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湖南省 > 株洲市旅游

株洲市市级文物保护单位介绍

  高楼台遗址位于攸县丫江桥乡铁炉塘村,据记载,该遗址年代为商周至汉代,面积约为10000平方米。高楼台遗址是株洲发现的面积最大的遗址,文化内涵丰富。从现场采集的高楼台遗址陶片标本判定,商周时期,丫江桥地区有越族人居住过。而越族人之后又出现在湖南南部、广西、越南等地区。……[详细]
  老百姓历来崇敬清官,民国时,醴陵县境有9处包公庙。冷水包公庙是市内规模较大,保存较好的明代建筑。现存包公庙,位于栗山坝镇冷水村,始建于明正德九年(1514),清朝曾多次维修。1928年,主殿部分损毁。1985年,当地群众集资,按原貌修复。庙座北朝南。主殿为砖木石结构,硬山式顶,门两旁有对联:“孝于亲,忠于君,劳心于国,施惠于民,德望重千秋,今日犹思贤宰辅;冤则雪,讼则解,弊政则除,-则赅,威名传万代,当年共颂话阎罗”。戏台面积约50平方米,歇山式顶,翼角凤状上翘,藻井与梁、木方均绘彩龙。戏台与主殿间为庭院,中有石板过道,两侧走廊相连。1989年,列为市级文物保护单位。……[详细]
  炎陵县在历次革命斗争中,为建立、巩固和发展根据地艰苦奋战,三千多名干部战士和红军家属英勇献身,死难的群众达三万多人。为缅怀和纪念在革命战争中英勇献身的烈士和家属,教育人民,1979年,县委在城西湘山修建“酃县革命烈士纪念碑”,1980年11月1日对外开放。酃县革命烈士纪念碑为湘山公园的重要景点之一,与湘山古塔相距200米,碑塔相映,互为生辉。是炎陵县城群众日常休闲的重要场所,对发展红色旅游,开展爱国主义教育和革命传统教育具有重要作用。在湘山上,在郁郁葱葱的树林间,一座高23.5米、占地100多平方米的花钢岩堆砌成的“酃县革命烈士纪念碑”高高耸立。纪念碑建于公元1967年,记载着为炎陵县(原名酃……[详细]
  位于醴陵市嘉树乡荆里村卢家湾组的中坝桥,是第五批市级文物保护单位中28处交通文化遗产之一。据县志记载,该桥建于民国二十六年(1937年),其主体由红砖砌筑,全长56米,宽2.1米,拱高1.8米。该桥共有19孔,是株洲地区发现孔数最多的桥。中坝桥为东西走向,现桥面用泥石铺盖,桥身南面被改造水系修筑的堤岸遮挡。……[详细]
  李却非故居水口镇水南村,晚清建筑,土木结构。李却非,1921年6月考入北京大学加入北京大学马克思学说研究会和社会主义青年团,同年冬转为中共党员。-1922年任唐山-特派员,1924年参与领导安源路矿工人运动。1926年8月,成立中共酃县第一个党组织——中共酃县特别支部,任书记。1932年6月被安仁挨户团逮捕杀害,年仅34岁。……[详细]
  1932年2月,在石洲九峰坳保卫战中,县警卫营政委梁文光、营长何德胜、排长罗俊寿、司号古朝仁4位革命烈士壮烈牺牲,葬于此山山顶,为缅怀革命先烈,1974年,县民政局和石洲乡政府拨专款重修此墓,建立纪念碑。现为株洲市市级文物保护单位。……[详细]
  郭春涛故居位于水口镇水西村,属清代建筑,土木结构。郭春涛(1895-1950),1919年考入北京大学,1926年春,当选国民党中央委员。1949年,先后成功策动国民党“重庆号”军舰、虹桥机场机械化师和吴淞要塞司令部的倒戈起义。新中国成立后,任中央人民政府政务院副秘书长、参事室主任等职。1950年6月30日,因病在北京逝世,周恩来任治丧委员会主任,并为其致辞悼词。……[详细]
  周里故居位于策源乡凉桥村,晚清建筑,土木结构。周里(1903-2000)原名周策海,曾用名周礼。1927年7月,加入中国共产党,建立中共酃县凉桥支部,周里任书记。1929年起,先后任中共酃县县委书记、酃遂中心县委书记、湘粤赣特委书记等职。新中国成立后,担任过湖南省委书记、省政协主席等职。……[详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