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广东省 > 广州市 > 越秀区旅游

越秀区市级文物保护单位介绍

  “血泪洒黄华”碑位于越秀区黄华路黄华中约外街。碑高1.71米,宽0.76米,刻于1946年7月,以花岗石镌刻。碑文正中为隶书“血泪洒黄华”5个大字,旁有碑文记述日寇轰炸黄华塘乡民的情况。抗日战争初期,在广州沦陷前,日本帝国主义的飞机对广州狂轰乱炸,许多房屋和田园被毁,无数市民在-下丧生。1938年5月30日和6月10日,广州近郊黄华塘乡先后两次惨遭敌机轰炸。抗日战争胜利后的1946年,黄华塘乡民众组织“追悼殉敌会”,举行追悼死难者大会,在乡民被炸地点刻石立碑,以志日寇的凶残暴行和乡民受害的情况。根据《广州抗战史迹图文集》,为了侵占广东,日军从1937年8月31日首次空袭广州起至1938年10月……[详细]
  粤王井(越王井)越王井又名九眼井,在应元路。屈大均《广东新语》称,九眼井“相传尉陀所凿。其水力重而味甘,乃玉石之津液。志称佗饮斯水,肌体润泽,年百有余岁,视听不衰”。“广州诸井此最古”。丘逢甲有诗咏日:“凿井秦人老塞烟,抱孙雄踞海南天,江山不改遗民尽,独坐秋风自品泉。”《通典》谓南海(广州),有天井门,天井即越王井,门是石门。现越王井九孔井盖残石尚存,井身全部石砌,百径2.1米。因井底淤积深仅7米,其旁有“九眼古井”石碑。1983年8月公布为广州市文物保护单位。现在省科学馆后院围墙内。……[详细]
  华侨五烈士墓在广东省广州市东山区先烈中路。是爱国华侨谢八尧、邓伯曜、郑行果、谭振雄和范运焜5位烈士的合葬墓。1922年6月16日,军阀陈炯明叛变革命,炮轰总统府,孙中山幸免于难。革命党人谢八尧异常愤慨,秘密联络了华侨中的革命党人邓伯曜、谭振雄、郑行果和范运焜等,立誓谋刺陈炯明,为民除害。后不幸事败,7月16日,5人先后被捕遇害,暴尸白云山麓。华侨革命党人潜舁将其殓葬,立石以志,因恐被株连,乃托名“河南公民立石为志”,并将烈士范运焜改名为郭家信。陈炯明被逐后,于1924年10月10日,国民革命政府迁墓于先烈路,并重新立碑。墓高4、底座长8米,墓碑正面镌刻孙中山手书“五烈士之墓”,碑后镌刻《五烈士……[详细]
  庚戌新军起义烈士墓,在广州市先烈中路,是为了纪念清宣统二年(1910)在广州起义中壮烈牺牲的新军而兴建的。墓前按地势建成三级平台,平台上是一方柱形水泥纪念碑,高约4米,正面刻有“广东陆军庚戌首义诸烈士墓”l2个大字,背面刻有起义事迹。碑后为圆丘形墓葬,整个墓场显得简朴而凝重。新军是晚清政府效仿西洋军队的新装备、新训练方法而建立起来的军队。宣统元年(1909)冬,由孙中山先生领导的同盟会派遣会员倪映典、赵声等人在广州联络新军,策反他们于次年2月24日(元宵节)举行起义。他们在豪贤街天官里寄园巷5号设立新军联络部,作为起义的总机关。至起义前夕倪映典等人已在新军内发展同盟会会员300余人。眼看事成,……[详细]
  1920年9月21日,朱执信在虎门被桂系军阀杀害,葬于广州先烈东路朱执信墓园内。朱执信墓墓园共4000多平方米,绕以崇垣,台阶层叠,丰碑高耸,树木葱宠。碑文、墓表分别由孙文、汪兆铭题书。1936年秋,因发现墓地有白蚁,遗骸迁往执信中学校内,原墓则为衣冠冢。执信中学内之墓园,占地500多平方米,墓包呈馒头形,高3米多,周长10余米。1963年3月,公布两处墓址为广州市文物保护单位。……[详细]
