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福建省 > 莆田市 > 涵江区旅游

涵江区市级文物保护单位介绍

  会庆堂位于涵江区国欢镇后洋村西湖自然村,类别为古建筑。始建于明成化年间(1465-1487),清代重建,20世纪80年代重修。坐东北朝西南,单进合院式。通面阔34.1米,通进深46.8米。土木结构,悬山顶。中轴线上依次分布围墙、戏台、砖埕、前殿、天井、大殿。前殿面阔七间带左右宫房。大殿面阔三间,进深五柱,抬梁式木构架,主祀张公圣君。埕前左右角为钟鼓楼。围墙设左右猿门。会庆堂为莆田市市级文物保护单位。保护范围:东至建筑外墙外延2米,西至正觉寺同墙,南至建筑埕外2米,北至建筑外墙外延3米。……[详细]
  玉林宫位于涵江区国欢镇林柄村,类别为古建筑。始建于清乾隆年间(1736-1795),嘉庆十五年(1810)重修,20世纪80年代又修。坐东北朝西南,单进合院式。通面阔17.9米,通进深22米。土木结构,悬山顶。中轴线上依次分布前殿、天井、大殿。大殿面阔三间,进深四柱,抬梁式木构架。主祀刘公元帅。存清嘉庆庚午年(1810)“高明配天”匾。玉林宫为莆田市市级文物保护单位。保护范围:东北至建筑外墙外延2米,西南至宫埕外沿外延2米,东南至天后宫墙外2米,西北至建筑外墙外延2米。……[详细]
  仙宫堂位于涵江区三江口镇后郭村。仙宫堂始建于清康熙年间(1662-1722),光绪二十三年(1897)重建,民国重修。坐南朝北偏东20°,通面阔七间24.6米,通进深28.6米,建筑占地面积696平方米,为一进廊院式建筑,由埕、前殿、天井、拜亭、主殿组成。主殿面阔五间,进深五柱,抬梁式构架,悬山顶。天井、拜亭两侧为卷棚式廊。主祀保生大帝,新加坡樟宜律五条石等地有其分灵。存光绪二十三年楹联刻石。……[详细]
  三真宫位于涵江区白塘镇南埕村,类别为古建筑。又称潮显宫,祀妈祖。始建年代不详,清康熙四十七年(1708)僧深然重建,近年重修。坐西北朝东南,单进合院式。通面阔17.4米,通进深26.12米。土木结构,悬山顶。中轴线上依次分布前殿、天井、大殿,左右两偏殿。前殿面阔三间,进深四柱带前廊,抬梁式木构架,脊檩存墨书“清康熙四十七年岁次戊子闰三月开山比丘主持深然募缘鼎建”。大殿面阔三间,进深四柱。三真宫为莆田市市级文物保护单位。保护范围:东至建筑外墙外延3米,西至建筑外墙外延3米,南至埕外沿外延2米,北至建筑外墙外延2米。……[详细]
  天妃宫位于涵江区涵东街道霞徐社区,类别为古建筑。俗称“旧宫”,主祀妈祖。始建于南宋,明成化十八年(1482)镇守太监陈道捐金重建,清修,20世纪80年代又修。坐东朝西,二进合院式。通面阔25.1米,通进深38.2米。土木结构,歇山顶。由围墙、大埕、拜亭、大殿、观音殿组成。拜亭面阔三间,进深三柱,前有明雕龙陛石。大殿面阔七间,进深三柱,抬梁式木构架。观音殿为新建双层建筑,面阔三间,进深三柱,抬梁式木构架。清代曾于宫中设兴安会馆。内存清代碑刻4通。原有明代彩绘星图,现存市博物馆。天妃宫为莆田市市级文物保护单位。保护范围:东至观音殿外墙外延2米,西至拜亭外延10米,南至围墙,北至围墙。……[详细]
  延宁宫位于涵江区涵西街道延宁社区,类别为古建筑。始建于清初,20世纪80年代修。坐东北朝西南,单进合院式。通面阔20.5米,通进深21.9米。土木结构,悬山顶。中轴线上依次分布前殿、天井、大殿。大殿面阔五间,进深四柱,抬梁式木构架。主祀妈祖。延宁宫为莆田市市级文物保护单位。保护范围:东至旺菜池外延2米,西至宫墙外延1米,南至宫埕外大路内沿,北至延宁居委会办公楼南墙外延2米。……[详细]
  善扬宫位于涵江区大洋乡大洋村。善扬宫始建于宋天圣元年(1073),自清雍正至同治年间(1723-1874)多次翻修。坐西南朝东北,单进合院式。通面阔12米,通进深18.6米。土木结构,悬山顶。中轴线上依次分布前殿、天井、大殿。大殿面阔五间,进深三柱,抬梁式木构架。1949年大洋地区闽中游击队驻此,并设制衣厂和粮仓。2015年公布为莆田市文物保护单位。……[详细]
