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广西壮族自治区 > 桂林市旅游

桂林市县级文物保护单位介绍

  感应泉位于县城北面的仙宫岭下。宋代邹浩(原吏部侍郎)建于北宋崇宁年间(1102~1106年),井深3.3米,井口内径0.8米,井台占地面积约14平方米,井北面用石块砌有扇形护墙,护墙中间嵌有石碑,上刻“感应泉”三个隶书大字。井旁东侧立有石碑两块:一为民国8年里人陈炎武重刊立的明万历三十一年(1603年)《始得感应泉诗并序》,一为民国8年里人刘廷年立的《邹道乡平乐城北感应泉记》。据民国29年版《平乐县志》载邹浩《感应泉铭》曰:“昭州江水不可饮,饮辄发瘴,日用汲井乃在二三里外,又石路崎岖,忽于所居乐川之上仙宫岭之下有泉出焉,甘凉莹澈。一邦之井无与比者……日得四五斛,用遂有余,而人不劳,名之日感应泉……[详细]
  楚南会馆位于龙胜各族自治县县城中心古龙街10号,座东朝西,东、北靠县旅游局,西、南邻大街,是县城内唯一的清代古建筑,也是唯一县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占地面积291.32平方米。楚南会馆建于清光绪壬午年(1882年)。是当时居住在龙胜境内的湖南籍人士筹资所建,原是四合院,西边是戏台,南北是厢房,东边是神庙,神庙内原有菩萨五尊,解放前已下落不明,大门有石条阴刻对联一付“宫室虽卑,应识惟馨明德;衡湘在望,相逢好话家山”楚南会馆庙会日为每年农历三月初三。民国县政府在抗日战争时期改作临时监狱,解放初期人民政府也作临时监狱。1953年建立县文化馆后,用作图书室;1980年成立县文物管理所,作为文物展览场地使……[详细]
  粤东会馆位于平乐镇大街56号,系住在平乐县城的广东籍人士为进行交往和商业活动而兴建。始建于清顺治十四年(1657年),康熙三十六年(1697年)建成,嘉庆十一年(1806年)重修,咸丰年间毁于兵火,同治年间复修。为砖、石、木结构,由前厅、天井、天后宫、厨房等部份组成。总面积496平方米。该建筑形似“回”字,四角四檐天面盖有黄色琉璃瓦,檐下四角为雕花吊檐档板,屋脊高0.5米,绘有一幅幅古代故事人物画像。历代重修会馆的碑刻共14幅也嵌入墙内。民国10年11月27日,孙中山北伐路经平乐时,曾应邀到此会馆参加广东籍人士举行的欢迎茶话会。馆中建筑上的雕画,在“文革”中被毁。……[详细]
  灌阳县烈士陵园灌阳县革命烈士陵园位于县城中心,占地面积15亩,修建于解放初期,是我县一个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属县级纪念建筑物保护单位。灌阳有着光荣的革命斗争历史,在第二次革命战争中、抗日战争、解放战争和建国时期等历次革命运动中,无数革命先烈为民族解放事业和社会主义建设事业壮烈牺牲,留下了光辉业绩。特别是红军三次经过灌阳,数千红军英烈长眠在灌阳这块土地上。据调查统计,烈士纪念碑共收录革命烈士1553名,其中红军烈士1406名,土地革命战争时期2名,抗日战争时期6名,解放战争时期92名,社会主义建设时期47名,这些革命先烈永远值得我们尊重和怀念。……[详细]
  杉木谢氏建有“谢氏宗祠”(大祠堂)、“贞宇公祠”(小祠堂)、“彧之公祠”、“恩宇祠”等四座百年祠堂,如凝固的音乐、集成的艺术,仿佛历史风尘的标志和符号,多姿多彩,蔚为壮观。瞻仰古老宗祠,浏览碑文及功德内容,聆听一个个动人故事,让人心生崇敬之情。四座宗祠的背后,都记载、流传着许多鲜活的人与事,忠实记录谢氏族人倡导并践行的忠、孝、节、义等传统文化,同时宗祠中留存着匠人们的高超创作,古朴凝重,蕴含了极高的审美价值。其精美的雕刻和极具特色的铭文,承载着厚重文化和内涵,堪称“立体史书”。谢氏宗祠青砖黛瓦,恢宏气派。内部架构全为榫卯结构,不用一颗铁钉,仅靠榫卯工艺,便可做到扣合严密、间不容发、天衣无缝、含……[详细]
