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广东省 > 江门市 > 恩平市旅游

恩平市文物古迹介绍

鳌峰公园
  鳌峰公园,是恩平市最大的综合性公园,也是恩平的龙头公园。自2013年鳌峰公园升级改造工程启动,恩平共投入近2000万元,对鳌峰公园正门出入口广场、百兽园、石雕园园路、公厕进行改造,新建东门出入口广场、潮人径、登山栈道、桃花园、樱花园、玉堂春林等一大批颇具特色的景点。位于恩平市中心城区鳌峰山,是历代邑人、文人墨客登临之地。园内树木葱郁,有百兽园、石雕园、“三老”亭、革命烈士纪念碑、冯如纪念馆、追月楼、龙廊、日晷仪、登山栈道、桃花园、名树园、樱花园、玉堂春园等一批特色景观,是初具规模的旅游胜地。鳌峰山旅游区位于恩平市区北郊,山高150米,山势雄伟,松林如海。古代称为石神山,明代已把石神松翠列为恩平八景之一,清代则称为鳌峰公园,修筑了3?s公里长的盘山公路,方便游人登山,小汽军可一直驶到山顶。公路……[详细]
恩平博物馆(恩平县公立图书馆旧址)
  恩平县公立图书馆旧址,俗称大钟楼,位于恩城街道办事处西门居委会沿江西路。建于中华民国十八年(1929年),初用作恩平县公立图书馆,后曾用作武装部办公室,2003年用作恩平市博物馆办公楼。坐北向南,砖混结构,中西合璧建筑风格。总长18.1米,总宽18.54,米,建筑占地面积335.57平方米,楼高18.34米,共3层。2012年广东省人民政府公布为广东省第七批文物保护单位。恩平市博物馆是一所国有综合性博物馆,隶属于恩平市文化广电新闻出版局。现座落于恩平市沿江路8号。恩平博物馆于1984年6月正式设立,原馆址建在恩平鳌峰山顶。在1998年6月特大水灾导致位于鳌峰山顶的馆舍成为危房后,博物馆曾两度搬迁,于2003年迁入现为广东省文物保护单位的“恩平县公立图书馆旧址”(又称“大钟楼”)办公,馆内设展……[详细]
熙春塔
  熙春塔屹立在恩城东侧的锦江河拌,姿势雄伟,有如一支倒立呐文笔,笔锋直指苍天。熙春塔始建于清乾隆二十八年(公元1763年),为七层实心塔。乡人祈祷通过此塔能促成恩平地万文运亨通,英才辈出,到了道光元年(1821年),乡人又认为实心塔有碍于人才的产生,于是又于原塔顶端增建了两层空心塔,成为九层宝塔。当时该塔取义“熙春晓雨”被列为恩平八景之一。可惜旧塔于1958年被废。1986年,在海内外恩平乡亲的倡议下重建熙存塔。新塔为平面八角形楼阁式结构,塔高九层,高51米,占地面积144平方米。塔身多层挑出腰檐平座,平座置白石栏杆,衬以黄墙碧瓦,斗檐飞拱,檐角系有风铃。塔内每层对开四门,有盘旋楼梯上至顶层。现在,以熙春塔为中心新建成了古塔公园,园内广种多款名花异卉,成为市民们休闲的绝佳去处。……[详细]
冯如纪念馆
  冯如纪念馆位于广东省恩平市区北部鳌峰山顶。建于1985年。2000年4月被命名为首批广东省爱国主义教育基地。整个纪念馆占地面积1000多平方米。建有馆舍1栋,馆舍为现代建筑,馆舍前壁高8.4米,后壁高6.9米,成斜面平顶形,建筑面积303平方米。馆内陈列冯如航空史料及有关图片。馆舍前有面积500平方米的广场,广场中央矗立着高1.95米的冯如全身铜像,并陈列有中国人民解放军空军赠送的歼五型退役战斗机一架。冯如(1883-1912)原名九如,号鼎三,祖籍广东恩平,旅美华侨,中国第一个飞机设计师、制造家和飞行家。冯如12岁随父漂洋过海到美国谋生,受美国莱特兄弟飞行成功的影响,冯如在侨胞的资助下,决心制造飞机。1908年5月,冯如在美国奥克兰开办了中国人首个民办飞机制造企业——“广东制造机器厂”,开……[详细]
