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福建省 > 莆田市旅游

莆田市县级文物保护单位介绍

  红军第108团旧址位于莆田市仙游县钟山镇麦斜村麦斜岩。1930年8月中国工农红军第207团在莆田建立后,中共仙游县委也开始走上创建红军队伍的道路。同年9月,中共仙游临时县委通过多种渠道,筹集了10多支长-,组建了一支红军游击队。10月,游击队决定利用善化民防团团长大宴土豪劣绅之机袭击善化民团总部,夺取-支弹药,此役,游击队击毙团丁4人,击伤3人,缴-20余支,-千余发。战斗胜利结束后,游击队向群众作革命宣传,并散发传单,张贴标语、布告。随后,游击队撤离到兴太山区麦斜岩山腰上的麦斜岩寺,宣告成立中国工农红军第108团,由黄英任团长,林植任政委,并决定以麦斜岩为根据地,开展武装斗争和土地革命,以便……[详细]
  外坑乡苏维埃政府旧址位于莆田市涵江区新县镇外坑村塘后小组。1930年2月,中共福建省委提出“造成泉属、莆田的赤色区域”的斗争任务,对莆田地区的革命斗争寄予厚望。6月,福建省委派军事干部黄琬到莆田开展工作,创建红军队伍。同年10月,中共福建省委派邓子恢到莆田,在澳柄建立中共莆属特委,领导开展土地革命,建立红色政权。由于澳柄乡地处交通要道,当地-势力基础雄厚,使斗争屡次受挫。中共莆属特委决定把土地革命试点和红军据点由澳柄乡转移到外坑乡。中共莆属特委成立时,适逢惠安暴-动-失败,中共泉州特行委被敌破坏,省委决定把原拟调惠安的闽西红军团长张威和参谋长汤军等一批军事干部派往莆田,培养红军军事指挥干部,并……[详细]
  中共仙游上宫支部旧址位于莆田市仙游县游洋镇兴山村上宫自然村。1927年4月8日,莆田发生国民党---事变,中共莆田特区委机关被查抄,区委书记陈国柱经莆田常太转移到仙游兴太山区上宫掩蔽。陈国柱到上宫后,利用当地农民生活艰辛、反抗意识强的有利条件,进行革命宣传,开展建党工作。他先后吸收了当地进步农民林锦棠、林步庭等8人加入中国共产党,并于1927年4月底在上宫馨山书院成立仙游境内第一个党支部——中共上宫支部,书记林锦棠,隶属中共莆田特区委领导。中共仙游上宫支部成立后,通过创办夜校进行马列主义教育,向农民宣传反帝、反封建、反军阀统治的革命思想,提高农民的文化水平和思想觉悟;发动农民组织农会,开展减租……[详细]
  仙游党组织革命活动据点旧址位于莆田市仙游县榜头镇后庄村竹庄自然村。榜头镇竹庄小学具有光荣的革命传统,从五四--以后,一批地下党人和进步教师在竹庄小学,以教书为掩护,从事革命少活动,为建立新中国作出了贡献。1928年4月下旬,中共仙游县委在东乡组织农民反抗烟苗捐斗争,竹庄小学师生是这场抗捐斗争的一支重要力量。5月4日,该校青年教师黄今秀带领学生踊跃投入由王于洁、林步云、郑珍等组织的捣毁坝下烟苗税馆、斗争捐税员的农民暴-动-行列。国民党仙游县政府于同年5月10日派兵镇压东乡农-动,黄今秀不幸被捕,于同月11日被秘密杀害。抗日战争时期,共产党员林步云、欧元青等进步教师在竹庄小学开展抗日救亡宣传活动。……[详细]
