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山西省旅游

山西省文物古迹介绍

云冈石窟第6窟 释迦佛洞
  第五窟与六窟为一组双窟,位于云冈石窟中部。该窟为中心柱窟,亦名支提窟、塔庙窟,雕饰富丽,被誉为“云冈第一伟观”,是世界雕刻艺术史上的奇迹。窟内中央方形塔柱分上下层,高15米。上层四面各镌一立佛二菩萨,四角镂雕大象承驮九级楼阁式方塔;下层四面开龛坐佛。窟内四壁上层环列立佛十一尊,华盖承悬,气宇轩昂。窟顶格状,格间可见骑乘孔雀、狮子、虎、长尾鸟等动物的多臂多首天神。窟内现存反映释迦一生的佛传故事图30余幅,集中表现了佛主从诞生、成长、婚姻,到出家、弘法等一系列具有标志性纪念意义的场面。这些故事图雕刻,结构合理,手法简朴,窟中墙壁几乎全部布满了雕塑。一千多年的风风雨雨使许多雕塑风化,颜色剥落或褪色,但仍然尽显当年的精美与壮观,它的精彩让人佩服与感叹!第五窟与第六窟是双窟,窟前有清顺治八年(1651……[详细]
382、资寿寺 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资寿寺
  俗称苏溪寺,位于山西省灵石县城东10公里处的苏溪村西侧。寺院座北朝南,东临绵山,西傍汾河山环水绕,水秀山青,古树交荫,风景秀丽,为三晋古刹群中不可多得的一处胜景。据现存的碑文记载,寺院创建于唐代咸通l1年(870),重修于宋,以祈求圣佛赐福保佑庶民长寿而得名:“资寿寺”。所谓“资”者,供给、赐予也。据说宋代寺中香火较为兴盛,每日朝钟暮鼓过堂上殿的僧徒,多达20余人。金代末年,寺院因周围林木失火而致毁。随之,众僧各奔东西,香火断绝。相传,元泰定元年,一个名叫法海的远道僧人,往绵山抱佛寺访友路过此地,目击寺院坍塌,很是惋惜,遂留脚有日,在邻近几十个村舍,持钵沿门讲念经佛,意在激发当地村民复建寺院的志向。如此一举,甚为奏效。不日周围的乡绅、商号、村民等,纷纷捐助银两、财物,于泰定三年(132年)动……[详细]
昔阳福严寺
  福严寺(第五批省保)时代:元、清地址:晋中市昔阳县赵壁乡黄岩村中据明嘉靖二十七年(1548)《乐平县志》、清雍正十二年(1734)《山西通志》、民国4年(1915)《昔阳县志修编》及重修碑记载,福严寺创建于元至正五年(1345),清顺治十四年(1657)、清咸丰九年(1859)、清同治二年(1863)屡有修葺。坐北面南,一进院落布局,原有大殿、南殿、戏台、钟鼓楼、东西配殿、东西配房、东西廊庑等建筑,现仅存大殿、钟鼓楼、东西配殿、东配房、东廊庑。现存建筑中大殿为元代遗构,其余均为清代建筑。大殿平面近方形,面阔三间,进深六椽,单檐悬山顶,梁架结构为四椽栿对前后剳牵通檐用四柱,柱头卷刹圆和。前檐斗栱共计7朵,均六铺作单抄双下昂,补间铺作采用斜拱,平面呈“米”字形,横栱采用鸳鸯交首栱,栱端斜砍,栱瓣……[详细]
平遥财神庙
  财神庙是在城隍庙里面的一个景点平遥古城的城隍庙内,西边有一座财神庙,这是一座独特的庙堂,山门是一座倒座的青砖两层戏台,进口是半坡蓝绿筒瓦单飞檐硬山顶的垂花门,出口是青砖拱门,拱门上就是戏台台面。钻出拱门回头看,戏台的台面四围有雕花围栏,粉彩斗拱,雕花横额枋,单飞檐蓝绿相间琉璃瓦,抱厦歇山顶,戏台的台口上悬挂着“龢聲鳴世”牌匾,台前的檐柱上,悬挂着一幅楹联,上联是:板鼓铿锵敲醒富贵黄粱梦,下联是:琴丝婉转飞上神仙白玉楼。在戏台的东西两侧,是五开间的二层看台,说是看台,并不十分准确。六根朱红通透檐柱,单飞檐单面坡的悬山顶,二层看台上有雕花护栏,象“包厢”一样,所以也可以叫观戏楼。财神庙的戏台比城隍庙的戏台要小许多,院子也比较狭窄。戏台的对面,也有一座三开间的青砖卷棚悬山顶的过厅,也叫献殿。空旷的……[详细]