振韬祖祠
  时代:清代地址:恩平市圣堂镇歇马村11巷与12巷之间振韬公生于清朝初期,当时恩平社会动荡不安,贼寇四起,乡民离乡别井,大批农田荒废,粮食紧缺。官府在各村设立粮长,变本加厉地征收沉重的粮税,强令征粮。振韬公的兄长振谋公轮当粮长时,身患哮喘顽疾,无力胜任。危难时刻显真情,振韬公情同一体,义挚同气,不顾性命,毅然代兄征粮,因无法完成任务,被囚押死牢。后在除夕之夜,乘狱卒饮醉之际,越出牢狱,死里逃生。他的义行对后代影响极深,以致家族几代人相亲相爱,和睦相持,家道昌盛,功名辈出。为纪念祖父懿行,教育后人立品为人,乾隆五十四(1789)年,振韬公的十三个孙梁君树、梁君杖等兴建该祠。乾隆五十六(1791)年建成,该祠堂布局为三进两天井,青砖结构,杉瓦盖顶,宽11.1米,进深26.8米,占地面积297.5平……[详细]
缉熙堂祠堂
  时代:清代地址:恩平市圣堂镇歇马村四巷与五巷之间缉熙堂乃清朝嘉庆年间梁君杖的十一个儿子为他所建的祖祠。嘉庆四年(1799)动工,次年竣工。该祠堂布局为三进两天井,青砖结构,杉瓦盖顶,宽10.45米,进深26.8米,占地面积280平方米。巨木为柱,抬梁坚固,构件雕刻精美,彩绘壁画清晰,原汁原味,充分体现出清代中期岭南建筑的艺术特点。建此祠堂时,因梁君杖健在,按俗礼讳死,故不称祠堂,为弘扬祖德,发扬家族“忠信仁义,尊师重道”等优良传统,故起名缉熙堂。缉熙堂建成后,成为梁君杖家族议事,喜庆的活动场所,并以超前的意识,物尽其用,利用它开辟成培养人才的重要场所--书院。梁君杖四世同堂,四代共育男丁107人,其中有功名的81人,监生、贡生、举人及进士70人;二品官员4人;四品以上官员6人;五品以上10人……[详细]
冯燊故居
  时代:1988年地址:恩平市圣堂镇天村我国出生的工人运动先驱冯燊出生和成长的地方。冯燊(1898——1970)早年投身广东工人运动,1925年加入中国共产党,历任中共广东-委员会航务处党代表及特派主任,恩平县工委书记,粤中区委特委特派员,上海海员全国总工会执行局社会救济部副部长,1929年出席在苏联莫斯科召开的第五届工人代表会议。1934年长征期间任红一方面军兴国师组织科长。抗日战争时期先后任中共恩平县工委书记、西南特委副书记、西江特委书记。解放战争时期历任广南分委书记、粤中临时区党委书记、中国人民解放军粤中纵队政委。建国后任广东省委委员、省交通厅厅长、监察厅厅长、省委交通部部长。广东省第三届政协副主席、政协党组副书记。1970年6月27日在“文革”中受“--”极左路线破孩-死于粤北犁市监狱……[详细]
上凯岗革命烈土纪念碑
  时代:1985年地址:恩平市沙湖镇上凯岗村东边的乞米石山。上凯岗是革命老区,早在抗日战争爆发不久,就发展了共产党员,建立党组织。在党的领导下,全村有32人参加抗日游击队。解放战争期间,该村吴宽、吴介盛、吴进法、吴亦阜、吴文显等七位烈士献出宝贵生命,有部份骸骨葬在这纪念碑内。纪念碑位于沙湖上凯岗村东边的乞米石山上。始建于1950年,座北向南,原是砂灰建造,与民间坟墓相似。1970年扩建,整座碑由底到高分成三大级,级与级之间,有碑阶,最高一级为碑坛,四周有栏杆,碑坛前有两根石柱,柱顶各立一只石狮子,碑墓建在碑坛正中,碑墓由碑座、碑阳、碑额三部份组成,高4.7米,碑阳上写“解放战争革命烈士纪念碑”,碑为水泥结构,四周树木掩映,显得肃穆。1985年再次重建,占地面积288平方米,由碑坛、碑座、碑阳组……[详细]
冯如故居
