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河南省 > 南阳市旅游

南阳市县级文物保护单位介绍

  岑彭墓封土呈高台状,方形,边长25米,高4米,面积600余平方米,四周为耕地,此墓原来形制很大,后由于取土雨淋遗留至今状。岑彭为东汉光武帝云台二十八宿之一,字君然,南阳棘阳 (今邓州市小杨营乡砖桥村)人。岑彭与前队式(王莽时新朝官称,即副太守)严说共守南阳,守数月,城中 粮尽人相食时,乃投降。更始诸将要杀,为稍有政治眼光的刘演(刘秀兄、字佰升)所保留,并归刘寅所部。更始败,引河内太守韩歆同归光武。彭为反正投降之人,全凭自己攻城夜战之功取得光武之信任。其较大的功绩为:说朱鲔以洛阳降;从光武击败邓奉、董欣;先后歼击延岑、秦奉并逐之入蜀;从光武北击隗嚣;又与大司马吴汉并取西蜀,作战计划与大司马不一致……[详细]
  石窟寺及石刻类 清光绪十年(公元1884年)蚕坡章程碑位于皇后乡郭庄村小学西侧蚕姑庙内。此处遗址为南召县1980年3月公布的第一批县级文物保护单位。蚕坡章程碑高1.5米,宽0.65米,厚0.2米,落款清光绪十年(1884)。撰文及书丹人为邑优庠生,碑文460字,楷书,概述了南召的自然面貌和农桑在邑财赋中的地位“召邑地瘠民贫,尤赖养蚕为事畜之助本县”,为此,特“酌定章程,永远奉行”。章程要求邑绅民人切切执行各项,“不得面从心违”,违者“准地保送官责治”,对于“结党勒讨,乘间偷窃者”按“盗贼例治罪”。碑阴270余字,回顾了我国蚕桑发展的渊源。此碑对研究我县柞蚕生产的发展历史有一定的科学价值。……[详细]
  小关清真寺位于云阳镇小关居委会。为南召县1980年3月公布的第一批县级文物保护单位。小关清真寺南北长64米,东西宽56米,总面积3584平方米,始建于清光绪年间。民国20年(1931年)10月,除前排大门和男女水房及北讲堂外,其余全被毁。民国22年由郑州、洛阳、漯河等地回民筹资支援又重建大礼堂;民国28年,重建南讲堂;民国34年,重修望月楼。全寺建筑现有大门1间,水房8间,南北讲堂各5间,卷棚3间,拜殿3间,望月楼1间。各房檐木雕饰均保存完好,整个建筑布局合理,结构严谨,美观别致,富有民族特色,著称于豫西南。其中望月楼为重椽歇山式建筑,高约11米,楼顶的撑架斗拱及整体造型设计巍峨壮观,风格奇异……[详细]
  娘娘庙遗址位于南河店镇漆树园村娘娘庙自然村东。此处遗址为南召县1980年3月公布的第一批县级文物保护单位。遗址总面积12500平方米,文化层堆积厚1.5-3.5米,遗址上暴露大量战国筒瓦、板瓦片,陶壶口沿、陶片和宋代扒村窑白底黑花釉瓷片、青瓷片等,内含丰富,形成文化层叠压。1976年5月,该村群众马连山、苏文全、马连德等在此掘得铁釜1个、窑瓷碗6个(破碎两个)。1976年,地区文物工作队收回陶瓷碗4个(其中一个残破),根据出土器物残片判断,此遗址为战国—宋代文化遗址……[详细]
  杨岗遗址位于邓州市东南25公里小杨营乡杨岗村,是一处包含新石器时代文化层和商周文化层的遗址。遗址呈缓坡状,面积约6万平方米,文化层厚2—4米。1957年发现并被原邓县革命委员会公布为县级文物保护单位。杨岗遗址采集到的新石器时代的器物有:石器有石斧、刀、石镰等,陶器有纺轮、灰陶鼎、罐、碗、杯等,骨器有骨箭头等,在遗址的南部边沿地带还发现有战国时期的墓葬及车马坑。出土有铜鼎、铜壶及车马器等。杨岗遗址面积较大,保存状况较好,是研究邓州史前文化及商周文化的重要遗址。……[详细]
