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乳泉和杭州虎跑泉水相似,蕴含多种矿物质,表面张力极强,倾注于杯中,能高出杯面而不外溢,且能浮起硬币,非常奇特。泉名为郭沫若亲笔所题。白乳泉背依荆山,面临淮河,东和禹王庙隔河相望,西与卞和洞为邻。泉右有双烈祠,为纪念辛亥革命“黄花岗七十二烈士”中的怀远籍烈士宋玉琳、程良而建。祠上有半山亭,可俯瞰怀远全城。传说:据史料记载,春秋时楚人卞和在荆山采得一块价值连城的璞玉,敬献给楚王。因宫中玉工不识宝,卞和先后以欺君之罪被楚厉王和楚武王砍去双足。及楚文王即位,卞和抱璞哭于荆山之下。文王被卞和的赤诚之心所动,派玉匠剖璞,终于琢成一块世之罕宝——和氏璧。传说白乳泉就是从卞和的眼泪冲刷成的石坑中流出的。号称……[详细] |
四眼井,位于怀远县荊涂学校西边百米左右,井盖上凿有四孔,便于用桶取水,故取名四眼井。四眼井亦名富博渊泉,位于荆山北麓碧溪涧南,建于明朝末年历史悠久。井深约12米,井口用1.8米见方青石板覆盖,石板上分别有直径40厘米、38厘米、35厘米、34厘米四个圆形井眼。泉水甘甜清冽、富含多种微量元素。园区地址:安徽省蚌埠市怀远县荆涂学校旁。行车及交通路线和示意图:距蚌埠市中心约22公里,可乘坐K311/301/302/303城际公交下车之后步行到达,交通极为便利。周边景点情况:步行可至怀远名胜文昌宫、关帝庙、卞和洞、白乳泉等景点。……[详细] |
双烈祠,为纪念辛亥革命黄花岗七十二烈士中的怀远籍烈士宋玉琳、程良而建。祠上有亭,曰半山亭,可俯瞰怀远全城。这里群峦叠翠,芳草如茵,古榆参天,柏林似海,景色清幽佳绝。泉水内含有矿物质,甘冽清口,烹茶煮茗,醇香可口。白乳泉和杭州虎跑泉水相似,表面张力很强,水倾注杯中,能突出杯面而水不外溢,并能浮起硬币,使游人称奇。苏东坡曾将此泉誉称天下第七名泉。1965年,郭沫若亲笔为白乳泉、望淮楼题名,笔力遒劲,字迹雄浑,大为泉区增色。……[详细] |
桓氏墓位于安徽省怀远县城西北35公里,今龙亢镇关庙村唐庄东250米处,系东汉大经学家桓荣家族墓。桓荣,字春卿,龙亢人,东汉经学大师,汉建武十九年(公元43年),被光武帝刘秀拜为太子少傅。刘庄即帝位后,封其为关内侯,死后明帝亲自为其送葬。墓有两座。南墓葬长80米,宽50米,高8米;北墓长50米,宽40米,高6米。1982年8月2日,经县人民政府批准列为重点文物保护单位。……[详细] |
潘家祠堂位于怀远县荆山镇永平街原县棉织厂院内,始建于明末清初。原名潘氏独木榆枫祠,又名独木祠。该祠堂现存大殿三间,东西长12.8米,南北宽6.6米,檐口高3.6米,房顶高4.85米,此建筑在皖北地区较为少见,具有较高文物保护价值。……[详细] |
双烈祠位于怀远县荆山镇白乳泉公园内,始建于民国年间,百年以来几经修缮,现为面北仿古建筑三间,是纪念孙中山先生组织的1911年广州起义七十二烈士之怀远籍烈士宋玉琳、程良的地方,祠堂内有两位烈士生平和英雄事迹介绍。……[详细] |
