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北京市旅游

北京市文物古迹介绍

老舍纪念馆
  作为北京市文物保护单位的老舍故居,是座普通的北京四合院,硬山隔檩,纯木结构,整个院落布局紧凑。正门坐西朝东,灰瓦门楼,门扇为黑漆油饰。进门首先映入眼帘的是座砖砌影壁,中心贴个大红“福”字做装饰。往里走是个不大的小院,只有两间南房,是为门房;往西还有个狭长小院,是老舍之子舒乙的住房;往北是一座三合院,这是故居的主体部分。进入首先看到的是一座五彩木影壁,院内正房为北房三间,左右各带一间耳房。明间和西次间为客厅,东次间为卧室,西耳房即为老舍的书房。书桌对着东门,一转身就可以拿到嵌在墙-橱里的书籍,书桌是硬木镶大理石的。还有老舍生前用过的眼镜、钢笔、墨水瓶、烟灰缸、台灯、收音机和台历等。就在这间小屋子里,老舍写了著名话剧《方珍珠》、《龙须沟》、《茶馆》、《西望长安》及《全家福》等,还有为纪念其父而作……[详细]
琉璃河遗址
  琉璃河遗址位于北京市房山区琉璃河镇北1.5公里大石河畔的台地上。琉璃河遗址是西周初期的一处重要遗址,20世纪40年代,中国考古工作者首先在此发现了一批商周时期的遗迹、遗物。1973年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和北京市文物工作队联合对遗址进行了大规模的发掘,初步探明了遗址的分布情况。遗址占地约500万平方米,在董家林村发现了一座城址,北墙残长800多米,东、西墙探明300余米;墙为夯土筑成,宽10米,质地异常坚实;城墙-有壕沟,城内分布着密集的房基。在城的东南部有一片占地5万余平方米的贵族墓地,目前已发掘墓葬200余座,其中有不少大型墓葬旁有陪葬墓和车马坑,并出土了大批珍贵的青铜器、玉器、骨器等文物。不少青铜器上铸有“匽(燕)侯”铭文,并记述了燕侯赏赐货贝、臣妾等史实。“董鼎”铭文记载了“匽侯”……[详细]
凤凰岭龙泉寺
  龙泉寺,属区级文保单位,位于海淀区聂各庄乡凤凰岭南麓,始建年代不详,明朝志书有记载。寺坐北朝南,依山而建,前于山涧,上架单孔花岗岩岩石拱桥一座,寺为四合布局,由西至东并列三进院落。寺北山上有朝阳洞、三佛洞,寺东北有覆钵式塔,传为清朝继升和尚灵塔。寺西南有清朝所见娘娘庙一座,1938年曾重修,内有万缘茶棚碑记。1999年公布为海淀区重点文物保护单位。……[详细]
孙中山行馆
  目的地介绍孙中山行宫(孙中山逝世所在地)位于张自忠路23号。原是明朝末年崇祯皇帝的田妃娘家,叫天春园,清末改为增归园。民国初年是当时外交总长顾维钧的住宅。1924年孙中山北上讨论国事住在此处。1925年3月12日,孙中山在院内西屋卧室内病逝,三天后移灵香山碧云寺。此处是北京市重点文物保护单位。1984年定为北京市重点保护文物。地址:东城区地安门大街11号位置:位于张自忠路23号。现居室按其原状布置陈设。为三进院落,四周回廊环绕,花园幽美。孙中山当时住在花园前的正房里,内外套间,有雕刻精美的落地花罩。现门口挂有“孙中山先生逝世纪念室”匾。外间西墙上镶有一长方形汉白玉刻石,上刻“中华民国十四年(1925)三月十二日上午九时二十五分孙中山先生在此寿终。”刻石上悬挂孙中山遗像。右方镜框内是在此写的《……[详细]
185、觉生寺 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觉生寺
