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龙镇烽火台,位于阳曲县侯村乡青龙镇东北,为一座汉代烽火台。烽火台,又称烽燧,俗称烽堠。是古代防御敌人入侵而修建的传递讯息设施,是古代的“土电报”。烽火台一词,《辞海》注释;“古代边疆戍兵用烽燧报警而建筑的高土台。隔一定距离即做一座。发现敌人入侵时,一台燃起烽烟,邻台见后也立即举火,就可以很快传告全线戍兵,做好准备。”青龙镇烽火台,残高约5米,底面直径约10米,分布面积约118平方米。夯土砌筑,夯层厚约0.1~0.15米,并且在烽火台断面采集有汉代的筒瓦残片,器表施绳纹,内饰布纹。青龙镇烽火台,为一处汉代烽火台,是古代防御敌人入侵而修建的传递讯息设施。它为研究当时的政治、军事提供了重要的实物资……[详细] |
迎宪村武庙位于清徐县迎宪村西赵家街18号,年代为清代。迎宪村武庙为太原市市级文物保护单位。……[详细] |
东关真武庙位于晋源区晋源街道办事处东关村东,年代为清代。东关真武庙为太原市市级文物保护单位。……[详细] |
娄烦三教寺位于娄烦县娄烦镇娄烦村南山梁上,年代为明。娄烦三教寺为太原市市级文物保护单位。……[详细] |
西寨关帝庙位于晋源区金胜镇西寨村东南,年代为清代。西寨关帝庙为太原市市级文物保护单位。……[详细] |
花塔关帝庙位于晋源区晋祠镇花塔村中,年代为清代。花塔关帝庙为太原市市级文物保护单位。……[详细] |
崇福寺大殿位于晋源区晋祠镇天龙山圣寿寺内,年代为明。崇福寺大殿为太原市市级文物保护单位。……[详细] |
东马峪戏台位于清徐县马峪乡东马峪村北,年代为清代。东马峪戏台为太原市市级文物保护单位。……[详细] |
王郭真武庙位于晋源区晋祠镇王郭村,年代为清代。王郭真武庙为太原市市级文物保护单位。……[详细] |
河口圣母庙位于古交市河口镇河口村西,年代为清。河口圣母庙为太原市市级文物保护单位。……[详细] |
岔口戏台位于古交市岔口乡岔口村,年代为清代。岔口戏台为太原市市级文物保护单位。……[详细] |
在太原市迎泽区桥东街道办事处南巷社区红土沟南,原名白云寺,建于明初,万历年间增修,清康熙年间建藏经阁。因临近狄村“白云飞处”古碑,巡抚图纳改名白云寺。又因太原城北门外有禅院曰十方院,故通称此寺为南十方院。寺院宏敞,风景清幽。现为文物保护单位。……[详细] |
府东街东花园位于杏花岭区府东街省政府东侧,年代为民国。府东街东花园为太原市市级文物保护单位。……[详细] |
迎泽藏经楼位于迎泽区迎泽街道办事处青年路二社区迎泽公园内,年代为清。迎泽藏经楼为太原市市级文物保护单位。……[详细] |
宝贤堂石刻位于迎泽区郝庄镇郝庄村永祚寺内,年代为明。宝贤堂石刻为太原市市级文物保护单位。……[详细] |
牺盟会太原市委员会旧址位于杏花岭区精营东边街17号,占地面积421平方米。1936年9月18日,山西牺牲救国同盟会(简称牺盟会)在太原成立。同年10月,薄一波接管牺盟会。1937年4月22日,在薄一波的直接领导下,牺盟会太原委员会成立,下辖5个区,主要负责太原市工人、学生和各阶层的组织发动等工作。旧居为清代民居建筑,从成立到太原沦陷前,牺盟会太原市委员会租用此民居办公。旧居坐西朝东,中轴线建有东房、正房,两侧为南、北房,大门开在东北隅。正房原为市委会议室和总务股,面宽5间,明间悬山卷棚顶抱厦,柱间透雕。南、北房各为5间,分别为牺盟会少年儿童团办公室和牺盟会太原市委员会办公室。旧址建筑形制保存基……[详细] |
史匡翰墓碑位于小店区黄陵街道办事处大吴社区东隅,年代为五代。史匡翰墓碑为太原市市级文物保护单位。……[详细] |
牛驼寨战斗遗址位于杏花岭区中涧河乡牛驼村老爷岭中心,占地近3万平方米。牛驼寨要塞始建于日伪时期,日军在这里修建了永久性地面工事、地下隧洞和雷达站。经过阎军的加强之后,以10座主碉为阵地支撑点,每座主碉周边,又有若干个副碉或火力点拱卫。除2号碉为2层片石碉堡外,其余主碉均为3层片石碉堡,3层片石之间又灌注了2层钢筋混凝土,壁厚超过1.5米。在这10座主碉中,位于要塞中心的是10号炮碉,指挥碉则是东南方位的4号碉,因为4号碉是在老爷庙的基础上修建而成,因此又被称作“庙碉”,它统帅着最为顽固的牛驼寨要塞,是名副其实的“碉王”。1948年10月小店战斗后,第1兵团前委讨论决定首先攻占东山,从东北、东南……[详细] |
古园通寺位于杏花岭区鼓楼街道办事处东缉虎营社区20号院内,年代为明。古园通寺为太原市市级文物保护单位。……[详细] |
惠庵寺位于阳曲县泥屯镇白家社村东南。坐北朝南,现仅存正殿,占地面积约117.61平方米。1996年7月阳曲县人民政府公布为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正殿:建于石砌台基之上,高0.7米。通面阔11.85米,通进深9.93米。面阔三间,进深四椽,单檐悬山顶,筒瓦屋面,五檩无廊式木构架。前檐柱头施五踩双昂里转五踩双翘斗栱,平身科明间二攒,次间一攒,栱眼壁上绘升龙图案。柱头施抹刹。五架梁通前后檐,前檐梁头插入斗栱内出耍头,后檐梁头搭于墙体之上;五架梁前后施角背支顶金檩,金檩下随檩枋插入三架梁内,三架梁上立脊瓜柱承脊檩,脊檩下设丁华抹颏栱,两侧施叉手稳固。梁架共设四缝,其中明间西缝及西山墙上梁架基本完好,其余两……[详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