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台屿陈东忠烈祠陈东忠烈祠位于福州市仓山区建新镇台屿村,是福建唯一的供祀宋代民族英烈陈东(神号正一陈真君)的祠庙,为前后三进纵深六十米的传统乡村祠庙式建筑。2015年1月公布为仓山区文物保护单位。现存的陈东忠烈祠,建于台屿村台山西麓,颇具规模。祠庙为前后三进纵深六十米的传统乡村祠庙式古建筑,古朴壮丽。正门墙上石刻直碑“陈东忠烈祠”,横碑“台山文殊庙”。首进为戏台厅,戏台正中悬着“曲谱阳春”金字横匾。两边柱联为民国时台屿一位才气横溢的塾师撰写,文采华丽,意境深远,如“方寸地盘幻出大千世界,须臾戏剧判成凡百忠奸”、“檀板声中合座连翩群屐,梨园香里众仙同咏霓裳”等,堪称中国戏剧联句中的佳品。戏台正上方……[详细] |
![]() | 濂江林见泉祠位于仓山区城门镇林浦濂江村,又称林庭榆家庙,明万历六年(1578)仲夏由林庭榆之子林熔建造,曾为林浦村木料加工厂,1990年重修。南偏西18度,占地285平方米。庙为木结构,坐东向西,由门楼、天井、披榭、大厅等组成。门楼为牌楼式木结构,单檐歇山顶,额匾楷书:“见泉林公家庙,明万历万寅仲夏吉建”。明正德谥文安你瀚吏部尚书,改南京后部尚书,赠太子太保。兄庭桂、庚子举人,赠南京前军都督都事,兄庭,谥康懿,工部尚书,赠太子太保。兄庭楷。四品顶戴,授常熟知县、泰州同知。余授琼州推官,补广东潮府州推官。弟庭,四品顶戴,授浙江绍兴府上虞知县。弟庭枝,乙卯举人。弟庭机,谥文僖,南京礼部尚书,赠太子……[详细] |
![]() | 怀安相公庙,位于仓山区建新镇淮安社区石山西麓马尾道,面临大江,庙右下侧江边有块岩石高广平坦,闽江经此分南北二港。建于清代,占地1021平方米,庙宇坐东向西,木构,系由城隍庙、提统抚、天盛院三部分组成的建筑群。庙、庑、院并列,提统抚居中,城隍庙居左、天盛院居右,四周设风火墙。庙内佛像已毁。提统抚面宽三间,进深五柱,上为双坡顶。内有戏台、厢楼、大殿、后院,除戏台已被拆除外,其余原保存尚好。大殿面阔三间,进深三间,抬梁式木构架,同单檐悬山顶。前有覆龟亭,两厢为醮楼。城隍庙内设门房、天井、殿堂。庙内的佛像已毁,80年代曾作为蘑菇场。现存庙宇为清代建筑,始建年间不详。庙边右前侧20多米处的江边岩石上“南……[详细] |
![]() | 天水赵氏宗祠位于仓山区盖山镇天水村,始建于清乾隆十三年(1748),民国十九年(1930)重建,建筑占地面积894平方米,南偏西15度,为二进木结构建筑。牌坊式门楼,顶上有双龙抢珠及人物浮雕,门面已改为现代玻化砖,宗祠前为池塘,池塘南侧有夹杆石。门内有插屏门。第一进为戏台,上有五层椭圆形藻井,两边分别为鸳鸯池、化龙池,大厅封火山墙,双坡顶,抬梁穿斗混合木构架,石柱,面阔三间、进深七柱。祠存有清同治年间直匾“钦命诰封琉球正使”和“钦命翰林院检讨”等匾额,现存为仿制,还有郑孝胥手书的楹联一对。两边有游廊通往二进,游廊前有美人靠,拾阶而上,过葫芦形栅门为二进大厅。二进大厅封火山墙,双坡顶,抬梁穿斗混……[详细] |
