闽江南岸炮台位于闽江口猴屿乡象屿村南雁山古寨与过屿山之间,与亭江南般村北岸炮台对峙,扼闽江下游之“咽喉”,为军事塞。因位于象屿村附近,故民间也有称为象屿炮台者。南岸炮台是个大兵营。它像只半弯牛角,小头在过屿山洞口,大头在南岸山大溪边至泰山宫左前侧山包(古寨),两头直线距离近千米。兵营布局齐整,有主炮台、前沿炮台、弹药库、练兵场、烟墩(烽火台)、指挥所、士兵区、家属区等相关设施。主炮台在南雁山左侧。这里筑有3米多高、2米厚、100米长的巨型炮台,安放大小炮4门。周围辟以大埕,俗称跑马场,为士兵出操和火炮训练场。右侧山边是弹药库、休息所等。前沿炮台共有两处。一在南雁山麓右侧江边石崖上,掩体凹字形,……[详细] |
龙泉寺在鹤上镇沙京莲花山麓,占地面积10000平方米。在保持原貌的基础上重修、扩建,重建和新建大雄宝殿、天王殿、山门、法堂、钟鼓楼、达摩祖师堂、藏经楼、斋堂、放生池、观音堂等。前殿单檐悬山顶,大殿垂檐歇山式,均为木构,殿内竖立12根双人合抱的石柱,柱础、础盘保留唐代构件;屋顶部分保持清代重建时的原貌。寺周层岩叠石,风景幽美,还有“流米佛”、“中丞石”、“龙井”等古迹,并保存有许多古代名人题刻。原名西山寺,《淳熙三山志》龙泉院条目载:「时有僧师邑人曰怀海,甚谨,一日令浣巾,久之,师语诘其由,曰:「适见青黄二龙戏井中」。仍以钵往贮,以示师。师心异之,因令游方,後果於百丈开山着丛林规式,盛行於世。咸……[详细] |
中共福建省委南阳旧址位于福建省长乐区江田镇南阳村。南阳村是福建著名的革命基点村。南阳村位于长乐、福清、闽侯三县市交界处,从长乐江田至南阳村,高山夹峙,一径深入,途中有三道隘口,地形十分险要。1944年8月,中共福建省委机关由永泰县龙屿乡官烈村兔耳山迁移到长乐南阳村。闽中特委机关及闽中游击队和省委武装队伍也随着进驻南阳村。距村五里许的九坑山(笔架山)山洞,是当年省委机关安放电台和召开秘密会议的地点。省委机关在南阳村期间,领导全省地下党组织,开展抗日反顽武装斗争,召开省委干部会议,组织学习毛泽东《一九四五年的任务》的报告,举办两期党员干部训练班。1945年6月,中共福建省委机关撤出长乐南阳村。19……[详细] |
本建筑原始名称无考,瀛洲寺应该是俗名。据《长乐六里志》载:以浮峰山为主,环山有村曰营前,又称营田,又呼瀛洲。寺因地名而立匾(营前古名“瀛洲”、“瀛前”),而地名因寺而传布。瀛洲寺始建于乾德二年(西元964年),原名不详。据载,明代戚继光入闽平倭,曾屯兵在营前(所谓营前,指地在戚参将军营之前),于是这片田被称为营田,又称“瀛洲”、“瀛前”,寺也被称为瀛洲寺,代有兴废。民国16年(公元1927年)12月,黄展云等在营前镇创办“营前模范村”,作为全省示范,禁,-禁毒等。民国十七年(1928年),中共临时中央政治局委员王荷波(已殉难)的弟弟、中共地下党员王介山返回福州,经郭寿生介绍到营前模范村任村警备……[详细] |
长乐仙岐村位于漳港镇南部,濒临大海,海岸线长达6500多米,仙岐村别名凤岐,古时传说建城时,天上仙人过七境至此定居而得名。仙岐城楼,又名石梁焦山城,位于仙岐村村前,古属十五都管辖,这里地处海港要冲。宋人有诗云:“石梁大地临边境,陂展旗形最奇胜。”描绘这里通海要津。故明伟大航海家郑和下西洋驻舟太平港往返时,仙岐也是他活动之地。清知县载时望为加强沿海设防,保民安宁于嘉靖二十一年(西元1542),发动民夫建城,古城石构,长达360丈,宽一丈二尺,厚一丈三尺,原有东、西、南三个城门。现仅存西门城楼,石构拱形城门,呈凸字形状,高3.25米,宽13米,门洞宽2.70米,高2.50米,城墙厚4.80米,门上……[详细] |
云门寺在长乐市航城镇洋屿村(旧属闽县)后云门山上。云门山当地人称鹤冈。鹤冈高百余米,山势险峻,峭岩耸立。佛教传入中国后,至初唐0-为南北两宗。云门宗系南宗五大禅宗中的一宗。云门寺的开山鼻祖是大慧宗杲法师。宋高宗绍兴年间,他在鹤冈上筑室修道。宁宗嘉定年间开始建寺。当年云门寺寺院壮丽颇具规模。整座寺院建在鹤背(含有骑鹤西去之意)上,十步一亭、百步一阁,飞檐翘角,重叠交错。有观音堂、弥陀岩、泗洲岩、狮子岩、坐禅岩、石门箑、五色泉、望拜石、仙掌石、琴屿、双鱼屿、楞迦室、吸江亭、临江台、妙喜庵十五奇,此外还有宋孝宗赐额,堪称江左第一。始建于宋嘉定元年(1208年)。明永乐十年(1412年),郑和率船队下……[详细] |
