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河南省 > 济源市旅游

济源市市级文物保护单位介绍

  孙思邈墓,在市区西北50公里的大店河西岸庙岭上,面向三官岭,背靠王母洞,东有秦岭山,西倚天坛峰,群山拱卫,草木葱笼,清虚小有河由东侧曲流南下。孙思邈一生信奉道教,卒后宋徽宗追封其为“妙应真人”,故道家又称该墓为孙真人墓。据世代居住在当地的山民追述,孙思邈坟原为圆顶封土,高约6尺,旁植槲树一棵,大逾合抱,由于人为取土,业已残损,现呈圆形平顶,残高0.7米,顶部直径9米,面积约63平方米,墓周暴露的拱券条砖为33×17×6厘米,与北宋《营造法》所载条砖尺寸基本相符。墓前有孙真圣庙,即孙思邈祠,踏跺40级,为四合院落,中置享堂,左为东厢遗址,右有西厢。享堂面阔三间,进深五架椽,悬山式单体木构建筑。创……[详细]
  灵都观即灵都万寿宫,俗称玉真观,济源市文物保护单位。位于东西玉阳山之间尚书谷口的玉溪西岸。这里山水秀丽,环境清幽,道家称列仙聚会之都,故名。唐天宝元年(742年)东京道门成议使、天师道传人张探玄,奉玄宗之命,为玉真公主在王屋山选址建观。观建在西玉阳山仙人台下的古奉仙观旧址上,玄宗于山门御题:“灵都观”。晚唐诗人李商隐少时曾学道于玉阳,号玉溪生。元代,丘处机弟子张志谨曾住持灵都观,复盛一时。明清两代多有修葺。据元大德九年(1305年)《御赐灵都万寿宫图碑》载,该宫系前后两院,依中轴线而筑。创建时灵都观前院为两进院落,次第为山门、大殿、楼阁与钟楼、鼓楼、角楼等,计13座20间;后院为三进院落,次第……[详细]
  济源市博物馆成立于1984年12月,现位于济源市天坛中路1087号,是济源市唯一一家国有文物收藏、保存、展示宣传、研究和教育的社会公共机构。位于,年代为占地面积7330平方米,建筑面积3770平方米,展厅面积为1400余平方米,库房面积为900平方米。馆藏文物丰富,有靑铜器、陶器、瓷器、碑刻、货币、玉器、石器、纸质文物等多门类3万余件藏品,其中国家珍贵文物3298件,尤以汉代釉陶冥器最具地方特色。济源市博物馆于2009年5月18日对社会实现免费开放,年平均免费开放时间达310天以上。2013年9月28日,成都市人民政府公布其为第五批市级文物保护单位。济源博物馆馆藏文物绝大多数是济源境内出土的两……[详细]
  荆浩墓位于市区东北的五龙口镇谷堆头村东南150米处。冢高3米,周长15米,墓前之碑为济源市人民政府于1992年10月所立。碑高2.7米,宽1.1米,厚0.3米,正面上刻“中国水墨山水画大宗师荆浩之墓”,后为《重修荆浩墓记》,其中曰:“浩卒于沁水之谷堆头,其冢本屹然特立,杂树环耸……惜坏于-之年,垄前旧有石碑,供桌,早经毁弃,幸遗基尚存。今政府提倡民族文化,弘扬传统艺术,倍思前贤之功,故拨款重修其墓,以彰世人,以励来者。”荆浩,字浩然,河南沁水(今济源市)人,五代后梁时杰出的山水画家。生卒年月不详。少时博通经史,善属文。后避乱世退藏不仕,隐于太行山之洪谷,自号洪谷子。专力于山水画创作,悟古人画,……[详细]
  麻姑庙位于承留镇东玉阳山南麓的山谷之中,济源市文物保护单位。周围怪石嶙峋,花木掩映,溪流潺潺,泉水叮咚。据明代《麻姑宝卷》载,麻姑原名侯真定,四川金华县人,盛唐道姑。15岁入王屋山,拜玉真公主为师学道。尊师命终日担水浇麻,因名麻姑。后得道仙逝于泉上。庙为纪念麻姑而建,始创年代失考。该庙座北向南,依山而筑,两进院落,高低错落有致。依次为戏楼、梳妆楼、山门、麻姑殿、祖师殿。东侧有眼光殿、广生殿、财神殿;西侧有龙王殿、药王殿。现存梳妆楼和药王殿,均为清代建筑。另有明清两代重修庙宇碑碣数通。梳妆楼座落在台榭之上,面阔小三间,进深四架椽,系清代单檐悬山式木构建筑,木雕精工。台榭正门券洞宽2.97米,深1……[详细]
  卢仝故里碑位于济源市思礼镇思礼村卢仝文化广场上。中华民国元年(1912年)立。碑高1.83米,宽0.71米,碑楼形式,石碑原放于卢氏祠堂内后人移建于此砌为水泥楼。碑楼首部泥塑对联“渊芳馥风”,“贤才公诗与日月同辉,德泽润野使荟草争妍”。碑身文字 “卢仝故里”楷体,为清末广东道监察御史刘迈园1911年所书。卢仝(约795—835年),唐代诗人,“初唐四杰”之一卢照邻的嫡系子孙。祖籍范阳(今河北涿县),生于河南济源市武山镇(今思礼村),早年隐少室山,自号玉川子。一生爱茶成癖,所作《茶歌》在茶业史上影响深远。此碑是研究卢仝茶文化的实物资料。……[详细]
