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州庙位于上庸镇北坝老街,这里四河交汇,水路交通发达,千年古镇孕育了这里独特的文化,清乾隆年间,黄陂、麻城一带商人长期在堵河沿岸一带的竹山、田家坝等地经商,看中了田家坝镇这块风水宝地,在此定居,繁衍子孙。为了表达对先祖的纪念,集资修建了黄州庙。因该庙亦是定居于此的黄州人聚会、交友场所,故亦称黄州会馆,黄州庙原有正殿、偏殿、戏楼等建筑,文革期间,戏楼因“破四旧”被拆除,正殿、偏殿改装成仓库和民居。黄州庙是田家坝镇境内保存最为完整的古建筑。正殿气势高大宏伟,大小梁柱40多根,梁柱的位置不同,梁柱的大小也不一样,有石柱,有木头梁柱,梁上雕刻有祥云图案,梁柱之间置有鲲鹏展翅木雕一对,列架之上,两大力神……[详细] |
三盛院建筑群位于竹山县上庸镇境内,堵河与竹溪泗河的终点交汇处,是清末当地的豪门庄园,也是竹山的“大宅门”,三盛院的得名因“王三盛”而来,但是王三盛并不是一个人的名字,而是亦农亦商的家族总商号,这个总商号源自王应魁一人。王应魁祖籍位于湖北麻城县畔,生于公元1785年(清乾隆50年),家中排行老大,属蛇。王应魁年幼丧母,19岁时,识破后母投毒之计,愤然离家出走。后辗转至竹山县城,居南关街,做起铜活、豆腐小本生意,披星戴月,甚是辛劳,及至一年,小有余财,后迁移到20里外的田家坝(今上庸镇)北坝街落户。落户田家坝后,王应魁不丢铜活、豆腐两业,并着手小笔食盐贩卖生意,家资渐丰。王应魁后来娶竹溪县烂泥湾村……[详细] |
许明清烈士墓许明清烈士墓位于城关镇北大街走马岗,烈士原名陈玉虹,浙江平湖县人,1946年6月随中原突围部队到竹山县留任为竹山县地下县长,同年10月在房县麦浪坪与-军激战中被俘,后被活埋于走马岗。县政府曾于1966年、1981年两次对烈士墓进行改扩建,并建纪念碑。1983年定为县级文物保护单位。……[详细] |
张振武先生墓1912年9月张振武被黎元洪暗杀于北京后,为安抚国人,将其灵柩从北京运回竹山举行国葬,墓址在潘口乡三台村木鱼山。在纪念辛亥革命70周年时,在省委、省政府支持下,县政府拨款重修墓地,1983年12月定为县级文物保护单位。……[详细] |
文峰塔,原名文笔峰,建于文峰乡小塞山顶,始建于清嘉庆九年(1804年),重建于清道光二十六年(1846年),原塔为7节22米,后被雷电击毁四节,现仍高约18米,1983年12月定为县级文物保护单位。文峰乡的“文峰”二字便是由“文风”演变而来,文峰塔作为文峰乡的代表性建筑,地处城关与文峰交界处,距竹山县城不足10公里,毗邻霍河水库,周边地区自然风光优美、针叶类林木茂密,十分适合开发为森林公园,作为城区居民半日游的打卡地。文峰塔不仅是古代匠人技艺的结晶,更是我乡人文特色的体现和历史情怀的见证,具有不可估量的价值。……[详细] |
霍山遗址位于竹山县城关镇霍山村,年代为新石器时代。霍山遗址是第二批县级文物保护单位(1984年4月12日竹政发[1984]17号)。……[详细] |
竹山华佗庙位于竹山县潘口乡方井村,年代为清代。竹山华佗庙是第一批县级文物保护单位(1983年12月24日竹政发[1983]78号)。……[详细] |
杨泗庙位于竹山县田家坝镇北坝村,年代为清代。杨泗庙是第一批县级文物保护单位(1983年12月24日竹政发[1983]78号)。……[详细] |
长寿桥位于竹山县得胜镇大桥村,年代为清代。长寿桥是第一批县级文物保护单位(1983年12月24日竹政发[1983]78号)。……[详细] |
竹山古戏楼位于竹山县城关镇三街,年代为清代。竹山古戏楼是第一批县级文物保护单位(1983年12月24日竹政发[1983]78号)。……[详细] |
唐中宗世子墓位于竹山县城关镇明清村,年代为唐代。唐中宗世子墓是第二批县级文物保护单位(1984年4月12日竹政发[1984]17号)。……[详细] |
楚子墓位于竹山县麻家渡镇刘家湾村,年代为春秋战国。楚子墓是第二批县级文物保护单位(1984年4月12日竹政发[1984]17号)。……[详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