![]() | 狮头山摩崖石刻位于仓山区城门镇狮山村狮头山,原有15段摩崖题刻,二普时只存12方,三普只发现4方,分别为林潮孙榜书、锦绣谷榜书、林瀚题记、第一山榜书,北偏西4度。(1)锦绣谷榜书,高约1.5米,宽1米。纵1行,字径约0.30厘米,篆体:“锦绣谷”三字,字下有莲花图案,为无名氏所题,传刻于清代。(2)第一山榜书:狮头西坡。摩崖高2.5米,宽1.05米。行书,纵1行,字仰天,字高1米,宽70厘米。文:“第一山”。题字者不详,传刻于清代。(3)林瀚题记高230厘米,宽160厘米。楷书,纵9行,字径12厘米。内容:“大明正德十三年戊寅三月初八日丁未,本里致仕尚书林瀚率诸子:云南参政庭昂,福州指挥庭楷,……[详细] |
![]() | 义序水陆尊王庙义序水陆尊王庙位于仓山区盖山镇浦口村神富前路1号,始建于明嘉靖41年,占地面积700平方米,北偏东5度。由戏台、看台、大厅构成,前有照壁。进门处的两个精美石抱鼓及两边封火墙、大厅柱础为原建筑遗物,20世纪80年代重修。正殿大梁上留有“嘉靖四十年重修”字样。庙为木结构,其门廊、梁柱、础都保留明代建筑格式,大殿封火山墙,双坡顶,抬梁穿斗混合木构架,面阔三间,进深五柱。庙祀水、陆二神和水流法师(称三尊王),配祀临水夫人、福德正神,左右墙面绘有36婆彩画。庙曾于清雍正十一年(1733)、乾隆庚戍年(1790)、道光七年(1827)重修,2000年民间集资重修,将木柱改为石柱。该庙是当地重……[详细] |
![]() | 阳岐严氏祠堂位于仓山区盖山镇下岐村村委对面,始建于清康熙三十年(1691),乾隆二十九年(1764)重建。1988年部分重修。占地572平方米。北偏西20度,依山而建,前后递升。前有门廊,两侧为马头墙,内有屏门、前天井、前厅、后天井、后堂、边房等。前厅面阔三间,进深七柱,前廊后厅,穿斗式木结构,后堂面阔三间,进深五柱。均穿斗式木结构,封火山墙双坡顶。是福州地区宗祠建筑的典型实例。祠内原有《重建严氏宗祠碑记》碑,1980年移至福州于山碑廊。2007年8月被确定为区级文物保护单位。祠堂附近有严禁溺女碑1通。该碑花岗岩刻成,长方形抹角首,高1.6米,宽0.4米,厚0.8米。碑额上阴刻一“奉”字,碑身……[详细] |
![]() | 濂江林济斋祠该祠位于仓山区城门镇林浦濂江村,林济斋,字亨渡。林翰弟,官至潮州同知,家庙系林济斋之子林庭模于明嘉靖年间修建,庙坐东向西,土木结沟,由门楼、天井、披榭、大厅、后院等组成,占地393平方米,西偏南35度。该祠由门楼、天井、披榭等组成。大门前保留有两个旗杆。门面为牌楼式木构架,额匾楷书:“济斋林公家庙。”檐下斗拱层叠出跳四层,斗洪上覆以单檐歇山顶。两侧为马头墙。大厅面阔三间,进深七柱,抬梁式加穿斗式减抗式木构架,双坡顶,两边设鞍式封火山墙连接后围墙。屋顶坡度较平缓,风火墙呈马鞍形,饰有花卉图案。、1992年12月被确定为区级文物保护单位,1993年曾重修过。该祠堂具有一定典型性,为研究……[详细] |
![]() | 义序黄氏宗祠义序黄氏宗祠位于仓山区盖山镇中亭村68号,占地约600平方米,坐北朝南,建于清康熙元年(1662)。前有镂空九龙照壁,门面牌楼式,门内有插屏门,其后有大戏台,上有八角藻井。大厅封火山墙,双坡顶,抬梁穿斗混合木构架。面阔三间、进深七柱。前有天井,内保存有明成化23年的圣旨碑,为明宪宗诰封黄骞父母碑,全文207字,现已字迹模糊不清、难以辨认。另有清嘉庆年间两块“文魁”匾额,清道光、光绪年间四块“武魁”匾额。门前有一对旗杆石,分别是雍正及同治年间,十分珍贵。该宗祠具有一定的史料、文物价值。1996年12月被确定为区级文物保护单位。……[详细] |