  觉生寺位于北京市区西北部海淀区北三环路甲31号,俗称大钟寺,占地300多万平方米,建于清雍正十一年(1733年)。该寺坐北朝南,中路主体建筑由南向北依次为影壁(已毁)、山门、钟鼓楼、天王殿、大雄宝殿、后殿、藏经楼、大钟楼及东西藏经楼,主殿房两侧各有配殿。大钟楼是寺内的核心建筑,高20米,上圆下方,象征天圆地方。楼内高悬永乐大钟,因镌刻有《华严经》,又称华严钟,为明成祖朱棣令京师铸钟厂铸造,先放在汉经厂,万历年间移置万寿寺,雍正年间移至觉生寺。大钟通高6.75米,口径3.3米,重46.5吨,是世界上最大的铜钟。钟身内外铸有佛经咒100余种,总计23万多字,所以它又是世界上铭文字最多的大钟。字体端庄隽秀,传为明初书法家沈度所书。钟架由8根粗大的大梁柱和3根横梁构成,钟钮处是一根长1米、宽6厘米的……[详细]
万松老人塔
  目的地介绍万松老人塔在西城区西四南大街41号旁门。砖塔胡同因之得名。万松老人即万松行秀禅师,自称万松野老。金代河内(今黄河以北)人。出家于荆州,是金元间的佛教大师(属佛教支派曹洞宗),同时深通儒家经典。著作有《从容录》、《请益后录》、《万寿语录》等。81岁圆寂于燕京西郊仰山的栖隐寺。后修此墓塔,塔原为八角七级密檐式砖塔。清乾隆十八年(1753)加高至九级。民国16年(1927)由叶恭绰等人重修,辟大门并书石门额“元万松老人塔”。1986年维修中发现清塔内包着元塔。塔为金元时代风格的密檐八角九层砖塔,高约15.9米,是北京城区仅存的一座砖塔。塔院东西长14米,南北宽7米,面积为99.3平方米,其中建筑面积22.5平方米。此塔玲珑别致,与众不同,是北京的一处街景。今天这座历经几朝几代的古塔仍矗立……[详细]
阳平会馆戏楼
  阳平会馆戏楼位于崇文区西北部,前门外小-同。会馆始建于明代,后几经修葺。戏楼后建和改建于清乾隆年间,雄伟状观,系一座12檩卷棚前后双步廊悬山顶。戏楼内部,雕梁画栋,富丽堂皇。看台分两层,二楼正对戏台,是卷棚顶前轩式的官厢,两侧亦为看台,可放桌凳。看台护栏有雕花栏板的望柱,四角都设有楼梯,供人上下。楼下场地蹭为方池,放置方桌、长凳,是一般看客的坐席。戏台平面近方形,突出于场内,呈前轩式,前有台柱一对,上有廊庑,戏台分上下3层,上有通口,下有坑道,可设置机关布景。在戏楼两侧的墙壁上绘有壁画,设有审龛,供祭祀神祖之用。面对戏台的后壁嵌有石刻四块,记载会馆建置沿革的历史和重修情况。由于风化和人为的严重破坏,大多数字迹不清,只能辨认“阳平”和部分字迹。原戏楼内高悬巨匾数块,现仅存墨地金字木匾两方,其中……[详细]
188、达园 省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达园
  达园,位于北京市海淀区福缘门地区,原是北洋军阀王怀庆的私家花园,故俗称王怀庆花园,是京郊私家园林中保存最为完整的一座。达园始建于民国初年,是王怀庆在圆明园废墟的前湖区兴建的别墅。占地12万平方米,其中水面占三分之一。整个庭院融江南园林与北方建筑于一体,湖水山石叠映,亭榭长廊相连,绿树成荫,翠竹葱郁,总体建筑布局巧妙,景色宜人。尤为引人注目的是乾隆御笔石碑以及古代遗留的稀有石笋和珍奇太湖石点缀其间,在北京古典园林建筑上可谓独具特色。达园正门朝东,为面阔三楹的歇山卷棚顶建筑。左右为粉墙,中开月洞门,入门可见迎面叠置的高大太湖石假山,峰石玲珑,秀润多姿。假山南侧草坪上立一块汉白玉制昆仑碑。绕过峰石,辟东西甬道,行之可达西部土埠石小山,山麓周围山石散置,其山顶筑单檐六角亭一座。下山北折,有小溪一道,……[详细]
