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福建省 > 南平市旅游

南平市县级文物保护单位介绍

  云根书院云根书院位于政和县城南青龙山上,临近烈士陵园,每日都有众多政和及外地游客登临书院。新建的云根书院,远远望去,规模恢宏,蔚为壮观;书院建筑群是仿宋建筑风格,体现理学文化,格调高雅,风貌独特,古色古香。沿着石阶往上走,首先见到的是高高矗立的牌坊,书院内建筑群的主体有朱子阁、先贤祠、天光云影楼、碑廊以及朱熹雕像等部分,院内亭阁游廊、小桥流水和院外青山绿水相互映衬,书院更显得气宇轩昂。站在最高处的朱子阁上,临风凭栏,山川河流、阡陌田畴、桥梁楼宇……熊城美景尽收眼底。书院总建筑面积1460平方米,工程于2004年8月动工,历时3年,2006年10月竣工,包括公路等附属工程建设,总投资达400余万……[详细]
  开平寺坐西北朝东南,中轴线自东南向西北,寺院三面环山,左山高,右山低。其山势正如古语说的“青龙高万丈,只怕白虎抬头望”。后山古木苍林,景色清邃秀雅,寺前地势平坦,视野开阔,堪称洞天福地。开平寺历代高僧辈出,在海内外享有盛誉。其中少年出家于开平寺的虚云法师最为著名,他少年在此成学,先后行脚全国各地和东南亚、美国地,1953年被推选为中国佛教协会名誉会长,1959年圆寂于江西省云居山真和寺,享年124岁。在福建省丛林古刹中,开平寺仅次于福州鼓山涌泉寺、西禅寺、厦门南普陀寺,与泉州开元寺,莆田广化寺齐名,是福建省34座名山古刹之一,也是闽北最负盛名的佛教圣地之一,并有康熙皇帝亲笔题写的“开平禅寺”镶……[详细]
  建瓯光孝寺建瓯光孝寺----八闽著名佛寺之一,原名“南山光孝寺”,位于建瓯市城南约1公里处。铁狮山麓,建溪之滨,是福建省一座历史最久,规模最大,环境清幽,景致雅奇,名闻中外的十方大丛林的古刹大寺,是游览、谟拜圣地。光孝寺始建于六朝陈武帝永定二年(公元558年),唐称“隆兴”,北宋称“景德”,“天宁”、“万寿”,南宋绍兴七年(公元1137年)改称“报恩光孝禅寺”。元末毁于兵燹,明洪武重建,嘉靖毁于火灾,万历又重建,续后清康熙及光绪两番增修,民国十四年亦曾维修,迄今已有一千四百三十余年历史。光孝寺占地九十一亩。全寺纵长242.3米,横宽161.2米,分三组建筑群:天王殿、大雄宝殿、观音殿及连接之东……[详细]
  迪口梅岭江老魏烈士墓位于迪口镇下房村梅岭自然村,年代为现代,类别为墓葬。该墓位于建瓯市迪口镇下房村梅岭自然村平路下山西侧山腰,坐东北朝西南,呈小“八”字型,碑高为0.6米,宽0.4米,墓两侧壁以方砖水泥筑砌,石碑上碑文竖式楷书“革命烈士江老魏墓”,立碑时间1953年12月重修,立碑单位建瓯县人民政府第六区公所。据当地老人介绍,江老魏生于1916年,1933年参加红军,曾转战古田等地,由于病重,1941年牺牲于梅岭自然村,1953年被追认为烈士。该墓对青少年进行革命教育发挥积极作用。2020年4月28日,建瓯市人民政府公布为建瓯市第五批文物保护单位。保护范围:墓葬坐东北朝西南,以71.3平方米的……[详细]
  从开科取仕以来,和平出了137名进士,有进士之乡的美誉,这与已有千年历史的和平书院密切相关。现在我们看到的是通往和平书院的青石板路,许许多多的和平学子就是通过这条路成就了功名。和平书院始创于后唐,创始人黄峭(871年-953年)。唐时,黄峭之父从河南到邵武做官时,发现和平水向西流,非同一般,因此把家安置在和平。其子果真应证了和平风水好,十八岁考上进士,官至五代后唐工部侍郎。在朝做官时,黄峭最大的抱负就是“复唐”,在感到复唐无望时就弃官归隐到和平,并创办了和平书院。黄峭娶妻妾三房(上官氏、吴氏、郑氏),并且每房都生了七个儿子,共计21个。在其八十大寿时,把21儿子召集起来开了一个家庭会议,命令各……[详细]
