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广西壮族自治区 > 贵港市 > 港南区旅游

港南区市级文物保护单位介绍

  南山寺,位于贵港市城区南郊东南约3公里郁江岸边二十四峰中的南山公园内狮山岩洞里,是千年古寺,岭南名刹。南山海拔70米,为郁江畔24峰之冠。山上奇岩峭壁,杂树间生,景色雅致。相传昔有不老松,今半山尚有“不老松”崖刻。山前山后有岸洞11个,洞中多有宋以来题刻,观音岩内还有姿态各异的十八罗汉塑像。登临山巅,可鸟瞰全城。南山寺于南山上,始修于宋朝,宋太宗赐御书,宋仁宗题“景佑禅寺”额匾。元文宗即位前两次住寺,题“南山寺”,称南宗正脉,是西江重要佛寺。“山明水秀本从来,云水光中计四峰”。寺依山踞洞而建,门外有菩提树,寺内曲径通幽,有宋、元、明、清石刻百余方和北宋天圣三年(1025年)大铁钟等历史文物。洞……[详细]
  李焕华旧居位于港南区瓦塘镇乌柳村茶山屯茶山希望小学对面约70米。始建于民国时期,为当地富户李焕华所建,其建筑规模宏大,布局严谨,是我市同时期同类建筑的代表性例证。整座建筑坐南向北,砖木结构,硬山顶,平面呈长方形,面宽26.95米,纵深17.83米。两进七开间,具体布局可分左中右三路,中路沿中轴线排列,由前而后依次为门厅—天井—后堂;左右分别依次为厢房(稍间)—天井—耳房。左右天井各正对的后墙均洞开一门。墙体为青砖清水墙,小青瓦盖面,盖瓦垄的檐端置灰塑瓦当,后堂瓦顶盖面高出两翼约40厘米,檐墙上施八宝图案。大门门楣端上嵌饰绿琉璃如意柱顶一排11个,前排墙柱上端部分别塑饰“梅兰竹菊”花卉。建筑分上……[详细]
  橘井名区位于贵港城区南岸,今贵港市港南区江南街道南江社区一带,目前保村相对完好。该区与三国时期东吴的陆绩有关。汉末,陆绩任郁林郡太守,筑城凿井,垦荒种粮,留下许多传说和古迹;五代十国时期,贵州刺史刘博古在陆绩凿的井旁种下一株橘树纪念“怀橘遗母”的先贤,陆公井又被称为“橘井”。清末,知县蒋航将陆绩故城地段命名为“橘井名区”,本地人将其墨宝镌刻在牌楼上,牌楼至今保存完好。……[详细]
  黄氏祖祠位于南江上黄村,原名南街七星岗,又称七星伴月,北距郁江约300米,是明洪武年间,皇帝诰命恩准南街(今南江村)上黄一世祖彦贵公建造。距今有600多年历史。据《贵县志》载,公元1848年广东人张嘉祥在横州(今横县)起义,攻贵县木梓,贵城南江人黄祖喜、黄全义,大井头王星福,在南江黄氏祖祠结盟--起义,可见该祖祠又是革命的摇篮。每年春节、清明重大节日,黄氏宗亲齐聚一堂,作祭祖仪式,进一步增强宗族凝聚力。南江黄氏祖祠位于贵港市港南区南江社中村小区内,坐落于郁江南岸河畔。其四面环山,东有东山,西有独山,南有南山(南山寺),北有龙山(龙头山脉)。北面郁水环绕,南面有南湖明镜相映,地处七星伴月,东方橘……[详细]
  平坡邱氏祖祠位于港南区木格镇东坡村平坡屯。建于清道光年间,光绪年间重修,祖祠为岭南建筑风格,两进五开间,面向东南,屋顶双坡式,飞檐为镬耳状装饰。祖祠建筑面积2320平方米,面向东南,属砖木结构,总宽17米,进深16.8米,祖祠大门高2.2米,宽1.5米,门前有两条四方石墩座砖柱,门楣上方有2米宽的樟木匾额楷书“邱氏祖祠”四字。匾额两侧各有精美壁画四幅,个别书年代为光绪。屋脊上有马头状立体装饰,风火墙在硬山型的山墙上,两头有飞檐,上面的镬耳状装饰堂煌大方。中间三间两侧的瓦面较中低约40厘米,脊顶亦有马头砌饰,山墙外侧人字顶有简单图案。中间为天井,两侧有通道走廊。后座为正厅木雕神龛,装饰工艺细致,……[详细]
  贵县抗日自卫军指挥部旧址位于贵港市港南区瓦塘镇香江村下赖屯。保护范围:四周以屋檐滴水为界。建设控制地带:以保护范围为基线,东南面向外延伸3.5米,西南面向外延伸5米,西北面向外延伸8.6米,东北面向外延伸7米。……[详细]
  万固桥位于港南区木格镇班凤村刁屋屯西350米的清源河(瓦塘江支流)上。万固桥原是简易木桥,清同治十二年(1873年)改建为单孔石拱桥,是木格镇现存最完整的石拱桥。万固桥长20米,宽3.2米,高6米,桥拱宽5.25米,桥面均用花岗岩条石铺砌。近现代公路开辟以前,货物运输主要依靠水路和挑夫担货。万固桥是旧时木格圩通向通江门户——瓦塘渡的陆路咽喉孔道。商贩担夫从木格圩收购米豆油酒、猪牛杂货及山茶油、葛栗等怀北山区特产后,便往北走陆路,经万固桥,抵达瓦塘圩,再由郁江水路贩往贵县城。现代以来,随着数条新线公路的开通,木格圩的对外交通条件已今非昔比,万固桥已不再承担交通桥梁功能,周边已开垦成田地,这座传统……[详细]
  南山舍利塔位于港南区南山公园内的狮头山与狮尾山(又称驴山)两山交界的山脚下,舍利石塔高约6米、宽2.5米,有舍利小铜塔葬于其中。塔顶书“舍利宝塔”四个大字,中有石佛浮雕,石塔造型雅致古朴。民国《贵县志》记载:“民国二十二年冬,邑人盛光庭、李兰轩以林进才函为介,向广州陆无为居士迎回舍利小铜塔一座,高约二寸半,宽一寸,塔底署款九字‘舍利塔庚午春仁海造’。仁海为白普仁尊者弟子。塔中奉舍利一颗,古劳古力丸一颗,塔造于北平。今供奉南厢,将别建塔于南山寺。”1933年冬,贵县多位邑绅从广东索回普仁大师弟子仁海所保藏的舍利珠,后历经两年多的募捐筹款,其中捐善款最巨者为香港信女陈觉定。1936年,请木格石匠曾……[详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