  北姚革命纪念馆位于河南省济源市思礼镇北姚村中部。此处原为姚氏祠堂,1995年拆除危房建成北姚革命纪念馆,为钢筋水泥材料仿古建筑。坐北朝南,馆内设置展柜,墙上挂专栏,展出革命志士遗物,介绍革命事迹。展柜陈列革命先驱姚天统的照片、纪念章,及《焦作日报》,《党史博览》等刊登英雄事迹的报刊。墙体展板喷绘或书写,内容有“红星照耀万里行----访红军女战士彭克昌”,“光辉的战斗里程----姚天统传略”等。在解放战争、抗美援朝时期,北姚村有大量的志士献身革命,作出巨大贡献。此馆为思礼镇青少年爱国主义教育基地,2006年6月被公布为济源市文物保护单位。……[详细]
  绮里季墓,在市区东南9公里的绮里村南。地处平原,周围为农田环抱。 《中国名人大辞典》载:“绮里季,汉居绮里,季其字也,或云姓朱,名晖,避秦居商山中,为四皓之一。”绮里村民世代相传,秦焚书坑儒时,绮里季隐居于此,官府来此缉拿时,绮里季伪死,假封该墓。历经沧桑变迁,现墓仅约平方米的圆土冢,墓北竖着清光绪10年(公元1884年)绮里村民同立的楷体书写“汉四皓绮里季墓”圆台碑,碑高1.67米,宽0.63米,厚0.17米,碑面朴素端庄,有一定的艺术价值。 1983年12月,公布为济源县文物保护单位。……[详细]
  裴休冢,在市区东北七公里的裴村内,北倚孔山,南临焦枝铁路。 该冢原有陵园,园内有四冢,在中轴线上南北排列三冢,另一冢在主冢西。现仅存主冢——裴休冢。冢呈圆台状,残高5米,周长67米,面积约380平方米,未发掘。 《新唐书》载:“裴休,字公美,孟州济源人……秉政凡五岁”。《旧唐书》载:“(裴休)卒年七十四,赠太尉。休不为皦察,行所治,吏下畏信。……能文章,书楷遒媚有体法。为人蕴籍,进止雍闲。”宣宗尝曰:“休真儒者。” 1983年12月,公布为济源市文物保护单位。……[详细]
  位于济源市克井镇北社村西,1994年8月动工,1995年3月25日建成,呈长方形,坐北朝南,中后部为烈士碑亭,六角形,钢筋水泥结构,碑高2.36米,宽0.72米,正面楷书“薛子中烈士之墓”,背面刻“薛子中烈士传略”。碑亭后有烈士的水泥棺材,院内东部有一座简介碑,1995年立,西部有1973年立烈士墓碑,薛子中是我市早期革命领导人之一,1937年被敌人杀害后安葬于此。陵园布局严谨、庄严肃穆,是纪念烈士,进行革命传统教育的重要场所。1988年11月被公布为济源市文物保护单位。……[详细]
  李愿墓位于市区东北13公里的大社村西北隅。该墓座北向南,封土呈椭圆形,长30米,宽21米,高3米,约600余平方米。墓前竖一石碑,碑正中刻“唐贤李愿之墓”,是清乾隆年间济源县令黄国铨所立。 李愿,济源人,好读书,善诗文,嗜山水,是唐代文学家、哲学家韩愈的同乡好友。唐贞元十七年,韩愈送李愿归隐济源太行之源的盘谷,并作《送李愿归盘谷序》,为古文运动的代表作之一。 1983年12月,该墓被公布为济源市重点文物保护单位。……[详细]
  位于河南省济源市邵原镇院科村南,东阳店东边坡上。新石器时代龙山文化。遗址处为坡地的农耕地和树林。调查发现有罐、杯等陶器残片,以及绳纹红陶片、薄胎灰陶片、骨头等。纹饰有方格纹、绳纹、蓝纹等,陶质以灰陶居多,其次是红褐陶。坡南断壁上有一袋形灰坑,距坡上地表1.5米,灰坑口直径1.5米,深约1.3米,灰土中夹杂卵石、陶片。在该遗址的发现为研究当地及济源西部山区的历史面貌提供了依据。……[详细]
  位于坡头镇连地村铁路桥墩东的四级台地上,南临黄河,焦枝铁路从北部经过,西为干涸的涧河。遗址平面微呈梯形,北宽南窄,西侧被公路切去。面积为7万平方米。仅北部和西南部文化遗存较丰富。陶器以泥质灰陶、夹砂灰陶为主,红陶较少,器形有罐、盆、豆、鼎等,纹饰为弦纹,方格纹、篮纹、刻划纹,为新石器时代龙山文化。此遗址对研究济源黄河区域的人类生活、历史文化有重要价值。……[详细]
  赵衰墓位于轵城镇赵村南750米,南北两冢,相距15米。北冢平面呈长方形,边长15米,高3米,平顶,顶部有一垂直盗洞,直径80厘米;南冢边长12米,高约2.7米,平顶,北部近一半被挖平变成麦地。据说古代将领赵蓑行军至此时去逝,就地埋葬。其父赵夙后来亦埋葬于此,相距不远。村民在农耕中破坏南侧墓室,发现为券顶砖室墓。……[详细]
  门匾为青石质地,古朴、厚重,正面阴刻“古轵国”三个楷书大字,门匾四周围绕引起阳刻牡丹花卉纹带。经鉴定为明代遗物,现保存在济源市博物馆。……[详细]
  该石为青石质地,自然成型,上阴刻篆书“唐贤卢仝泉石”,为明代遗物,现保持于济渎庙唐苑。……[详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