大同观音堂
  观音堂观音堂(第三批省保)时代:辽、明、清地址:大同城西7.5公里的同云公路旁寺创建于辽重熙年间(1032-1056年)天辅六年(1122年)毁于兵火。明清时期多次修葺,现存建筑系清顺治八年(1651年)重建。寺院坐北朝南,分前后两院。布局紧凑,戏台、观音堂、三真殿、沿中轴线由前至后排列,迭层升高。所不同于一般寺院布局的是山门位于中轴线东侧,大大低于寺院地平。山门结构为砖券门洞。门额-“观音堂”三字。前院有一倒座戏台,建造于离地8米高的券洞口上,洞下是古代车马人行之道。戏台与正殿(观音殿)之间有腰墙相隔,进入腰门,左右两侧各有钟鼓楼和碑廊。正殿面阔三间,进深两间,殿顶为悬山式,覆以琉璃瓦。殿前增置抱厦以扩大佛事活动场地,殿内正中一尊6米高的石雕观音像,头饰花冠直达屋顶。观音两侧有2米高的石雕……[详细]
长子崔府君庙大殿
  长子崔府君庙大殿(第七批国保)时代:金地址:长子县城东大街长子一中校内唐代以后直至明清之际,在晋东南上党、泽州(今长治、晋城)一带民间多见一种在其他地方见不到的庙宇,称曰“崔府君庙”。今人多不知其中的瓜葛与原委。所谓“崔府君”,本名崔珏,字元靖,隋末唐初乐平(今山西省昔阳县)人。唐贞观七年(公元633年)时崔元靖为长子县令,其在职期间秉公执法、除恶扬善,一时间威名四震。崔曾严戒民间不得杀生,但有一日,有人讲在发鸠山一带有猛虎伤人,于是崔元靖派人去拘捕该虎。虎见其吏即随之而至县衙,崔元靖升堂历数该虎吃人罪恶,该虎当即伏罪触阶-而死。从此,崔府君的名声更是轰动域内。崔珏是唐太宗李世民时的长子县令,但在其100余年后的“安史之乱”时,唐玄宗李隆基居然还梦见他.而且梦醒后立即敕封百年前的崔珏为“显圣……[详细]
长宁大庙
  地点:黎城县东阳关镇长宁村中年代:元至清价值:具有较高的历史和艺术价值灵源圣井庙俗名圣王庙,位于黎城县东阳关镇长宁村中,也叫长宁大庙。一进两院布局,坐北朝南,南北长49米,东西宽31米,占地面积1519平方米。创建年代不详,现存大殿为元代遗构,其余为明、清建筑。中轴线上由南向北为砖砌照壁、山门(倒座戏楼),献殿、正殿、后殿;东西两侧有夹屋、配房、耳殿、廊房等。正殿建于青石砌筑的台基之上,台基长11.26米,宽2.85米,高0.75米,面阔五间,进深六椽,单檐悬山顶,琉璃脊饰,四椽栿对前乳栿,通檐用四柱,梁架用自然弯曲木材,结点古拙;前檐柱头斗拱五铺作双下昂,蚂蚱形耍头;补间铺作为枋上隐刻;前檐门窗木装修新作,殿内正中石砌神台。山门由两部分组成:一层为入庙通道,二层为倒座戏台;主山门两侧又各增……[详细]
388、高禖庙 省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高禖庙