卞和洞又名“抱璞岩”、“抱玉岩”,相传为春秋楚人卞和的采玉之处。该洞为天然卵形巨石凌空横嵌、竖架危悬叠成,石型圆润、石表青黛,苔痕斑驳,洞内宽广如屋,岩壁有“青螺石帐”镌字,可容数十人,夏日暑气不侵,冬季温暖如春,为荆涂山胜景。洞上方有玉坑、濯玉涧、凤凰池等多处胜迹。卞和洞与涂山主峰隔淮相对,为怀远荆山的一处胜境。游人登临,要先经过衙后街,沿着山岗漫坡的石阶,经过酸腿岗后,才能到卞和洞的附近。《韩非子·和氏》记载:春秋时楚人卞和伐薪于荆山得美玉,他将此宝献给楚厉王,竟被砍去左脚,随后武王又砍去他的右脚。和乃抱其璞而泣于荆山下,三日三夜,泪尽而继之以血。”诗仙李白在《古风五十九首》中云:抱玉人楚……[详细] |
龙王庙遗址该遗址位于怀远县河溜镇葛圩村南芡河北岸,地表为农田,在1991年—1993年间遭到当地村民大规模盗掘,经县公安机关与文物行政管理部门联合执法,追缴回一批新石器时代玉器,其中有国家一级文物2件,二级文物1件,三级文物300余件。2005年10月,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王吉怀研究员对该遗址进行了勘探和考古发掘,出土了石器、陶纺轮、鼎足、陶片等,认定为新石器时期遗址。……[详细] |
青云楼,亦名文昌宫,又名梓潼阁,其旧址原在县黉学的尊经阁后。明朝万历二十三年(公元1595年)经县丞陈世佩集资卜地,改建于抱璞岩右侧。青云楼鼎盛时,建筑规模颇为宏丽。层楼耸峙,飞阁摩天。依山就势,高下不一。楼殿参差,错落有致。显得布局既严谨又别具匠心。青云楼右毗关帝庙,左邻抱璞岩,依山面水,“含宝吞玉”,境界幽清,气势恢宏,是古代文人学士雅集览胜之地。每逢花朝月夕,于此登临纵目,但见山连远树,水浸长天,历历晴川,莽莽涂岭,“足以游目骋怀也”!……[详细] |
皇姑坟位于怀远县唐集镇山前村平阿山东侧的缓坡上,有三座大型夯土墓葬成“品”字形排列,据考证是汉代平阿国贵族墓,当地人称之为“皇姑坟”。该墓历史上多次被盗,1984年11月21日,安徽省文物考古研究所和怀远县文物管理所对其中一座墓葬进行了抢救性挖掘,共出土文物5件,其中的蟠螭纹镂空玉饰为国家一级文物,青铜香薰炉为国家三级文物。第二批县级文物保护单位,怀远县人民政府1987年5月20日公布。……[详细] |
双崮堆遗址位于怀远县榴城镇朱岗村南侧的台地上,东距怀魏公路约800米,南距圣泉大道约300米。遗址南北长约130米,东西宽约150米,高约4米,因遗址有两个崮堆而得名,地表为农田。该遗址上有明、清时期的墓葬,历史上遭到多次盗掘,南侧曾有石马、石羊等石器(被盗、被毁)。1988年10月安徽省文物考古研究所贾庆元研究员和南京大学考古专业的二十多名师生对该遗址进行了考古发掘,根据对出土的夹沙红陶、褐陶、红烧土块、鼎足、鬲足、陶纺轮等器物残片和文化堆积层综合分析研究,认定双崮堆遗址为新石器时期的遗址。……[详细] |
怀远关帝庙此庙位于荆山北麓,南邻东狱宫,北近青云楼,座西向东,依山而筑。始建于明嘉靖十一年(1532年),万历二十五年(1597年)县丞陈世佩重修。原建有大殿三间,耳房九间,两层门楼一座。大殿内原供有关帝神位,每年农历五月十三日为关帝庙会期,因年久失修,神位已毁第三批县级文物保护单位,怀远县人民政府1999年6月25日公布。……[详细] |
