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江苏省 > 南京市旅游

南京市市级文物保护单位介绍

  江夏桥位于高淳区古柏镇戴西村,时代为清。江夏桥为南京市文物保护单位。……[详细]
  南京六合明城墙位于南京市六合区,始建于南宋绍兴二年(1132年),是南京市文物保护单位。六合明城墙遗址长约160米,高约6米,顶部宽4.8米。顶部外侧设有雉堞,内侧有女墙。和历史上的“单边城墙”不同,这段城墙里侧外侧,都用城砖砌筑,保留了不少老城砖。和南京城墙的城砖相比,六合城墙城砖要小不少,比作为国都的南京明城墙要低几个级别。来自《江苏省文物地图》的资料显示,根据清代光绪年间的《六合县志》记载,六合城墙最初建于南宋绍兴二年(1132年),明代初年废止毁弃。明崇祯九年,六合地方政府重建夯土城墙,建成的城墙周长1323.6丈,高2.5丈,垛口多达1647个,大致上呈正方形,城外有护城河。清康熙四……[详细]
  漆桥、保平井位于高淳区漆桥镇漆桥村,时代为清。漆桥、保平井为南京市文物保护单位。……[详细]
  原国民政府经济部旧址位于玄武区中山东路145号,时代为民国。原国民政府经济部旧址为南京市文物保护单位。……[详细]
  板桥位于雨花台区板桥街道板桥街,时代为清代。板桥镇中有一个板桥河,河上有一个青石板桥,石板桥连接着镇南北。如此一个名不经传的小桥,其历史可追溯到1500年前,当时河上的桥,只是一个在船或筏子上铺木板的浮桥,后来逐步演变成有固定桥桩、桥板的木板桥,故地名因桥而得。据史书记载:板桥底下有巨流“阔三丈、深一丈,下入大江。”北魏地理学家郦道元的名著《水经注》里有关于它的记载:“江水经三山,又湘浦出焉,水上南北结浮桥渡水,故曰板桥浦。俗称人字河。”康熙二十七年(1688年),南京板桥贤士募款,将板桥河上的木桥重砌为青石板桥,桥栏用砖砌成,外侧雕有龙头,并嵌有石刻“板桥”二字。初为单曲拱桥,后为三曲拱桥,……[详细]
  在高淳县桠溪镇有一座元朝古刹叫永庆庵。天下寺门多朝南,永庆庵的门却朝东面。而据高淳县志记载,永庆庵原名“永庆寺”。据说,改“寺”为“庵”是为了纪念一名与皇帝有关的女子。永庆庵位于桠溪镇永庆村的荆山。沿着蜿蜒的水泥路来到竹林深处,一处正在维修的古建筑出现在记者眼前。村民杨春华告诉记者,这就是永庆庵。杨春华是古庵周边唯一的住户,对于古庵的传说烂熟于心。杨春华说,永庆庵原名永庆寺。他听上辈人说,永庆寺曾经还叫过金山寺,算起来有近千年的历史。可能因为这里有个“荆山”,“金山寺”因此而谐音得名。由于寺庙是宫殿式建筑,所以寺门多朝南。而在永庆庵,记者看到大门朝东开着。杨春华说,民间传说“门朝东”意在“向青……[详细]
  位于成贤街43号(原51号),现为南京市政府部门的办公场所。国民政府教育部是民国时期管理全国学术及教育行政事务的最高权力机关。它的前身是1927年6月成立的中华民国大学院,隶属于国民政府。1928年11月,大学院正式改组为教育部,隶属于行政院。教育部下设高等教育司、中等教育司、社会教育司、国民教育司、边疆教育司、总务司、国际文化教育事业处、人事处、会计处、统计处秘书室、督学室、参事室资料研究室等机构。国民政府教育部在抗战时期西迁,原来的办公地址被汪伪工商部占用。抗战胜利后,国民政府教育部迂回原址办公。教育部建于20年代,正门朝东,为一立柱式的大门,砖石结构,大门分为三门:中门宽敞,两旁边门较窄……[详细]
