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福建省 > 莆田市 > 涵江区旅游

涵江区市级文物保护单位介绍

  江口南安陂位于涵江区江口镇石狮村陂头自然村,年代为宋-清。旧称“南湾上下洋陂”。宋太平兴国二年(977)平海军节度使、泉漳观察使陈洪进创建,北宋蔡襄、南宋方廷实先后重修,明正统七年(1442)和清康熙、乾隆及同治年间均复修,解放后扩建。陂石砌滚水坝头,长342米,高1.5米。陂左侧置进水闸一座,有支渠16条,总长10200米,灌溉面积约2.4万亩,至今仍发挥水利作用。有清乾隆五十七年(1792)《重修东来寺南安陂记》碑一通,存东来寺;同治八年(1869)《重修南安陂记》碑一通,存东岳观。为研究莆田古代水利设施提供了宝贵的实物资料,具有较高的历史、艺术和科学价值。 保护范围:陂上下游各外延100……[详细]
  集奎功德祠位于涵江区白塘镇集奎村集奎古街内,年代为清,为莆田市第九批市级文物保护单位。 始建于明万历四十一年(1613),清光绪七年(1881)重修,近年再修,保持清代建筑风格,保护较为完整,为一进廊院建筑,由前殿、拜亭、主殿组成。坐西北朝东南,通面阔9.27米,通进深20.1米,建筑面积186.33平方米,主殿面阔三间,进深四柱,悬山顶,抬梁式木构架。明代僧慧性曾在此募修新桥,存《重修涵江新桥记》碑两通,其一2.42米×0.85米,另一1.70米×0.56米;另有清代八卦图形石刻两块,均为0.88米×0.77米。祀三一教主林龙江,并祀民族抗倭英雄戚继光。为研究清代建筑提供了宝贵的实物资……[详细]
  萩芦太平陂位于涵江区萩芦镇崇福村陂头自然村,年代为宋-清 。又名太和陂。宋嘉佑元年(1056)知军刘谬创建,宋绍定年间(1128-1133)知军曾用虎重修,明嘉靖四十三年(1564)同知谭维鼎、知县莫天赋修,清代又修,近代再修。西北东南走向。石构,占地面积221平方米,全长85米,略显曲尺形,长曲70米,短曲15米。原灌溉面积约6000亩,解放后灌溉面积增至2.3万亩,至今仍发挥水利作用。陂右侧(南侧)为渠道,陂左端岸边石上刻:“下圳应份由此起梧塘漏头等记廿余乡用田亩平均修理勒石为誌”。为研究莆田古代水利设施提供了宝贵的实物资料,具有较高的历史、艺术和科学价值。 保护范围:陂上下游各外延100……[详细]
  滁洲宫位于涵江区庄边镇滁洋村,年代为明,为莆田市第九批市级文物保护单位。始建于北宋,重建于明万历年间(1573-1620),清代重修,但结构仍保持明代建筑风格及保存部分宋、元构件。坐北朝南,由前后殿组成,正殿为面阔3间,进深4柱的悬山顶抬梁结构建筑。保护范围:东至宫房外小巷,西至自墙外山地,南至宫前灶屋外沿,北至自墙外山地。……[详细]
  院埔赖氏宗祠位于涵江区大洋乡院埔村东埔自然村 ,年代为明-清。始建于明万历丙午年(1606),清代重修。坐东朝西。为单进廊院式建筑,由埕、前廊、门厅、回廊、正厅组成。通面阔11.45米,通进深17.57米,建筑面积201平方米。正厅面阔三间,悬山顶,抬梁式土木构架,整体建筑大部分保持原结构。为研究莆田山区明代祠堂建筑提供了宝贵的实物资料,具有较高的历史、艺术和科学价值。 保护范围:东、北至自墙外延3米,西至自埕沿外延2米,南至自墙外延2米。……[详细]
  东来寺位于涵江区江口镇新前村,年代为清,为莆田市第九批市级文物保护单位。始建于元至正年间(1341-1368),清乾隆年间(1736-1795)重建,近年重修。坐北朝南,通面阔45.7米,通进深77.9米,建筑面积389平方米。土木结构,悬山顶。从东往西分别为大雄宝殿、高明殿、顺德堂,前有石埕。三殿均面阔三间,进深一间,抬梁式木构架。内存清乾隆五十七年(1792)“重修南安陂记”碑1通。主祀玉皇至尊。为研究清代寺庙建筑提供了宝贵的实物资料,具有较高的历史、艺术和科学价值。保护范围:东与平民医院同墙,西自墙外南段至路、北段邻新前村村部,南至大埕,北至自墙外山地。……[详细]