卢公纪念碑位于怀远县唐集镇骑龙村金轮小学前院内。卢公,名秉珂,字子佩,怀远县唐集镇骑龙村人,生于1885年,卒于1946年,曾执教于美国基督教会在怀远县城创办的含美学校。1916年辞职后,自筹资金在平阿山的牛王庙旧址上增建房舍,创办小学。他一生从教,德惠乡里,热心慈善,经常资助穷苦百姓。1947年2月乡里立此碑以纪念卢秉柯。……[详细] |
秦汉遗址及古银杏树遗址位于怀远县陈集乡君王村西200米处,2001年5月合徐高速公路经过此地时南北贯穿遗址,致使遗址遭到严重破坏。遗址东侧有古银杏树3棵,树围分别为7米、4.1米、3.1米,最茂盛的一棵银杏树高约20米,树阴覆盖面积约800平方米。相传此银杏树为秦汉王氏宗族所载,树龄应在千年以上,至今仍枝繁叶茂,满树挂果。1999年陈集乡政府成立古树保护小组,县乡两级政府投入10多万元,在银杏树的四周建起了围墙,修起了保护栏,并安排专人看护。第五批县级文物保保护单位(第四批已升级为省级文物保护单位),怀远县人民政府2004年10月25日公布。……[详细] |
原意大利天主教堂旧址(黑鬼子楼)由意大利天主教传教士谭弥高出资购地,聘请苏州工匠建造于1907年,是一栋建筑风格为中西结合式的两层楼房。该教堂旧址位于荆山镇荆涂学校东南角,建筑面积约210平方米,砖木结构,花岗岩块石地基,灰砖白缝墙。楼总高约9米,屋顶铺设铁皮高约2.75米。室内楼梯为木质,分上、下两层共7间,均铺设木地板,窗为内、外两层,内为小格子玻璃窗,外为百叶窗,中西结合特色明显。每扇窗的顶部都有立红砖砌成的拱形,底部窗台均用15厘米厚长条的花岗岩铺设,在墙的底部、中部和顶部各有一道15厘米厚的花岗岩圈梁,是一座保存较好的教会建筑。第七批县级文物保护单位,怀远县人民政府2014年12月2……[详细] |
玉石桥玉石桥位于淝河乡仁和村街北,桥东西横跨石涧大沟,长约18米,桥面宽3.7米,三个桥孔均为青砖砌成,总跨度为14米,孔径约3.3米。桥墩用33个石磙组成,其中一个石磙呈齿轮形状,含有玉石成分,故名玉石桥。仁和小学院内有一块石碑,记载了清康熙丁亥年(1707年)道士韩治顺率众集资,重修此桥的经过。……[详细] |
侵华日军山南碉堡该碉堡位于怀远县荆山镇荆山南原化肥厂院内,为圆柱形块石和钢筋混凝土建筑,墙体厚0.7米,高9.5米,四周墙壁上设置枪眼14个,瞭望孔12个。此碉堡是1938年2月日寇占领怀远后建造的军事设施,当时它控制了淮河水路,是日寇侵略中国的铁证,具有重要的历史、军事和文物保护价值。……[详细] |
侵华日军老西门夹山口碉堡该碉堡位于怀远县荆山镇禹王路西端夹山口,为圆柱形块石和钢筋混凝土建筑,墙厚0.6米,高5.2米,四周墙壁上设置枪眼6个,瞭望孔4个。此碉堡是1938年2月日寇侵占怀远后建造的军事设施,当时它控制了从夹山口进入城内的必经之路,是日本军国主义侵略中国的铁证,具有重要的历史、军事和文物保护价值。……[详细] |
古城乡古城址古城址位于怀远县古城乡杨河村北,南距淝河约500米,北距古城集约300米。城墙系夯土筑成,城墙基宽3—5米,清晰可辨,城址地表为农田。据史书记载,该城址为西汉向城遗址,上世纪90年代当地村民在此建砖瓦厂,致使城址遭到严重破坏。……[详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