  紫霞堂位于涵江区江口镇东楼村,类别为古建筑。始建于清康熙二十年(1681),乾隆戊申年(1788)重建,近年修。坐北朝南,二进合院式。通面阔18.8米,通进阔64.9米。由门楼、围墙、埕、前殿、中殿、大殿组成。大殿面阔五间,进深五柱,抬梁式木构架,硬山顶。内存乾隆庚申年(1740)”峻极于天”匾。紫霞堂后为附属文物东蔡东岳观,主祀五岳帝王。近年重修。坐北朝南,三进合院式。由内埕、前殿、中殿、拜亭、大殿组成。大殿面阔五间,进深四柱,抬梁式木构架,悬山顶。主祀玄天上帝。内存嘉庆甲子年(1804)“赞化调元”匾、嘉庆戊辰年(1808)“日观恩光”匾。紫霞堂为莆田市市级文物保护单位。保护范围:东至建筑……[详细]
  庄边古窑址位于涵江区庄边镇庄边村、滁洋村、百圳村三村交汇处。庄边古窑址分布于庄边镇龙潭山、五斗山和碗林山等三座山丘,范围约10万多平方米,堆积厚为2-6米。采集盖罐、洗、青瓷碗、盘、碟等器型和垫饼、垫柱、匣钵等窑具。装饰手法为印花和刻划,纹饰见双鱼纹、菊瓣纹、莲花纹,篾点纹等。史料记载产品曾销往日本、菲律宾等国。1981年公布为莆田县文物保护单位。……[详细]
  集奎新桥位于涵江区白塘镇集奎村,类别为古建筑。南宋建炎年间(1127-1130)李富建,初名龙桥,后毁,明万历四十三年(1615)由黾山寺僧彗性募捐重建。跨于延寿溪入海口处,东北-西南走向,为四墩五孔石梁桥,全长58米,宽3.5米,高8米,石墩船型。近代整修桥墩,并重修桥面栏杆。西南第一孔被淤塞为岸。集奎新桥为莆田市市级文物保护单位。保护范围:东南至集奎桥头观音亭,西北至新桥头路中心。……[详细]
  端明陡门位于涵江区涵西街道延宁社区,类别为古建筑。又称慈寿陡门,北宋蔡襄创建,宋绍熙二年(1191)知军赵彦励修,明宣德五年(1430)县丞叶叔文修,嘉靖二十一年(1542)知府周大礼重修,万历二十九年(1601)知府黄腾春再修。陡门南北朝向,北侧陡门头沟(延寿溪支流)往南泻入海湾。宽6.7米,双门,每门宽1.94米,路面以上部分高5.7米,路面以下部分深4.4米。陡门南部原为木板桥,“文革”期间改为石板桥,路面以下部分保持原状。北40米有一石砌方形墩,俗称“印兜”,边长3.5米,“印兜”上有“崇祯十五年(1642)岁次孟冬吉旦兴建”刻字。端明陡门为莆田市市级文物保护单位。保护范围:西、北至涵……[详细]
  涵江天主堂位于涵江区涵东街道塘北社区,类别为近现代重要史迹及代表性建筑。又称“圣母堂”,是莆田天主教总堂。清道光二十九年(1849)以民房翻建为教堂,屋顶建哥特式钟楼。光绪二十六年(1900)增建一座长方形砖木结构的神甫楼。1923年改建为水泥砖木混合结构。教堂坐北朝南,通面阔32.5米,通进深32.5米。内存“奉旨建堂”石刻1通。涵江天主堂为莆田市市级文物保护单位。保护范围:东到天主堂自墙外巷,西到天主堂、神父楼自墙外埕,南到天主堂自墙外埕,北到神父楼、天主堂外埕。……[详细]
  龙津社位于涵江区涵东街道铺尾社区铺尾路,类别为古建筑。始建于南宋,明、清重修。坐西朝东,单进合院式。通面阔30.6米,通进深22.9米。土木结构,歇山顶。中轴线上依次分布前殿、天井、大殿。大殿面阔五间,进深三柱,抬梁式木构架。主祀抗元民族英雄陈文龙。现存清代抱鼓石1对及元代“摩尼教碑”1通。碑原立于凤岭(铺尾自然村),现断为两块,上段最长处0.74米,最宽处0.53米;下段长1.05米,宽0.77米,有长0.6米榫。碑面刻“清净光明,大力智慧,摩尼光佛”12字。左下落款“囗囗囗都转运盐使司上里场司令许爵乐立”。龙津社为莆田市市级文物保护单位。保护范围:东至建筑外墙外延2米,西至建筑外墙外延3米……[详细]
  新有社位于涵江区涵西街道涵西社区港头自然村,类别为古建筑。始建于宋景炎元年(1276),明正德十二年(1517)重修,近代修。坐北朝南,单进合院式。通面阔10.3米,通进深18.9米。土木结构,悬山顶。中轴线上依次分布前殿、天井、大殿。大殿面阔三间,进深四柱,抬梁式木构架。主祀社公。存宋文天祥书“新有社”匾,明莆田知县雷应龙书“第一里社”匾及“学士蚤还山,不远襟期缘道故;孤臣经此地,至今手泽尚如新”题联石柱。新有社为莆田市市级文物保护单位。保护范围:东至郑金波屋西墙,西至郑文振、郑文良屋东墙,南至砖埕外沿外扩3米,北至社自墙外延2米。……[详细]