  蔡氏大宗祠建阳蔡氏梓里,自唐至今已有1100余年。它坐落在麻沙镇水南村,原是清朝乾隆年间的一座古建筑。二00三年进行全面翻修。宗祠大门保持原有的砖砌古门,书匾蔡氏大宗祠,大门两边红墙上浮嵌钛金镀制的由南宋理宗皇帝为表彰蔡元定、蔡沉著书有功而御书的西山、庐峰巨字。用细石砌成的石阶直通九贤堂。正中建大红色的龛楼,内放蔡氏九贤雕像,两边桂木制柱联曰:图衍九畴,通易象春秋,天道人道九贤相继;书兼四代,朔商周虞夏,心法治法四世递承。九贤堂的两壁高悬四个匾额曰:紫阳羽翼、学阐图畴、闽学干城、家传心学。左右还悬挂十幅挂联,内容是理宗皇帝赞九儒;历代各臣赞九儒蔡氏九儒遗言。从可以处砖门进入济阴堂,正中建大红色……[详细]
  水源钱团王守仁、王仁臣烈士合葬墓位于水源乡钱团村,年代为现代,类别为墓葬。该墓位于建瓯市水源乡钱团村北侧后山林的半山坡之上,坐西北朝东南,长8.5米,宽8米,面积68平方米。平面呈“凤字形”,墓缘及墓坪均用水泥刷成,墓缘呈六柱五间五层式,正中嵌砂质岩石碑一块,行书阴刻“三野十兵团战士山东籍于一九五零年二月十九日光荣牺牲,中国人民解军烈士王仁臣、王守仁之墓,建瓯县人民委员会,团结大队管理委员会,公元一九六六年十月一日”,碑前砌半月形供台。该墓对加强青少年革命教育具有积极意义。2020年4月28日,建瓯市人民政府公布为建瓯市第五批文物保护单位。保护范围:墓葬坐西北朝东南,以172.15平方米的墓葬……[详细]
  迪口徐坑萧海清、陈嶼泰、孙树一烈士合葬墓位于迪口镇大布林村徐坑自然村,年代为现代,类别为墓葬。该墓位于建瓯市迪口镇大布林村徐坑自然村西面约2千米远的建瓯至迪口镇公路旁,1953年12月重修,坐偏西南朝偏东北,长7.5米,宽6米,高6米,朝向公路一侧,从左至右分立革命烈士萧海清、陈嶼泰、孙树一的合葬墓碑,墓丘顶刷水泥,墓用片石垒砌,左侧二级墓坪旁山腰种植数十年的枫树。三位烈士为土地改革时期被当地土匪杀害的国家土改干部。该烈士墓对开展青少年革命教育具有积极意义。2020年4月28日,建瓯市人民政府公布为建瓯市第五批文物保护单位。保护范围:墓葬坐偏西南朝偏东北,以63.92平方米的墓葬本体为保护范围……[详细]
  迪口西坑游章华、游仲铭、游吓生烈士合葬墓位于迪口镇西坑村,年代为现代,类别为墓葬。该墓位于建瓯市迪口镇西坑村西北侧300米处,坐东北向西南,长6.8米,宽7米,面积47.6平方米。整体呈“凤”字型,墓丘壁以水泥筑砌,墓前立三个石碑,自左向右分立阴刻游章华烈士、游仲铭烈士及游吓生烈士墓碑,墓碑均高约0.87米,宽约0.4米,立碑单位建瓯县人民政府第六区公所,立碑时间1953年12月。该烈士墓对开展爱国主义革命教育,弘扬革命传统精神具有重要意义。2020年4月28日,建瓯市人民政府公布为建瓯市第五批文物保护单位。保护范围:墓葬坐东北朝西南,以71.3平方米的墓葬本体为保护范围呈不规则梯形;保护范围……[详细]