  原国民政府财政部旧址位于秦淮区中山东路128号,时代为民国。原国民政府财政部旧址为南京市文物保护单位。……[详细]
  原国立中央政治大学门楼位于秦淮区建邺路168号,时代为民国。原国立中央政治大学门楼为南京市文物保护单位。……[详细]
  在太平门外王家湾伊刘村。1949年,羽陵卫与刘家井合并,取名羽刘村,后“羽”误为“伊”,称为伊刘村。杜茶村(1611~1687),名浚,字于室,湖北黄岗人。明诸生,崇祯时中乡试副榜。清初隐居金陵,善诗文,著有《奕雅堂集》。康熙二十六年(1687)病故于扬州,四十一年(1702),江宁知府陈鹏年将其遗骸迁葬南京太平门外今墓址。杜茶村墓现为水泥做的墓丘,南向,原立碑多半毁于咸丰、同治年间,后又建有“楚北诗人杜茶村之墓”碑、王铭震等人“谒杜茶村先生墓”诗碑、石刻“孤岭梅花同阁部,千年千表伴中山”及乾隆十一年(1746)十二月立“杜茶村先生之墓”碑,诸碑亦多毁于“文革”期间。现存同治十三年(1874)……[详细]
  水院位于郁金堂四合院之西部,由水院回廊、赏荷厅、四方亭、光华亭等建筑组成,中间一泓水名日观鱼池,水中植荷莲,有矶石。1979年9月在矶石上置汉白玉莫愁女雕像,像高2.1米,重2吨,作采桑归状。水院回廊环水而建,串联赏荷厅、四方亭、光华亭各建筑,面积139.53平方米,墙壁亦多石刻碑铭。光华亭居水院正南、砖木结构,建筑面积68.99平方米,亭内曾悬“月到风来阁”匾,现不存,今木刻楹联“憾江上石头抵不住迁流尘梦柳枝何处桃叶无从转羡他名将美人燕息能留千古迹,问湖边月色照过来多少年华玉树歌余金莲无后收拾这残山胜水莺花犹是六朝春。”为曾广照撰书。四方亭居水院西北角,高二层,建筑面积42.34平方米,光绪……[详细]
  原中华邮政总局旧址位于鼓楼区中山北路301号,时代为民国。原中华邮政总局旧址始建与1947年,为坐西面东,呈“厂”字形四层西式楼房,建筑面积约1200平方米,内部为办公室格局,外部磁砖贴面,平顶,楼后有16根圆柱组成“厂”字型长廊。该址现为江苏电信集团物业管理公司办公用,保护状况好。2000年,原中华邮政总局旧址被列入南京市市级文物保护单位。……[详细]
  观音阁位于钟山东南麓孝卫街158号门前,建于明永乐初年。史载:“太宗文皇帝尝顾瞻山麓有气不散,命工琢石肖形,构阁以记其处。”正德五年(1510)阁焚毁,五年后重建。有金刚殿、观音殿、左右碑亭、毗卢殿等建筑,都毁,现仅存大石壁一块和须弥座一只。按此推算大石壁应有近600年的历史。大石壁高约4.50米,宽约5.56米、厚约0.50米。石壁正反面周边8厘米用阴线收边。石质为青石(南京红),按此体积计算,整块石壁重达30余吨。石壁表面打磨光滑,正面中心刻有火焰状,直径约1.75米的背光。背光上刻有繁杂的佛教图案,自外向内分别刻有:火焰纹、金刚杵链、水纹、金刚纹,中心纹饰是对称的八宝图案、最上方为莲花浮……[详细]
  南唐宫城及护龙河遗址位于秦淮区张府园、洪武路,时代为南唐。南唐宫城及护龙河遗址在南京张府园南侧、建邺路之北,南京市文物保护单位。南唐宫城东南至升平桥,南至今内桥,西南至今羊市桥,北至今洪武路北虹桥。宫城成方形,周长月2.7公里,高约7.9米,下阔约4.74米。当年皇宫的大致位置:“内桥之北,东尽升平桥,西尽大市桥,北至小虹桥”,南唐皇宫呈方形,宫城东、西、南三面都有城门,只有北面没设城门。南唐皇宫的具体位置,按照现今的地图来看,其北界为今羊皮巷、户部街一线,南界为今内桥北建邺路、白下路一线,西界在今张府园小区有石砌驳岸的水道一线,今木料市、大香炉、明瓦廊一线道路为当时宫西外侧大街,东界约在今火……[详细]