长乐革命烈士纪念碑位于长乐区吴航镇塔坪山。1958年3月,为纪念为革命捐躯的革命先烈,中共长乐县委员会和长乐县人民委员会决定并建造了长乐革命烈士纪念碑。纪念碑占地面积900平方米,碑体为花岗石和水泥沙浆砌成,方塔式,顶端浮雕五星。碑身阴雕碑文,南书“长乐县革命烈士纪念碑”;西书“继承革命先烈的光荣传统为社会主义建设而奋斗”,落款中共长乐县委员会;东书“为革命而牺牲的烈士永垂不朽”,叶飞手迹;北书“英勇顽强毕生忠于党和人民事业的先烈永垂不朽”,落款长乐县人民委员会。碑后为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因公牺牲的烈士墓群。长乐革命烈士纪念碑于1990年被长乐县人民政府公布为县级文物保护单位文物保护单位。19……[详细] |
陈时范第宅位于古槐镇井门村天马山之麓,星溪之畔,俗称陈厝里。宅第始建于明代中叶,清代重修,坐东南向西北,当时称布政使陈时范府第。木构,面宽七间,三进,俗称“八扇七”,前埕照墙至大门深4.3米,整座进深75.52米,宽21.10米,建筑总面积达1619.80平方米,是一座深宅大院,原貌基本完好。1987年陈时范后裔、台胞陈信维先生出资重修故居,1998年列为县(市)(区)级文物保护单位。陈时范,字敷畴,六都(今古槐镇井门村)人,明嘉靖二十年(1541)进士,曾任四川夔州知府,云南布政使。……[详细] |
闽海战役松下抗敌遗址位于长乐市松下镇松下村大王山麓。1941年4月19日,日军48师团所属400余众官兵由长乐牛头湾寨下滩登陆,向福清方向窜犯。松址乡副乡长陈俊盛组织丁壮联合松下水警分队警兵在日军必经¬之道——鹿山北岭头与日军浴血激战,陈俊盛等三十一人壮烈牺牲。1943年3月各界在松下大王山麓建“闽海战役松下抗日阵亡军民公墓”。墓面海,坐北向南偏西30度,依山而建。墓表为三合土夯筑,墓埕宽8.47米,深18.4米。整个公墓由墓葬和纪念碑两部分组成。墓埕前为围屏,封土前嵌有青石墓碑,高1.95米,宽0.98米,上刻“闽海战役松下抗敌阵亡军民公墓碑记”,由墓后沿台阶而上,至顶峰建有闽海战……[详细] |
琴江孝友坊位于长乐市琴江村北门大街中段,为清同治元年十二月十七日,为褒奖赖通照孝亲爱友而建的石牌坊。2013年6月公布为长乐市不可移动文物。坊分三层,坊顶雕一石葫芦。上层刻有双龙合抱“圣旨”一面,两侧立有龙柱各一;中层三面石板,中书“孝友”二大字,左书“福州驻防汉军正黄旗通奉大夫赖通照立”,右书“同治元年十二月十七日蒙礼部题请旌奖”等字样,背面亦然。中、下层间均系双面镂空雕刻古代二十四孝故事人物,刀法细腻。四根石柱上都刻有楹联。建于清同治元年(1861)。文革-”中受到部分损坏。2001年8月,琴江乡亲捐资按原貌修复此坊。2013年6月公布为长乐市不可移动文物。……[详细] |
营前新街位于长乐市营前街道,为1928-1933年间,由福建辛亥革命先驱、时任福建省农工厅厅长的黄展云所创建的模范农村——“营前模范村”的一部分,现余38间。1929年,黄展云发动农民改造闽江河滩,打入木桩填土为地,不占用一分农田,建成了一条大道,道路旁盖起一色两层高的楼式店铺,形成全新的商业街,即“营前新街”。新街建筑均为骑楼样式,灰砖楼房,每十幢间辟有小巷,利于交通与防火。骑楼的屋顶,都有相通的平台,每两户合建一座进出屋顶平台的半亭式分厝,楼前则有避雨人行道。除店铺外,还建有邮局、海关及其他服务设施。黄展云建设“新街”的初衷是用一间间骑楼从地主、乡绅的手中换取土地,再无偿分配给赤贫的农民,……[详细] |
陈谨墓背倚营前洞头山麓,俗称状元墓。罗(罗源)长(长乐)高速公路与状元墓擦肩而过。陈谨墓占地数亩,规模宏伟。在花岗石桌后壁上镶着一块洁白如玉的大理石,镌刻着由徐阶撰写的墓志铭,赞其“器识纯粹,致力学部,为闽之光”。可惜年代久远,字迹剥落,有多处文字无法辨认。墓埕前硕大的花岗石横栏,刻有“渊渟岳峙”四个大字。墓道由三块石板铺成,旁边有长乐籍当代书法家郑述信手书的一块神道碑,上镌:“明翰林院修撰、惠州府推官、南京太仆寺丞、国子监司业、右春坊中允陈公环江神道。”陈谨墓四周草木葱茏,藤萝遍地,有山径通往乌龙江畔。2001年,陈谨墓被列为长乐市县级文物保护单位。……[详细] |
长乐太平桥位于长乐市区东关的汾阳溪上,始建于唐代,明代、清代两次塌毁,毁后均得以重建。桥身长8米,阔5米,桥畔有记录造桥的明碑1块、清碑2块。现为长乐市级文保单位。……[详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