  天心永乐禅寺,深藏于武夷山中的一座佛教名刹。初建时称为山心永乐庵。“山心”,指其地理位置而言,因名刹坐落于武夷山方圆120里的景区范围中心,故名。名刹的建筑在明清之际就曾辉煌一时,当时寺庙的中轴线上建有弥勒殿、天王殿、大雄宝殿、观音殿、法堂、库房、斋堂、禅堂、客堂、香客楼等,两侧建有三层重楼的钟楼,鼓楼和偏殿。大构体则飞檐曲栏,壮丽雄伟;小雕件则巧夺天工,精美绝伦。大雄宝殿为重檐歇山式建筑,仰之弥增佛界庄严之感。这座规模宏大、清净庄严的名刹,文革中几经尘劫。三中全会后,落实了宗教政策,得以重修。地址:南平市武夷山市武夷山景区内的天心峰上类型:寺庙游玩时间: 建议1-2小时电话: 0599-51……[详细]
  锦屏水尾桥县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坐落在岭腰乡锦屏村尾的乐平溪上,是政和境内保存完好的伸臂式平梁木廊桥。该桥创建于清咸丰八年(1858年),因年久破损,上世纪80年代初曾进行过一次修葺,现有建筑基本保持旧貌。该桥长26.2米,宽5米,净跨20.2米,孔高4.8米。桥廊屋高4.75米,悬山顶,抬梁穿斗式结构。立柱40根,9开间。两侧设栏板、雨披。古时该桥为闽北通往浙南及政和通往寿宁和闽东的交通孔道。据传该桥入口处原镌刻有一幅对联:“闽浙赣三省皆由斯道;松政寿诸县必过此桥”,现已不存在。近代随着公路交通的发展,该桥的交通功能消弱,但因该桥地处锦屏古杉群边沿,现已成为杉木王景点的一处文化景观。桥梁上有……[详细]
  下坊李氏宗祠位于福建省南平市邵武市金坑乡金坑村下坊自然村西侧,始建于清代乾隆十六年(1751年)砖木结构,坐西朝东,平面呈长方形,建筑本体为单进合院式建筑。据《李氏族谱》记载,李氏家族第一代始祖李四六宋代迁徙于此。中轴线上从前往后依次建有天井、前厅、天井、正厅、过雨亭、后厅。总面阔22米,总进深31米,面积为682平方米。前厅为歇山顶,抬梁穿斗混合式结构,面阔五间,进深四柱带前、后廊。正厅为歇山顶,面阔五间,进深五柱带前廊,前廊为卷棚轩顶。明、次间均为抬梁穿斗式木构架,用才硕大。后厅为悬山顶,抬梁穿斗式木构架,面阔五间,进深三柱,两侧为厢房,厢房为单檐三开间楼房。过雨亭为悬山顶,两侧为天井、厢……[详细]
  古山谌氏宗祠位于福建省南平市邵武市沿山镇古山村东南方向,方向55度,坐西朝东,砖木结构,建于清道光丁亥年,多次修缮。建筑本体单进合院式建筑。平面呈长方形,总面阔12米、总进深24.5米,面积为294平方米。中轴线上从前往后依次建有门楼、戏台、天井、正厅。四周围以一字叠落式风火墙。门楼为四楼七间三门一字牌楼式,大门门楣上砖雕阴刻楷书“谌氏宗祠”,大门砖雕有杂宝、鹿衔灵芝、鲤鱼跳龙门,大门旁有两个拱形石砌侧门,左侧门楣上楷书为“入孝”,右侧拱门门楣砖雕被破坏。天井两侧为回廊。正厅为硬山顶,穿斗式木构架,面阔三间四柱,进深六柱带前廊,两侧有厢房(已拆),正厅为供奉先祖牌位。该宗祠砖雕精美,纹饰丰富,……[详细]
  黄氏峭公祠为四合院式天井院,坐东北,朝西南,砖木构,硬山顶,三山式斗砖封火马头墙,穿斗式构架,单进厅,面宽五间,为18.7米,进深28.1米。时代风格明显,古朴且具地方特色。黄氏峭公祠的价值:黄峭作为晚唐五代的一位历史人物,创办书院,造福桑梓,培育人才,教育子孙不靠祖荫,自强自立,晚年时毅然分遣诸子往异方开拓创业。这种精神至今犹具现实意义,是民族优秀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其祠作为历史名人的纪念建筑,具有历史文物的价值。今其后裔已遍布海内外,人口达数千万之众,其祠对吸引海内外后裔前来寻根认祖,促进各地后裔的联谊活动,增强民族凝聚力,都发挥了巨大作用,成为联络海内外黄峭后裔的纽带和桥梁,其潜在的价值……[详细]