  黄石宁海小学旧址位于莆田市荔城区黄石镇桥兜村林墩自然村。1927年夏,初步接受革命思想教育的黄元从福建省立第四师范学校毕业后,回到家乡林墩村,在林墩戚公祠创办宁海小学,从事农村教育,向学生宣传革命道理,以实现他教育救国的理想。1928年夏,黄元因资助办学的老板要篡改他的办学方针而停办学校,随后考入上海中国公学大学,1929年底回莆田参加革命,不久,加入中国共产党并由县委选送到闽西中央苏区的中国红军大学学习。1930年10月,从中央苏区回莆田,被任命为福建红军游击队第2支队教导队副队长,参与领导广业外坑苏区的创建工作。同年底,莆田外坑苏维埃斗争失利,他并不灰心失望,同其他同志一起继续战斗。193……[详细]
  中共上宫支部旧址位于福建省仙游县游洋镇兴山村。民国16年(1927年)4月中旬,中共莆田特区委书记陈国柱(廖华),在兴太上宫馨山书院建立仙游县第一个党支部——中共上宫支部。该书院系清代建筑物,土木结构,位于馨山山顶。1989年11月,列为县级文物保护单位。位于福建省莆田市仙游县游洋镇的兴山村有一座古香古色的书院——馨山书院。馨山书院始建于明初,是为了纪念南宋文天祥和岳飞而建。历史悠久,是兴化地区兴学的摇篮,它是莆田市北部山区创办最早的一所书院,也是莆田市四大书院之一。它又是闽中著名的革命的圣地。馨山书院屡经劫难数次遭到破坏,经后人数次重修现仍处于兴角山下,并保有良好面貌。当地政府、党委对其实施……[详细]
  大埔城战斗旧址位于莆田市仙游县园庄镇高峰村寨里自然村。1949年5月20日,国民党-武装进攻慈孝游击区。由于慈孝游击队只有30多人-,武器弹药少,势单力薄,遂派人赶往惠安联络,请求惠安县游击大队支援。当天,惠安游击队在中共惠安县工委书记朱汉鹰的率领下向慈孝行进,与慈孝游击队汇合,在义路前梧村稍事休整后,登上大埔城对面的半岭山,准备攻打国民党-武装驻地大埔城。当晚9时多,游击队埋伏在大埔城外密林里待命,11时行动开始,一时间,处于崇山峻岭中静谧的大埔城内外,阵阵-声与叫喊声连成一片,震天动地。在这突如其来的猛烈攻打下,国民党-武装匆忙应战,敌军见游击队攻势锐不可挡,只好边打边退,从西门撤出大埔城……[详细]
  青垞革命活动据点旧址位于莆田市荔城区新度镇青垞村王厝自然村。1935年,中共莆田县委在新度青垞村中-员陈发治家建立秘密联络站,闽中党组织领导人王于洁、苏华、黄国璋、张兆汉等同志都到过据点开展革命活动,他们通过陈发治联络,晚上与当地的地下党员陈清凤、王春来等同志一起集中到陈发治家的后山如意坡和香山宫开会,讨论革命活动。村民陈亚连参与散发革命传单活动。青垞地下党活动据点的建立,为莆田(闽中)党组织开展革命活动提供基地,为莆田的解放作出了贡献。青垞革命活动据点旧址为香山宫,坐南朝北,为一层土木结构,中间为主殿,主殿西面有5间砖木结构房子,东面有6间土木结构房子。该宫庙是当地群众用来祭祀宋朝(1064……[详细]
  闽中支队粮仓旧址位于莆田市涵江区大洋乡瑶山村三连自然村。1949年3月底,大洋度口街岗楼被拔除后,中共大洋区委书记蔡光宇在大洋小学主持召开区委会议,蔡光瑜、赖杜等参加。会议决定乘敌逃跑之机,打开国民党设在大洋的粮库。于是,大家分头下村发动群众,组织队伍,由蔡光宇带领,黄兴中率队配合,冲入粮库,仓管员闻讯逃跑,从而顺利打开仓库,将粮食分给贫苦农民,部分谷子运到水头宫粮仓加工成大米,供给闽中地委机关和游击队。闽中支队粮仓旧址为水头宫,始建于宋代,清代重建,坐东朝西,通面阔14.36米,进深18米,由前殿、天井、后殿组成,后殿面阔5间,进深4柱,梁木结构,占地面积258平方米,是奉祀忠顺圣王、姚氏夫……[详细]