![]() | 林浦炮台因位于仓山区城门镇绍岐村,故民间又称邵岐炮台。据记载林浦炮台建于道光年间。光绪十年(西元1884年)中法开战,为抵御可能的攻击,重修炮台。马江战后,伏波、艺新舰逃离战场,停靠林浦(邵岐)码头。后福建地方军事当局恐法军溯流而上攻击省城,将伏波、艺新并部分商船沉于林浦-魁岐江底,构成阻塞线。民国后,林浦炮台废弃。1986年,林浦炮台公布为区文物保护单位。炮台坐南向北,临控闽江。为露天炮台,三合土结构,由六个炮台墩组成,每墩高2.3米,底长3米,宽1.7米,一墩已倒塌。现仅剩一个土墩立于绿化带中。……[详细] |
![]() | 龙江石步王氏宗祠龙江石步王氏宗祠位于仓山区城门镇龙江村,始建于明万历年间,清代重建,民国16年(1927)、1991年重修,祠占地面积2075平方米,北偏西30度。祠共三进,封火山墙双坡顶,抬梁穿斗混合构架。前为戏台,中为祭厅。后为“槐应堂”,面阔三间,进深七柱,有“忠孝连接”四个石刻大字。二进面阔三间,进深五柱,堂前刻有盘龙丹墀,祠有陈宝琛书写的楹联。祠祀开闽王王审知,主要建筑为清代格式。2001年12月被确定为区级文物保护单位。该祠堂具有一定典型性,为研究仓山区古代祠堂、宗族文化提供实物参考。……[详细] |
![]() | 洪塘翁正春故居位于仓山区建新镇洪塘社区状元街9号,后靠洪塘中心小学。为明代建筑,占地面积127平方米,正东。悬山顶,穿斗式木构架,面阔五间,进深六柱,前有庭院。四周以砖砌墙垣,今为翁正春后裔居住。建筑已经改建,门前照壁、旗杆座、封火墙已无存。该民居为福州地区典型明代民居建筑,具有重要历史纪念意义。1986年公布为区级文物保护单位。2014至今,翁氏后人对翁正春故居第三进进行修复,并恢复七间面阔。翁正春(1553-1526),字兆震,侯官洪塘人。明万历二十年状元,官至礼部尚书,特加太子少保,卒谥文简。……[详细] |
![]() | 濂江林斯琛故居位于仓山区城门镇林浦濂江村石狮里,同时也是林瀚故居。林瀚(1434-1535)明尚书;林斯琛(1870-1924)近代民主革命家。建筑面积约600平方米,南偏西18度,林斯琛原位首进左披榭。大门前后有门罩,左右厢房,共二进院落。主建筑为清代格式,面宽三间,进深七柱,双坡顶,前有游廊,上有卷棚。第二进60年代后花园失火,损毁严重。部分廊石等为明代格式,第三进已焚毁。2001年被确定为区级文物保护单位。该民居为了解研究仓山区的建筑法式、传统民居、名人足迹提供重要的文物资料。……[详细] |
![]() | 望北台真武庙旧址位于仓山区上渡街道红星社区黄柏岭鹭岭里29-33号,明嘉靖五年(1527)陈京所建。陈京,台屿人,明嘉靖元年,进士第二名,历官大理寺正卿、金华知府。庙祀道教正神真武帝。占地面积约150平方米,北偏西15度。一进大殿封火山墙,双坡顶,抬梁穿斗混合木构架,面阔三间,进深五柱。天井处还存有清乾隆年间正面龙形浮雕,石刻楹联及石刻横案;二进观音阁已改造。原正门和一进天井处戏台均已改造。1996年12月被确定为区级文物保护单位。该庙具有一定典型性,为研究仓山区古代庙宇、宗教文化提供实物参考。……[详细] |