  位于广州高第街素波巷的“广东省立宣讲员养成所”(其遗址在广州第十中学内),是与中国共产党的创始人陈独秀在广州的活动联系在一起、对历史进步起过推动作用、发挥过积极影响的一所学校。地址:越秀区起义路素波巷30号内……[详细]
  隅园位于越秀区寺贝通津42号、44号。年代为1930年。东山洋楼的独特之处便是以厚重红砖为基调,与西关青砖迥异。在寺贝通津42号的隅园,便是此中的代表。隅园的主人是著名的造船专家,时任国民革命海军造船总监的伍景英。该楼也是他亲自设计的。大约建于1931年。1999年7月,被广州市人民政府公布为第五批广州市文物保护单位。……[详细]
  伍廷芳墓、伍朝枢墓位于越秀区解放北路越秀公园内。2008年12月,被公布为第七批广州市文物保护单位。……[详细]
  北园酒家庭园位于越秀区小北路202号北园酒家内。2015年8月19日,广州市人民政府公布为第八批广州市文物保护单位。保护范围:北园酒家建筑外墙线一线为界。建设控制地带:从保护范围外延约30米,东南局部至东南侧第二皮建筑西北墙线一线,西北至小北路现状路西边线。……[详细]
  嘉南堂位于越秀区、荔湾区人民南路2-12号、7-15号。2015年8月19日,广州市人民政府公布为第八批广州市文物保护单位。保护范围:东至宝顺大街东边线,南从建筑外墙外延5米,其余以建筑物外墙边线为界,西楼从建筑外墙外延5米。建设控制地带:东从保护范围外缘外延30米,局部至怡和街西边线、海燕街东边线及广州电影院建筑东边线一线,南至沿江中路规划路南边线,北从保护范围外缘外延30米至安业里17号建筑北边线及人民南路26号建筑南边线一线,西至越秀区与荔湾区的行政边界,西楼从保护范围外延30米。……[详细]
  粤字第一号水准原点及石碑位于越秀区中山三路东皋大道19号大院9栋二单元门前。2015年8月19日,广州市人民政府公布为第八批广州市文物保护单位。保护范围:东至标记石碑北侧3层建筑东墙线一线,北至标记石碑北侧3层建筑北墙线一线,南至标记石碑南侧9层住宅北立面一线,西至钱路头北横街西边线,清代广东陆军测量局旧址围墙保护范围北至省残疾人联合会大院围墙,南至钱路头北横街88号建筑南墙线。建设控制地带:东至广州军区联勤部自编16栋4层建筑西墙线一线,北至省残疾人联合会8层建筑南墙线一线,南至广州军区联勤部自编8栋5层建筑北墙线一线,西至钱路头北横街规划路西边线。……[详细]
  五十四军赴印、缅作战阵亡将士公墓位于越秀区永福路35号永福中心内。2015年8月19日,广州市人民政府公布为第八批广州市文物保护单位。保护范围:该文物保护单位由于涉及军事保密区域,其保护范围与建设控制地带划定方案正在与有关部队沟通协调。为此,本次仅标出文物本体,在保护范围和建设控制地带正式划定、公布前,对其周边建设行为的管控,仍按照穗府〔2015〕24号文中规定的临时保护范围(从文物本体外缘延伸5米)和临时建设控制地带(从保护范围向外延伸30米)进行管理。……[详细]
  仁兴街越南青年政治训练班旧址位于越秀区大塘街道东皋大道仁兴街5、7号。2015年8月19日,广州市人民政府公布为第八批广州市文物保护单位。保护范围:从文物本体建筑外缘外延5米。建设控制地带:东至文物本体建筑东侧东皋大道规划路东边线一线,北从保护范围外缘外延18米,至义兴园街3-29单号竹筒屋南墙线一线,南至文物本体建筑南侧10层住宅楼北墙线,西至仁兴街19号建筑西边线一线。……[详细]
