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山西省旅游

山西省文物古迹介绍

云冈石窟1、2窟
  此二窟位于云冈石窟的最东端。因两窟的形制、内容相似,故称谓“双窟”两窟都是方形平面,中央为中心塔柱。窟形前狭后宽,前高后低。一窟中心塔是两层,二窟是三层。塔式都是四方形,塔身四面各层皆雕佛像。二窟则是在四面三层皆雕三座佛,是三世佛。洞窟北面都有较丰富的雕刻,技法精湛。壁面布局是:与窟顶相处刻一列伎乐侍女像,下面为一列禅定坐佛,的中部为大型龛坐佛,龛楣装饰华丽,下部为浮雕佛传故事和供养人行列。第一窟顶部飞天,头上高髻环佩光闪,脸上表情温婉可人,双手似托莲花,衣裙如、长带飘,斜坐云端,恰似一个窈窕的尚带稚气的少年舞者。景点位置山西省大同市城区武周山麓云冈石窟内……[详细]
342、流庆寺
流庆寺
  流庆寺位于平陆县洪池乡西张村南。该寺创建于隋仁寿年间,是唐高祖李渊为报答秦琼救护之恩而建。 秦琼救李渊,事情发生于隋文帝仁寿元年八月(601),当时李渊任隋朝唐国公,驻守太原。 因李与朝中0相宇文述不睦,宇常存害李之意。此次李渊携家眷离京赴并,宇闻知后,派东宫护卫军作响马贼,提前藏于李渊的必经之地骊山附近的丛林之中。待李及家眷到此,一伙“响马贼”突然从林中杀出,尽管李渊及家兵奋力拼杀,终因寡不敌众,生命危在旦夕。紧要关头,恰逢山东义士秦琼与樊建威从山东押送一批罪犯去山西平阳府充军途经此地,秦琼路见不平,拔刀相助。几番拼杀,强盗见势不妙,落荒而逃,保住了李渊一家性命,李感激不尽,再三叩首拜谢,称秦琼为恩公。 回到太原后,李渊常念及此事,决定为秦琼立祠盖庙,并把庙址选在他管辖的风光秀丽、景色宜人……[详细]
青龙镇龙王庙
  青龙镇龙王庙坐北朝南,一进院落布局,南北长84.78米,东西宽17.08米,占地面积1448.04平方米。中轴线上建有戏台、山门、过殿、大殿,一进院东侧有碑廊一座,二进院建有东西配殿,除大殿及戏台为原建筑外,其余均为2007年在原址复建。戏台:砖砌台基,高0.5米,面宽三间,进深五椽,单檐硬山卷棚顶,台中设木屏隔断,走马板上阴刻有“镜花、水月、神德和平”字样,明间西侧大梁上题记“大清同治八年(1869)岁次己巳仲夏之月重建”。大殿(龙王殿):建于高约0.8米台基之上。面阔三间,进深六椽,单檐硬山顶,灰陶屋面,绿色琉璃剪边。梁架结构为六檩前廊式建筑。前檐金柱0-抱头梁插于前檐檐柱柱头斗栱内做耍头;装修安装原前檐金柱之间,明间为六抹隔扇门,梢间为隔扇窗。大殿前存一清嘉庆六年石供桌。青龙镇龙王庙价……[详细]
北甘泉圣母庙
  北甘泉圣母庙北甘泉圣母庙(第四批省保)时代:元地址:平顺县苗庄镇北甘泉村创建年代不详,现存一进院,占地1115平方米,中轴线依次为山门(上为倒座戏台)、献殿、正殿,东西两侧为夹楼、配殿、耳殿。正殿保留元代风格,其余皆为清代建筑。正殿面阔三间,进深六椽,单檐悬山顶。前檐辟廊,斗栱五铺作单抄单下昂,梁架结构为四椽袱对前乳栿用三柱。出发前作功课,知道大庙在酒厂里,酒厂里有眼泉。清泉美酒老庙,找不出不去的理由。山村很大,沉在沟底。村西的老庙山门关的密不透风。酒厂铁锁锈迹斑斑。纯朴的老乡可怜我们这群围着骨头转圈的狗,指出一条“明路”。扒开草结,-跃窗,原来事情可以这样简单。老松树绝对老态龙钟,遥想当年一定风光无限。大殿铺满了酒瓶,椽檩上野鸽盘旋。少不了石雕、木刻;少不了戏楼、配殿,只是没找到那眼清泉。……[详细]