谢叠山祠
  谢叠山祠在北京市法源寺后街3号、5号。南宋诗人谢枋得,字君直,号叠山。宋宝四年与文天祥同科中进士。德初以江东提刑,知信州。率兵抗元,信州失守,-福建山区。至元二十六年四月至大都,病后,迁悯忠寺,不食而死。谢枋得威武不屈的民族风骨和贫贱不移的高尚情操,成为我国历史上爱国志士的典型人物。明景泰七年九月,巡抚江西右佥都御史韩雍请求为谢枋得建祠,景泰皇帝令原籍官员每年为其举行祭祀事宜,并与文天祥同赐谥号,“诏谥天祥忠烈、枋得文节”(《明史·列传六十六·韩雍》)、并“建祠于尽节之所”,供奉谢枋得和文天祥的塑像。重点保护文物在法源寺后街,江西会馆谢枋得殉难处建祠,现院内还有二层小楼一座,原供谢叠山和文天祥像,为宣武区重点保护文物。谢公祠现存部分有正堂、小楼、数间北房及水榭、戏台等建筑,与法源寺几乎连在一……[详细]
京张铁路南口段至八达岭段
  青龙桥火车站所在的南口至八达岭段是百年京张铁路保留较完整的一段,在20公里的距离中,分布着南口、东园、居庸关、三堡、青龙桥5座老车站,而青龙桥火车站早在2008年就已被首都博物馆确定为工业遗产,老站房和詹天佑墓等都进行了修缮和恢复原貌,作为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向公众开放。寻访南口至八达岭段的老车站,记者发现,青龙桥车站是目前保护最好的一座百年车站。据站长杨存信介绍,虽然火车站早已不再办理客运业务,但每天列车仍然不断,S2线的和谐号列车和部分普通列车在这里进行技术性停车(车头变车尾,车尾变车头,从人字形铁轨的另一边折返下山,用延长距离的方法减缓了列车的爬坡坡度)。在这座车站里,还可以看到詹天佑建造的著名“人字形铁路”的尽头。每天有不少游客徒步几公里山路慕名前来参观。詹天佑铜像旁的黑色护栏是由190……[详细]
张飞故里长沟镇
  张飞,名贯千古。西晋史学家陈寿,集三国时期官私著作之大全而编著的志书《三国志》,评价关羽与张飞为“万人之敌,为世虎臣”。中国四大名著之一的《三国演义》对张飞更有淋漓尽致的描写,说他的骁勇是“万马军中,取上将首级如探囊取物耳”,对他的忠义更是赞许有加。志书的真实记载与文学作品的夸张使张飞这位三国时蜀汉大将,至今在中国都有妇孺皆晓的知名度,并随着中国文化的传播,张飞的知名度也走出了国门,刘备、关羽、张飞的“桃园三结义”也几乎成了中国儒家所推崇的忠义侠肠、肝胆相照的千古代名词。一个地区,常以史出名人而自豪,这是古今中外毫无例外的共同文化心理现象。那么,张飞这位历史名人到底是哪里人氏?在浩瀚的历史长河和繁如星海的典籍中怎样寻出他的故乡踪迹?并非抢注“名人域名”,查史有据,张飞的故乡即为今日长沟镇。2……[详细]
北京护国寺
  护国寺是北京八大寺庙之一,始建于元代。原为元丞相托克托官邸,初名崇国寺(北寺)。明宣德四年(1429年)更名为大隆善寺。明成化八年(1472年)赐名为大隆善护国寺。清康熙六十一年(1722年),蒙古王公贝勒修缮此寺,为圣祖祝寿,曾对寺庙大加修缮,名护国寺,又称西寺,与东寺隆福寺相呼应。护国寺为北京名刹,始建于元代。明代刘侗、于奕正著《帝京景物略》云:“大隆善护国寺,都人呼崇国寺者,寺初名也。都人好语讹语,名初名。寺始至元,皇庆修之,延佑修之,至正又修之。元故有南北二崇国寺,此其北也。我宣德已酉,赐名隆善。成化壬辰,加护国名。正德壬申,敕西番大庆法王领占班丹、大觉法王着肖藏卜等居此,寺则大作。中殿三、旁殿八,最后景命殿。殿旁塔二,曰佛舍利塔。”寺前后五进。院中碑刻甚多,其中著名者为赵孟頫书《皇……[详细]