  冯如故居位于恩平市牛江镇杏圃村。建于清代,为青砖砌筑的平房,一房一廊半厅(另一半为别人居住),屋宽5.5米、进深9.5米,建筑面积52平方米,硬山式,瓦木顶盖。现保存完好。冯如(1883━1912年),恩平县人,我国第一位飞机设计师、制造家和飞行家。在此诞生,1894年随家人到美国三藩市谋生。1907年9月,在华侨集资支持下,在美国奥克兰市设厂研制飞机。经过两年多的艰苦努力,于1909年(宣统元年)9月制成第一架能够载人的动力飞机。在此基础上,以坚韧不拔的精神,先后经历6次失败和挫折,克服资料贫乏、工厂火灾、资金奇缺等种种困难,终于1910年制成第七架双翼飞机,试飞成功,受到孙中山和旅美华侨的赞扬。1911年2月,他将在美创办的飞机制造公司,迁回广州燕塘,致力发展祖国航空事业。1912年8……[详细]
恩平学宫
  时代:清代地址:恩平市第一中学内清康熙四十九年(1710)知县陈圣煜认为学宫原址“卑狭”,难出人才,故拟迁徙。并接纳诸生梁之峰、郑孟闻等倡议,迁学宫于现址(今恩平一中内)。它为纪念春秋时代儒家创始人,大思想家,大教育家孔子而建。是座红墙绿瓦,单檐昌歇山顶,抬梁与穿梁混合结构的园林古建,蔚为壮观。恩平学宫规模之庞大,在当时的建筑群中屈指可数。占地面积近千平方米。建筑以大成殿和崇圣殿为主体,殿前为月台,左右为两庑,两庑左右为竖碑厅各一间,中间供奉孔子圣象。月台南侧是戟门,门左为名宦祠,祠左为文宦厅;门右为乡贤祠,祠右为武官厅;外为泮池、架以石拱桥;池前为文明门,再往前则是青云路了。乾隆四年(1739)知县何达善建明伦于附近,用作学署。一九六三年开始,因某种原因,学宫大量建筑物被拆毁,现遗留的只有……[详细]
11、秋官第 县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秋官第
  时代:清代地址:恩平市圣堂镇歇马村七巷1号“秋官第”是清朝道光年间(1826)梁日蔼所建,次年竣工。是梁日蔼在此接待达官贵人,读书潜修,切磋学问的寓所。因梁日蔼的三个儿子梁世煦、梁世柱、梁世液(梁元桂)及两个孙梁缵韩、梁缵富曾在刑部四川司和贵州司担任要职,回乡后均在此相议国家大事,故冠以“秋官第”一名。建成后至民国时期,它一直是梁日蔼家族探讨育人大计,促进教育发展的重要场所,解放后被充公,成为当时供销社供应点。后落实政策,归还梁世煦的后人,现由梁立培代管。秋官第是歇马历史文化的重要组成部份,厅内曾挂有清朝道光年间榜眼何英冠的草书条幅及广州知府陈望曾等名人的字画。它虽经历了百多年的风雨洗礼,依然古韵犹存,青砖结构,杉瓦盖顶,宽7.25米,进深9.3米,占地面积67.43平方米。该建筑冰棱窗完好……[详细]
梁元桂故居
  时代:清代地址:恩平市圣堂镇歇马村六巷1号此故居是同治年间台湾知府、二品官员梁元桂未入仕前及辞官后的居所,为其父梁日蔼所建,1840年破土动工,1842年竣工,历时两年,为砖木结构四合院建筑,墨绿色琉璃剪迈,是当时歇马村为数不多的石脚墙屋之一。梁元桂,字世液,号馨士,圣堂镇歇马村人。自小聪颖好学,县试冠军。道光(1846)丙午科顺天举人,咸丰(1852)恩科进士(又称“进士第”),钦派陵差二次,任福建延平府、福宁府、邵武府、台湾府知府,福建台(湾)彭(湖)兵备道兼提督学政、副钦差大臣,按察使司衙加一级,光绪元年(1875)任福建监试等职。解放后没收地主官僚的财产,梁元桂故居被分给两户贫农居住,落实政策后归还给梁元桂后人梁华熙、梁华照兄弟。歇马举人村旅游区计划将其布置成梁元桂实物展馆,供游客参……[详细]