碧村遗址
  碧村遗址时代:新石器时期地址:吕梁市兴县蔚汾河及黄河沿岸地区的碧村、白崖沟村等地兴县地处晋陕高原的腹心地带,境内梁峁起伏,沟壑纵横,基岩裸露,河谷穿梭,属于典型的山地经济。龙山时代在这里出现了一股强烈的筑城风潮,出现了大大小小数十个石城遗址,这些石城主要分布于蔚汾河及黄河沿岸地区的开阔地带,个别位于深山之中,面积在2万平方米至120万平方米之间,大体可以分为两大群:以白崖沟为中心的蔚汾河上游石城遗址群和以碧村为中心的蔚汾河下游石城遗址群。白崖沟遗址位于吕梁市兴县恶虎滩镇白崖沟村北,地处蔚汾河上游北岸的二级阶地上,时代为龙山时期,总面积约120万平方米。该座石城东、西、北三面筑城,南面环河,城墙保存较为完整,城内发现有多处居址区及墓地等,房址普遍存在地画,绘画内容丰富。碧村遗址位于兴县高家村镇……[详细]
宋村永兴寺
  宋村永兴寺位于垣曲县华峰乡宋村村东南。又名重兴寺。时代:金、清现存建筑为金代至清代,明万历朝曾重修。坐北向南,南北长121米,东西宽40米,占地面积4840平方米。布局为中轴线对称,现存有北殿、东耳房、东西厢房、永兴砖塔。北殿面阔五间,进深四椽,五架梁柱头,三踩单下昂,补间三踩单下昂,圆筒灰瓦悬山顶。北殿经多次重修,梁架大部分保存金代风格。东西厢房为现代建筑。距主体建筑70米处建有密檐式清代砖塔一座。殿内原有北朝释迦牟尼佛像,现仅存佛像基座。山门、献殿等建筑在“0”中均被毁。1995年被垣曲县人民政府公布为第一批县级文物保护单位。2005年被运城市政府公布为第一批市级文物保护单位宋村永兴寺位于垣曲县华峰乡宋村村东南。又名重兴寺。时代:金、清现存建筑为金代至清代,明万历朝曾重修。坐北向南,南北……[详细]
河底成汤庙
  河底成汤庙位于泽州县大东沟镇河底村村中,其始建年代不详,现存碑刻最早有宋徽宗大观元年重修的记载,后历明、清几经修缮,终呈今日风貌。成汤庙坐北朝南,一进院落,庙门开于正南,平面布局规整。整个庙宇建于巨大砂石条砌筑的高台之上,两侧对称设台阶可登临,是典型的唐代寺庙建筑台基风格。在此高台上南端又支出-台一座,同样两侧设台阶,亦属唐代遗存。-台北则为汤帝庙的山门,三开间门廊式,现存为明建。汤帝庙主要建筑是正殿汤帝殿,宋建。殿阔三间,进深六椽,单檐悬山顶,举折平缓,出檐深远。前檐柱四根,青石质,四棱抹角,方形覆莲柱础,殿下建一石砌台基。檐柱微有卷杀,角柱生起。檐下斗栱权衡较大,布置亦较疏朗,柱头斗栱七铺作,单下真昂,耍头亦作昂形,无补间铺作.各朵斗栱间均有透空瓦雕装饰,雕工繁丽,内容颇丰,为后世维修时……[详细]
平定冠山书院
  冠山书院冠山书院(第二批省保)时代:清、民国地址:平定县冠山镇后沟村西南冠山因其主峰形状似冠,并高冠于附近群山而得名。山间古刹相连,有资福寺、崇古书院、文昌阁(吕祖洞在其下)及夫子洞,人称“冠山书院”。建筑创建年代不详,据碑载,元至顺年间(1330—1332年)左丞相吕思诚重修并扩建,明、清两代多次修葺,现存建筑除夫子洞为明代所筑,余皆为清代晚期重建。资福寺为一单进四合院,占地面积1470平方米。寺坐北朝南,中轴线上有山门、正殿,两侧有钟、鼓二楼对峙,正殿东西为配殿三间,建筑形制为清代风格,寺内存清碑8通、元碑1通。崇古书院位居冠山山腰中部,创建年代不详,元代重修,明、清时重建。坐西朝东,为二进四合院形式,随地势分上、下两院,占地面积为737平方米。院内建筑为窑洞式,正房、配房均保存完整。文……[详细]