北京关岳庙
  关岳庙位于北京市西城区鼓楼西大街北侧,原为清醇亲王宅地依例改建的醇亲王庙,1914年改祀关羽、岳飞,遂称关岳庙,又称武庙。清光绪年间,这里本是为道光帝的第七子醇亲王所建的家庙。因醇亲王载沣既是摄政王,又是皇父,因此其家庙特别宏伟,清光绪十六年十一月二十日(1891年1月1日)奕譞逝世,同年十二月二十六日光绪帝发布上谕决定为奕譞建庙、立祠和修墓。醇贤亲王庙于光绪十七年(1892年)修建,至光绪二十五年建成,但醇贤亲王一直没有入祀。醇贤亲王庙于光绪十七年(1891年)修建,至光绪二十五年(1899年)建成。庙坐北朝南,分三进院落,其中中院又有东西跨院。中轴线依次为琉璃照壁,中门,外为八字墙,两旁各有一座琉璃门;中院内东有焚帛炉,西有祭器亭;正殿7间,殿前有月台一座,东西配殿各5间;后寝祠5间。建……[详细]
北京蔡元培故居
  东堂子胡同75号,旧时的门牌是东堂子胡同33号,在胡同西段北侧,是一座坐北朝南的三进院落,建筑面积为368平方米。街门是利用一间倒座南房后辟的,无规矩可言。一进院有倒座南房5间;二进院有南房4间,北房3间,东、西两侧各有耳房1间,有东、西厢房各3间;三进院有带前廊的北房3间。院内房屋均为起脊合瓦房。蔡元培从1917年到1920年租住于此,当年,一进院的倒座南房是客厅。1985年10月,东城区人民政府将其作为“蔡元培故居”公布为文物保护单位。蔡元培故居与别的故居有些不同。别人的故居,比如郭沫若、鲁迅、梅兰芳、老舍,他们生前都有自己的房子,拥有房屋的产权。但蔡元培一生未置产业。直到他1940年在香港病逝,他在大陆也并没有一处他自己的房产。在北京蔡元培先后租住过的几处住宅中,东城区东堂子胡同75号……[详细]
神路街琉璃牌楼
  神路街琉璃牌楼建于明代万历年间,位于朝外街道朝阳门外大街南侧,为三间四柱七楼牌楼,牌楼正间上方的石匾宽2.8米,高0.9米,匾文系明代人所书,南面写书秩祀岱宗,北面书永延帝祚。……[详细]
196、普渡寺
普渡寺
  北京东城区普渡寺位于南池子大街,原为清初所建的-庙。原址是明代南城的洪庆宫一部分。清代摄政王(睿亲王)多尔衮王府。康熙三十三年(1694),旧睿亲王府改建成玛哈噶喇庙。1776年,乾隆将该寺赐名“普渡寺”。大殿建筑宏伟,台基高大,须弥座式,面阔9间。黄瓦绿剪边殿顶,前厦为绿瓦黄剪边。檐出飞檐共3层,为建筑式中少见。由于历史原因,建国以后,普渡寺地区自然形成一个高密度居民区,普渡寺大殿变成了学校的教室和仓库,普渡寺破损严重,四周的配殿更是不复存在。普渡寺的修缮引起了许多部门和人士的关注,被列入北京市3年“3.3亿元文物抢险修缮工程”项目,东城区财政投资4000多万元,搬迁了普渡寺台上的186户居民,撤并了占用普渡寺大殿的南池子小学,拆除普渡寺周边破旧民房和违法建筑近5000平方米,彻底腾退文物……[详细]
和敬公主府
