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佛塔,位于武乡县城中央,原为段村镇东门外净业庵遗留建筑。据旧县志记载,为清初名和尚阎福江(字洪润)主持修建,自清康熙38年(公元1698年)始,至康熙49年(公元1710年)建成,距今310余年。虽屡受地震、雷击,仍完好无损。其塔体为砖石结构,十三级锥形空心体,八角撵尖顶,每级内有楼梯相通,并置放有佛像;外以围檐作界,挑角上均均系有风镙,每当清风拂过,铃声悦耳。塔的底层外部,北有“清康熙四十九年建”字样;第二级的南门上方有“花开见佛”的砖刻横匾。塔的顶端置有金属、硫璃混合而成的插花朵叠的皇冠形顶戴,顶戴高约二米,和整个建筑浑然一体,远远望去,高耸的古塔映衬着蓝天白云,甚是壮观,不失为县三代建……[详细] |
城隍是自然神,凡有城池者,就建有城隍庙。城隍,有的地方又称城隍爷。他是冥界的地方官,职权相当于阳界的市长。因此城隍就跟城市相关并随城市的发展而发展。城隍产生于古代祭祀,经道教演衍为地方守护神。城隍本指护城河,班固《两都赋序》:“京师修宫室,浚城隍。”祭祀城隍神的例规形成于南北朝时。唐宋时城隍神信仰滋盛。宋代列为国家祀典。元代封之为佑圣王。明初,大封天下城隍神爵位,分为王、公、侯、伯四等,岁时祭祀,分别由国王及府州县守令主持。明太祖此举之意,“以鉴察民之善恶而祸福之,俾幽明举不得幸免”。城隍由护卫神变为阴界监察系统,道教因之而称城隍神职司为剪除凶逆、领治亡魂等。城隍,起源于古代水(隍)庸(城)的……[详细] |
东岳庙位于襄垣县古韩镇西李村北,坐北朝南,东西长25米,南北宽47米,面积约为1175平方米,创建年代不详。据庙内现存碑记载,明景泰二年(1451年)重修。现存建筑为清代遗构。一进院落布局,中轴线由南向北现存山门、正殿,两侧东、西配楼,东、西厢房。东厢房面宽九间,进深四椽,五檩前廊式构架,柱头斗拱为梁头出挑,单檐硬山顶。院内保存着明景泰二年(1451年)重修东岳庙碑记,清嘉庆元年(1796年)重修东岳庙碑记等碑碣八通。2007年被长治市人民政府公布为市级文物保护单位。东岳大帝即泰山神黄飞虎。泰山神作为泰山的化身,是上天与人间沟通的神圣使者,是历代帝王受命于天,治理天下的保护神。根据中国古老的阴……[详细] |
关岳庙位于襄垣县城北街。坐东朝西,东西长40 米, 南北宽20 米,占地面积约800 平方米。创建年代不详,一进院落布局,中轴线建有山门(上为倒座戏台)、献殿、正殿,两侧建有东、西妆楼,东、西配殿。现存正殿为元代遗构,其他建筑均为清代遗构。正殿石砌台基,高0.38 米,殿面阔五间,进深六椽,前檐辟廊,单檐悬山顶。梁架结构当心间为六架椽屋五椽栿对前搭牵,通檐用三柱,次间为四椽栿对前后搭牵通檐用四柱,柱头斗栱五铺做双昂。前檐装修已不存。庙内存明、清残碑七通。2007 年被长治市人民政府公布为市级文物保护单位。关岳庙供奉的是关公和岳飞。关公,名羽,字云长,汉族,并州河东解(今山西运城)人。中国东汉末……[详细] |
