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山西省 > 太原市旅游

太原市市级文物保护单位介绍

  比乐山大佛早162年的大佛------蒙山位于开化沟内,主峰海拔1325米,是晋阳佛教圣地和避暑胜地,古开化寺、甘泉寺、北汉皇帝刘知远避暑宫等曾有辉煌的历史。东魏孝静帝曾敕佛教净土宗始祖昙鸾住大岩寺(开化旧名)。公元551年,北齐文宣帝高洋凿寺后大岩为大佛,历五帝24年始成。蒙山大佛依山镌刻,结跏跌足而坐,双手施禅定印,佛体厚胛肥肩,佛超山峦,高遏云天,气势非凡。据史称,佛高二百尺(约66米)略低于四川乐山大佛,但早于乐山大佛162年,是我国最早的露天摩崖石刻大佛。目前,虽佛身清晰,但蒙山大佛头像已毁,佛身残破,蒙山大佛正在蒙难!大佛对面存有北宋淳化元年(公元990年)建造的连理塔。地址:太原……[详细]
  清徐集义乡大常寿宁寺始建于唐朝,相传宋太祖赵匡胤曾到此拜访当年有功之臣苗广义,据寺内碑文考证:宋太祖时已成古刹,且载闫、赵二僧犒王师而显神通,事嗣后补建于明成化年重建于嘉庆二年,道光年间休整成现规模。民间传说,当年寺中又一和尚,人称之为田善友,农忙时村里尽是请他帮忙,同一天里好心人请求帮忙,间谷的、锄高粱、锄玉米的,不管多少他都有求必应,但第二天就全部都做完了,消息象风一样传开,传到赵二世匡义耳中,难道真有如此神人,于是便前往拜访,田善友早知此人来访,故意不见,却升到寺庙半空中伺机听数,赵二世骑马入寺,从前院寻到后院,见大殿门开着,原以为他在大殿诵经,便催马上殿,马前蹄踏入往里看时却空无一人,……[详细]
  傅公祠由楼阁、祠堂、园林三部分组成,规制宏大,占地面积1.65万平方米祠堂有祭厅五楹,前有祭台以及西厢房、石刻东壁、门楼等庭院式建筑。可惜的是,如今的傅公祠只保留了很小的一部分。幽静的庭院之中,正北方是一间大殿,西边是几间平房。大殿想必就是当年供奉傅山的地方了,近些年来一直作为活动室。如今,由于地基下陷而成了一幢危房,庞杂的铁架在支撑着大殿的横梁。建立傅山去世二十五年之后,太原地方官员在阳曲县学乡贤祠和太原三立祠以傅山入祀。光绪年间,时任山西巡抚的张之洞在太原设立四征君祠,以傅山、吴雯、阎若璩和范镐鼎四人入祭。到了民国六年,地方政府又在东缉虎营新建“傅公祠”,阎锡山题写了“尘表孤踪”的牌匾,山……[详细]
  北社西林寺创建年代不详,据寺内现存碑文记载,清顺治四年(1647)、雍正四年(1726)、乾隆五十五年(1790)均有修葺。院落坐北朝南,阶梯式三进院落布局,占地面积约470.97平方米。二、三进院建于高台之上。中轴线上建筑由南向北依次有戏台、门楼、过殿、正殿,门楼东侧为鼓楼,西侧鼓楼已损毁,仅存基址。戏 台:坐南朝北,建于高约1.7米石砌台基之上,前檐以压沿石收边,两侧立埋头石。面阔三间,进深五椽,单檐卷棚悬山顶,筒板瓦屋面。梁架结构为六架梁通前后柱,前檐梁头直接搭置于大额枋之上呈麻叶头,后檐梁头搭于后檐墙上。梁架共设四缝,均置于柱头上,两山柱头各设单栱交麻叶斗栱一攒,明间大额枋上设斗栱五攒……[详细]
  青龙镇文昌宫,位于阳曲县侯村乡青龙镇村北高坡上。创建于明万历四十二年(1614),清乾隆三十六年(1771)重修。文昌宫建于一高坡之上。坐北朝南,二进院落布局,中轴线上建筑由南向北依次为入寺牌楼(新建)、山门(新建)、献殿、寝宫(新建),山门两侧为入寺偏门;东西两侧一进院东厢房、西厢房(新建),二进院东西厢房,寝宫两侧为东西耳房(新建)。现存建筑中,献殿为明代遗构,二进院东西厢房、一进院东厢房为清代遗构,其余建筑全部为近年在原址复建。献殿:明代。面阔三间,进深七椽,四周围廊歇山式建筑,灰陶筒瓦屋面,灰陶脊饰。脊檩上有“明万历四十二年(1614)”题记。装修为六抹隔扇门,隔扇心为龟背锦式样。山尖……[详细]