  和敬公主府位于北京市东城区张自忠路7号(原铁狮子胡同)。是清乾隆皇帝第三女固伦和敬公主下嫁后的赐第。和敬公主(1731—1792)系孝贤纯皇后所生。乾隆十二年嫁蒙古科尔沁部辅国公色布腾巴勒珠尔。原府是王府建制,有正门、正殿、后寝、后楼和东西配房等附属建筑。公主的墓地建于朝阳区东坝城内。公主的后人曾受封为贝子,所以和敬公主府又称达贝子府。民国后成了北洋军阀政府陆军部所在地,现为和敬府宾馆,中路主要厅堂均保存完好,为北京市重点保护文物。该府原为清代乾隆皇帝的三女儿和敬公主出嫁时的赐第。因和敬公主-为固-主,故该府的规制是与亲王府相同的固-主府。即:正门五间、启门三间、正殿七间、翼楼各九间、后殿五间、后寝七间、后楼七间。后因府主世降一等袭爵,已不具备“亲王”身份,遂将府门由五间改为三间,主要建筑上……[详细]
火烧赵家楼遗址
  赵家楼原为明代隆庆朝文阁大学士赵文肃的宅邸。民国初年时任北洋政府外交次长的曹汝霖居住在此。1919年5月4日,当北洋政府在巴黎和会上外交谈判失利,曹汝霖等密谋签订-条约的消息传到国内后,引起国人极大愤慨,北京3000多名爱国青年学生赶到天安门前,-声讨。会后,愤怒的学生冲向曹汝霖住宅,痛打了藏在曹宅内的章宗祥,并放火点燃了曹宅。这就是“五四”运动中震惊中外的火烧赵家楼事件。遗址建筑已经全部翻新,为空军某部招待所,现有部分反映“五四”-历史和火烧赵家楼事件的图片和文字介绍。2002年,被命名为“东城区爱国主义教育基地”。 2013年6月,被命名为北京市爱国主义教育纪念地。地址:东城区前赵家楼1号时间:9:00—16:00(节假日休息)票价:免费(集体参观需提前预约)电话:65127722-10……[详细]
199、社稷坛 省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社稷坛
  社稷坛位于北京市天安门广场的西北侧,与天安门东北侧的太庙(今劳动人民文化宫)相对。社稷坛是明清两代皇帝祭祖土地神和五谷神地方。这种布局是依照周代以来皇宫旧制设置的,即如《考工记》所记载的“左祖(太庙)右社(社稷坛)”的布局。社稷坛的历史,可远溯到辽金时期,当时这里是京郊名刹“兴国寺”,元代改名为“万寿兴国寺”。明永乐十九年(1421年)在此建立社稷坛,全园面积约360余亩,由社稷坛、拜殿、戟门组成。社稷坛是呈正方形的三层高台,以汉白玉砌成,象征着“天圆地方”之说,坛上铺有中黄、东青、南红、西白、北黑的五色土,四周短墙也按方向覆盖四色琉璃瓦。五色土是由全国各地纳贡而来的,以表示“普天之下,莫非王土”,还象征着金、木、水、火、土五行为万物之本。社稷是古代帝王、诸侯所祭祀的上神和谷神,商周以至清代……[详细]
涛贝勒府
  目的地介绍  涛贝勒府在西城区柳荫街27号。现已定为西城区重点保护文物。   这里原是康熙第十五子愉郡王王允嵎居住的愉王府,光绪二十八年(1902),醇贤亲王奕譞的第七子载涛过继给钟郡王奕詥为嗣,承袭贝勒爵,迁居于愉王府,作为贝勒府,称涛贝勒府。   解放后,涛贝勒府经历过多次修缮、复建,但前些年,院落中部分建筑又出现了险情,山墙歪闪、开裂,瓦面、檐头破损,柱根糟朽,油漆彩画全部剥落,个别房屋甚至被列为危房,早已停止使用。   现存古建筑约1000平方米。坐北朝南,有门东向。分中路和东路及西路。中路有四进院落,东路亦有四进院,后三进院为三合院。西路只有前后3排房子,西为戏楼。南为花园,有长廊、亭、花厅、假山等。原马圈及花园前空地建成辅仁大学主楼。涛贝勒府府邸改作原辅仁大学附中男生部校舍,19……[详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