洞潭桥位于富源县大河镇白岩村委会新田冲村南1000米处的块泽河上。桥呈西北—东南向,依地势而建,巧妙运用河中石灰岩巨石作为桥墩中心基座。桥为石灰岩拱券纵联砌筑,2孔。桥面呈西北高、东南低斜坡状。全长43.9米、宽4米,桥面距河底高15.5米。桥面为青石板直联横砌,用材硕大。桥面中部微凸,两侧设高0.45米、图片厚0.3米的五面条石护栏。桥孔一大一小。大孔跨径12.5米,小孔跨径7.4米。桥拱中部置铁质避邪宝剑,两侧桥楣正中阳刻太极图。图片桥西南端立有洞潭桥碑记1通。青石质地,碑额呈半圆首形,碑身呈长方形。碑通高2米、宽0.96米、厚0.18米。碑上部从右至左横书阴刻“洞潭桥碑记”5字;碑文直书……[详细] |
富源清溪洞位于富源县中安街道清溪社区中安监狱西50米处。清溪洞为一大型地下溶洞,因洞内长年流淌一股清泉而得名。洞口为西南—东北向,呈半圆形。高约15米、宽约35米、深约2500米。洞口内面积约500平方米。洞内现保存有清溪寺遗址和《留别平彝绅士七律四章》石刻一块。据考证,清溪寺为元代所建。据清康熙《平彝县志》之《清溪洞游记》记载: “清溪仙洞在城西三里,洞去清溪百尺。石室凝云,外敞内深。烟萝挂壁,乳滴苔浸。奇形怪状,雕镂难名。杳不可测,宛贮仙灵。”可知寺庙在明、清时期香火最旺,来往香客络绎不绝。中华民国《平彝县地志资料》载:“清溪洞在城西二里许,风雅为全邑冠,诗人骚客游览至此莫不叹天造地设,鬼……[详细] |
白龙山红军战斗遗址位于富源县营上镇合依村南约500米处的白龙山东坡。占地面积3000平方米。遗址所在白龙山主峰西面,是云贵高原特有的山间坝子,坝子内村寨错落,田园密布。白龙山东坡,下临奔腾不息的块泽河,坡度陡峭,形成十分险要的易守难攻之势。1935年4月23日,中国工农红军一方面军从贵州兴义进入富源县黄泥河,途经富村、营上、大河、中安等地。4月24日,红军行军至营上白龙山一带时,遭遇到国民党滇军李嵩独立团的堵截。经过激战,红军将敌人击溃后继续前行。4月25日,红军行至墨红镇车心口一带时,再一次与滇军展开一夜激战。此战红军一举将滇军独立二团全部歼灭,为红军顺利通过云南,北渡金沙江创造了有利条件。……[详细] |
又称东门桥。位于富源县中安街道东门社区富源县中医院西南50米处。豫顺桥由东向西横跨于东门河上。桥为青石拱券纵联砌筑,单孔。桥全长24米、宽5.3米、高7.1米,孔跨径18米。原桥面由不规则的纯青石块铺砌,形成两端低中间高的弧形。由于桥中部高凸,桥两端各设3级石台阶以减缓坡度,故只能供行人、马帮使用。桥面两侧设条石护栏,桥拱两面桥楣正中阳刻太极图。桥东原立有1通建桥碑,现已损毁。据清康熙、光绪《平彝县志》记载:豫顺桥始建于明代万历年间(1573~1620),由邑人张大云倡议筹建。“豫顺桥”,取“和顺平安”之意。清光绪二十一年(1895),由于损毁严重,知县韩再兰及地方绅士又捐资重修。历史上,由于……[详细] |
位于富源县墨红镇普冲村委会河泥村中的一座老房屋内。旧址房屋坐西北向东南,占地面积148平方米。旧址建筑为单檐硬山顶穿斗式砖木结构,一楼一底。3开间,通面阔13.5米、进深7米、高7.4米。二楼明间右隔板上印有“文革-”时期的“毛主席像”,像下印有楷体“忠”字。房屋始建于1940年,20世纪90年代曾维修过,除部分木构件稍有糟腐断裂现象外,其余主体结构保存较为完好。在距离房屋西北300米处的普冲小学校园一角,立有普冲党支部旧址纪念碑1座。碑立于一个高约1.5米的长方形台基之上,台基四周设不锈钢护栏,设9踩宽1.5米的踏步通达。纪念碑为三角柱状体,碑座呈梯形,混凝土浇筑。碑通高5.6米,碑尖置一枚……[详细] |
营盘村李家官井位于富源县城东门社区第四居民小组营盘村内。井为圆形竖井。井口径0.59米、深7米。井壁四周用不规则的石块支砌。井栏石为一整块青石打制而成。井口沿内壁四周密布井绳磨痕凹槽,最深者达3厘米。据清光绪《平彝县志》记载:“李家官井在城中街李姓宅内。凿自前明。李氏世袭卫官。时地势虽高,井泉不涸。”可知,李家官井开凿于明代早期,井名因明代平夷卫(今富源县)“武官衙门”李氏为世袭卫官而得名。井为富源县2008年第三次全国文物普查时发现。发现时井被淤泥及石块、砖头填塞。2009年,富源发生旱情,为抗旱救灾,当地人士清除古井内填埋物,恢复古井原貌和功能,缓解了当地村民人、畜用水灾情。此后,为保护井……[详细] |