  王庄遗址位于南河店镇大范庄村王庄自然村西岭之上。此处遗址为南召县1980年3月公布的第一批县级文物保护单位。遗址总面积66000平方米,文化层堆积厚约1.5-3.5米,表面散存大量的红烧土和灰土,内含比较丰富,红陶约占80%。出土器物有红色、灰色夹砂陶鼎、夹砂陶罐、红陶大型夹砂器、敛口钵、盆、束颈瓶、高领罐、曲腹钵、盆等。除夹砂器物为手制外,其余为细泥慢轮制作。采集标本有:根部有指窝纹锛状、鸭嘴状,外有曲槽乳钉状鼎足。此处为新石器时代仰韶中、晚期文化遗址。……[详细]
  郭庄遗址位于邓州市东北方16公里处的白牛乡郭庄村,严陵河南岸。遗址呈缓坡状,面积约6万平方米,文化层厚1—2米,1979年发现,1985年被确定为县级文物保护单位。郭庄遗址因1979年严陵河发洪水而被发现,采集到的器物有石器:石斧、石锛、石凿等,陶器有杯、碗、鼎、罐、纺轮等,以红陶、灰陶为主,纹饰有刻划纹、绳纹、方格纹等,还发现有部分动物化石。郭庄遗址是一处以仰韶文化、龙山文化为主要内容的新石器时代聚落遗址,对研究邓州史前文化有较高的考古价值。……[详细]
  小余坪遗址位于板山坪镇小余坪自然村,此处遗址为南召县1980年3月公布的第一批县级文物保护单位。小余坪遗址北靠松河,南依小山丘,面积约100000平方米,文化层厚约0.5—2米。地面暴露遗物主要是陶器,其中红陶约占70%,彩陶约占10%,灰陶约占20%。出土器物有:带指窝纹乳状鼎足、带指甲纹或指窝纹圆柱状鼎足、红衣黑彩陶钵、陶盆口沿,夹砂灰陶鼎沿、罐口沿、制作粗糙的陶纺轮、敛口钵、石斧等。为新石器时代仰韶文化中、晚期遗址。……[详细]
  亮马台遗址位于留山镇下关庄村亮马台自然村西侧高地上。此处遗址为南召县1980年3月公布的第一批县级文物保护单位。遗址座落在留山河东岸的河旁高地上。南北长160米,东西长105米,总面积约20000平方米。文化层厚1--3米左右,内含丰富,红、灰陶片约各占50%,还有少量彩陶。出土器物有白衣黑彩陶片、红陶钵口、红衣黑彩陶片、夹砂灰陶鼎口、鸭嘴状鼎足、灰陶豆把、磨制石斧等。它是一处新石器时代仰韶文化中、晚期及龙山文化早期遗址。……[详细]
  潘寨遗址位于留山镇潘寨自然村北侧。此处遗址为南召县1980年3月公布的第一批县级文物保护单位。遗址南接潘寨村,西依留山河,南北长130米,东西宽200米,总面积26000平方米。文化层厚1-3.5米,表面采集遗物多为夹砂灰陶片,约占90%,红陶约占10%,纹饰多为篮纹、方格纹、附加堆纹等。夹砂器以手制为主,其它为轮制。出土器物有圆锥形鼎足、黑陶豆把、红陶杯、手制篮纹鬲口、方格纹鼎沿、小口大腹瓮、石斧等。为龙山文化中、晚期遗址。……[详细]
  竹筲坡遗址位于邓州市东北13公里处的白牛乡竹筲坡村西南方,严陵河南岸。遗址呈缓坡状,面积约10万平方米,文化层厚2—4米。1957年发现并被公布为县级文物保护单位。竹筲坡遗址采集的器物标本有:磨光的石斧、石钵、石铲、石刀等,陶器有纺轮、灰陶鼎、罐、碗、盆等,以灰陶为主,红陶、黑陶较少。纹饰有方格纹、刻划纹、蓖纹、绳纹等。经对这些标本的分析,该遗址属新石器朝代晚期遗址,对研究邓州史前文化有较高的考古价值。……[详细]
  榆树岭遗址位于南召县城郊乡庙坡自然村西北300米榆树岭上。此处遗址为南召县1980年3月公布的第一批县级文物保护单位。遗址总面积约17782平方米,文化层厚约1.2米,表面散存有红烧土及陶片。红陶约占90%以上,器型有鸭嘴状指窝纹鼎足、敛口盆、敛口钵、深腹钵口沿断面为三角形敛口盆、夹砂罐、口沿下饰一周附加堆纹盆、直口高领罐、桥形器鼻、夹砂盘形鼎、褚石颜料等。为仰韶文化中、晚期遗址。……[详细]
