000余平方米,建筑面积 1000余平方米。现存二层楼房三进,面阔五间,楼与楼之间旁置厢楼互连相串。第三进楼房上世纪90年代,遭火烧残。另有半亭一座,水井一口。现存建筑平面布局,前后三进楼宅呈“日”字型格局。……[详细]
  湾子街69、71、73号民居 清代民居。67号住宅坐北朝南,前后两进,第一进面阔三间,第二进面阔四间,小瓦屋面,硬山顶。69号住宅坐北朝南,前后两进,面阔三间,小瓦屋面,两侧防火墙。大门为磨砖门楼,有照壁;第一进前有轩廊,木构槅扇,后设屏门;住宅东有厨房,两间一厢,小瓦屋面,观音兜顶;71号住宅坐北朝南,大门为磨砖门楼,入内为火巷,火巷东、西分别为前后两进住宅,后院有水井一口。73号住宅大门南向,条砖勾缝门楼,内部建筑坐西朝东,南、北三间并列,前为天井,两侧厢房。……[详细]
  邹氏住宅位于史巷7号,民国时期扬州盐业公会高级职员邹育梁购旧宅为居所。该建筑大门座西朝东。砖雕门楼,进门为三间门厅,门厅南北侧各接轿厅两间。进庭院向西偏南为一道砖雕门。进门为一天井,座北朝南明三暗五大七架梁住宅。高大轩敞。住宅天井青石板铺地,堂屋青砖地墁保存基本完好,正房室内木地板,木板壁槅扇门窗保存完好。天井南座朝北四间厅房。厅房南原有花厅三间,现已改建为住房,但花厅结构未动,仍可见原建筑风貌。该住宅为清未民初保存较完好的大户之家居建筑,现为邹氏后裔居住。……[详细]
  朱良钧烈士故居及墓(故居新增)现为市级文物保护单位,位于市区黄金坝西北。朱良钧(1910-1926年),1926年北平“三•一八”惨案殉难烈士。原籍扬州,自幼随父去北平就读。1926年在天安门前参加反帝--,与刘和珍等烈士同时牺牲。1928年棺柩运回扬州安葬于此。墓地占地20平方米,四周原有砖砌围墙,东向开月洞门。墓冢筑于小平台上,高1米,前立墓碑,上刻隶书“三•一八烈士朱良钧”墓,上款“戊辰年仲冬”,下款“江邑乡人公立”。……[详细]
  汪中墓 现为市级文物保护单位,位于市区城北上方寺侧叶家桥。汪中(1745-1794),清哲学家、文学家、史学家,江都(今扬州)人,字容圃。一生从事学术研究,在汉学上被誉为“通儒”,“扬州学派”杰出代表之一,著有《广陵通典》、《述学》内外篇等。原墓遭破坏,1984年修复。墓前有砖铺墓道,正中有粉墙黛瓦牌坊一座,上嵌“汪中墓”石额。后为墓台,台上墓冢高约二米,前立墓碑,刻隶书“大清儒林汪君之墓”八字,为清书法家伊秉绶所题。墓区植有松柏。……[详细]
  十二圩两淮盐务总栈又名两淮盐务扬子总栈,始建于清同治十二年(1873年),撤销于1930年。两淮盐务总栈是清代盐业管理派出机构,负责淮南、淮北盐斤的集散。旧址占地面积约14400平方米。目前仅存总栈门楼及码头各1处。门楼坐北朝南,南面临通江盐河。面阔三间19.6米、进深七檩6.65米,硬山顶,小瓦屋面。雕漆大门,前置廊轩,两根圆形廊柱,花岗石柱础,雕花雀替、斗栱保存完好。门楼南侧20米处有一青石板铺码头。现存16级台阶,长8米、宽3.3米。……[详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