  三畛真武庙位于阳曲县大盂镇李家沟村三畛自然村西。创建年代不详,现存建筑遗存为清代建筑。1996年7月阳曲县人民政府公布为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真武庙整体院落坐北朝南,二进院落布局,二进院建于高约3米砖砌台基之上,与一进院之间以石阶相连;一进院仅存戏台。南北长65.22米,东西宽27.23米,占地面积约1775.8平方米。中轴线由南向北依次建有戏台、山门、正殿(真武殿)。戏台:建于土崖之下,坐南朝北,面阔三间,分为前后两部分,前台为演员表演的场所,后台为化妆、休息区;前台为卷棚歇山顶,后檐为硬山屋顶,前后檐屋面在檐檩处相交,中间以木隔断相隔。建筑建于高约1.5米台基之上,共设柱三排;后台梁架结构为五……[详细]
  青龙镇龙王庙坐北朝南,一进院落布局,南北长84.78米,东西宽17.08米,占地面积1448.04平方米。中轴线上建有戏台、山门、过殿、大殿,一进院东侧有碑廊一座,二进院建有东西配殿,除大殿及戏台为原建筑外,其余均为2007年在原址复建。戏台:砖砌台基,高0.5米,面宽三间,进深五椽,单檐硬山卷棚顶,台中设木屏隔断,走马板上阴刻有“镜花、水月、神德和平”字样,明间西侧大梁上题记“大清同治八年(1869)岁次己巳仲夏之月重建”。大殿(龙王殿):建于高约0.8米台基之上。面阔三间,进深六椽,单檐硬山顶,灰陶屋面,绿色琉璃剪边。梁架结构为六檩前廊式建筑。前檐金柱0-抱头梁插于前檐檐柱柱头斗栱内做耍头……[详细]
  录古咀卧龙堂位于阳曲县黄寨镇录古咀村中部。据梁架题记,始建于明洪武四年(1371),现存主体结构为明、清时期建筑。院落坐北朝南,二进院落布局,南北长35.3米,东西宽16.6米,占地面积约586平方米。中轴线上有戏台基址、献殿、卧龙殿,两侧有一、二进院东西配殿,东南隅有古井1口,一进院内散落石碑2通,柱础石若干。戏台遗址:位于中轴线最南端,已塌毁,现仅存压沿石可确定其位置。献 殿:面宽三间,进深四椽,单檐硬山顶。室内有后人加设的辅柱支顶梁架,学校占用期间,对献殿外观进行了改造,在室内加设了吊顶,前后檐装修全部改制。卧龙殿:卧龙堂建于高约0.8米砖砌台基之上,前檐以压沿石收边,前檐明间设垂带踏跺……[详细]
  东黄水圣母庙位于阳曲县东黄水镇东黄水村东部。创建年代不详,现存主体结构为清代建筑。坐北朝南,一进院布局,东西宽32.9米,南北长53.2米,占地面积约1751平方米。中轴线上由南向北建有过殿、正殿,东西两侧分列有厢房、配殿、上院厢房和正殿东西耳房。过殿:坐南朝北,面阔三间,进深四椽,单檐悬山顶,筒板瓦屋面,灰陶脊饰。前檐装修全部缺失。殿内梁架保存原有彩绘。正殿:建于石砌台基之上,高0.16米。通面阔10.22米,通进深8.94米。面阔三间,进深五椽,单檐悬山顶,正吻缺失。原为六檩前廊式构架,后学校占用期间,将金柱间装修拆除,在廊部砌筑墙体,并装设现代门窗。殿内山尖存水墨画5平方米。下院东西厢房……[详细]
  峰东石窟位于阳曲县大盂镇上原村峰东自然村佛爷沟山崖上。石窟依山而凿在峭壁上,面向西南,开凿于唐代。圆拱形门,高2.2米、宽4.3米。中间开凿一窟,穹窿顶,拱形窟门,窟门上刻有功德佛龛四字,龛楣上雕有二飞天。门外两侧各雕一天王像。右侧天王龛外左侧石壁上刻天王名称为“北方毗沙门天王”,天王面目狰狞,左手托举宝塔,右手置于胯侧。左侧天王头部被凿,双手持兵器交于腹部。窟内雕一佛二弟子二菩萨像。像高均为1.2~1.3米。佛为坐像,身后为舟形背光,馒头髻,颈部刻出三道蚕纹线,身体浑圆。内着僧祗支,外披袈裟,结跏趺坐于仰覆莲须弥座上。左侧弟子面部及双手被凿,身着双领下垂式袈裟,露足,立于圆台之上。右侧弟子头……[详细]