  太山庙冶铁遗址位于太山庙乡庙后自然村北。此遗址为南召县1980年3月公布的第一批县级文物保护单位。遗址东临鸭河,南接庙后自然村,南北长250米,东西宽180米,总面积45000平方米,地表散存有大量炉渣。西部和北部各有一座炼铁炉(已损坏,现仅存炉基),其中西部炼铁炉炉壁残高0.4—0.6米,直径约3米。周围散存有西汉筒瓦、板瓦、陶瓷口沿及宋代瓷片。它是一处西汉至宋代的冶铁遗址。……[详细]
  李村遗址位于皇路店镇楼上村李村自然村西200米。此处遗址为南召县1980年3月公布的第一批县级文物保护单位。遗址总面积95000平方米,文化层厚约1.5-3.5米,内含较丰富,发现有大量红烧土及陶片,红陶约占90%,均为手制,其器型有夹砂红陶、灰陶罐形鼎及曲腹鼎、夹砂罐、大型夹砂器、高领罐、曲腹盆、曲腹钵、敛口钵及彩陶钵、盆等。此处遗址为新石器时代仰韶文化中、晚期遗址。……[详细]
  银沙岭冶铜遗址位于南河店镇席老庄村银沙岭自然村北。此处遗址为南召县1980年3月公布的第一批县级文物保护单位。遗址总面积为132000平方米,遗址上散存大量炉渣,中部存积有南北长30米、东西宽5米、高1.8米的炉渣堆。炉渣上可见炼铜遗存的木炭痕迹。从遗址上还拣到有坩锅残片、残铜镢、豆柄等。遗址北端亦散存大量炉渣,均未发现炉子痕迹,当时可能是用木炭冶炼。……[详细]
  沙堌堆冶铜遗址位于南河店镇桑树坪村沙堌堆自然村。此处遗址为南召县1980年3月公布的第一批县级文物保护单位。遗址总面积约43200平方米,地面暴露有大量铜炼渣,厚度为1.2—1.5米,遗址的东南角残存有砖砌冶铜炉子,遗址内还发现有铜矿石、坩锅残片、汉代豆把及西汉绳纹陶罐等。附近农民在炼渣内还挖掘出过铜锤,呈圆柱形,长0.08米、直径0.04米,中间有穿孔。……[详细]
  寨上遗址位于城郊乡董店村西300米寨上。此遗址为南召县1980年3月公布的第一批县级文物保护单位。遗址座落在黄鸭河东岸的河旁高地上,总面积35168平方米。文化层厚约1—3米。从暴露遗物看,红陶占75%,夹砂陶约占25%。大部分器物为手制,有盘形鼎、敛口钵、盆、鸡冠形器耳、镂空灰陶豆等。彩陶多红衣黑彩,生产工具有石斧等。此处为新石器时代仰韶文化遗址。……[详细]
  转角石村兴峰寺位于马市坪乡转角石村庙上组。此处遗址为南召县2000年11月公布的第二批县级文物保护单位。兴峰寺始建于明代,清重修。现存建筑有山门一间,硬山式建筑。另有石牌坊1座,古朴壮观,上刻“世沐天恩”4字。碑碣4通,其中1通被毁,另3通碑额分别冠以“圣谕”、“御览”、“敕赐”字样。寺院寨墙保存较完好,最高处高约5米。……[详细]
  白草岭遗址位于崔庄乡程家庄村西北500米。此处遗址为南召县1980年3月公布的第一批县级文物保护单位。遗址总面积3560平方米,从遗址暴露的陶片来看,红陶约占90%,钵形鼎、鼎足、红陶敛口钵口沿、红陶细泥尖底器底、红衣黑彩陶片、小口高领罐口沿等陶片和石斧等,还发现有卜骨。属新石器时代仰韶、龙山文化遗存。……[详细]
  拐角铺冶铁遗址位于小店乡杨庄村拐角铺自然村北。此处遗址为南召县1980年3月公布的第一批县级文物保护单位。遗址面积约154163平方米,表面堆积大量炉渣,遗址东部分别堆积有7×8和8×17,高2至3米的两堆炼结炉渣。东部的断崖上有红烧土,可见两处炼炉遗址,周围发现有汉代砖、瓦块,汉磨片及宋代瓷片。……[详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