  仙德游击大队驻地旧址玉山祠位于莆田市仙游县榜头镇望厝村棋杆自然村。1949年8月仙游解放前夕,仙德游击大队及-组奉上级指示驻扎榜头镇玉山祠待命,期间,中共仙德工委对游击队进行整训,组织大家学习《三大纪律八项注意》,宣布进城纪律。8月25日,仙德游击队接到通知,开赴城关与仙德工委书记刘佐周率领的永德仙人民游击队会师,浩浩荡荡进入县城接管政权,仙游宣告解放!仙德游击大队驻地旧址玉山祠,原名云山祠,明万历二十八年(1600年)建于五昆头(今榜头镇光埔村),万历三十三年(1605年)移建此处。1979年10月,重建太子殿,1986年5月扩建两边护厝,1988年8月重建观音殿,占地面积2000平方米。仙……[详细]
  陈国柱故居位于莆田市荔城区西天尾镇下垞村王西自然村。陈国柱故居前连九华叠翠,后拥古竹禅寺,是旧时莆田通往福州的山区古驿道。故居由大厅、厢房、石埕、围墙组成,为传统五间厢民居,土木结构,室内陈列着陈国柱和他胞兄陈国桢烈士(1902-1949)的生平事迹和有关革命文物。陈国柱故居于2000年11月被莆田县人民政府公布为莆田县文物保护单位,2005年8月被中共莆田市委、莆田市人民政府公布为莆田市爱国主义教育基地,2010年6月被中共莆田市委党史研究室公布为莆田市党史教育基地,2010年9月被中共福建省委党史研究室公布为福建省党史教育基地。……[详细]
  水头宫位于大洋乡瑶山村,年代为清,类别为古建筑。2020年12月,被公布为涵江区第九批文物保护单位。又称瑶山祖庙。始建于宋淳熙五年(1178),清道光年间(1821-1850)重建,近代修。坐东朝西,由前后殿组成,面阔3间,主殿进深4柱,抬梁式,悬山顶。保护范围:东至自墙外田地;西至宫埕;南至自墙外田地;北至自墙外田地。……[详细]
  西林武当宫位于涵江区梧塘镇西林村西垞自然村,年代为清代,类别为古建筑。2020年12月,被公布为涵江区第九批文物保护单位。西林武当宫始建年代不详,清光绪戊子年(1888)重建,民国丙辰年(1916)修,近年又修。坐东朝西,单进合院式。通面阔13.2米,通进深21.5米,建筑面积284平方米。土木结构,悬山顶。中轴线上依次分布前殿、天井、大殿。大殿面阔五间,进深四柱,抬梁式木构架。保护范围:四周至自墙外各外延2米。建设控制地带:四周至保护范围外延2米。……[详细]
  西林阜成宫位于涵江区梧塘镇西林村后林自然村,年代为清代,类别为古建筑。2020年12月,被公布为涵江区第九批文物保护单位。西林阜成宫始建年代不详,清光绪五年(1879)重建,民国庚辰年(1940)修,1996年又修。坐东北朝西南,单进合院式。通面阔15.2米,通进深17.5米,建筑面积266平方米。土木结构,悬山顶。中轴线上依次分布前殿、天井、大殿。大殿面阔三间,进深四柱,抬梁式木构架。存清光绪五年(1879)“荔林境阜成宫重修记”碑1通。保护范围:四周至自墙外各外延2米。建设控制地带:四周至保护范围外延2米。……[详细]
  过山蔡氏民居位于涵江区梧塘镇沁后村过山自然村63、66、102号,年代为清末民国,类别为古建筑。2020年12月,被公布为涵江区第九批文物保护单位。过山蔡氏民居主体建筑建于清末,两侧护厝及东院落属于后期加盖,建筑坐北朝南,主体建筑通面阔98米,通进深48米,占地面积4060平方米,为两进合院式砖木结构建筑,由外埕、院门、前厅、天井、正厅为中线,上下耳房、左右护厝为两翼,外加东边三间厢带护厝附属院落组成整个建筑群,内部房厝众多,当地俗称为“百廿间”。其屋顶采用两面坡悬山顶,墙体外部采用红砖包墙、内部采用夯筑土墙。建筑上雀替、驼峰、斗拱等木构件采用镂空雕刻,局部可见描金彩绘脱落痕迹。整个建筑群占地……[详细]
