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湖北省 > 宜昌市 > 宜都市旅游

宜都市文物古迹介绍

贺学文烈士墓
  贺学文烈士墓位于松木坪镇江家湾村一组。该墓地现为宜都市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圆形墓冢,9层条石砌冢壁,递减至尾端呈两排,正后部以水泥浆砌单圆形,冢北、西面以水泥浆砌石块以为围栏,冢径6米,高2.1米,围栏径7.9米。冢壁正前下端立一正方形香炉,小条石档门,内铺细沙以插香之用。冢正前1米处立碑两通,仿门楼式单檐结构,正脊鸱吻,中火炬状宝刹,正视面饰浮雕画龙凤图案,檐部四面水,四角飞檐,整石雕刻筒瓦状,碑一为贺学文烈士墓,两侧阴刻孝子贤孙名录,两侧墙内饰浅浮雕盘龙纹,外侧饰花卉纹,碑前档板饰菱形内卷云纹。一通为向母晏孺人墓,顶饰浮雕状人物图案,侧墙内卫浮雕龙纹,外饰花卉纹,碑前为青条石砌为拜台,拜台前踏步一级,拜台长7.86米,宽2.6米,踏步前栽种棕树三棵,外栏以青石质材砌为围栏,围栏内小块青石板……[详细]
法泉寺
  法泉寺位于湖北省宜都市宋山森林公园山顶,是三峡地区的一大名刹。  寺院简介  有资料载,早在东汉时期,佛教就传入了宋山,距今已有一千三百多年历史。唐代,宋山称为嵩山,有“临济宗”僧人在此建庙传经,现尚存有“传临济正宗四十二世比丘僧情源号洪海”碑刻为证。明嘉靖年间,因宋山香火日盛,僧人月堂筹资修建了三重大殿,将寺庙更名为法泉寺。来自湖南、湖北的香客络绎不绝,烧香许愿,祈福祈寿者大有人在。宋太祖赵匡胤为宋山寺庙赐“圣”字匾,使宋山声名大振,不仅圣气“灵”人,更有皇恩浩荡。  寺院历史  清乾隆时,法泉寺更名为龙泉寺。直到一九四八年,历经战乱的法泉寺,仍保持完好风光,当时还有僧众四百四十九人,其中方丈十一人。解放后,第四十八世和尚“果云”、“果祥”,第四十九世“祖善”相继还俗。文革时期,寺庙被毁。……[详细]
青林寺谜语博物馆
  青林寺位于省宜都市高坝洲境内,清江高坝洲库区北岸、紧靠318国道、离宜昌城区仅40分钟车程。在青林寺,村民们制谜、猜谜,痴谜成风,几乎人人能说谜语,全村上下,不论男女老幼,随时随地都能相互比试自己的得意之作。掌握谜语30至100则的占人口的15%,100则以上的占人口的5%。青林寺谜语村落这一独特的文化现象,近年来受到了全国众多学者、专家的广泛关注。专家一致认为:青林寺谜语乡土气息浓郁,地方特色鲜明,集娱乐性、趣味性、知识性于一体,对研究我国民间文学、民俗学、方志学等均有独到的参考价值。2002年7月,湖北省文联在组织专家、学者反复论证后,将青林寺村命名为“湖北省青林寺谜语村”,2002年被湖北省文化厅命名为“湖北省民间艺术之乡”;2003年被中国民协命名为“中国谜语村”;2006年,青林寺……[详细]
陈建华土纸作坊
  作坊位于宜都市王家畈乡。现已基本废弃不用,其动力装置由先前的水车动力改变为现存的电机传动。整个传动过程为水车(电机)—车头轴(直径 0.46米,叶长长 0.17米)—碾盘(直径 4.3米,高 0.56米)—石碾(直径 1.88米)—石碾底(直径 1.72米)碾压已浸泡好的原料竹子。碾盘由吊梁(长 5.6米)、天平(长 3.97米)、吊柱(长 1.2米)、碾框(长 3.4米)、碾桩(高 1.7米)等部分组成。土纸制作的整个工艺流程为:先将竹子锤打至破损后,进入麻垱,用生石灰水浸泡八个月,然后在石碾底碾后进入槽缸淘洗干净(槽缸长 2.5米,宽 1.4米,高 0.9米)后用竹帘捞起成一张一张的薄片叠压至 1米高度毛柸,再然后用地牯牛压干,阴晒至70%干燥后一张一张分开,最后进入阴低楼晾干至成纸。年……[详细]
杨守敬故居