陈家庄中共太岳三地委机关旧址
  陈家庄村位于闻喜县城西20余公里处,是晋南“三臣”之一崔斗臣的故乡。在民主革命时期,崔斗臣传播新思想、新文化,在河东大地上颇有影响。1943年7月至1948年1月,中共稷麓三区区委会、区政府,中共稷麓抗日民主县委、县政府,中共太岳三地委、三专署、三分区司令部等党政军机关驻扎在这里,嘉康杰、柴泽民、金长庚、王墉等一大批党政军领导干部都曾在这里居住并开展对敌斗争。时至今日,该村还保留着32处革命旧址。1947年运城解放后,党政军机关单位才逐步迁入运城,陈家庄胜利地完成了它的光荣使命。背景链接1945年7月,太岳五地委从中条山奇峰村迁到陈家庄村。1945年12月,中共太岳区党委根据中共晋冀鲁豫中央局会议精神,对太岳行政区划进行了调整,将太岳五地委改为中共太岳三地委。工作机构有组织部、宣传部、城工部……[详细]
赵树理旧居
  赵树理旧居(含沁水赵树理故居)赵树理旧居(含沁水赵树理故居)(第四批省保)时代:民国地址:太原市杏花岭区南华门15号赵树理旧居位于杏花岭区南华门15号,建筑占地面积315.45平方米。故居系一面围墙的三合院结构,青堂瓦舍,砖木建筑,是一处典型的清末民初北方民居。门口石碑上镌刻着薄一波题写的“赵树理故居”5个大字。1965年初,赵树理一家老小住进此院,在这里度过了他一生中最后几年的时光,直至1970年在西厢房卧室里去世。西房、东房分别是他和儿女们的住所及他写作的书房,南房则是厨房与客房。1996年,薄一波为赵树理故居题词,1998年山西省文物局批准在作家故居建立文物点,2006年赵树理诞辰100周年之际旧居修缮开放。院内北墙的汉白玉上,陈列雕刻了彭德怀、郭沫若、茅盾对赵树理的亲笔评价和评论文章……[详细]
351、狄青庙
狄青庙
  狄青庙。位于文水县城南30公里处狄家社村中,又名狄武襄公祠,为北宋名将狄青之家祠。原由狄青次子狄谘率昆弟族人于北宋嘉祐四年(1059年)修建,大元元员二年(1296年),狄青七世孙狄晖重修,现存建筑为清朝同治十二年(1873年)修建,1957年东西配殿不幸被拆除,仅剩正殿与山门,1994年狄家社村民集资对正殿进行了一定修葺,仍按原制立于八级台阶之上,三楹二柱,单檐硬山顶,檐前无斗拱,有插飞。廊下东西立碑石数块,其中狄晖所立《狄武襄公祠堂记》最为珍贵。门面为夹扇门窗,檐下悬同治十年(1871年)十月全村公立的横匾一块,-:-纬武。门顶悬嘉庆丁卯年(1807年)所立横匾一块,题词:宋室名贤。两匾均为蓝底、金框、金字。正殿正中有神阁一座,内供狄青木雕坐像,面目清秀,温文尔雅,留一绺长须;身披铠甲,……[详细]
戴隆邦故居