  晋绥八分区旧址位于古交岔口乡关头村西,原为明嘉靖年间村庙,存有正殿、配殿15间,占地600平方米。八分区是晋绥根据地的南大门,是陕甘宁边区通往各抗日根据地的交通要道,战略地位十分重要。1942年11月,罗贵波调任晋绥八分区司令员兼政委、第八地委书记,第八分区地委、专署、分区机关随后移驻关头村。1943年冬和1944年2月,彭德怀、刘伯承、陈毅等路经关头村小住。1944年9月间,盟邦记者团前去参观,在关头逗留数日。同时,黄河日报社、印刷厂、分区电台曾移驻关头村。作为交通要道,八分区在抗日战争时期完成了运送伤员、粮食、弹药、文件等艰巨任务,安全护送了刘少奇、彭德怀、陈毅、刘伯承、邓小平、杨尚昆、陆……[详细]
  南崖上遗址位于阳曲县黄寨镇大屯庄村南约1.5千米的南崖上。遗址东西长约230米,南北宽约220米,分布面积约5.06万平方米。在遗址断面上发现2处文化层,1座灰坑。文化层1位于遗址西北侧断崖,长约29米,厚1~1.5米,由于雨水冲刷断为数段,采集有夏代的泥质、夹砂灰陶绳纹罐残片。文化层2位于遗址东北侧断崖上,长约7米,厚1.2米,采集有夏代夹砂灰陶绳纹罐残片。灰坑位于遗址北侧断崖,口宽3.5米,底宽2米,厚1.1米,采集有夏代泥质、夹砂灰陶绳纹罐残片。地表采集有龙山文化时期的泥质灰陶篮纹罐残片及鋬耳,以及夏代夹砂灰陶鬲足。遗址位于中社河南岸的台地上,西为东寨沟。遗址地表主要为耕地,东、西两侧有……[详细]
  中社遗址位于阳曲县黄寨镇中社村东北约500米。东西长约370米,南北宽约270米,分布面积约1万平方米。断崖上暴露有一处厚约0.5~0.7米的文化层,采集有龙山文化时期的泥质、夹砂灰陶罐残片等,器表施绳纹、篮纹等。地表采集有龙山文化时期的泥质、夹砂灰陶片,纹饰有篮纹、绳纹等,可辨器形为罐。中社遗址所在的中社村位于阳曲县的中部平川地区,西望棋盘山,南望阪寺山,东、南邻中社河,地势西北高东南低。该地区属温带大陆性季风气候,年平均气温9℃,年平均降水量为450~500毫米,地下水位深,气候干燥。主要生长有松树、杨树、柳树。遗址位于村东北,南邻季节河,四周皆为平地。遗址所在台地现为耕地,种植有玉米、谷……[详细]
  钟岗遗址位于阳曲县黄寨镇官圪垛村北钟岗台地上。东西宽约500米,南北长约400米,分布面积约20万平方米,属新石器时代、东周时期文化遗存,地表采集有龙山文化时期的泥质灰陶篮纹陶片,东周时期泥质、夹砂灰陶绳纹罐、鬲残片。钟岗遗址所在的官圪垛村位于黄寨镇南部台地区,西望棋子山,东距杨兴河约2千米,属暖温带大陆性季风气候,年均气温8.8℃,年均降水量458毫米,无霜期159天,日照充足,四季分明。遗址位于钟岗上,北依三叶梁,东有西岔沟,西邻西沟,南有王老沟。钟岗遗址为第三次文物普查新发现的一处重要遗址,分布面积大,文化内涵比较丰富,从采集的标本来看,为新石器时代龙山文化和东周文化遗存。从文化内涵来看……[详细]
  西殿村遗址位于阳曲县东黄水镇西殿村北台地上。东西长约2000米,南北宽约200米,分布面积约40万平方米。遗址北侧断崖上暴露有一厚约0.5~1.8米的文化层,采集有仰韶文化的夹砂绳纹灰陶片等遗物。地表采集有龙山文化时期的泥质红陶篮纹罐底和夹砂附加堆纹灰陶片等遗物。西殿村遗址所在西殿村,地处阳曲县中部平川,东望红峗山、两岭山,南眺阪寺山,村东500米有东河。属温带大陆性季风气候,年平均气温8~9℃,年均降雨量450毫米。遗址所在台地现为耕地,四周皆为平地。 西殿村遗址价值评定西殿村遗址,分布面积大,文化内涵比较丰富,从采集的标本来看,为新石器时代文化遗存,包含有仰韶文化、龙山文化时期遗存。分布特……[详细]
