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山西省 > 忻州市旅游

忻州市市级文物保护单位介绍

  咸阳法王寺,位于原平市沿沟乡咸阳村中。坐北朝南,东西长18米,南北宽26米,占地面积468平方米。创建年代不详。据梁架题记和石碑记载清康熙四年(1665)、乾隆二十三年(1757)、嘉庆二十四年(1824)均有修葺,现存建筑为明代风格。中轴线仅存大殿,西侧建有配殿。大殿石砌台基,面宽三间,进深四椽,单檐悬山顶,五檩前带廊构架,斗栱一斗二升,平身科每间一攒。寺内存宋代石经幢1幢,风化严重。上有宋建中(1101)年号。院内有古槐2株。(内容摘自(《忻州文物荟萃》)……[详细]
  大李牛东文殊寺,位于繁峙县光裕堡乡大李牛村中。坐北朝南,东西长31.5米,南北宽10.6米,占地面积504平方米。创建年代不详,现存为元代遗构。中轴线上仅存正殿,东侧有东殿。正殿石砌台基,基高0.3米,面阔三间,进深四椽,五檩前后廊式构架,单檐悬山顶。前檐斗栱四铺作单抄单昂,补间斗栱两朵。殿内东、西山墙及后墙彩绘佛到场壁画113平方米。院内存清重修碑2通。2007年6月6日,忻州市人民政府公布为第一批市级文物保护单位。(《忻州文物荟萃》)……[详细]
  大芳关帝庙,位于原平市沿沟乡大芳村中。坐北朝南,东西长39.4米,南北宽55.5米,占地面积2186平方米。创建年代不详,现存建筑正殿为明代遗构,其余为清代风格。该庙为一进院落布局,中轴线仅存正殿,两侧为廊房、配殿、院西北建僧院。正殿石砌台基,面宽三间,进深六椽,七檩前后廊式构架,单檐悬山顶。斗拱五踩重昂,平身科出45度斜昂,门窗新制,柱头坎削明显,殿内新塑像7尊。1985年,原平县人民政府公布为县(市)级文物保护单位。内容摘自(《忻州文物荟萃》。……[详细]
  玉清观位于忻府区三角镇观里村西约1000米处。坐北向南,占地面积约360平方米。据观内石碑记载,建于元至元二年(1336),明永乐年间(1403-1424),弘治十六年(1503)和清康熙三十八年(1699)均有重修,观内现存正殿和东西偏殿为清代建筑。正殿面宽三间,进深三椽,单檐悬山顶。偏殿东西各一间为单体建筑。院内存有明、清、民国时期碑共7通。2007年6月6日,忻州市人民政府公布为市级文物保护单位。内容摘自(《忻州文物荟萃》。……[详细]
  泰山庙,位于原平市崞阳镇平定街村。坐北朝南,南北长52.3米,东西宽31.8米,占地面积1663平方米。据清《崞县志》记载,创建于元至治三年(1323),明、清均有修葺。现存建筑为明清风格。中轴线仅存正殿,两侧为配殿、耳房。正殿及配殿为明代遗构,余为清代遗存。正殿石砌台基,面宽五间,进深五椽,单檐悬山顶,六檩前廊式构架,斗栱五踩,单翘单昂,前设月台,上置勾栏。正殿前建有报厦三间,单檐歇山顶。(内容摘自(《忻州文物荟萃》)……[详细]
  作霖寺,位于忻府区合索乡南营村中。坐北向南,占地面积876平方米。创建年代不详。据文殊殿题记载,明弘治十年(1497)和清代均有重修。一进院布局,中轴线上依次建有过殿、文殊殿,为清代遗构。文殊殿石砌台基,面宽三间,进深四椽,单檐悬山顶,五檩无廊式构架,前檐斗栱五踩双昂,装修不存。过殿面宽三间,进深三椽,悬山顶。1985年4月10日,原忻州市人民政府(县级市)公布为市级文物保护单位。内容摘自(《忻州文物荟萃》。……[详细]
  铁佛寺,位于忻府区高城乡金山铺村中。坐北向南,东西100米、南北110米。创建年代不详,据大殿脊檩题记,明洪武二年(1369)重修,清代屡有修葺,现存大殿为明代遗构。大殿石砌台基,面宽三间,进深四椽,单檐悬山顶,五檩无廊式构架,斗栱一斗二升交麻叶,前明间设板门。近年村人又在庙内修建龙王殿、僧房各一栋。1985年4月10日,原忻州市人民政府(县级市)公布为市级文物保护单位。内容摘自(《忻州文物荟萃》)……[详细]
  五岳庙,位于忻府区曹张乡令狐庄村中。坐北向南,占地面积890平方米。创建年代不详,据正殿脊檩题记载,清咸丰二年(1852)重修。一进院布局,现存正殿面宽三间,进深六椽,单檐歇山顶,七檩前廊式构架,斗栱三踩单昂,明间设板门,次间为直棂窗。东西配殿面宽三间,进深二椽,悬山顶。庙内村清代功德碑1通,古松1株。1985年4月10日,原忻州市人民政府(县级市)公布为市级文物保护单位。内容摘自(《忻州文物荟萃》……[详细]
  寇村戏台,位于定襄县南王乡寇村中。坐南向北。东西长12.5米,南北宽13.1米,占地面积约164平方米。据梁架题记载,建于清道光十八年(1838)。戏台主体保存较为完整,屋脊、兽头破损,主体结构较为稳定。戏台为石砌台基,台基宽12.5米,深13.1米,高0.8米。面宽三间,进深五椽,单檐悬山顶,六檩架结构。1997年,定襄县人民政府公布为县级文物保护单位。内容摘自(《忻州文物荟萃》。……[详细]