  杨守敬故居位于宜都市陆城邻苏巷30号,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始建于清道光20年(1840年),同治二年(1863年)续修,1986年根据0宜部、湖北省委宣传部意见,经湖北省文化厅批准,宜都市人民政府将故居维修后在故居内举办纪念陈列并对外开放。杨守敬故居占地3121平方米,建筑面积1633.3平方米,木结构建筑,大门面对清江,中轴线对称布局,二进八开间,三天井将前后二进分开,前一幢一层,有客厅、厢房,后一栋二层,有卧室、书房、藏书楼。外围风格为白色斗墙和青灰色小瓦,与四邻相接处均为高大的风火墙,整个建筑掩映在绿树丛中,古朴、庄重、典雅,是本地区土汉民族杂居地带仅存的典型建筑。故居内保存有杨守敬生活原状并设有陈列展览。1992年,湖北省人民政府将其列为省文物保护单位。2000年,宜昌市人民政府将……[详细]
城背溪遗址
  城背溪遗址位于宜都市红花套镇吴家岗村东北500米,面积约1000平方米,文化层厚2米左右。为城背溪文化命名遗址。1983、1984年发掘。发现灰坑、灰沟。出土新石器时代石器有斧、锛、凿、球、网坠等,骨器有针、锥、钎等;新石器时代陶器以夹砂红褐陶为主,夹炭灰褐陶次之,有少量泥质红褐陶,纹饰有绳纹、压印纹、刻划纹及镂孔,器形有罐、釜、盆、盘、碗、钵支座等。出土商代石器有斧、锛、凿、钺、拍等;陶器以夹砂灰陶为主,夹砂红褐陶次之,有少量泥质灰陶和黑陶,纹饰有绳纹、弦纹,器形有觚、瓮、罐、豆、灯座形器等。(第三批)……[详细]
永兴桥
  该桥位于宜都市王家畈乡。结构为单拱石桥,侧面桥东砌为平地,西侧阶状踏步12步,拱分内外二层,内拱共34块石块砌成穹窿顶,桥基东为基岩,西为石块垒砌而成,桥面长 12米,宽 4.1米,拱水面高度 5.8米,拱跨 7.5米。附属建筑桥功德碑1通,位于桥南 30米处河边坎上,圭首形碑,首端阴刻隶书“永興犞”三个字,碑右侧为立碑时间“乾隆六年......”,下风化不可见,左侧下端建桥功德碑名录,碑身两侧边饰波浪纹,碑通高 1.32米,宽 0.66米,厚 0.19米,碑体做工较为粗糙。……[详细]
通天观炮楼
  该炮楼位于宜都市王家畈乡。呈四边形,上细下粗,由原道观拆下来的石块以及附近收集的墓碑残块用错缝平砌的方法砌成,通高 5.75米,宽 3.6米,墙体宽0.4 -0.45米。炮楼东立面设单开门一扇,门己毁仅剩门框,宽 1米,高 2米,门楣厚约 0.1米、门槛厚约 0.4米。炮楼内用木头搭建成三层,现木头均已被毁,仅存四壁柱眼,内四壁可见战争的枪眼数个,孔位均为 0.2米左右。炮楼上不覆顶,顶部用收集的墓碑搭建,四角建成圭形四柱。年代为1971年。……[详细]
杨守敬墓
  杨守敬墓,位于宜都市花庙乡龙窝村。1915年,杨守敬在北京去世,第二年遗体归葬于此。原墓1960年被毁。现墓为1987年当地政府重建。墓呈半圆形,底径2•5米,封土高1•7米。墓前立三厢碑一座,碑东向,高3•1米,宽1•95米。碑首刻杨守敬遗像,碑阳刻“杨守敬先生之墓”,两侧刻“重修杨守敬先生墓碑记”。碑前有石香炉、拜台各一个,左右立石狮一对。墓地占地面积130平方米。……[详细]
10、望佛桥 县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望佛桥
  望佛桥位于五眼泉乡境内,是我市唯一一座清代木质廊桥。始建于清乾隆末年,桥长18.5米,面宽4米,桥高9米,一孔净跨12.6米。先后3次毁于山洪,1次毁于水灾,经4次重建,3次修复,保留到今,属罕见的重要历史文物。2001年11月,五眼泉乡对望佛桥再次进行修复,在不改变该桥原貌的情况下,使该桥更加雄伟壮观。……[详细]
王永彬墓
  王永彬墓(清),宜都市枝城镇余家桥村五组。2018年入选宜昌第六批文物保护单位。……[详细]