![]() | 浦口将军庙位于仓山区盖山镇浦口村将军庙直街7号,又名国公府,始建于清乾隆初年,道光十八年(1832)重修,近年再次重修,占地面积-平方米(本庙324平方米,附属建筑745平方米),东偏北10度,庙祀南宋爱国将领张世杰,杨亮节、李庭芝等。石柱廊檐,主殿封火山墙,双坡顶,抬梁穿斗混合木构架面阔三间,进深五柱。殿前有戏台,已改造为水泥结构。庙存有清乾隆、道光、同治年间的新建碑和重修碑。该庙具有一定历史价值、纪念意义。2001年12月被确定为区级文物保护单位。……[详细] |
![]() | 潘墩文天祥庙位于仓山区城门镇潘墩村,东偏北7度。前有照壁,门开两侧,庙内有一坪,一殿,大殿封火山墙二坡顶,抬梁穿斗混合木构架,面阔三间,进深五柱。主祀文天祥,上有正气歌横匾,左、右侧壁嵌清乾隆、道光重修石碑两通。藻井中为八角形凤凰池,左为双鱼池、右为双鹤池,皆椭圆形。该庙为福州地区仅有的文天祥庙,对于了解研究当地宗教文化,庙宇建筑提供实物参考。1995年4月被确定为区级文物保护单位。……[详细] |
![]() | 檀越境闽王庙位于仓山区上渡街道灰炉巷(檀越境),占地面积500平方米,北偏西5度,为明代建筑,庙祀闽王王审知。共二进院落,悬山顶,其中戏台已更改。第一进面阔面阔三间,进深五柱,东侧墙面残存4幅壁画;第二进游廊卷棚顶,面阔三间,进深五柱,西侧墙面残存3幅壁画,已严重脱落,两进院落均为抬梁穿斗式。2007年8月被确定为区级文物保护单位。该庙具有一定典型性,为研究仓山区古代庙宇、宗教文化提供实物参考。……[详细] |
![]() | 潘墩潘氏宗祠位于仓山区城门镇潘墩村,合院式祠庙建筑。占地面积约1000平方米,北偏东2度。由插屏门、天井、戏台、游廊、大厅等组成。戏台歇山顶,顶棚为八角藻井,两旁为看楼。大厅封火墙二坡顶,抬梁穿斗混合木构架,面阔五间,进深七柱。清光绪年间重修,现存为清代建筑风格。2007年8月被确定为区级文物保护单位。该祠堂具有一定典型性,为研究仓山区古代祠堂、宗族文化提供实物参考。……[详细] |
![]() | 濂江瑞迹岭岩画位于仓山区城门镇林浦九仙山瑞迹寺后岩壁上,朝向南偏东17度。岩壁前有一水洼,水由岩缝中渗出,岩画为人像图形,下为水波纹及溅起之水花,人上为云形图案,笔划粗犷、简练,原郊区文管会上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岩画委员会执委陈兆复,曾复函疑为唐前祀雨图。1995年4月被确定为区级文物保护单位。该摩崖石刻历史较早,十分珍贵,为研究仓山区古代石刻艺术提供实物参考。……[详细] |
![]() | 潘墩水部太师庙位于仓山区城门镇潘墩村,与潘氏宗祠相邻,原祀白马王,又祀南宋抗元诸臣。占地面积约600平方米,北偏东2度。由戏台、庭院、覆龟亭、英烈殿、慈航庵、积善堂等组成。英烈殿封火山墙,双坡顶,面阔三间,进深五柱,为清代建筑。2007年8月被确定为区级文物保护单位。该庙具有一定典型性,为研究仓山区古代庙宇、宗教文化提供实物参考。……[详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