  福田院大殿,位于忻府区合索乡北合索村南约30米。坐北向南,占地面积192平方米。创建年代不详,元代重修,清嘉庆三年(1798)维修,现存为元代遗构。面阔三间,进深六椽,单檐悬山顶。梁架结构为二椽栿对前后乳栿,通檐用四柱。柱头斗栱五铺作双下昂,补间斗栱明间两垛,次间一垛,形制同柱头牛栱,覆莲式柱础。1985年4月10日,原忻州市人民政府(县级市)公布为市级文物保护单位。……[详细]
  北西力大寺,位于定襄县晋昌镇北西力村中。坐北向南。东西长11.1米,南北宽8.4米,占地面积约93平方米。据梁架题记载为明万历四十三年(1615)所建。大寺沿中轴线原建有山门、过厅、正殿,两侧建有东西配房。现仅存正殿,是该大寺庙内主要建筑,二层楼结构,面宽三间,进深四椽,前设廊,单檐悬山顶,五檩架结构。二层廊前两侧有人物壁画约4平方米。内容摘自(《忻州文物荟萃》。……[详细]
  财神庙,位于忻府区南城办事处西街村财神庙巷。坐西向东,东西长55.6米,南北宽25米。创建年代不详,现存建筑为清代遗构,2007年对过殿、鼓楼、大殿进行过维修。中轴线上现存过殿、大殿、两侧存有鼓楼、偏殿。过殿面宽三间,进深四椽,卷棚顶悬山式。大殿面宽五间。进深四椽,单檐悬山顶,五檩后廊式构架,斗栱三踩单昂。2007年6月6日,忻州市人民政府公布为市级文物保护单位。……[详细]
  雁塔,位于岢岚县岚漪镇牛家庄村南约1500米的山顶上。创建年代不详,现存为明代风格。八角五层楼阁式砖塔,通高18米,占地面积20.3平方米。平面呈八角形,实心,塔身素面。石砌台基,底边长2.05米,基高0.3米。一、二层为条石砌筑,三至五层为砖砌,出叠涩塔檐,圆形覆钵体顶上承石柱形塔刹。第二层西北侧嵌塔匾1方。2007年,忻州市人民政府公布为市级文物保护单位。……[详细]
  阳曲县故城,位于定襄县晋昌镇城内村四周。城墙全长12.44公里,现南墙、西墙、北墙部分残存,残高1~6米,总长约1000多米,底部宽约40米,分布面积约4万平方米。墙体夯筑,夯层厚0.09~0.12米。遗址所在地周围为较平整县。1981年,定襄县人民政府公布为县级文物保护单位。2006年,忻州市人民政府公布为市级文物保护单位。内容摘自(《忻州文物荟萃》。……[详细]
  蒲阁寨围困战遗址,位于忻府区阳坡乡蒲阁寨村。1942年,当地军民响应毛泽东”把敌人挤出去“的号召,对驻蒲阁寨侵华日军进行围困站,历经艰苦斗争,终于将日军赶走。遗址南北长约1000米,东西宽约300米,分布面积30万平方米。遗址内现存当年日军炮楼残迹。1985年4月10日,原忻州市人民政府(县级市)公布为市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内容摘自(《忻州文物荟萃》。……[详细]
  岳云贵烈士墓,位于忻府区奇村镇石家庄村。坐北向南,东西30米,南北50米。岳云贵(1932—1947),解放战争时期为石家庄村儿童团长,1947年农历十二月初九牺牲,年仅15岁。1949年后被追认为少年小英雄,并建立岳云贵烈士陵园。园内墓1座,纪念碑1通,纪念堂三间。2007年6月6日,忻州市人民政府公布为市级文物保护单位。内容摘自(《忻州文物荟萃》。……[详细]
  大保沟圣母堂,位于忻府区庄磨镇大保沟村中。坐北向南,东西49米,南北81米,占地面积3969平方米。清宣统二年(1910)忻州天主教杨雅各神父在此建“圣母堂”。现存有当时建造的正房5间,耳房2间,东房3间,西房3间,均为悬山顶式建筑。钟楼为1988年新建。2007年6月6日,忻州市人民政府公布为市级文物保护单位。内容摘自(《忻州文物荟萃》。……[详细]
  游邀遗址,位于忻府区董村镇游邀村南约200米处。遗址东西400米,南北500米,分布面积约20万平方米。断崖上暴露有文化层堆积,厚度约1.2~1.8米。1987年、1989年进行两次挖掘,发掘面积约1200平方米,采集有泥质灰陶、夹砂灰陶片,器形有豆等。属新石器时代龙山文化遗存。2007年6月6日,忻州市人民政府公布为市级文物保护单位。……[详细]
  实生活小学校旧址,位于定襄县河边镇河边四村中。1936年,阎锡山倡导“边生活,边学习”,在河边村设立实生活小学校。校址坐北向南,占地面积约7198平方米。现存房屋150余间,硬山顶砖木结构。原为定襄县河边高级职业中学,现已移交河边民俗博物馆。2003年,定襄县人民政府公布为县级文物保护单位。内容摘自(《忻州文物荟萃》。……[详细]
  伞盖寺遗址,位于忻府区庄磨镇连寺沟村西约3000米的三嵬山半山腰处。因寺周围松树状如伞盖而得名。始建于唐初,明嘉靖、万历,清康熙年间多次重修,民国时期毁,现存为明清遗址。五爷庙、大雄宝殿、圣母殿、关帝殿、滴水观音殿均为在旧址重建。遗址内存碑刻16通。1985年4月10日,原忻州市人民政府(县级市)公布为市级文物保护单位。……[详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