  戴隆邦,字兴国。清代祁县小韩村人,生卒年待考。有的资料推测大约生存于1713——1803年,享年90岁,主要活动于乾隆时期。戴隆邦自幼酷爱武术,长年坚持练功习武,寒暑不辍。更兼谦虚好学,广交武术名家,青年时已成为远近闻名的武术师,后到河南省阳县赊旗镇开设镖局,声名大震。其为人谦恭豪爽,重义轻利,一诺千金,深受武林拥戴。经过几十年锲而不舍的钻研,博采众长,集各地武术名家之拳术精华于一炉,终于编创出具有独特-的戴氏心意拳。武术界将他尊为心意拳的开山鼻祖。其子文良、文熊(乳名大闾、二闾)都是武林高手,特别是文熊,拳术高超,声震长城内外、大江南北。戴隆邦故居位于祁县古县镇小韩村戴街西部,门牌26号。宅院坐北朝南,两进院落,各带西偏院,具有典型的清代建筑风格。院落宽敞、房屋高大,很有气派。值得注意的是……[详细]
临猗县王寮村猗顿陵
  临猗县王寮村猗顿陵猗顿并不是河东地方人,他是“鲁之穷士”。起初,他穷到“耕则常饥,桑则常寒”的程度,没奈何,就向当地的大富翁陶朱公范蠡问发财致富之道。陶朱公告诉他:“子欲速富,当畜五牸”。“五牸”是什么?就是牛马猪羊驴的母牲畜。猗顿听了陶朱公的话,就离开老家,来到河东,在水草茂盛的峨嵋岭下,畜牧“五牸”,大量繁殖。不到十年的工夫,他的牛羊多得无法计数。他由一个“鲁之穷士”,变成了百万富翁,名传天下,富比王公,俨然和陶朱公齐名了。因为他发迹于猗氏,所以人们称他猗顿;他的真名字反倒失传了。猗顿来到河东以后,就在猗氏县城南二十里的王寮村安家落户,一直到死。王寮村有猗顿宅,不过如今年深月久,遗址已无从考究。他死后,尸骨就埋在王寮村的西边,并没有搬回老家去安葬。临猗古称郇阳,1947年,猗氏、临晋相继……[详细]
马邑汉墓群
  介绍: 马邑汉墓群分布于朔州市朔城区四周20公里以内范围。朔城区现址是秦汉马邑城的一部分,地处雁门关外,为中原地区通往塞外漠北草原的必经之路。南部通过阳方口、雁门关可达中原,北有腊河口、刘家口可达平城(今大同市),西南有大水口、北岔口直达黄河。历史上胡人的南侵掳掠,汉人反击围剿,均以该地区作为重要的进攻和防守目标。尤其在汉代,这里是重要的关外军事重镇。那些守卫边关的将士死后大都埋葬在这里,形成这一带地区密集的汉代墓葬群。   该墓群由许多较为集中的墓葬群组成,以汉马邑故城周围5公里以内最为密集,其他墓群则分布于有战略意义的重要隘口附近。70年代以来,由于平田整地等农田基本建设,原有封土大多铲掉,现今尚有大型封土近150处,分布于三青梁至照十八庄村一线,祝家庄村到牛家店村一线,南关到水泉梁一……[详细]
祁县文庙
  祁县文庙(第五批省保)时代:明、清地址:祁县城内桂林巷29号祁县中学院内祁县文庙创建于金大定中期,明洪武三年(1370)重建、洪武十六年(1383)、天顺年间(1457—1464)、明万历九年至四十六年(1581—1618)、崇祯十四年(1641),清顺治十六年(1659)、康熙四十四年(1705)、五十七年(1718)、雍正七年(1729)、乾隆九年(1744)、三十三年(1768)均有修建。坐南面北,二进院落布局,中轴线自南至北依次建有泮池、状元桥(新建)、戟门、大成殿,两侧分别为一进院东西廊房、东西偏殿、东西配殿;二进院东西廊房、东西配殿。现存建筑除大成殿为明代遗构,余为清代建筑。现辟为祁县中学的校史展览室。大成殿为庙内主殿,建于砖砌台基之上,平面长方形,殿前设宽大月台,台周设石望柱及……[详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