  高禖庙位于河津市区西南5公里处的阳村乡连伯村西沙梁上。她地概壮巍,视野辽阔,现为山西省文物保护单位,是河津市重要的旅游景点。相传4000多年前的夏代高禖庙的前身皋庙就创建于此。高禖庙占地一万多平方米,殿宇坐北朝南,西傍黄河,南临汾水,北依吕梁山,东望白虎岗。建筑格局方正均衡,颖敞合理,体现了道教文化崇高自然和谐的审美意识。河津高禖庙历史悠久,文化底蕴厚重,是省屈指可数的一座以“高禖”冠名,以根祖文化为内涵的古建筑群。高禖不是人名,它是古代乞求子孙后代繁荣昌盛的一咱最高形式的祭祀活动。商代时,河津有耿、冀两上小国,商祖乙迁都耿地后,高禖庙就成了当时的皇家高禖祭场,耿地遭受洪水灾害后,商都又迁至河南,从此高禖庙即成为民间高禖祭场。经过几千年的演变,高禖庙形成现在儒、道、佛三教圆融于一庙的格局。但……[详细]
陵川龙岩寺
  龙岩寺龙岩寺(第五批国保)时代:金、明地址:陵川县城西10公里礼义镇梁泉村创建年代不详,据寺内碑文记载,寺原名龙泉寺,为当地百姓祈雨求福之所。唐总章二年(669年)称龙严寺,殿内“家具熔金作像”。金天会七年(1129年)僧惠耀主持修建过殿,天会九年(1131年)增修法堂。大定二年(1162年)改额“龙岩寺”。明万历八年(1580年)又大兴土木,葺补修缮。现存过殿建筑为金代遗物,其余皆为明代建筑。寺坐北朝南,分为上下两院,总占地面积1832平方米。上下两院拾级而上,各院建在平台之上,中轴线上依次排列有山门(仅存基址)、过殿、正殿,东西两侧为垛楼、耳殿、禅房。寺内主体建筑过殿为金天会七年(1129年)所建。面宽、进深各三间,平面呈方形,单檐悬山顶,屋顶灰布瓦覆盖。殿前砖砌台基高0.9米,前檐明间……[详细]
大同清真大寺
  大同清真大寺座落在大同城内大西街九楼巷,寺院西向,建筑古朴。门额用汉文雕塑。全寺占地20余亩,面积呈长方形。从寺门到礼拜寺形成一个下坡。全寺院布局紧凑,结构严谨,洁净肃穆。中轴线上有正门、十字穿心楼阁、石桥、礼拜殿,轴线左右有配房、沐浴室等。主体建筑由四组殿堂毗连而成,前为卷棚式抱厦,后为歇山顶和硬山顶两组大厦,最后一组则为卷棚顶和圆攒尖顶的混合结构。整个建筑外形檐牙起伏,富于变化,既保持着中国古代木构建筑的风格,又具有阿拉伯文化的特点。据记载,该寺建于唐贞观二年(628年),距今有1200年的历史。现存建筑多为清代遗物。据清乾隆七年(1742)重立《敕建清真寺碑》记载,该寺建于唐贞观二年(628),现存建筑多为清代遗物。在清真大寺的西院内尚有清真女寺。大同清真寺原占地2000多平方米,由于……[详细]
录古咀卧龙堂
  录古咀卧龙堂位于阳曲县黄寨镇录古咀村中部。据梁架题记,始建于明洪武四年(1371),现存主体结构为明、清时期建筑。院落坐北朝南,二进院落布局,南北长35.3米,东西宽16.6米,占地面积约586平方米。中轴线上有戏台基址、献殿、卧龙殿,两侧有一、二进院东西配殿,东南隅有古井1口,一进院内散落石碑2通,柱础石若干。戏台遗址:位于中轴线最南端,已塌毁,现仅存压沿石可确定其位置。献 殿:面宽三间,进深四椽,单檐硬山顶。室内有后人加设的辅柱支顶梁架,学校占用期间,对献殿外观进行了改造,在室内加设了吊顶,前后檐装修全部改制。卧龙殿:卧龙堂建于高约0.8米砖砌台基之上,前檐以压沿石收边,前檐明间设垂带踏跺。面阔三间,进深五椽,梁架结构为六檩前廊式构架,单檐悬山顶,筒板瓦屋面。明代遗构。装修部分现已被今人……[详细]
飞虹琉璃塔