  湛卢书院(杨氏书室)遗址位于松溪县茶平乡湛卢山—续贤庵,元代,长约25米、宽约20米、建筑面积约500平方米。据《县志》载:湛卢书院乃元朝杨缨所建,清嘉庆六年(1801年)失火,烧成废墟,仅留下金钟一个,钢炉一口,由吴屯杨姓保存下来,清同治十一年四月(1872年),由杨钟铭等向本族劝募银元重建,民国十九年又一次再建,并改名为“杨氏书室”。1952年以后,因无人看管,书室遂渐残破。现书院遗址仅遗存部分墙基及少量段墙等遗迹。保护范围:四周各向外延伸10米;建设控制地带:保护范围边沿四周各向外延伸10米。……[详细]
  湛卢山中有清凉寺,建于唐中宗神龙年间,历经修缮,今犹完好。佛阁经堂,飞檐逐云,既入山门,顺回廊直入大雄宝殿,两厢及后院为游客休憩之所,凡九十九间,处处相通,可容千人住宿。每逢盛夏,远近游客,不顾劳累,翻山越岭,策杖攀藤,兴致勃勃,来此探胜。宋元符二年,为纪念县人周才在山上祈雨,在旧址上重建,经历代扩建,有下、中大殿及偏殿、僧舍禅房数十间。殿中从奉弥勒、天王、三宝、观音、罗汉等佛像。续贤庵(又称中庵):为北宋理学家杨时的七世孙杨缨就任湛卢山长时所建,并撰有续贤庵记。……[详细]
  南源寺,原名中山寺,位于邵武市西南10公里的高南村。始建于北宋太平兴国二年(977年),为闽北重要的寺院之一。原址在詹坛窠,始创祖师为威山和尚。明晚期,肯拙埕公和尚迁建至今址,立名南源寺。之后还进行了多次修缮、扩建。寺内主要建筑为大雄宝殿、钟楼、鼓楼、法堂、藏经阁等,计100多间。清康熙、乾隆间,朝廷赐给《藏经》2000余卷。明、清时期,该寺印制发行《金刚经注讲》等佛经,为福建省佛经印刷发行中心,对佛教传播有着重要的影响,至今仍保存部分樟木印版,现辟为佛教开放点。……[详细]
  吟室遗址位于松溪县茶平乡湛卢山腰,宋代,长约30米、宽约20米、建设面积约600平方米。据《建宁府志》记载:“湛卢山,在松溪县南。连亘东关、杉溪,二里及政和界。山形峻峭,常有云雾浮其上。山为湛王铸剑之所。”朱熹于绍兴十八年(1148年)中进士,尊古礼前往政和祭扫祖墓,在湛卢山筑室,读书其中,称吟室。吟室遗址呈两进台式基址,现仅遗存部分墙基及少量段墙等遗迹。保护范围:四周各向外延伸10米;建设控制地带:保护范围边沿四周各向外延伸10米。……[详细]
  下坂桥县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位于杨源乡王大厝村下坂自然村的当溪上,为典型八字撑木拱廊桥。创建于清道光七年(1827年)十月,光绪十一年(1885年)八月重建,现建筑为1987年6月重修。该桥长37.5米,宽4.5米,拱跨18.5米,高出水面7.5米。桥屋为抬梁式木构架,单檐悬山顶。桥廊设48根立柱,成11开间。两侧设木栅栏和三层雨披,并开各种图形雕窗。此桥在光绪年间重建时的主墨木匠师傅是寿宁县上禾溪人林士光和林士炳。……[详细]
  乾清坤宁宝塔县级文物保护单位。原位于城郊官湖村东南约500米佛字山东北面的临河山崖上,始建于明英宗正统四年(1439年)十二月。为石构仿楼阁式实心塔,须弥座,六角七层,通高8米,塔身由每面宽45厘米、高41厘米的整块花岗石彻成,由下而上逐层收分,每面有浮雕佛像一尊,共42尊,束腰处及上袱每面均阴刻铭文。1982年因山体崩塌危及石塔,遂将塔往西南方向拆建后移200米。……[详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