冯氏六世祖祠即世德堂。位于容桂马冈。道光九年(1829年)建,光绪壬午年(1882年)仲秋重修。三间三进,总面阔12.54米,总进深45.8米。硬山顶,灰塑、木雕、砖雕、脊饰原貌保持完整。 “冯氏六世祖祠”横匾由著名书法家吴道镕所写。墙壁嵌有“世德堂碑记”,此碑立于道光九年(1829年)。 祠堂门前有旗杆夹,上刻有:光绪八年壬午未科乡试中式第八十二名举人。 2006年1月8日公布为顺德区文物保护单位。 ……[详细] |
郑氏大宗祠即树德堂。位于北滘镇林头社区。始建于清康熙五十九年(1720年)。坐西向东,三路五间四进,总面阔38.61米,总进深62.3米,面积2405平方米,占地面积3500平方米。主体中座大堂、后寝及两廊基本完好。头门原为面阔五间的二层建筑,后改建为平房。头门与中座之间天井阔落,原有石牌坊,已毁。天井左右两侧建有面阔三间进深两间的“明标暗拱”庑廊,保存良好。中座大堂面阔五间,进深四间。硬山顶,龙船脊,有瓦当和滴水。前檐柱为方石柱,驼峰斗拱,抬梁与穿斗混合式四步梁架,山墙墀头砖雕,正面次间设石雕……[详细] |
周鉴井位于广东省佛山市顺德区大良街道苏岗居委太平山麓。井为圆形,井栏高约0.5米,外井径0.7米,深1.5米。鸭屎石构造。由于泉水不断涌出,村民珍惜泉水,又在井边砌了一个井径近5米的半圆形水池,并凿一小孔引水入池。周鉴井相传在明朝万历年间,因修建旧寨塔的需要而开凿。目前井水仍清澈甘甜,大批村民到此取水,在村民中影响较大,具有较高的历史、民俗价值。2006年10月25日,周鉴井被列入第四批佛山市文物保护单位。……[详细] |
桑麻北街五巷2号民居广东省佛山市顺德区杏坛镇桑麻村北街。清代建筑。为三间两廊式布局的岭南民居,正屋后带有后厨。正屋坐西北向东南。总面阔10.1米,总进深13.2米。硬山顶,龙舟脊,镬耳山墙,灰塑瓦当,青砖墙,开猫儿窗,麻石门框,红砂岩石门框,存有趟栊门。民居建筑风格和整体形制较完整,后厨山墙成半只镬耳形状,较独特。2006年10月25日,桑麻北街古村落被列入第四批佛山市文物保护单位。……[详细] |
位于祖庙街道辖区福宁路东京果街1号,建于东晋隆安二年(398年)。为罽宾国(今克什米尔)僧人达毗耶舍“结茆讲经”的塔坡岗“经堂旧址,后来信徒建寺,取名“塔坡寺”。若干年后僧人离去,该寺年久失修而毁。唐贞观二年(628年),居民在塔坡岗挖出经堂的三尊铜佛,就地重建塔坡寺,立有“佛山”石榜(原件藏于市博物馆),遂得名“佛山”。塔坡寺毁于明洪武二十四年(1391年)。明代天启七年(1627年)拟重建时,塔坡岗已开辟为普君墟,不宜建寺,遂迁址万寿坊重建“塔坡禅寺”(又称经堂古寺)。而该旧址则建为东岳庙,……[详细] |
锦岩庙在顺德大良镇北区锦岩,现锦岩公园内。店始建于明代、清代康熙、雍正、乾隆、道光等年间,均有重修。庙向东北,面阔三间,进深两座,左右各为东西偏殿。右侧还有碑屋、楼房、长廊等建筑,依山修建,典雅庄严。庙的前殿类庑殿式顶,后殿为硬山顶抬梁式木架构,五架梁配以驼峰斗拱。天井间有两小廊,四檩卷蓬顶,檐口滴水瓦,檐板饰花鸟、人物等木刻。前殿悬挂“魔障一空”木匾一块,镌刻于光绪十六年(1890),记录着顺德晚清期间办理团练、护沙局等情况。庙正殿为观音堂,天妃、英烈祀于左右。右偏殿为东庙,左为西庙。三庙前均……[详细] |
昌教乡塾位于顺德区杏坛镇昌教村。清同治丙寅年(1866年)创建,光绪戊戌年(1898年)重建。坐西向东,三间二进,总面阔22.34米,总进深24.95米。青砖墙,阶砖铺地。砖雕、木刻、壁画保留完好。头门是白石平台,白石门框,门框上有白石匾一块,刻有“昌教乡塾”,上款为“同治丙寅(1866年)岁创建”,下款为“光绪戊戌(1898年)岁重建”。门联为木制作,刻有“昌明世运,教化乡闾”。头进两侧有房多间。内有碑文《昌教光辉两乡补费改闸存案合约碑记》,落款为“光绪六年(1880年)太岁庚辰开岁五日,里人……[详细] |
良教何氏家庙位于广东省佛山市顺德区乐从良教外工村。始建于明景泰五年(1457),现存清代建筑风格。坐东南向西北,面阔三间12.1米,进深三进40.9米。硬山顶,素胎瓦当,青砖墙,麻石脚。头门前设三步廊,雕花梁架。两根麻石方前檐柱,四方出戟柱础,有人物挑头。虾公梁,石狮、异形花卉斗拱隔架。门枕石和石门框上雕有瑞兽。石门框上刻有“何氏家庙”大字。该家塾保存情况稍差,但结构基本保存,并且作为祠堂群的一部分,仍有其作为“家庙”功用的价值。2006年10月25日,以良教祠堂群名义,列入第四批佛山市文物保护……[详细] |