  前王凫山王氏宗祠位于涵江区江口镇新前村前王自然村,年代为清,为莆田市第九批市级文物保护单位。始建于南宋末年,历代均有修茸。整体建筑坐北朝南,通面阔17.52米,通进深10.68米,建筑面积约188平方米,为一进合院式建筑,由门楼、内埕、正厅组成。屋面双坡面悬山造,为穿斗抬梁式混合结构,正厅面阔五间,敞口作厅,后设福堂,正厅内保留4根宋代瓜楞石柱,及“父子及第”“状元贻庆”等不同时期石构件,整体建筑结构现保持原风格、原风貌,朴实简单,具有一定的历史科学价值,是研究其宗族历史及清代宗祠建筑艺术风格的实物资料,具有较高的历史、艺术和科学价值。保护范围:东至王金祥屋墙外沿,西至前王凫山殿屋墙外沿,南至……[详细]
  大洋兜率寺位于莆田市涵江区大洋乡崇兴村,年代为清,为莆田市第九批市级文物保护单位。始建于宋代,清咸丰年间重建,近代修。坐北朝南,单体建筑带护厝,由山门、埕、前廊、正殿、护厝组成,面阔17.6米,进深12.48米,建筑面积约220平方米。歇山顶,正殿山墙搁檩,寺内留存有不同时期的柱础、石柱、药槽、马槽、香炉等石构件,前檐存纪年“咸丰岁次丁巳荔月吉旦”石柱。为研究清代寺庙建筑提供了宝贵的实物资料,具有较高的历史、艺术和科学价值。保护范围:东至自墙外延伸3米;西至自墙外延伸3米;南至自埕沿外延伸10米;北至自墙外延伸10米。……[详细]
  鸳鸯三大门古厝位于涵江区梧塘镇沁后村胜利自然村32、39、40、48号,年代为1909年,为莆田市第九批市级文物保护单位。建于1909年,为邓氏先祖印尼归国所建。坐西朝东偏北,为单体建筑。通面阔47.1米,通进深19.6米。土木结构,悬山顶。由埕、上厅、厢房、两护厝组成。上厅面阔五间,进深一间。埕两侧为厢房,面阔三间,外隔一小巷为双层护厝。为研究清末民居建筑提供了宝贵的实物资料,具有较高的历史、艺术和科学价值。保护范围:自墙外四周各外扩2米。……[详细]
  东坡天后宫位于涵江区梧塘镇后东坡村后东坡自然村,年代为明-清,为莆田市第九批市级文物保护单位。始建于明万历四十六年(1618),清乾隆五十年(1785)重修,近年又修。坐北朝南,单进合院式建筑。通面阔10.9米,通进深20.1米,建筑面积219平方米。土木结构,悬山顶。中轴线上依次分布前殿、天井、大殿。大殿面阔三间,进深四柱,抬梁式木构架,脊檩存“皇明万历戊午年檀越主诏赐修职郎翁宜善捐”字样。主祀妈祖。为研究明清宫庙建筑提供了宝贵的实物资料,具有较高的历史、艺术和科学价值。保护范围:东至自墙外村道;西至自墙外小巷;南至宫埕;北至自墙外小巷。……[详细]
  香龙福社位于涵江区梧塘镇枫林村林外自然村,年代为清,为莆田市第九批市级文物保护单位。始建于明代,清代重建,近年重修。坐东朝西偏南,单进合院式建筑。通面阔9.6米,通进深18米,建筑面积173平方米。土木结构,悬山顶。中轴线上依次分布前殿、天井、大殿。大殿面阔三间,进深四柱,抬梁式木构架。存清道光十五年(1835)“捐舍碑”1通。主祀尊主明王。为研究清代里社建筑提供了宝贵的实物资料,具有较高的历史、艺术和科学价值。保护范围:东至小巷,西南至枫林小学操场,南与村部同墙,北至宫房、操场。……[详细]
  石狮陈氏节孝坊位于涵江区江口镇石狮村山兜自然村 ,年代为清 。始建于清雍正七年(1729)。坐西朝东偏北。仿木楼阁式石构,四柱三间,通面阔6.42米,明间宽2.64米,次间宽1.11米,四方形石柱,边长0.39米。正面刻“天朝褒奖”“皇清旌表故邑庠士佘鸣环妻陈氏节孝坊 雍正己酉三春吉旦”字迹,并浮雕双龙戏珠图案。为研究莆田牌坊提供了宝贵的实物资料,具有较高的历史、艺术和科学价值。 保护范围:牌坊四周各外延20米。……[详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