  洪洞县城东北的霍山南麓,是霍泉的发源地。山上古柏苍翠,山下泉水潺潺,在这如诗如画的美景中,矗立着一座高耸入云的七色琉璃塔,金碧辉煌,巍峨壮丽。这,就是中国乃至佛教诸国公认最美丽的佛塔“飞虹塔”。  飞虹塔距今已有400多年的历史,塔平面为八角形,13层,全塔高47米,屹立于太岳山麓,远处看去,巍巍壮观,正像民间传说:“广胜寺有个琉璃塔,离天只有丈七八。”  飞虹塔塔身用砖砌,外镶黄、绿、蓝三色琉璃的屋宇、神龛、斗拱、莲瓣、角柱及盘龙、人物、鸟兽和各种花卉图案,把塔身装饰得绚丽多彩,在阳光的照射下,散发出赤橙黄绿青蓝紫七色光晕,于是人们给它起了个优美的名字――“飞虹塔”。  飞虹塔下有一寺院,就是著名的古迹――广胜寺。广胜寺历史悠久,现存建筑是一组元明时期的建筑群,分上寺、下寺和水神庙三处。飞……[详细]
草庄头战斗遗址
  草庄头战斗遗址位于古交市邢家社乡草庄头村西300米的山梁上。抗日战争时期,日寇在此构筑钢筋砖石据点,中有主碉,西有巷道并有住宅十余间,四周有若干小碉堡,面积约三千平方米。曾住日军一个小分队,伪军六十余人。凭借地势险要和筑起的碉堡,日军控制着草庄头一带和玉道川的大片地区,经常四处扫荡,烧杀抢掠,无恶不作。草庄头一带人民在共产党的领导下,与日伪军展开了针锋相对的斗争,决定拔除这个钉子。1943年3月起,清太徐游击四大队和周围民兵围困据点达6个月。9月18日,晋绥八分区副参谋长吕怀忠率领分区6团6连和清太徐游击大队以及周围各村民兵,由山后小路登上山冈,在内线伪军协助下,一枪未发就俘虏了草庄头据点内的全部伪军。接着,顺着地道插入日军主碉大院驻地,把睡梦中的日军重重包围。据点里的23名日军除一名逃跑外……[详细]
神池明长城遗址
  明长城亦称“内长城、边墙”。明嘉靖十八年(1539)修筑。自龙泉镇龙元村入境,至烈堡乡野猪口出界,境内约40公里。龙泉镇项家沟村一带为石城,烈堡乡南寨村至野猪口系土城,余皆土石混筑。长城依山就势,起伏曲折,十分壮观,项家沟南北石城顶宽1.2米,高达4米。关峡口两端筑有城头墩台,尤为险峻。远观雄伟蜿蜒,近登劳霸气酣畅,-之感由然而生。 当年修筑长城时,这里多沙砾少土壤,于是军士们遍剖诸崖谷,得壤土数处。又因无水,做水车百辆,到关口20多千米远的平吉堡取水,与壤土、砾石相拌,夯筑而成,坚固异常。头道关向西6千米即二道关,关口南侧有一座20多米高的山头,山头上设有墩台,台11米见方,高约8米。三道关东距二道关4千米,此关两山相夹,山谷狭窄,一水中分,山陡壁峭,仰望山峰巍峨,下视谷底险峻,地形十……[详细]
槐荫两级小学
  槐荫两级小学,位于五台县东冶镇槐荫村中央。民国二十三年(1934),由时任阎锡山晋绥军骑兵总司令的槐荫村人赵承绶,为改善民办学条件而创办。坐北向南,占地面积1.07万平方米。学校统一校服,定校规、设校训、聘名师,时称华北第一名校,培养出了李力安、程飞等我党优秀革命干部。校门内石狮一对。拾二十五阶台阶而上,学校设在三个自然平台上。第一平台,石券窑洞十六间教室,中设台阶进入第二平台,中三间石券门洞顶置石栏杆,正中匾书“槐荫学校”。第二平台有砖结构教室十三间,硬山灰瓦顶,中设门洞,左右尽间旁设小门,通往回廊。自第二平台拾七阶步入第三平台,正面是大礼堂,前设抱厦面宽五间,进深八间,歇山卷棚顶,斗栱三踩,平身科两朵,耍头龙形,礼堂内舞台前置栏杆,顶垂莲桌幕,顶部有天花板。礼堂左右各五间窑洞是宿舍,两侧……[详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