  正学门位于涵江区涵东街道宫下社区,类别为古建筑。原为涵江孔庙建筑群最前部之建筑,孔庙于“文革”期间被拆,仅存正学门、泮池、四十九级台阶。正学门坊始建于宋淳佑十一年(1251),清道光乙未年(1835)重建。坐北朝南,面阔三间12.8米,进深三柱7.55米,土木结构,单檐歇山顶,两侧砖砌山墙,斗拱为一斗三升式。其后依次为泮池(上有石板桥)、石甬道、四十九级石蹬道,纵深47米,宽17.5米。近年收集散落碑碣8通,建碑廊于甬道两侧保存。存清光绪乙未年“正学门”匾、“仰之弥高”匾2方,下马石1件。正学门为莆田市市级文物保护单位。保护范围:东至自墙外延5米,西至自墙外延5米,南至宫下路外沿,北至孔子石像……[详细]
  开福寺位于涵江区庄边镇岐山村,类别为古建筑。唐龙朔二年(662)始建,明万历年间由刑部尚书林俊资助重建,清代重修。坐北朝南,为单体建筑。通面阔30.9米,通进深18.1米。土木结构,悬山顶。由大雄宝殿、左右耳房组成。大雄宝殿面阔三间,进深五柱带前廊,抬梁式木构架,脊檩上墨书林俊等捐款倡建题款。主祀迦蓝元帅。内存宋皇佑三年(1051)铸钟1口,重450多公斤,高1.10米,外径0.71米,内径0.61米,厚0.05米。开福寺为莆田市市级文物保护单位。保护范围:东至建筑外墙外延5米,西至建筑外墙外延5米,南至埕外沿,北至建筑外墙外延5米。……[详细]
  文笔峰摩崖石刻位于涵江区新县镇文笔村文笔峰,年代为民国,为莆田市第九批市级文物保护单位。现存摩崖石刻4方,有“復我山河”“登瀛桥”“欲罢不能”等题刻。其中石竹寺后侧山体岩壁刻遒劲有力的“復我山河”四个大字最为突出,字幅高约1.5米,宽约4米,上款“民国卅年(1941)夏”,落款“黄珍吾”。为研究书法艺术提供了重要的实物资料,具有较高的历史、艺术和科学价值。黄珍吾(1901-1969),字静山,海南文昌人,国民党中将。1937年抗日战争全面爆发后,任军事委员会别动队少将副总队长,福建省保安处中将处长兼保安副司令,福建剿匪司令官。1945年3月当选国民党第六届中央执行委员,同年底任青年军副军长。1……[详细]
  新县文峰宫位于涵江区新县镇文笔村。文峰宫又称“天后宫”,为湄洲妈祖祖庙之分灵宫。始建于宋嘉定十九年(1226),历有重修,1996年又修。坐东南朝西北,单进合院式。通面阔15.8米,通进深20.7米。土木结构,歇山顶。中轴线上依次分布前殿、天井、大殿。大殿面阔五间,进深四柱,抬梁式木构架。前殿廊石刻楹联:“湄岛钟灵推第一,文峰独占有谁双”。2015年公布为莆田市文物保护单位。……[详细]
  双福郭氏祠堂位于涵江区白塘镇双福村上郭自然村,年代为清,为莆田市第九批市级文物保护单位。 始建年代不详,清乾隆四十一年(1776)重修,近年再修,为一进廊院式建筑,由埕、门厅、天井和主堂组成。坐西朝东,通面阔15.91米,通进深24.17米,建筑面积384.54平方米。面阔五间,进深五柱带前廊,悬山顶,抬梁式土木结构。柱、梁用材较大,柱础、抱石鼓、柁墩、雀替精美古朴。比较完好保留清中前期莆田地方宗祠的建筑风格,为研究清代宗祠建筑提供了宝贵的实物资料,具有较高的历史、艺术和科学价值。保护范围:东至建筑本体外墙外延1米,西至建筑本体外墙外延1米,南至建筑本体外墙外延1米,北至建筑本体外墙外延……[详细]
  洋尾古坊群位于涵江区白塘镇洋尾村李角自然村,年代为宋、明、清,为莆田市第九批市级文物保护单位。洋尾古坊群由佥判第坊、科第坊和栢府归荣坊三座古牌坊组成,均是省级历史文化名村洋尾村灿烂的历史文化精髓。佥判第坊:始建于南宋淳熙年间(1174-1189),邑人广东惠州佥判李廷耀建,2001年矫正修缮。坐西朝东,建筑面积15.2平方米,面阔一间3.95米,进深三柱3.85米,高4.8米,歇山顶,砖木结构。形制古朴,四角为门头阙。科第坊:始建于明成化年间(1465-1487),清代重建,2001年修缮,保持明清风格,保存明清石柱、柱础。坐北朝南,建筑面积47平方米,单体建筑,面阔三间11.25米,进深四柱……[详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