炉沟村土地庙位于襄垣县王桥镇炉沟村西。坐西朝东,一进院落布局,东西长33.7米,南北宽16.7米,占地面积约为562.8平方米。创建年代不详,据清代移建碑记载,清乾隆三十二年(1767年)至四十七年(1782年)移建于现址,现存为清代遗构。中轴线上由东向西依次有戏台、正殿各三间;两侧对称有妆楼各一间(一层均东向辟门),配房各五间,耳殿各三间。正殿建在1.4米沙石台基上,面宽三间,进深五椽,五架梁对前单步梁前廊式,单檐歇山顶,柱头科三踩单下昂,近年新砌前檐墙遮蔽前端,仅见斗栱后尾部分;隔扇门满面装修,殿内存清乾隆四十七年(1782年)重修碑一通。2007年被长治市人民政府公布为市级文物保护单位。……[详细] |
由于龙为司水之神,凡有水之处,无论江河湖海,渊潭塘井均有龙王,职司该地水旱丰歉。于是大江南北龙王庙林立,成为中国龙崇拜的重要一部分。在襄垣北关甘水河畔有一座五龙庙。五龙即青龙、赤龙、黄龙、白龙、黑龙。宋徽宗大观二年(1108年)诏天下五龙皆封王爵,封青龙神为广仁王、赤龙神为嘉泽王、黄龙神为孚应王、白龙神为义济王、黑龙神为灵泽王,五龙庙供奉的就是这五位龙王。范家岭五龙庙位于襄垣县夏店镇范家岭村中。坐北朝南,一进院落布局,东西长21.82米,南北宽29.65米,占地面积646.96平方米。创建年代不详,据庙内碑刻记载,清道光十六年(1836年)修葺厢房。现存正殿为明代遗构,其余皆为清代建筑。中轴线……[详细] |
王家庄慕容将军庙位于襄垣县古韩镇王家庄村中。坐南朝北,南北长45米,东西宽24米,面积为1080平方米。据现存碑记载始建于清咸丰元年(1851年)。现存建筑均为清代遗构。一进院落布局,中轴线现存有戏台、献殿、正殿,两侧为东西妆楼、东西厢房、东西耳殿,庙内存碑一通。正殿位于高0.6米的石砌台基上,面宽三间,进深四椽,单檐硬山顶,五檩前廊式构架,柱头斗拱单翘单下昂,是一处保存较好的清代建筑群。清咸丰元年重修碑一通。2007年被长治市人民政府公布为市级文物保护单位。相传北魏太和十七年,魏孝文帝由大同迁都洛阳,路过襄垣九龙村,忽然天地昏暗不能行进,魏孝文帝大惊,慕容赤土官拜左金吾,乃剖心以祭天,天遂晴……[详细] |
土落截击战纪念亭位于襄垣县虒亭镇土落村南。南北约400米,东西约100米,分布面积约4万平方米。1945年上党战役期间,增援长治的阎锡山军彭毓斌部除大部分被晋冀鲁豫军区部队消灭于老爷山一带,部队逃兵在土落河滩一带被全歼。为了纪念此次战斗,1985年,县政府在遗址上建立了上党战役纪念亭,此亭为二层仿古混凝土结构,亭内正中竖长方形纪念碑两通,碑为青石质,通高2米,宽0.8米,厚0.2米。碑座高0.5米。碑文楷书,10行,每行60字。左边碑1995年清明立石,碑阴刻有磨盘垴战斗牺牲的烈士永垂不朽。右边碑1986年10月12日立石,碑阴刻有邓小平的题词“在上党战役中牺牲的烈士永垂不朽”。2007年被长……[详细] |
崇福寺俗称上寺楼,位于襄垣县古韩镇朝阳社区。坐北朝南,东西长36.5米,南北宽32米,占地面积约为1168平方米。创建年代不详,明嘉靖二十五年(1546年)、清光绪八年(1882年)均有重修。现仅存上寺楼、西配殿、东厢房。上寺楼台基石砌,高0.45米,面宽五间,进深四椽,底层四周围廊,重檐歇山顶。一层柱头无斗拱,梁头伸出檐外制成蚂蚱头;二层柱头斗拱三踩单翘;三层柱头斗拱五踩单翘。一、二层门窗已改,三层明、次间前后檐均施四扇四抹格扇门。一、二层拱眼壁内存清代壁画约25平方米。东厢房墙嵌清顺治二年(1645年)重修崇福寺东殿碑记。1999年被长治市人民政府公布为市级文物保护单位。……[详细] |