  修仁古榕位于修仁镇政府驻地。有并排古榕两株,两株老干横空,枝叶繁茂,四时浓阴蔽日。南株树干周长12.65米,树冠覆面积1647.48平方米,高约50米;北株树干周长13米,树冠覆盖面积1421.63平方米,高约45米。相传两株古榕已有500年以上高龄。为保护古榕,修仁镇人民政府于1986年筑护榕堤4段于古榕两侧,堤面平台设栏,供游人观榕休息,纳凉解暑。解放后列为荔浦县文物保护单位。……[详细]
  儒林桥位于原府文庙(今中山公园)内,亦称“状元桥”。为府文庙附属建筑,建于明宣德五年(1430年)。桥为拱形,跨度为3.4米,以方块青石砌成。桥面长6.2米,宽2.9米,桥下有池形似半月,称“半月池”。桥面两侧及池边均有石雕栏杆,工艺精致,原桥面栏杆已遭损坏,今栏杆为后修。……[详细]
  龙头矶堤位于平乐镇北面茶江河段,始建于明壬寅(1602年)八月,竣工于癸卯(1603年)四月。北起平乐镇正北街头的大榕树脚,南至令公庙渡口,全长280米、高6.6米、厚2米,堤外有三级防浪石。此建筑至今大部分仍完好。……[详细]
  三家祠堂位于灌阳县文市镇桂岩村,年代为清代。三家祠堂为灌阳县县级文物保护单位。……[详细]
  岩口文氏祠堂位于灌阳县文市镇桂岩村,年代为清代。岩口文氏祠堂为灌阳县县级文物保护单位。……[详细]
  灌阳翠福亭位于灌阳县文市镇桂岩村,年代为清代。灌阳翠福亭为灌阳县县级文物保护单位。……[详细]
  江西义渡亭及渡口位于灌阳县文市镇联合村江西渡屯的灌江两岸,年代为清代。渡口的灌江东西两岸各有古亭(东岸亭已毁)。西岸渡口有寄木树生石上,盘根错节,枝叶繁茂,凡过此渡者,无不暂息乘凉。村人唐运照虑其根离石土而易枯死,于清道光十九年(1839)捐资砌石墙固土护根。据渡口碑文记载,此义渡建于明万历年间。江西义渡亭及渡口为灌阳县县级文物保护单位。……[详细]
  灌阳陶氏宗祠位于灌阳县灌阳镇苏东村,年代为清代。灌阳陶氏宗祠为灌阳县县级文物保护单位。……[详细]
  灌阳邓氏宗祠位于灌阳县新街镇戈洞村,年代为清代。灌阳邓氏宗祠为灌阳县县级文物保护单位。……[详细]
  新街“益清公祠”位于灌阳县新街镇青箱村,年代为清代。新街“益清公祠”为灌阳县县级文物保护单位。……[详细]
  一纵红军宿营地—桂岩村红军街位于灌阳县文市镇桂岩村,年代为近现代。一纵红军宿营地—桂岩村红军街为灌阳县县级文物保护单位。……[详细]
  催官塔 位于文市镇月岭村洞背山顶,建于清嘉庆年间(1796~1820)。塔身实腹,全石 结构,石料接口均未用灰浆。塔身通高12.5米,七层八边形,底层每边宽1.3米,高1.8米。每块料石高0.25米至0.3米。塔顶竖一石葫芦,最上层有一浮雕,以下四层每层刻一大字, 上面二字剥落,字迹不清,为“口口直上”。该塔造形庄重,是灌阳唯一现在完好的石塔, 1980年公布为县级文物保护单位。……[详细]
  中央纵队机关宿营地旧址位于灌阳县文市镇桂岩村,年代为近现代。中央纵队机关宿营地旧址为灌阳县县级文物保护单位。……[详细]
  灌阳为广西创办县学最早的县。学宫始建于隋大业十三年(617) ,原址在县治东 (今县印刷厂至县酒厂一带),后经多次迁移,清乾隆四十八年(1783)由东门外迁于西门外, 规模较前廓大且更为壮观,为灌阳最大的古建筑群,占地约20亩。以大成殿纵轴为中心线, 中为大成殿,后为崇圣殿,前为露台,面面俱为石;东西为两庑各五间,台下为瞻拜所;所 下屋五间,中名戟门,又名大成门,门左第一间前为名宦祠,后为更衣室,傍一间竖历朝石 碑, 门右第一间前为乡贤祠,后为斋戒所,傍一间为厨房;大成门前16.67米处为泮池,池 上建石桥;桥前13.33米处为棂星门,该门全以石为之,再前23.33米处为照墙。学宫左是教 谕署……[详细]
  黄城遗址 在兴安县城西南27.5公里的溶江镇廖家村后, 地处北纬25°32′,东经110 °28′,纵横200×300米。东2公里为大山,南距漓江约1.5公里,西和北临一小河,隔河有 1块约3平方公里的大坪。 唐乾符六年(879年) ,农民起义领袖黄巢打下广州以后,经广西往湖南进军,曾在此驻 屯兵马,扎排、造船,为由灵渠北下湘江做准备。从一些断垣后面,城系用土石堆垒而成, 残垣很矮。黄城遗址现列为兴安县重点文物保护单位。……[详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