  叶剑英商议讨逆旧址位于广东省广州市西湖路小马站15号,原为曾家祠。1922年6月16日陈炯明公开叛变。叶剑英闻陈叛变,立即与陈策率部接应孙中山登上“宝璧舰”,转登“永丰舰”,继而率部跟随孙中山挺进白鹅潭,与叛军英勇作战。6月下旬至8月初叶剑英率部继续护卫孙中山。其间,曾同云南讲武堂同学张国森、蔡公武等10余人,在广州小马店曾家祠秘密--,商议讨伐陈炯明大计。通电海内外,声讨陈炯明,坚决拥护孙中山。2002年8月旧址被公布为广州市第六批文物保护单位……[详细]
  中法韬美医院旧址位于越秀区沿江西路151号。2015年8月19日,广州市人民政府公布为第八批广州市文物保护单位。保护范围:东与中共中央华南分局秘密联络点中原行旧址保护范围线相连,从中原行旧址建筑东边线外缘外延5米,南从文物本体南侧长堤大马路北边线外延5米,北从文物本体外缘外延至北侧l两层建筑南边线一线,西从文物本体外缘外延5米,局部至相邻七层综合门诊大楼东墙边线。建设控制地带:东与中共中央华南分局秘密联络点中原行旧址建设控制地带线相连,从保护范围外缘起东延至解放南路现状路西边线,北从中共中央华南分局秘密联络点中原行旧址建筑北边线外延10米,南至长堤大马路规划路南边线,西从保护范围外缘外延10米……[详细]
  欧阳山旧居位于越秀区中山一路梅花村36号。2015年8月19日,广州市人民政府公布为第八批广州市文物保护单位。保护范围:东从凉亭外缘外延约5米,局部至东南侧公变房西边线,南从旧居建筑南边线外延5米,西至西侧3层历史建筑东边线一线,北至北侧现状小区道路南边线。建设控制地带:东至东侧相邻建筑外墙线,北至北侧小区道路规划路北边线,南至梅花村21号8层住宅楼南墙线及梅花村23号8层住宅楼北墙线一线,西至西侧小区道路规划路东边线。……[详细]
  国民政府旧址位于越秀区北京街道越华路118号(现广东省民政厅大院),现存大门口的4条门柱和部分围墙。2008年12月,被公布为第七批广州市文物保护单位。……[详细]
  小东门桥位于广州市越秀区越秀南路三角市,横跨东濠涌。它建于宋代,最早由巨石搭建,当时称东高桥,明代改永安桥。民国25年(1936年),改建为钢筋混凝土结构梁式桥,更名为小东门桥。现保存当年护城河桥的样子,阴刻“小东门桥”字为文树生题。民国25年(1936年)改建为钢筋混凝土结构,因为处在广州城门小东门外,正式改名小东门桥至今。2003年被列为广州市登记文物保护单位。2008年12月,被公布为第七批广州市文物保护单位。……[详细]
  回教坟场,位于广东省广州市越秀区解放北路兰圃西侧,类型为古墓葬。回教坟场的历史年代为清代。2002年7月,被公布为第六批广州市文物保护单位。……[详细]
  广州市潮州八邑会馆创建于清同治十四年(1875年),会馆位于广州市长堤大马路,即现在广州市长堤真光中学校址及附近的义安里、义安祠道、石公祠道、八邑上横、八邑下横、迎珠街、水月宫后街一带,会馆由前厅、后厅、礼亭、中堂及东廊、西廊组成,现仅存中堂和礼亭。史料记载:自清朝咸丰八年,订立天津条约五口通商,广州商业汇聚,潮州仕宦商贾居于省城者甚多,惟上至天津,下至琼南,各埠均有会馆,而惟独省城没有。当时旅居香港、广州、佛山等地的潮籍人士,为了加强潮人之间的联系和举办公益善事的需要,倡议在广州创建会馆。当时,香港、广州、佛山、汕头等地各行号总共捐银五万多两。潮州会馆由建广州陈家祠的原班人马设计,会馆建成后……[详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