黄泥河革命烈士纪念塔位于富源县黄泥河镇东北200米处。纪念塔坐南向北,占地面积20平方米。塔由塔基和塔身组成,通高约9米。塔基呈正方形,用4根高2.8米的钢筋混凝土浇筑的方柱支撑,塔基四面镶大理石基面,边宽1.6米、高0.86米。分别刻烈士塔墓志、建塔说明及207位红军长征中和解放战争中牺牲的革命烈士英名录。塔基四面边缘均行书阴刻楹联各1副,东面为“喜度今日春风暖,勿忘当年冬雪寒”;南面为“功在人民千秋颂,血溅疆场百世扬”;西面为“玉碑唯尽英雄迹,金塔永彰忠魂芳”;北面为“铁血虎胆天地动,伟绩殊勋金碧煌”。由塔基拾13级台阶直达塔身。塔身为方柱体,设塔刹式宝顶。塔身高6.36米,四面均有直行楷……[详细] |
车心口古驿道位于富源县墨红镇三台村委会糯岗村车心口山上。驿道东高西低,呈东西走向,路面用不规则的块石铺就,部分路段石铺不规整。现保存较好的驿道路面约200余米、路面宽1.7米,其余路段的石路面已毁,仅存路基。 驿道为元代修建,属滇黔古道的网络支线。古道东接营上,过起铺、江浪到车 心口,再一路向西北过海坪、寨子口进入曲靖市沾益区白水镇。据调查,1935年红一方面军长征入滇时也曾从此路经过,在到达车心口处时,与前来堵截的国民党李嵩独立团进行了一场激烈的战斗。现战斗遗址尚存。驿道对研究元、明、清时期曲靖的交通网络状况提供了较高的参考价值。 2011年6月,富源县人民政府公布为第四批文物保护单位。……[详细] |
红紫塘大桥位于富源县营上镇迤启村委会小红紫塘村南500米处。桥由西北向东南横跨块泽河上,占地面积30.6平方米。桥为石拱桥,拱券纵联砌筑,共5孔。全长45米、宽6.8米、高5米。拱跨径8.7米、桥墩宽1.6米,迎水面设计成弧形分水尖。拱西南侧横书阴刻“毛主席万岁”5字;东北侧横书阴刻“为人民服务”5字。桥两端分别建有高2米、宽0.6米的正方体石柱各2根,柱顶呈宝塔状,柱底座呈台阶状。桥始建于1959年,时为木桥。1970年重修为石桥。桥对研究中华人民共和国初期交通史和桥梁建筑史有一定的历史价值。2011年6月,富源县人民政府公布为第四批文物保护单位。……[详细] |
位于富源县十八连山镇华毕村委会区域内。遗址发现于 20世纪70年代末期。贵州龙化石主要分布在祭羊山、姚家屋基、天生桥、蚂蚁沟等8个自然村境内,总占地面积约5平方千米。贵州龙化石形成于三叠纪时期,距今2.3亿年,为三叠纪时代海洋爬行类动物化石,全称为“雨汪胡氏贵州龙化石”,因这类化石最早为1957年中科院胡承志在贵州顶效发现而得名。至今发现的贵州龙化石有很多种类,有陆生和水生的,也有水陆两栖的,形似现代大型蜥蜴。与之相伴生的种类还有海百合、海葵、海菊以及多种鱼类化石。雨汪贵州龙化石遗址对中生代时期富源境内的地形地貌有重要的研究价值,遗址所出土的生物化石数量很大,对研究海洋生物类型以及生物的进化、……[详细] |
富村烈士陵园位于富源县富村镇政府驻地西南200米的小山顶上。陵园坐西向东,分别由牌坊、踏步、纪念塔、纪念性碑刻、烈士墓冢组成,占地面积290平方米。牌坊,位于山脚陵园入口处。混凝土浇筑,青灰色大理石贴面。坊顶部正中刻红色五角星,两侧横书“陵园”2字,坊两侧方柱上直书楹联“热血洒尽垂青史,中华振兴慰英烈”1副。由牌坊拾台阶而上390级,可直达纪念塔。纪念塔,建于宽敞平坦的山顶,由台基、纪念塔组成。台基呈正方形。高2.8米、宽12米,由块石、青砖及混凝土砌筑。台基四周置混凝土浇筑的安全护栏,栏高1.2米。纪念塔为下大上小的方形钢筋混凝土实心方塔。塔座呈正方形须弥座,共3层。第一层高1.2米、宽3.……[详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