恩平解放军司令部旧址
  恩平市广东人民抗日解放军司令部旧址位于恩平市朗底镇励英学校内,该校建于1929年,整座建筑以泥土、沙石为材料,砖木结构,面积384平方米,楼高5.4米,分两层,开中门,两边开小窗,门额写着“励英学校”四字。朗底镇距恩城24公里,北邻新兴;西接阳春,群峰叠嶂,是兵家安营扎寨的好地方。抗战胜利后,1945年9月,广东人民抗日解放军司令部从鹤山宅梧迁移到励英学校。属下备团队到朗底集中整训。10月上旬,0中区特委和抗日解放军司令部举行联席会议(后称朗底会议)。此间,--当局纠集3000多兵力分六路包围朗底,妄图一举消灭中区人民武装力量。抗日解放军司令部在极端困难、险恶的形势下,正确指挥各团队进行阻击。有效地杀伤敌人精锐力量,并在朗底人民的支持和配合下。成功突围,保存了革命力量。解放战争时期,朗底仍然……[详细]
14、炯成楼 县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炯成楼
  时代:1934年地址:恩平市牛江镇仕洞炯成楼(又名:子昌楼、红楼、大同成楼)冯相(安相),1897年出生,1906年出国南洋(马来亚),初被叔父合成收用,统管公司一切业务,后来叔父冯合成突然病故,冯相改行开采锡矿经营采矿业,他采矿地盘纵横几十公里,剥开地皮,不到两米深,尽是锡矿砂,因此,冯相很快成了南洋矿业巨子。1934年8月,冯相满载归家乡,托冯道存建这座炯成楼(冯相父亲“冯炯成,又名冯子昌”所以叫炯成楼、子昌楼)。此楼1934年冬季动工,1936年秋季落成,占地面积3仟平方米,正座楼16米,分三层,红墙绿瓦,四檐滴水,铁架水泥结构。两座附楼亦各三层,比主楼略矮。总建筑面积1仟平方米。在当时邑内私人住宅中,成为仅有,是恩平一景(屋内有古壁画,保存完好)。2003年7月恩平市人民政府公布为市……[详细]
恩平县民主政府旧址
  时代:1949年地址:恩平市沙湖镇上凯岗村在全国即将解放前夕,1949年4月25日经中共粤中临时区委批准成立恩平县人民政府。县政府机关设在沙湖上凯岗村原粤中纵队司令员吴有恒家里。原粤中纵队广阳支队五团政委郑鼎诺任县长。同年5月1日在上凯岗村召开群众大会庆祝县政府诞生。并宣布成立三区,四区人民政府。四区政府机关也设于此。旧址原名“因树书屋”,建于1905年,东西厢房有楼阁式建筑,楼西是花果园,楼东为厨房,屋前有坪地和池塘,四周建有石围墙,占地面积444平方米。解放战争时期,国民党-派扫荡上凯岗十余次,旧址遭敌人放火焚烧。1958年大跃进时把后楼拆掉,并把书屋分给农民。1987年按原貌改建为水泥框架结构,屋内的字画及中厅的陈设均按原貌摆布,此外还增加了文物及图片等内容。1983年6月恩平县人民政……[详细]
仕安岑公纪念堂
  时代:中华民国三十八年(1949年)地址:恩平市君堂镇江洲圩居委会江洲中学内。仕安岑公纪念堂于中华民国三十八年(1949年)建,纪念堂曾为县华侨中学校舍,后为县师范学校校舍,现为江洲中学保管学生自行车库之用。坐北向南,砖木结构,中西合壁建筑风格。总宽14.29米,总长24.65米,占地总面积352.25平方米,高14米,共3层。正面两侧建筑物向外凸出,中间向内凹入,竖四条水泥圆柱。第1层平面分5卡,头卡分正座,及东西厢房,厅中竖6条方柱承托,厢房侧面设水泥楼梯登上2楼;第2层对竖8条方柱,头卡有东西厢房,中间设有阳台;第3层的南面东西两端建有六角攒尖顶的小房,正面大书“仕安岑公纪念堂”字,背面由岑宇桂书写岑君岳华撰文“仕安岑公纪念堂”落成记。对研究当时当地建筑艺术有参考价值。2012年1月恩……[详细]