流渠菩萨庙位于襄垣县上马乡流渠村中。坐北朝南,一进院落布局,南北35.2 米,东西25.8 米,占地面积913 平方米。创建年代不详,现存正殿主体为元代遗构,明、清曾修缮过,大门、戏台、东厢房为清代遗构。中轴线上现存有戏台、正殿,东侧有厢房三间,均为砖木结构建筑,其中东厢房为二层楼房。正殿面阔三间,进深六椽,梁架四椽伏前后搭牵,用四柱,柱头科四铺做单昂,单檐悬山顶,屋顶琉璃脊饰,筒瓦铺做。东南部辟门,大门东侧有禁赌碣一方。菩萨庙是一座较为典型的元代建筑,为研究当地寺庙建筑提供了实物资料。2007 年被长治市人民政府公布为市级文物保护单位。……[详细] |
建封寺又名百法寺,位于襄垣县古韩镇南里信村南,是唐代高僧、百法疏主释义忠出家和坐化之地,庙西南舍利塔为供养其身之塔。据碑文记载,建封寺创建于唐代,明代、清代均有重修。现存正殿、舍利塔为明代遗构,其余为清代遗构。布局由三条轴线并列,中轴线现仅存正殿;东轴线上有正殿三间、东西厢房各五间、东西耳殿各二间;西轴线上存倒座戏台三间、东西配殿各五间、东耳殿三间。正殿面宽三间,进深六椽,单檐悬山顶,七檩前后廊式构架,柱头斗拱为五踩双下昂。寺内存明碣五方、清碣三方,为研究当地明代建筑提供了重要的实物资料。2007 年被长治市人民政府公布为市级文物保护单位。……[详细] |
甘村李卫公庙位于襄垣县古韩镇甘村北部。坐北朝南,南北宽45米,东西长36米,面积为1620平方米。创建年代不详,据正殿正脊题记为清雍正元年(1722年)维修。现存正殿为明代遗构,其余为清代遗构。一进院落布局,中轴线现存山门、献殿、正殿,两侧有东西妆楼、东西厢房、东西耳殿等。正殿砖砌台基,高1.3米,面宽三间,进深六椽,单檐悬山顶,梁架为七檩式构架,柱头斗拱七踩单翘双昂,平身科每间一攒,门窗部分被改建。正殿内存清壁画28.4平方米。庙内保存有唐代经幢1座。2007年被长治市人民政府公布为市级文物保护单位。……[详细] |
襄垣南罗山仰韶文化遗址,位于襄垣县古韩镇南峰村的漳河南岸台地上。南北长约500米,东西宽约400米,面积为20万平方米,文化层厚1.5—3米。遗址的西部断崖暴露有灰坑等遗迹,遗址地表散落有陶片。采集有新石器时期的彩绘陶片、泥质灰陶盆、夹砂灰陶鬲足残片,商代的泥质灰陶豆残片、绳纹泥质灰陶片等遗物。灰坑为袋状,底径约2米,残高1.5米,灰坑内文化遗迹丰富。采集有仰韶文化大司空类型的泥质红陶钵和罐;龙山文化小神类型的夹砂灰陶绳纹肥袋足鬲和泥质灰陶篮纹小口瓮。1999年被长治市人民政府公布为市级文物保护单位。……[详细] |
上峪玉皇庙位于襄垣县古韩镇上峪村 。坐北朝南,南北长31米,东西宽26米,占地面积约为806平方米。创建年代不详,现存正殿结构为清代遗构。一进院落布局,中轴线上建有山门(新建)、正殿,两侧为东西厢房、东西耳殿。正殿面宽三间,进深四椽。梁架结构为五檩对前廊,梁架出挑做耍头。前檐新装修,殿内新塑像五尊。2007年被长治市人民政府公布为市级文物保护单位。……[详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