  薛山古文化遗址位于六合区程桥镇,时代为商周。该遗址位于六合区程桥镇西南2公里处河北村南。是商周时代滁河流域古文化遗址。遗址为高约18米左右的南北两高岗,文化层厚2.5米。1984年市博物馆曾对该遗址进行过试掘,采集的泥质灰陶、夹砂红陶、红陶鬲、罐等器物陶片,纹饰有几何纹、回纹、绳纹。属湖熟文化遗存。薛山古文化遗址为南京市文物保护单位。……[详细]
  太平天国军营遗址位于高淳区东坝镇东北,时代为清。江苏历史名镇——东坝是高淳较为繁华的集镇之一,因明代在胥河筑石坝而得名。贯穿东坝的胥河,是苏、浙、皖水运大动脉,过去东坝素有“七省通衢”之称。太平天国期间,东坝是天京的南大门,太平军高级将领杨辅清、罗大纲等人曾经驻守东坝。1854年至1856年三年间,太平军为固守这一战略地,曾先后在东坝周围建筑了东、西、中等营垒,又在坝后筑一营垒,其营垒最坚。后营垒位于胥河北岸,面积约9500平方米,-构筑两道宽约8米、深3米的防御沟,两沟之间加筑宽8米的土墙。营垒西边开辟两条宽约7米的走道出入,并于东,南、北三面各筑炮台一座,设施严密。清咸丰六年(1856年)……[详细]
  如意里太平天国壁画位于玄武区如意里40号,时代为太平天国。如意里太平天国壁画为南京市文物保护单位。……[详细]
  陈作霖墓位于栖霞区迈皋桥街道永寿陵,时代为1920年。陈作霖墓位于迈皋桥镇奋斗村坟头山自然村。该墓原在清凉山古林庵后,墓前有陈三立撰写的《江宁陈先生墓志铭》碑。1955年,因建设需要,将墓迁至现址,为陈氏家族墓地。“文革-”期间,墓被毁。1987年,南京市文管会对该墓进行整修。由陈作霖的曾孙在墓前立碑。墓呈圆形,上下二层均为水泥质,不封顶。底层直径约4.2米,高0.55米,上层直径约2.6米、高0.6米。青石墓碑,通高1.6米,碑身高1.35米,宽0.52米,厚0.14米,底座二层高0.25米,宽1米,厚0.5米。墓东南面山坡砌有约12米长、2米高挡土墙。现墓保存完好。1992年,被列为南京市……[详细]
  定照庵碑刻位于栖霞区栖霞山公园内,时代为明。“定照庵碑刻群”为明万历年间的碑刻,共5块。碑文介绍了明徵君舍宅后,法度、法绍居寺,禅风并盛,素庵法师应邀来栖霞登坛说法,后僧众念法师春秋已高,于栖霞山腹地深处,清流树茂之地,建造了定照庵。定照庵碑刻为南京市文物保护单位。……[详细]
  赛虹桥,位于南京集庆门西南,赛虹桥立交以北,跨秦淮河支流。明洪武年间建造,为三拱石桥,曾名赛工桥、赛公桥,桥外原正对明外郭城驯象门。石桥现为南京市文物保护单位。传明太祖朱元璋筑京城,工部与应天府分段承办。应天府筑城已竣,尚有余资,遂建石桥于此,名曰赛工桥,意为赛过工部。后地方官吏为避免“轻侮上台”,乃取唐代杜牧《阿房宫赋》“长桥卧波,未云何龙;复道行空,不霁何虹”之意更名赛虹桥。亦名赛公桥、栅洪桥。赛虹桥清康熙年间重建。桥宽50余米,分水桥墩长60余米,拱矢高8.95米,至今仍能负载8吨。其宽度在南京古桥史上罕见。1947年建“赛虹桥保卫战纪念塔”于桥旁。2003年赛虹桥立交建成,因其靠近赛虹……[详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