为纪念抗日战争“西海大捷”和抗日战争牺牲的革命烈士,顺德县人民政府于1952年决定在珠江纵队广游二支队所在地建立西海抗日烈士陵园。1980年,县政府拨款50万元,扩建西海烈士陵园。扩建后的陵园占地面积3万多平方米,主要建筑物包括纪念碑、烈士墓、革命文物陈列馆、接待室等。文物陈列馆内陈列着图片、文献、实物300多件。1995年,为了把西海烈士陵园建成集陵园、教育等多功能的教育基地,市政府决定拨款修建。工程分三期进行。第一、二期为陵园内的全面改造,总投资540万元,包括修建纪念碑、绿化、纪念馆内外装……[详细] |
东华里古建筑群位于佛山市城区福贤路。东华里原名杨伍街,是以清初聚居此地的杨姓和伍姓两大家族的姓氏命名。街首的伍氏宗祠就是当年所建。乾隆年间,迁入骆氏家族,族中的骆秉章任四川总督、协办大学士,把北侧宅第装修成清代的府第,杨伍街易名为东华里。清末,招氏家族买进南侧的连片住宅,加层扩建,建招氏宗祠、招雨田祠、敬贤堂等建筑物,遂成目前保存的面貌。东华里古建筑群是目前省内保存比较完整的清代古街坊。街首闸门尚嵌着道光二十三年(1843年)石刻街额。全长112米,宽3~5米,花岗石条铺砌路面。房屋外墙石墙脚上……[详细] |
佛山 区家庄 位于佛山市城区福贤路居仁里。是清乾隆年间经营洋杂货的区氏富商所建的庄宅建筑群,名区巷,又称区家庄。最初只建住宅四座,同治年间增建祠堂“资政家庙”,面宽进深各三间,中为四柱大厅。以后又不断增建住宅、书楼、花园等,共十座建筑物,总面积约1500平方米。庄宅平面布局规整,建筑形式相同,采用井字形排列,形同矩阵。小巷全以条石铺砌,兼有防火通道的功能,下水道网的设置科学合理。1989年佛山市人民政府公布为文物保护单位。……[详细] |
任围 位于佛山市城区燎原路。是佛山经营丝织业的巨富任氏兄弟在清嘉庆、道光年间兴建的大型庄宅。庄宅原建有围墙,故称围。原包括乐安里的任伟庄宅和任应坊的任应庄宅,有祠堂、住宅、花园和池塘等,占地数千平方米。现乐安里的建筑保存较好。祠堂面宽三间,三进院落,抬梁与穿斗混合式梁架,现仅余头门和二进。任伟庄宅原是25座大小样式相同的单体建筑,纵横各5座,硬山顶搁檩式结构,今余10座。任应庄宅现存9座,纵横各3座排列,均为镬耳封火山墙,三间两廊平面布局。花园、池塘已不存。1989年佛山市人民政府公布为文物……[详细] |
东汉 佛山 澜石墓群位于佛山澜石大松岗、八仙岗。1961年、1962年发掘了9座墓。1972~1979年间经多次发掘,清理东汉墓100多座。墓室分土坑、砖室墓两种,以砖室墓居多, 其形制多样,有长方形、中字形、“卜”字形、十字形等,墓室由封门、甬道、前室、后室、侧室组成,墓砖红色或灰色,长方形、锲形,少数砖有纹饰,墓壁砌法为错缝平铺,券顶,墓底铺砖或垫砂。出土随葬品以陶器为主,器类繁多,纹饰多样,多薄施青釉或青黄釉。墓0土的陶制模型器物丰富,有陶屋、井、灶、六畜、女舞俑及水田附船模型。铜器有镜、……[详细] |
叶家庄 位于佛山市城区东上路宝善坊。是经营中西成药的叶氏富商在清代光绪年间所建的一组大型庄宅建筑群,故名。叶家庄占地面积近4000平方米。街首的叶大夫祠建于光绪三年(1877年)。祠为硬山顶,面阔三间,二进院落式平面布局,中座是四柱大厅。庄宅与祠堂均集中建在宝善坊的北侧,以单座毗连排列,坐北朝南,形成一条长79.7米的巷道,全以花岗石铺砌。屋宇高大宽敞,室内装修讲究,檐板多用木雕。始建时,东、西均有门楼,今西侧门楼已不存,现存东侧门楼外表是水磨青砖,石额刻“南阳”二字。1989年佛山市人民政府公……[详细] |
佛山石路巷 位于佛山市城区福贤路纪纲街,是一条长达100米的内巷。两侧的建筑始建于明,有清代和民国时重修的痕迹。其古朴的花窗、方柱的趟栊、厚重的大门、长0.27米×宽0.12米×厚0.06米规格的大青砖、夯土厚实的墙体和红砂岩的石墙脚,均具有明代的风格。而4根圆柱支撑的大厅,却是清代所建造。巷口有二栋红砖绿瓦的建筑物,是民国时代建造的私家医院,名叫“小乐园”。石路巷民居的屋顶所建造的封火山墙,均采用锅耳式,其体量比清人建筑的大而厚,是当地民居建筑沿革的物证。1998年佛山市人民政府公布为文物保护……[详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