  过山蔡氏大宗祠(省三小学交通站旧址)位于涵江区梧塘镇沁后村过山自然村159号,年代为民国,类别为近现代重要史迹及代表性建筑。2020年12月,被公布为涵江区第九批文物保护单位。过山蔡氏大宗祠主体建筑始建于民国时期,近代重修,坐东北朝西南。原为蔡氏宗祠,后改为原莆田县沁后小学,今仍作为沁后蔡氏大宗祠使用。1929年,莆田地下党在该校秘密开展革命活动并建立了秘密交通站,是山区与平原之间的重要联络点。1930年底,外坑苏区反“围剿”斗争失败后,福建省委巡视员兼特委书记邓子恢在该校召开中共莆属特委扩大会议。此后闽中党组织领导人王于洁、王纪修、蔡文焕、黄国璋、苏华等都曾来校开展革命工作。解放前夕,为迎接……[详细]
  走墘胡氏宗祠位于涵江区庄边镇走墘村,年代为清代,类别为古建筑。2020年12月,被公布为涵江区第九批文物保护单位。走墘胡氏宗祠始建于清代年间,屡有维修。为一进廊院式建筑,由埕、前廊、门厅、天井、正厅组成。该建筑坐东朝西偏南,通面阔五间18米,通进深21米,占地面积378平方米,门厅面阔五间,进深三柱,悬山顶,抬梁式土木结构,正厅面阔五间,进深四柱,悬山顶,抬梁式土木结构,保留清代建筑风格。正厅留有清翰林张琴题“湖学宗传——纪年丁丑年桂月重修”匾额,建筑内保留门枕石、柱础等石构件,该建筑保持莆田山区传统宗祠建筑布局,朴实简单,具有一定的历史科学价值,明确的纪年和文字可考,为早期建筑研究提供了宝贵……[详细]
  凤来宫位于江口镇石狮村,年代为明——清,类别为古建筑。2020年12月,被公布为涵江区第九批文物保护单位。始建于明代,清修。为倚山而建的建筑群。由主殿、朝天阁、魁星楼、朝阳书院、吹鼓楼、天后宫组成。主殿坐东朝西,面阔5间,进深4柱,抬梁式,悬山顶。宫后有明代摩崖石刻。保护范围:东至朝天阁后山地;西至宫埕;南至天后宫外山地;北至魁星楼外小巷。……[详细]
  莲谿墓位于萩芦镇梅阳村,年代为清,类别为古建筑。为涵江区第八批区级文物保护单位。建于清光绪乙酉年(1885),面朝北偏东25°。由墓丘、祭台、墓坪构成。墓丘为龟伏状,前立面嵌墓碑刻“敕授文林郎乡进士吏部拣选知县梅阳莲谿江先生”。墓碑上方两侧及祭台有双龙、凤凰、竹鹿、松鹤、麒麟、莲花等精美石浮雕。墓坪三级,呈“风”字形,墓围石砌。总纵深15.5米,最宽处7米。为研究古墓葬的重要实物资料。江莲谿(?-1883),萩芦梅阳人,江春霖之父。保护范围:四周自墙外各延伸5米。……[详细]
  南峰郑樵书院旧址位于庄边镇前埔村,年代为清代,类别为古建筑。为涵江区第八批文物保护单位。 南峰郑樵书院旧址原为南峰寺,位于庄边镇萍湖、前埔两村交界处,是唐代官居待讲、光禄勋郑璩创建,宋代史学家郑樵建立“南峰书屋”,后改为南峰书院。唐代创建后历经宋、元、明、清几个朝代,规模不断扩大,共有三进两边回廊、厢房,还建有夹漈祠,占地面积3006平方米,抗日战争时期,南峰书院曾一度作为夹漈农校校址,为莆田广业里山区培养了许多优秀人才,清光绪十年(1884)重建,“文革”期间被拆除。现存建筑为近代修建。坐南朝北(偏东),通面阔26.21米,通进深9.68米,建筑占地面积253.71平方米,单体建筑,正……[详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