  兴国寺位于阳曲县泥屯镇东青善村中。创建年代不详,现存正殿主体结构为明代建筑。坐北朝南,建筑面积约132平方米。1996年阳曲县人民政府公布为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正 殿:面阔三间,进深四椽,单檐悬山顶,灰陶筒瓦屋面,孔蓝琉璃剪边。梁架结构为五檩无廊式构架。明间梁架为五架梁通前后檐,排山梁架在脊檩下设中柱,将五架梁分为两根双步梁。前檐柱头科斗栱为五踩双昂,柱头各设一攒,补间每间二攒;后檐柱头斗栱为三踩单昂,平身科每间一攒,装修全部缺失,后人在台明上砌筑墙体前后立面全部封堵。后檐檐口瓦件碎裂、变形,使檐檩断裂、滚动,后人为支撑后檐屋面不致塌陷,在檐檩随檩枋下下立辅柱支撑。寺前存清康熙四十一年(1702……[详细]
  寿昌寺位于阳曲县东黄水镇大汉村西部。创建年代不详,现存主体建筑为明代遗构。整体院落坐北朝南,二进院落布局,东西宽25米,南北长44.89米,占地面积约1122平方米。中轴线有献殿基址、正殿,两侧为一进院东西配殿。献 殿:原为面阔三间建筑,现仅存台明基址及部分土坯墙体。正 殿:砖砌台基,高0.9米。通面阔14.6米,通进深9.2米,建筑面积约134平方米。面宽三间,进深四椽,单檐悬山顶,五檩无廊式构架,柱头斗栱为单栱交麻叶,补间各一攒。明间装修已改制,两次间置直棂窗。两山墙为五花山墙,收分明显。一进院东西配殿:建于高约1米石砌台基之上,面阔三间,进深四椽,单檐悬山顶,筒瓦屋面。装修已改制。西配殿……[详细]
  大盂慈仁寺,原名天仙圣母庙,位于阳曲县大盂镇大盂中学东侧。创建年代不详,现存主体结构为清代建筑,2007年重建。坐北朝南,二进院落布局,南北长80.24米。东西宽32.94米,占地面积2643.11平方米。中轴上建有山门、过殿、正殿;轴侧有十字歇山顶钟楼、鼓楼、东西厢房、东西垂花门、东西配殿和二进院半环形围廊、井亭。过殿砖砌台基,长10.02米,宽9.90米,高0.60米。面宽三间,进深四椽,单檐悬山顶,五檩无廊式构架,明间设隔扇门。正殿砖砌台基,长15.05米,宽12.23米,高0.90米,面宽三间,进深四椽,单檐歇山顶,五檩前后廊式构架,四周围廊,檐下斗栱一斗三升,平身科二攒。廊柱间均施木……[详细]
  玉皇庙位于阳曲县杨兴乡贾庄村西北隅。创建年代不详,明、清均有重修,现存正殿为清代建筑。坐北朝南,一进院布局,东西24.63米,南北31.9米,占地面积153平方米。除正殿外,庙内其他建筑均为2001~2005年新建。正殿砖砌台基,宽12.03米,深9.48米,高0.54米,面宽三间,进深五椽,单檐悬山顶,六檩前廊式构架。柱头科五踩双昂,平身科每间二攒,明间开六抹格扇门,两次间置格扇窗。殿前廊下立有青石碑2通,为清雍正十三年(1735)记事碑及佚名功德碑。新建鼓楼西侧立有清乾隆四十八年(1783)重修玉皇诸神庙碑1通。2003年4月16日太原市人民政府公布为市级文物保护单位。……[详细]
  太原双塔烈士陵园,位于太原市迎泽区双塔南巷甲字8号,始建于1954年,因毗邻“双塔”而得名。陵园占地面积21万平方米,分纪念厅、墓园两大部分。纪念厅是并立的三座高大水泥结构建筑,正厅三层,仿歇山式建筑为骨灰室。厅内有高君宇等革命烈士事迹展览。陵园墓区占地面积13万平方米,主墓区安葬着刘天章等烈士遗骨,称“三烈士”墓。墓冢为汉白玉筑砌,呈球形。墓丘广场的对面建有用红色花岗石、汉白玉、墨玉砌成的象征世界永久和平的烈士碑。烈士墓区共2800平方米,安葬着为太原解放事业而牺牲的430名烈士,这里青松围抱,翠柏环绕,肃穆庄严。攻克双塔寺1949年4月19日23时,解放军开始在太原全线发动城垣外围歼敌战。……[详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