朗底革命烈士纪念碑
  时代:1978年地址:恩平市大田镇朗底圩侧从抗日战争开始,凡数十年,我广东人民抗日解放军,中国人民解放军粤中纵队,粤中纵队广阳支队等部转战于斯。-统治者屡屡发兵『进剿』,战争频繁,在通天垅、观音尖、镬蓋山等发生大小战斗十余次。人民军队为保护革命根据地,英勇顽强,浴血奋战,不屈不挠,前赴后继。先后有近百名英雄儿女为国捐躯,内有朗底英烈二十余名。为慰忠魂,激励后人,朗底公社党委会于1959年2月,立碑于朗底圩侧。1977年迁碑于脊朗边。1987年再迁今址。此碑占地面积270平方米,由碑坛、碑座、碑阳三部份组成,碑坛四周有栏墙,碑座高3.5米,分两层,碑阳高7米,略呈梯形,有“革命烈士纪念碑”七个隶书大字,碑前有碑阶七级,整座建筑物由红砖砌成,外表用水泥石米批荡。1983年6月恩平县人民政府公布为……[详细]
云亭书室
  时代:清咸丰元年地址:恩平市圣堂镇区村村委会西头村云亭书室始建于清咸丰元年(1851年),由何姓先辈勤佐、勤杰兄弟在国外谋生发迹后,为勉励子孙勤奋读书,出资兴建,民国十八年(1929)重修,1987年再度重修。曾作乡政府办公室,信用社,民兵营,文化室,现为西头村文化娱乐场所。坐北向南,砖木结构。总宽26.46米,总长16.27米,占地总面积430.5平方米。云亭阁以中厅为中轴线,中厅为枱梁式与穿斗式梁架混合结构,檐廊外置有一半月形金鱼池,左右两侧均开巷道。中厅前为院子,院子前东角一通道达院门。在巷道东边又是一小院子,小院子东侧是云亭书室,现已经改为砖混结构的两层小阁,第2层由室外北角登楼。在巷道西边是庭院式建筑群。对研究当地教育史有参考价值。2012年1月恩平市人民政府公布为文物保护单位。……[详细]
吴光集墓
  时代:宋代地址:恩平市良西北部二十四行的龙潭九凸恩平吴姓(渤海郡)的始祖吴光集,原籍福建莆田县人氏,是宋朝进士,南宋乾道元年(1165)被委派到恩平,任南恩州知军州事(辖今恩平、阳江市)。随着历史发展,吴氏开枝散叶,繁衍壮大,成为恩平最大姓之一,吴光集因此成为恩平地区吴姓(渤海郡)居民的始祖。吴光集去世后,其墓始葬于牛江镇的云岫山,后迁葬于良西北部二十四行的龙潭九凸。墓坐西向东,深圆形,墓手左右两边前伸相环拥抱,整体用石块、石灰、泥沙砌成鱼鳞状,墓地面积14.16平方米,后壁最高处为2.1米,前壁为0.36米,墓前拜坛长4.75米,宽3.1米,封土堆也用三合土夯筑。坚实简朴庄重,结构坚固。这是一座历史最长、保存最好的古墓葬。2007年1月恩平市人民政府公布为市级文物保护单位。……[详细]
中共恩平县委旧址
  时代:1938年地址:恩平市牛江镇东边朗村1938年11月,中共西南特委冯燊在这里召开会议,传达中共广东省委中共西南特委的指示,并宣布成立恩平县工作委员会,书记由冯燊兼任,副书记兼组织部长由郑锦波兼任。1939年3月改为中共恩平县委员会,书记郑锦波。1945年2月26日,原中共广东省临委委员连贯,广东人民抗日解放军政委罗范群、政治部主任刘田夫率部队100余人在旧址所在的东边朗村驻扎,补充给养,受到当地人民群众的热情接待。部队转移后,留下10多名伤病员隐蔽治疗。受到村民无微不至的照料和保护,直至伤愈归队。旧地为郑锦波故居,建于民国初年,二进深布局,前为二层楼房,后为平房,建筑面积130平方米,1982年维修。1984年7月恩平县人民政府公布为县级文物保护单位。……[详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